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国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和论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学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07

《论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

该文是中国学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中国学和教学和渗透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肖婷婷

【摘 要】现代语文教学中关于国学经典的教学,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逐句讲解,过多挖掘文章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受应试影响较深,同时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国学经典的传承也有积极的意义.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传统教育以应试为主,在这种大环境下,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可以分为考纲中的经典和选读中的经典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国学经典的相关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语文能力;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3-0085-03

作者简介:肖婷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2015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在读.

国学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国学经典中古人对文章的仔细琢磨、语言表达、修辞技巧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其中展现的古人对人生、社会、自然以及宇宙万物的思考,从中传递出的广阔胸怀更值得我们学习.王中江先生说:“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经典.在时间和空间中形成,反过来又超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经典具有不朽的性格,经典是永恒的.”但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意义,让经典的内涵更加丰富,并且不断孕育出新的生机.

一、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纵观各个版本、各个年代的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国学经典一直都存在于课本当中,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范本,只是侧重点和所占的比重不同.可见,国学经典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现代语文教学对国学经典的教学,往往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如下:

第一,教师逐句讲解.这种逐句讲解的方式,原是从前私塾里面讲课的老方法,被沿用至今.讲完之后,往往伴随的是学生的背诵.如此一轮又一轮,便构成了一篇篇经典的学习.可见,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文言文的教学.很多教师都会采用逐句讲解的方式,带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将全文翻译出来.表面上看,学生确实是将每篇文章大到段落,小到标点都理解了:但是,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自身的思考,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第二,语文教师在讲解一些国学经典(必修课文)的过程中,过多地进行古汉语教学,包括虚词的用法,实词的翻译,特殊句式的分析等,却忽视了经典中蕴含的古人对宇宙、人生等的超越时代的思考.学生从经典中获得的东西与经典中实际蕴含内容相差太多.

第三,经典的教学受考试导向太重.由于语文考试中有文言文阅读,所以,这部分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考试规定的篇目,教师们不仅会教,还会千方百计深入地去教.而对选人课文中的那些在考试中占比例较小的经典,教师往往会一带而过,甚至干脆放弃.学生本身接触国学经典的机会就不多,由于教师对选读经典的过分轻视,这样一来,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

第四,从学生方面来说,对国学经典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国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出来的精华,其语言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差异,意义上也比较含蓄,需要学生绕个弯去思考,学生看到难懂的字词,往往就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其次,由于功利主义的盛行,国学经典并没有表现出直接的价值.有的学生甚至是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国学经典的教学是没有必要的.本身受错误的思想影响,可想而知,教学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

二、语文教学:国学经典传承的主要途径

国学经典是国粹,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超越时代的意义.而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关于语文课程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中也有所体现:“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将语文课程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更关系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所以,从新课标中就能看出语文教学对于国学经典传承的重要意义——让经典代代相传,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

首先,国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之后留下来的,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在语言形式方面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由于对相关知识没有掌握或者掌握的较少,很难正确地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这个时候,语文教学就承担起了这样一份责任——学生通过教师对经典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思考,真正地去理解其中的真谛,甚至是可以根据语文教师对其他文言文的讲授,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举一反三,独立地去阅读经典.通过语文的教学,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国学经典,感受其魅力.

其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合理的成分,体会古人的哲理和智慧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育因其学科特点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所以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而现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语文教学,最缺乏的其实正是一种文化底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都会受到各种考试的局限,考纲上规定的就要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动机都来源于此,完全忽视了语文的真正价值所在.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没有文化的支持,就像没有了灵魂的躯体,就是行尸走肉.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目的不再实用,而在文化.”国学经典正是通过语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们看到中国古人关于人生社会、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感叹于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树立起对国学经典的正确看法,甚至能从中培养起自己的兴趣.

三、经典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是必要的,其原因不在于让学生用文言文写作.而在于能够读懂从前优秀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其目的在于有阅读古文的能力.其实,国学经典的学习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1.掌握诵读的能力

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其一,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词语,而很多的词语往往都是有所出处的,学生在掌握这些词语的时候,如果不能理解其意思,那么就无法准确地去运用.国学经典当中往往会有这些词语最初的用法,这些也往往都是这些词语的来源,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道理等准确理解并掌握词语.

其二,阅读国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古文经典当中会出现很多陌生的词语和与现代文完全不同的句式,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地查找相应的资料来解决,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随之提高.

其三,国学经典的教学,很多时候离不开诵读.对经典的诵读,不仅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

2.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一,经典之美,其中表现为词语精炼,用绝不累赘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古人对词语的琢磨,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其二,经典中的很多文章结构明确,对学生写作时文章结构的安排有很大帮助.特别是一些议论文,如《过秦论》,论点论据论证部分明确,能够作为学生议论文教学的范例.同时,像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有感而发,万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古文经典都是古人的肺腑之言,真正抒发胸怀之作,学生通过体会作者的感情,有感而发地去写作,从而端正写作态度.

其三,国学经典不仅文辞优美,而且立意深远.通过对经典的习读,学生能够体会古人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意识等,能够对自己习作中蕴含的道理再做更深入的讨论.

四、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

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存在于考纲当中的国学经典.对于这些经典,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分配的时间比重就要大一点.对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应该兼顾到.但是,切忌逐句讲解.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国学经典来说,提前做些准备,比一上来直接听课,要有效率得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花更多时间进行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对于经典中的生字词,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可以采用讨论等形式.这类国学经典,工具性方面的教学,包括虚词的运用,特殊句式等是为了给学生在阅读其他经典时提供方便;而对于人文性方面,即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则根据教学目标具体施行,不必深入挖掘,若其中涉及很多方面,根据课时计划,选择一两个即可.

以某中学课堂讲解《兰亭集序》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了简单的预习工作——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会对文本中出现的生词做个简单的抽查,抽查的生词都是出现在文章注释当中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便利.对于文章中部分的难点,教师会在课堂上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在教师示范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很多问题,包括“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您把会稽( huiji)读成(kuai j_),是怎么回事?”“第一段中‘所以游目骋怀’中‘所以’与第三段中的‘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所以’的用法相同吗?”“第一段最后一句‘俯察’如何理解?”等等.教师对于第二个问题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将其交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都参与进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对第三个问题,教师是采取步步引导的方式:

师:你知道“俯”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注意前边有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知道“仰观”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仰头看”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讲究前后对应,你根据“仰观”的意思猜猜“俯察”是什么意思?

生:“俯察”应该是“低头看,俯身观察”的意思.

如此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一类,是选读的国学经典.这类国学经典包括课本中的选读课文,也包括教师给学生补充的文章,还包括学生自己因为兴趣自由选择的文章.这类经典的阅读,就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所谓的略读,不是说教师不指导,而是说教师减少指导.

总的来说,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进国学经典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国学经典的价值所在,让他们对经典有着正确的态度.而不是望而却步,这是进行国学经典学习的前提.

其次,任何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营造出有利于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具体措施有:第一.巧妙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交流总结国学经典的阅读感受.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或者是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一次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们彼此交流讨论阅读完某篇经典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们有成就感后,逐步培养其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第二,采用竞赛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语文教师在课上组织各种经典的诵读比赛,或者是经典的接龙等比赛甚至可以动员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比赛,让学生们在竞赛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国学经典知识.如某学校是小学初中一贯制.每个月的末尾,小学部和初中部都会举办相应的国学经典背诵大赛以及演讲大赛.背诵大赛其实就是以比赛的形式对教师给出的国学经典范围进行学习,演讲大赛则同样是以比赛的形式谈谈阅读国学经典之后的感悟.学生们通过比赛,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经典的热情.所以,对这个学校来说,古文的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

最后,语文本身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语文教学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联系的.国学经典的教学要注意“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与其他教学之间发生联系.比如,国学经典的教学还可以与历史课联系起来,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其中蕴含的古人的思想深刻理解.利用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总之,要利用好语文课来实现国文经典的教育价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语文教师地不断思考和探索.对学生来说,阅读国学经典,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十分重要,而对语文教学来说,实行科学、有效的国文经典教学也是有价值的.所以,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编辑:张婕)

中国学论文参考资料:

少儿国学杂志

国学杂志

国学论文

关于国学的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简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中国学和教学和渗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国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