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化建设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和有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建设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4-19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和》

该文是关于文化建设论文怎么写与高职院校和探索和建设方面论文如何写。

薛金东

【摘 要】文化是一种导向和内涵,是社会发展的能量和气氛,是经过长久的演化,适应,积淀才形成的,高职院校从文化建设到教育服务到职业能力各方面都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却较为薄弱,没有历史的沿袭,在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套用的方式,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新气象进行个性化特色化的文化建设,下面我们就从新时期高校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做科学性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探索

一、前言

文化建设是当今社会的核心话题,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文化的源泉,与之而来的就是高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如何定位与发展,虽然一些世界名校举世瞩目,风采别样,但是他们并不能代表整个高校文化,尤其是高职院校,受自身特有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独特优秀的文化,而且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较低,在新时期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文化,才能立足社会,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意蕴

(一)基本内涵

高职院校文化的形成要基于新时期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结合学生自身需求、学校自身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先进的世界文化去定位,其中不能偏离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新理论的指导.同时要和办学宗旨相匹配.大学文化以培养一种什么样的人为主体,而高职院校文化基于自身的形成特点,培养目标是社会“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以需求性大、就业率高、生存力强、实用性强为宗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走“理论+ 素质+ 品德+ 能力+ 实践”的路线,因此高职院校文化要特色十足,以实践性作为基源,随时补充建设能量;职业性作为标杆,校企结合,针对培养,服务根本;以可塑性为动力,培养“四有新人”,科学引导,积极向上,全面发展;以综合性为横向目标,广泛结合,互相渗透,教学相长,相互影响;以社会时代性为创新基础,有计划,有目标,有依据,计划实施,合理定位.

(二)特质解读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进行校本文化建设,要现实化、科学化、人性化、实用化、导向化、特色化、动态化、精神化、融合化、区域化,形成“十化合一”.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文化与时俱进,生命常青.否则就会成为虚幻的理论,无的放矢.这是一种校本文化的观点体现,原因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工业时代,文化的建立要立足于工业经济基础,所以我们要立足于本,才能形成文化氛围,校本文化要想拥有活力、服务于人、发展创新必须要有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融入、参与、支持,而且这个过程是发乎于心,并不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和无奈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创新、育人.师生不但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主体,只有师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本质提升才能促进文化的形成.高职院校以就业导向为办学理念,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价值取向,实行“一教两证”的教育制度,企业仿真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及“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方式,无处不体现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因此,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更应特色十足.

(三)建设意蕴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蕴悠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逐渐走向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及经济全球化,所以作为导向性、开创性、真理性的高职院校文化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影响很大,不单单是简单的校园文化,而是未来的一种思想、信仰、思维的形成,潜移默化影响着未来整个世界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虽然层次相对较低,与一些高等学府相比各方面都较为落后,很多学校领导认为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文化建设方面,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而且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谬论,想要培养出各行各业急需的实用人才,为社会发展更直接的提供动力就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作为基础,这就好比美一样,真正的体现是一种内涵,内在的改变才是本质的提升,只有好的文化才能发生质变,从一般成为卓越.要德艺双馨,身心俱美,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更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所在,所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意蕴悠长.

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同质化现象明显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同质化想象严重,大家相互模范,却不注重创新,思想固守在小范围之内,“你学我,我学他,他再学你”,不但没有形成优秀的文化反而使原有的文化质量下降,造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不伦不类,迷茫不知方向.所以要依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前瞻性、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进行文化建设.而在实际进行文化建设中根本不注重前瞻性,没有超前的意识和准确的预判,盲目建设且跟不上脚步根本没有形成文化建设的发展眼光和思维,更谈不上战略意识;稳定性极差,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必须经过时间的打磨,文化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是必须的,但核心主体不可动摇,朝三暮四将一无所有,很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缺乏稳定性,甚至是“变化莫测”;综合性不达标,文化建设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达到科学合理,不进行意见的吸取、实际环境的考察(人文、地理、文化)、多层面的研究,只做单一类型的“偏门”,难以形成优秀的文化;缺乏层次性建设,混论没有针对性,“不专不精不深”在当前社会是根本无法立足,更谈不上发展.

(二)物质化浮于表面

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根本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更谈不上物质投入.这就导致在文化建设方面物质化浮于表面,使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缺乏物质支持,流于表面,发展艰难.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物质的支持,没有物质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事项计划和目标的,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动力,单一的进行理论和说教会大大降低文化建设的进度和文化的影响力,表面上来看物质的投入并没有直接产生效益,但是物质投入对正确的文化形成推动性极强,从形成时间到实际效果到学生的素质提升到学校的实力提升到社会的发展影响都非常大,很多高职院校把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工作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研究较少,规划简单,导致在人、财、物等投入方面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进行一些文化建设设备的使用,机构的建立,活动的举办,资金的投入等等.

(三)育人渗透力不强

在社会当中,对人才的认定标准是“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中品,无德无才是下品,有才无德是下下品”,一些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中精神教育层面的重要性,精神是人的支柱,没有精神上的接受只流于表面的一种肢体行为是不会形成长久的影响,更难以渗透入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更不会从本质上进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领导要有决心有耐心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且动力十足,坚定不移;教师要有辅助建设,积极投入,认真落实的精神,用生动现实并且趣味性十足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学生要有乐观向上,以德为本,善心力行,主动发现,主动挑战的精神,敢于做时代的创造者的精神.所以要全面提高精神方面的教育,所有人都应如此,才能形成育人渗透“由心入神,由神化境”的效果,促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探索

(一)与职业育人机制的对接

紧扣文化主题,凸显职业性、技能性的文化建设机制,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其服务目标进行定位,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文化建设是促进这一目标达成的源动力,也是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体现,更是高技能人才服务社会必须的本质要求,二者相辅相成.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色是职业文化与技能文化的结合,自身具备多元融合的特质.我们要保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底色长存,文化特质始终如一,立足于学校的定位,传承学校品牌精神,以技能文化为核心,形成特色文化.在实践中学校的口碑就是竞争力,口碑越好竞争力越强,而口碑是社会的评价,社会的评价来源于人才的质量,所以必须职业育人,同时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评价也是学校口碑的体现.特色发展源于特色文化,归根结底,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力,所以文化建设要从职业教育的本源价值出发,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特色是强校之源,应立足当前,结合创业历史来提炼,通过师生实践去深化.

(二)融入地方文化的创新

特色办学是学校办学核心,并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且效果良好,被学生和社会公认,被教职员工广泛接受,独特而适用,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而融入地方文化是确立和形成办学特色的根本,也是学校能有效地解决办学中的困难,合理开发新的办学项目的基础,只有合理的应用和了解地方文化,才能增强适应性、应变性、灵活性,除此之外融合地方文化能更好地进行职业型人才培养,做到社会实际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专注对口,更加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实效性教学特征,在实践中崇尚多元文化教育,凸显高职性和特色性、区域性.始终坚持“产教合一”、“立德树人”、“德为才本”、“以德促才”的思想,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同心共建的氛围.合理利用资源和高科技手段,例如新媒体、社团组织、剧情模拟等,积极争取外界社会的支持,共建文化平台互联互学互用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借鉴优秀的成功案例,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去粗取精,应用到自身的实际建设中,要有决心有信心去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培育和发展高技能人才.

(三)从自觉到自信的提升

文化是社会的需求,优良的文化建设是各行各业立身之本,发展之源,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要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存在固有的基础薄弱,难以成型的消极思想,要主动创新自律自发,结合实际自觉自主,面对时机自信自强,加强技能文化活动组织,以“技能立身、文化育人”为核心,以活动去展现文化,建设文化,从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从文化活动中增强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从文化活动中深刻理解现实社会对文化建设的需求,从而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心,搭建技能文化的平台和载体,将技能文化氛围散布在各种主题性活动当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时刻受到技能文化的感染、熏陶.例如举办高职文化大讲堂,建立职业素质教育基地,培育技能创新型社团,举办技能文化节等等.

五、结语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前提,是高技能人才形成的重要核心,是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动力的保障,也是社会稳定,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的关键元素,所以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荣. 新时期高职院校特色行为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2(12):117~119.

[2] 古志华. 新时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着力点探析[J].职教通讯,2013(14):13~15.

[3] 严智雄, 陈以洁.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6):85~86.

[4] 冯晓峥. 新时期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研究[A].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75~77.

[5] 王亮停, 张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9):276~277.

(作者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阈中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研究——以驻淮高职院校为例”(2012SJB88001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薛金东(1978-),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人文素质、文化教育.

文化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上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高职院校和探索和建设方面的文化建设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