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类开题报告范文 跟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相关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范文 类别:学位论文 2024-04-13

《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

该文是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谱学和文人方象瑛和方象瑛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文本形态.清代士人积极撰写家谱,修谱之风盛行,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一修再修甚至是多次重修和续修,修谱成为各宗族活动中的重要大事.随之就兴起了谱学之体,“举凡清代著名学者、达官贵人、地方耆旧几乎都有谱乘序跋之作.他们通过这些文字,探讨有关谱乘的源流、体例、书法、功能等理论问题”(朱端强:《清人谱学理论的启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清初知名文人方象瑛就十分重视家谱的撰写与研究.

方象瑛(1632—1702),字渭仁,号霞庄,浙江遂安(今淳安)人.康熙六年(1667)登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典四川乡试.其传世文集《健松斋集》有八篇谱序,包括《内黄尚氏家谱序》、《茶坡方氏族谱序》、《章氏族谱序》、《黄氏族谱序》、《松溪周氏族谱序》、《城西姜氏族谱序》等篇.从这些谱序可以大致归纳出方象瑛谱学观的几个方面:

第一,阐释家谱的重要意义.

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把家谱同县志、国史放在一个等同重要的位置.方象瑛也认为撰写家谱意义重大:“家之有谱,所以传信,使人知祖宗所自出也”,“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所以昭信纪实,重本笃亲,使后世子孙不敢忘所自也.”在方象瑛看来,家谱“犹国之有史”,修谱之意义重大:其一,可以让人知道“祖宗所自出”,“毋忘所自”.其二,能使族人和睦宗亲,教育后世子孙,“嘉与父兄子弟,敦本笃亲,以睦九族”.其三,按谱可以找寻遗失或疏远之族人,他在《内黄尚氏家谱序》中指出:“异日者,君与兄之子若孙,各祖其祖,虽南北悬殊,而按谱以稽,森然有序,譬诸黄河之水千里九曲,穿龙门,过积石,以达于海,其始固同源星宿也.读斯谱也,油然而孝敬生,蔼然而礼让接,重本笃亲,毋忘所自,是则君之志也夫.”

由于家族枝分派衍繁富,系序容易混淆,修谱因此成为一件十分急迫之事,易早着手图之.如果不尽早笔之于谱,可能“将数世以还,茫然不知祖考所自出,或相视如秦越”.所以,方象瑛认为“家谱之作于蕃衍之日者诚亟,而作于迁析之初者尤不容缓也”.他曾与叔父等族人搜集整理方氏家谱,并为之序(即《重修家谱序》),对方氏家族的起源、迁徙、流转等做了详实而具体的勾勒.

第二,指出修家谱时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宋代人在撰写家谱及序跋时,“撰者常常有着浓厚的远代世系情结,所谓远代世系,就是对始祖以前的远代祖先的追溯,上至秦汉之世,远至三皇五帝”(梅华:《宋代家谱序跋的文化意蕴》,《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8期),这种情况何止发生于宋代,在清代亦然.清初士人撰写家谱,追寻自己先祖时,非得上溯到名人或帝王方才罢休的做法,带来了很多突出的问题,表妍隐媸、窜籍冒宗等现象经常发生.方象瑛在《黄氏族谱序》中指出:“攀援蔓引,动侈华胄,甚且舍先世之源流,狥他人之祖父.绘为遗容,撰为传赞,自欺欺人,恬不知恠.而人之披其谱者,亦不复考据真伪,见簮绅赫奕,辄相顾叹为巨族,于敦本睦族之道,反漠然若无与.”从中可见方象瑛对此是多么地深恶痛绝.

第三,提出修家谱有讹舛脱误时,应采取史家“阙文”的原则.

古史官书史时有“信则书之,疑则阙之”的史家公则,即对于事实模糊不清或者可疑之处,通常宁可空阙之,不书写以待后考,或虽书写而明言其疑.方象瑛认为撰写家谱时就应该充分遵循史家“疑则阙之”的原则,实事求是,不凭空设想,也不混乱攀援.方象瑛家谱载,方氏“自受姓以后,如周之元老叔、汉之黟侯储、唐之处士干,皆列于古系”,迁到遂安之后,“始祖则断自震四公”(《重修家谱序》).旧谱载震四公方焕为方干的玄孙,唐乾符黄巢之乱时,自桐庐白云源迁遂安.震四公玄孙孜公的六世孙德瞻公,生卒在南宋淳熙、景定间,于是族人疑震四公“为宣和时人,或又以为显德间人”.方象瑛认为震四公是方氏不祧之祖,子孙祭扫,世世不绝,不应存疑,遂在《重修家谱序》中提出“四疑”:

按唐史,僖宗乾符二年,王仙芝作乱,黄巢起兵应之,剽掠江浙州郡.公既避乱徙居,当在乾符乙未、丙申间(875—876年),迄今八百一十六年.古者三十年为一世,以其时考之,应得二十七世,而今乃二十三世.其可疑一也.

干公以诗名晚唐,咸通中隐居鉴湖,其卒也在文德戊申(888年),距乾符乙未止十三年.旧传公为干公玄孙,自属讹错.盖旧序误以干公为中唐元和时人,而不知其为咸通也.其可疑二也.

孜公父子生南宋孝光之世,去公几二百载.永仕公旧序又有族人多死于方腊之乱语,遂疑腊寇作乱,族众避祸他徙.公之迁遂或在其时,牵合附会,谓迁自始新源.夫腊寇以宣和二年庚子反,历数至今康熙己巳才五百七十年,岂能竟历二十三世,则非宣和明矣.其可疑三也.

至谓公之迁遂在后周显德间,今考旧序及他碑志,皆云乾符,绝无显德之说.顷见族人钞本有显德己未一序,载震四公迁遂年月悉同,显德二字始见此.然既称震四公,后又署遂阳方焕撰.夫焕即公讳,岂得自称震四公耶?其中世系讹乱尤为不伦,亦未言迁自显德,不知此论何所起,遂信以为实.至宗祠木主皆因之.故家大族,乃承讹袭舛如此,其可疑四也.

此“四疑”是针对本族家谱提出的,彰显了方象瑛对家谱实录的重视.基于此,他“以欧苏谱例断之,惟知有震四公而已”,提出了自己关于家谱撰修的方法与原则:“震四公以前,公之祖若父不必干公之玄孙与否也.震四公以后,公之子若孙不必问孜公父子之相距远与不远也.其时乾符,其地白云源,则从旧序.而二十三世系次秩然,则从今谱.但唐末五代之乱,流离播迁,门宗单弱,文事未兴,谱牒未具,数传之中不能无脱误,要当以史氏阙文之意通之.虽云存疑,实以传信,未可轻为改易也.”有脱误,就“以史氏阙文之意通之”,确为卓见.如此为之,“虽云存疑”,实际上“实以传信”.从方象瑛撰写的亲族行述中,也能够看出他一直坚持此原则,如《节孝行述》:“六世祖孝子公讳云槐,字国徽,号慕庭,先世系出唐玄英先生干.始祖震四公,由始新源迁遂安进贤坊,传六世为元龙公,南宋恩免进士,仕本县儒学教谕.教谕公四传为忠一公,生四子,其三为宗礼公.又四传为惟冕公,是为公大父.”简洁赅要,信笔书之,没有混乱攀援.

综上所述,家谱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史书,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方象瑛重视家谱的撰写与研究,无论是受人所托之作,还是自撰家谱序文,他的谱序都有很多真知灼见.方象瑛不仅阐释了撰写家谱的重要意义,指出修家谱时存在的问题,更提出修家谱当有讹舛脱误时应采取的原则.

说明: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项目编号14ZDB076)的阶段成果.

(作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邮编150080)

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论文参考资料:

实用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论文题目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生物信息学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本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关于谱学和文人方象瑛和方象瑛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清初文人方象瑛的谱学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