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民俗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春影新民俗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俗范文 类别:学位论文 2024-03-14

《春影新民俗》

该文是有关民俗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民俗和春影新民俗类论文范文集。

2017年中国电影春节档从1月28日(初一)到2月3日(初七),取得了33.53亿元的成绩,较去年增长约10%.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成绩是在连续数月市场平淡、业界媒体普遍谨慎预估的氛围下实现的.而且,从中国传统上讲,春节作为“大年节日”,要到2月11日元宵节后才算结束.再从市场走向看,该档期各部影片间的角逐直到初七.因此,这个档期该如何计算、考量,更为科学的方法还需探究.不过有一桩事实显而易见,在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里,中国观众的观影行为活跃而稳定,继央视“春晚”之后, “春影”已稳步成长为大众新的娱乐方式和文化消费选择.

回头来看, “春影”作为中国电影一种特别现象,至晚可自2014年算起,以若干出品方有意针对春节期间中国观众的观影方式和趣味制作出一批影片、并获得市场良好反响为标志.2015年春节档已成相当规模,2016年更引发大众和媒体界、学界空前关注.至2017年或可做一小结,因其成就、得失、产业布局、市场反应、观众分化等,皆已有迹可循.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 “春影”也正如“春晚”,是在现代新技术、新媒介和新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新民俗.上世纪80年代, “春晚”开启了两岸三地艺人同台贺岁的模式,以“家”的感性面貌传递“国”的理性诉求;如今的“春影”也不妨视作大中华文化圈各分支共同贡献力量、经验和才华的结果,只不过这一次因为是在高度市场化的电影领域发生的,作为“民俗”的属性不易为人察觉,但其背后的深厚意蕴无疑值得认真思考和对待.

新民俗的出现需要很多个条件.第一,是地域性.民俗不是世界性的,相反,即使在全球化程度空前的今天,民俗也首先是本土化的.“春影”现象里的几部主要影片都有鲜明浓郁的中国本土文化标签,《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不约而同地借助了最有大众基础的中国古典小说资源,《功夫瑜伽》延续港式动作喜剧模式,《西游伏妖篇》和《功夫瑜伽》也正是这个档期成绩最好的两部.第二,是民俗中的人数.唯有当参与者数量足够巨大时,才可以称得上民俗.据统计,春节档初一到初六,观众总人次超过9000万,已经非常可观,考虑到中国电影市场还在发育扩大,这个数字也会继续攀升.第三,民俗要跨越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教育程度,超越城乡差异,涵盖尽可能多的人群,而不能局限于单个或少数人群,更不能有文化上的藩篱.这两年春节,贡献票房的主要区域是三到五线城市,如许多研究者指出,其中一个原因是大量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人返乡,将观影习惯带入,但也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在三到五线的城市乡镇,保有乡土家庭传统更多,这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娱乐方式也促成了观影行为的活跃.第四,民俗在以文艺为载体时,其存在形态应当是多样而共构的.三、四两点,透过春影诸片的市场贡献、类型分布和审美趣味可以发现,特别是审美趣味方面,多部影片都很娴熟地实现了喜态与悲态、通俗与求雅、维新与述旧的微妙平衡.在“俗”的主要面貌之外,《乘风破浪》的文艺怀旧气息、《健忘村》的先锋寓言姿态、《熊出没·奇幻空间》的动漫技法提升等,都显示了春节档出品的多元化,以及电影市场的分众化倾向.第五,新的民俗必然以现代工业和产业为基础,其文化产品也必然遵照工业的高规格.在反向上看,这体现为观众春节档影片的制作水准、视听效果的要求,其中,明星的质和量又是重要的指标,这非常近似于人们看春晚时对大腕们的期待.第六,新民俗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崇高使命.尽管大众不会意识到意识形态的声音,而事实上它是存在的.201 5年春节档的影片《天将雄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突出,今年同为成龙打造的《功夫瑜伽》也是如此.第七,不同于传统民俗,新民俗具有全球化的心胸. “春影”虽然不以全球电影市场为目标,但在整体面貌和形态上,却是开放的.《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本土之外的空间来讲述故事,特别是《功夫瑜伽》,在世界各地以恣意冒险的姿态在帮助观众建立全球化世界观的同时,无疑也会令观众产生某种心理自信.正是因为具足如上种种条件,我们可以说,春影确立了作为新的(从时间上看)、现代(从本质上看)民俗的地位.

春影民俗如何形成的?电影产业化改革20余年的积累无疑居功至伟,电影技术的革新、电影市场的培育和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保证.这些已经是今天谈论中国电影的背景和常识.而在笔者看来,最终促成“春影”民俗的,是城乡文化差异的壁垒被冲破了.随着新一轮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社会整体上稳步迈进小康水平,电影成为城乡共享的现代文化消费方式.回顾1997年,冯小刚推出内地第一部贺岁喜剧《甲方乙方》时,主要的观众群落只出现在一二线城市数量有限的影院里,不要说小城市,甚至南方观众也反响平平.而如今两岸三地的电影人作品同时出现在春节档,甚至引领市场.这样的对比很能说明问题.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差别是,1997年的贺岁档是在以西方纪年确立的元旦,而现在,中国电影市场最热的档期出现在了中国传统农历纪年的春节.“春影”作为“春晚”之后的新民俗,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值得更细致、更精密的分析.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春影”一定会是世界影坛的一桩大事.放宽视野来看,今日中国的贺岁是“贺双岁”,全球化的元旦(甚至包括圣诞)与本土化的春节俱在其中.愈是如此理解,愈明了中国文艺、文化、文明复兴的重要性. “春影”反映出的审美趣味(外化为票房、传播度等),实际上正是中国文艺、文化、文明的现实存在形态和健康状况的缩影.

尽管每一部作品的创作生产都有自身的考虑和规律,但从文化的格局和电影人的文化担当立场出发,如能自觉、清醒地意识到“春影”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就会从中国文化的高度建立起全新的战略思维,不仅提升今后春节档影片的质量,更可以形成恢弘大度的民族气魄和欣欣向荣的现代文化局面.

民俗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民俗和春影新民俗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民俗本科毕业论文民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