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山东本科论文范文 和郑梦周山东诗作的形成背景类论文范文集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山东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4-22

《郑梦周山东诗作的形成背景》

该文是有关山东本科论文范文和郑梦和诗作和形成方面论文范文集。

于杰

郑梦周作为文学家、外交家,一生六次出使明朝,其中三次途径山东,留下了二十多首记录山东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的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郑梦周的身份背景和经历背景两个方面研究郑梦周山东诗作的形成背景.兼具“东方理学之祖”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为郑梦周能够写就诗歌和形成关注现实的诗歌特点奠定了基础.使行明朝途经山东的经历,为山东诗歌的形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保障.

一、身份背景:郑梦周兼具“东方理学之祖”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咸付霖在《行状》中称郑梦周:“公天分至高,豪迈绝伦.少有大志,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日诵《中庸》、《大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真积力久,得濂洛不传之秘”由此可见,郑梦周自幼接受儒家经典教育,加之勤奋用功,方法得当,成为硕儒.同时善诗文,自然风景、社会风俗、唱和应答,怀古旅行,皆可入诗,形成各类诗体.“十六年(作者注1367年),以礼曹正郎,兼成均博士.时经书至东方者唯朱子集注耳.梦周讲说发越,超出人意,闻者颇疑.及得胡炳文四书通,无不脗合,诸儒尤加叹服.李穑称之曰:‘梦周论理,横说竖说,无非当理,推为东方理学之祖’”.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时祭只设纸钱,先生请令士庶仿《朱子家礼》,立庙作主,以奉先祀.……内建五部学堂,外置乡校.”即1390年,郑梦周任守门下侍中,按照儒家《朱子家礼》复兴礼俗丧制,建学堂、乡校复兴儒术.郑道传在《圃隐奉使稿序》中评价郑梦周:“谓论经学,先生于《大学》之提纲,《中庸》之会极,得明道传道之旨,于‘论’、‘孟’之精微,得操存涵养之要,体验广充方,至于‘易’,知先天后天相为体同”.郑道传在《三峰集》中称赞“圃隐先生道德宗,照人文采最风流.遁老意气倾群公,两鬓华发吹飕飕”.这些无不进一步证明了郑梦周学习传播儒家思想的硕儒身份及在文学诗歌方面的深厚造诣.

郑梦周作为高丽末年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兼具“东方理学之祖”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诗歌成为也必然成为其展现儒家思想的载体和途径.儒家思想强调关注现实,中国性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主张在作诗上不可太费工夫,应该把主要经历放到“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等“著实有用之事业”上.“作诗费工夫,要何用?”认为诗之优劣并不完全在格律工拙,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诗人“志之所向者高下耳”.《成倪丛话》中则提到,“高丽文士皆以诗骚为业.惟圃隐始倡性理之学.”说明郑梦周深受儒家思想关注现实的影响,在创作诗歌的价值选择上更关注诗歌的内容而非形式.儒家思想还强调正统,所谓正统即“封建社会中,某一王朝在统一全国后,对其相承的系统的自称”.郑梦周生活在明元交替的年代,面对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者的两厢选择,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郑梦周无论从情感还是道义上都会将汉族统治的明朝作为正统,视元朝为“夷狄”.这种正统思想反映到诗歌上就表现为在情感上对明朝有着天然的推崇、赞美、肯定和亲近.如在诗歌中以“圣代”、“圣朝”指代明朝,用“万国”、“华夷”、“夷夏”形容明朝疆域辽阔.

二、经历背景:郑梦周使行明朝途经山东的经历

据史料记载,郑梦周曾先后六次出使明朝,三次被拒于辽东,三次到达南京.

1382年(洪武十五年)四月启程赴南京,六月至辽东,都司差称,岁贡以数年之物合而为一,其意未诚,不许入境,乃还.1382年(洪武十五年)十一月再次启程赴南京,翌年1383(洪武十五年)正月,至辽东,都司称有敕不纳,不许入境,乃还.1387年(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如京师请通朝聘,1388年正月(洪武二十一年)至辽东,都司称有敕不纳,不许入境.这三次出使皆因两国之间关系处在紧张状态被拒于辽东国门之外.

1372年(洪武五年)三月,为祝贺明朝平定四川,郑梦周随高丽使团出使明朝,顺利达到南京受到朱元璋接见,达成明朝允许高丽子弟入国子监就读的请求,同时朱元璋要求高丽不必一年一贡,三年进贡方物仅用棉布四五对,表达心意即可.是年七月使团在归国途中遇到了海难,郑梦周被救返回南京,翌年七月,离开南京回国.此次出使为明朝与高丽王朝建立联系打开了局面,奠定了基础.1384年(洪武十七年)七月,在明朝与高丽关系紧张,郑梦周出使明朝为朱元璋祝寿,并请求册封辛祸为国王以及追谥已故国王王撷.朱元璋虽然拒绝了这两项要求,但是仍命令礼部“优礼以送”.此次出使为缓和两国关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386年(洪武十九年)二月,为进一步发展高丽与明朝刚刚缓和的关系郑梦周再次衔命出使明朝.三月十九日在山东半岛的登州府蓬莱县登陆,四月十九日抵达南京城外的龙潭驿,四月二十三日受到朱元璋的召见.然后,一行立即启程归国,五月初六日途径山东南部的王坊驿,五月十八日渡海抵达旅顺,七月从南京回到高丽首都开城,带回了朱元璋的圣旨.虽然衣冠问题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但朱元璋同意废除高额岁贡.同时解消了朱元璋对高丽政府的不信任,将两国关系进一步向前推进.

(一)使行路线:为山东诗作的形成提供了素材

据史料记载,1374年(洪武七年)之前,高丽使节使行明朝的路线是取海路过黄海东海经长江口前往南京.

由此推断,郑梦周1372年(洪武五年)自高丽出使南京所走路线应该是过黄海东海经长江口达到南京.返回途中因在东海遇海难,郑梦周脱险重回南京后,向朱元璋提出请求重新恢复传统的“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即从山东半岛北部登州港(蓬莱) 北行,穿过庙岛群岛,沿辽东半岛西行至鸭绿江口,再顺朝鲜半岛南下航行.这条登州海路航线途中有岛屿、海岸为参照物,航行较为安全.朱元璋考虑到当时北元势力聚集北方,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没有立即答应恢复中朝间传统的登州海路航线,但安排郑梦周的使团从这条航线返回高丽.

郑梦周1384年(洪武十七年)的出使因缺乏详细的史料,无法了解其使行的具体情况,但出使路线应该是“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

郑梦周1386年(洪武十九年)的出使,在《圃隐集》卷一中以纪行诗的形式按照行程顺序进行了详细记载.由此可以推断郑梦周这次出使明朝的路线:从高丽过鸭绿江到辽阳,过渤海,在登州登陆,由此穿过山东半岛,经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到达淮安,从淮安乘船经大运河抵达扬州,再经长江北岸的仪真,在长江南岸的龙潭驿上岸后抵达南京.具体路线:凤凰城……盖州→熊岳→复州→金州→旅顺→铁山→沙门岛→登州→蓬莱驿→龙山驿→黄山驿→诸(朱)桥驿→莱州→胶水县→丘西驿→高密县→诸诚驿一→日照县→王坊驿→赣榆县→上庄驿→僮阳驿→金城驿→淮安府(韩信墓)→淮驿→宝应县→范光湖→高邮城→扬州→真州(仪真)→龙潭驿→南京.

由此可见,郑梦周使行明朝期间,历经山东多地,必然有机会见识感受沿途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通过耳闻目睹为形成山东诗作提供了广泛的鲜活的素材.在林基中先生编集的《燕行录》100册中收录了此间100多首纪行诗,题为《赴南诗》,其中部分诗作生动记录了明代初年山东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状况等.

(二)使行任务:为山东诗作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使团”是郑梦周出使明朝的主要形式.使团成员一般由“三使”(正使、副使和书状官)、“三使”以外的正官、仆役组成.其中“三使”担任使行最重要的职责.使团的主要任务在政治方面,了解明朝的国情,与明朝文人进行文化交流也是重要职责.完成出使任务是对使团的刚性要求,必须要做到做好.郑梦周六次出使明朝,三次成功到达南京,期间除洪武五年出使期间担任书状官外,其余均担任正使,一直在使团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使团出使任务的主要完成者.为了履行政治使命、记录明朝国情,不难想见,作为诗人的郑梦周必然会选择诗歌作为完成任务的重要形式.从这个方面讲,使行的任务为使行期间以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沿途全程创作诗歌记录明朝国情提供了政治保障.

(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论文参考资料:

山东化工期刊

山东教育杂志社

山东工业技术期刊

山东教育期刊

综上所述,此文是一篇关于郑梦和诗作和形成方面的山东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山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