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莺莺传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和元稹《莺莺传》和朝鲜金时习《李生窥墙传》比较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莺莺传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27

《元稹《莺莺传》和朝鲜金时习《李生窥墙传》比较》

本文是关于莺莺传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李生窥墙传》和《莺莺传》和元稹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许甜甜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中国与朝鲜同处于亚洲文化圈,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渊源和联系.唐传奇《莺莺传》和朝鲜汉文小说《李生窥墙传》都是以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为主题的作品,但是其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和艺术风格方面存在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莺莺传》;《李生窥墙传》;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76-03

《莺莺传》是唐代元稹创作传奇小说,也是唐传奇中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与张生在一起,但最终被张生抛弃的爱情悲剧.《李生窥墙传》是朝鲜作家金时习《金鳌新话》中的第二篇作品,讲述了李生与崔娘之间的悲欢离合,塑造了李生与崔娘这两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桎梏的青年男女形象.这两部小说都以男女爱情为题材,但是由于思想主题、人物塑造与艺术风格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一、主题思想

《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著名作品,对后世作家创作影响很大,自北宋以来,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比较著名的如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等都是以《莺莺传》作为蓝本.《莺莺传》主要讲述在唐代贞元年间,书生张生到蒲州游览,寄住在普救寺,适时有位崔家寡妇带着家丁在回长安途中也寄住于此.当时正逢蒲州地区发生兵变,在张生的帮助下崔家才得以免于灾祸.崔氏大摆宴席以感谢张生的救命之恩,并引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与张生相见,就是在这次宴席之上,张生对崔莺莺一见钟情.宴席结束后张生随即对莺莺展开追求攻势,但是莺莺迫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在经过自己内心的多次挣扎与反复之后,才最终决定与张生在一起.但是张生赴京赶考之后,对莺莺的感情日趋消散,最终将莺莺抛弃.多年之后,张生与莺莺都有婚配,一次在路过莺莺的住处时,张生以表兄的身份请求相见,但是莺莺拒绝了,二人从此再无联系.

《李生窥墙传》是朝鲜作家金时习汉文传奇小说集《金鳌新话》中的第二篇作品.作品讲述了崔氏的住所是李生上学的必经之路,一天在上学的途中,他听到崔娘正在家中吟诗,便忍不住表现自己的写诗才能,将所写的诗系在瓦砾上投入园中,崔娘见到李生写的诗后很是喜欢,就约李生傍晚相见,二人此后交往甚密,私定终身.但这件事被李生的父亲发现了,李生的父亲害怕他侮辱家门,就把他谪送岭南,崔娘知道这个消息后一病不起,在崔娘父母的再三追问之下,崔娘说自己早已情定李生,非他不嫁,所以崔娘的父母向李家提亲,但是李生的父亲以自己家世贫寒为由拒绝了,其间经过好大一番波折之后,李生与崔娘才终于得以喜结良缘.但是好景不长,红贼之乱爆发,李生荒野逃窜得以逃脱,但是崔娘因为坚守贞洁惨死在红巾贼手中.战争结束之后,李生回到家乡,与崔娘的鬼魂再续前缘,过了几年幸福生活,可是最终还是因为阴间的律令而不得不分开.崔娘离开后,李生不久也抑郁而终.

通过以上两篇作品的介绍,可见虽然两篇作品讲述的都是爱情悲剧故事,但是在相同的故事框架中,两部作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A.莺莺与张生,崔娘与李生都是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但是相比于莺莺在接受张生前的犹豫、矛盾与反复,崔娘对于爱情的追求更为大胆和直率.

B.他们都经历了战乱,不过在《莺莺传》中,战乱是两人相识的媒介,而在《李生窥墙传》中,战乱致使二人的最终分离.

C.莺莺与张生的几次分离都是因为张生要赴京赶考,而崔娘与李生的第一次分离是因为李生的父亲,而最终使他们阴阳两隔的是因为一场战乱.

D.两篇作品都属于悲剧结局,但是《莺莺传》的悲剧是来自于张生的始乱终弃,而《李生窥墙传》的悲剧则是源自红贼之乱,这场民族战争才是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

这些情节的不同,本质上是矛盾冲突的不同.莺莺在接受张生之前,态度几经反复甚至前后矛盾,这实际上是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而张生最终抛弃莺莺,除了其自身因素外,也深受当时的社会风气与时代背景的影响.在男尊女卑、追求功名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必然影响张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中国古代小说中许多悲剧故事的形成,都与其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李生窥墙传》中的李生和崔娘是一见钟情之后私定终身,并且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其中一方的始乱终弃.李生的父亲想要拆散二人并不是因为二人的所作所为有违封建礼教,而是因为自身家境贫寒,无论在经济条件还是社会地位上都无法与崔家相提并论.在崔家主动提亲之后,李生的父亲也是以同样的原因拒绝,可见《李生窥墙传》中的矛盾是家族门第与男女婚姻的冲突.经历一番波折之后二人终于喜结连理,但是最后战乱迫使李生与崔娘阴阳相隔,在这里,矛盾又转为现实社会的矛盾.所以《李生窥墙传》中的矛盾冲突要比《莺莺传》更多也更为复杂.

虽然《李生窥墙传》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上没有《莺莺传》强,但是它在表现力度上比《莺莺传》强.崔莺莺在面对张生时态度的矛盾与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在思想上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并最终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过程.但是由于从小接受封建礼教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她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虽然她最终决定冲破束缚和张生在一起,但是她仍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合礼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她在被张生抛弃后,只是悲叹自己命运不济,而并没有过多埋怨张生,更没有埋怨这个社会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这就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她在思想性格中较为软弱的一面.而崔娘在面对爱情时的坚贞与勇敢,并且在死后离魂又与李生渡过几年幸福时光,体现了对于封建礼教的反叛,其表现力度要比《莺莺传》强.

二、人物塑造

(一)女性的反叛意识

《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是封建贵族大家的小姐,是标准的大家闺秀,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所以封建正统思想在她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虽然处于花样年龄的她也渴望爱情,有主动追求爱情的冲动,但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合礼法的,所以她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甚至会做出与内心完全相反的举动.在张生以诗传情表达爱意时,她也对其心生爱慕,并且用诗与张生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但是当张生前来赴约时,她又严词教训张生不合礼法的行为.当张生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时,她又主动在婢女引导下到张生的住所与其私会.可见,面对张生的追求,莺莺的内心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反复,她知道与张生的私自结合是不合礼法的,但是面对才貌双全的张生,她又很是喜欢,希望与他相守.莺莺行为和思想上的这种矛盾与反复,正是她与封建礼教作斗争的曲折过程的体现.虽然莺莺在行为上大胆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她毕竟是大家闺秀,从小就接受封建正统教育,所以,其在思想上并未完全摆脱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虽然她与张生私会,但是她始终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合封建礼法的,所以当张生最终弃她而去,她也只是怨自己命运不济,其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也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多年之后二人另有婚配,张生路过莺莺住所以外兄的身份请求相见时,莺莺断然拒绝,又将莺莺性格中坚强与决绝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于莺莺,《李生窥墙传》中崔娘在面对爱情时则更为坦率与真诚.面对爱情,她没有丝毫犹豫,一直勇敢追求.当李生担心二人之事暴露,流露出畏惧心态时,崔娘立刻变色而言曰:“他日闺中事泄,亲庭谴责,妾以身当之”,这就与莺莺面对爱情时的矛盾与反复迥然不同,表现其勇于担当、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在李生被父亲发配岭南之后,崔娘从此一病不起,并与自己的父母说:“父母如从我愿,终保余生,倘违情款,毙而有已.当与李生重游于黄泉之下,誓不登他门也”.朝鲜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在婚配方面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崔娘身为女性,在与李生没有婚约的情况下对父母说出这样一番话,是十分有违封建礼法的,这就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崔娘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以及她对封建礼教束缚的突破.后来在红巾贼之乱中,她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斥骂贼寇“虎鬼杀啗,我宁死葬于豺狼之腹中,安能作狗彘之匹乎”,最终惨死在红巾贼之手.崔娘在面对红巾贼时的壮举,就将个人的生死升华到了整个民族的高度,她的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更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尊严.通过这一事件的描写,就使崔娘这一形象更加生动丰满.然而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为了自己的爱情,崔娘虽然死后进入地府,仍然死后离魂重返人间,与李生共度幸福生活,直至最后不得不离开.小说通过对崔娘一系列行为与语言的描写,将崔娘面对爱情时的直率勇敢、忠贞执着,以及她在面对战乱时的大义勇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男性对爱情的忠贞意识

《莺莺传》中的张生最终抛弃了莺莺,他对于爱情是始乱终弃的.他在宴席中对莺莺一见钟情,随后展开激烈的追求,在莺莺经过内心的矛盾与反复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他在一起之后,他又以功名为由将莺莺抛弃.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放弃爱情,这还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在抛弃莺莺之后却将莺莺写给他的信公之于众,并且为自己的是始乱终弃找借口,说莺莺是“尤物”、“妖孽”,并引用妲己祸国殃民的例子指责莺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其所作所为着实令人发指.

相比于张生对爱情的始乱终弃,《李生窥墙传》中李生在面对爱情时则更为坚贞.在小说的一开始,李生是一个虽然敢于追求爱情但是害怕承担责任的形象.当他与崔娘第一次约会时,就作诗“他时泄露春消息,风雨无情亦可怜”,流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心理.在红巾贼之乱时,李生并没有顾及自己的父母和妻子,而是自己一人得以逃脱,最终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惨死在红巾贼之手.也许李生在面对战乱时独自一人逃走有说不出的苦衷,但是身为一个家族的顶梁柱,他不顾家人独自逃命的行为还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但是战乱之后,本来热衷功名的李生却放弃仕途与崔娘的鬼魂“或酬或和,琴瑟偕和”,当二人因阴间的律令不得不分开时,李生也因悲伤过度不久去世,可见李生这对于爱情还是十分忠贞的.

(三)女强男弱

所谓“女强男弱”是指在作品中女性的家庭地位和条件高于男性,或者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比男性更为主动并且更能承担爱情的责任.

首先在身份地位上,《莺莺传》中并没有对张生与莺莺的家庭地位和条件作出明显的表述,只说张生是个读书人,但是文中说他“与蒲将之党有善”可见他的家境也不会很差.而从文中所说“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以及莺莺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莺莺应该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所以莺莺与张生在身份地位上大体相配.在《李生窥墙传》中,崔家向李家求亲时,李生的父亲说“吾家豚犬,虽年少疯狂,学问精通,身彩似人,所冀捷龙头于异日,占凤鸣于他年.不愿速求婚媾也”,可见李生的身份地位远低于崔娘.

其次,在《莺莺传》中,莺莺对于爱情的追求虽然有过矛盾和犹豫,但是最终和张生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颇为大胆和主动的,不过其感情的表露和行动还是比较含蓄.而在《李生窥墙传》中,崔娘对于爱情的追求则更加热情和主动,并且为了爱死后离魂,与李生再续前缘.

再次,在《莺莺传》中,莺莺主动去张生的住所时,“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可见,在面对莺莺的主动时,张生还是比较紧张的.在《李生窥墙传》中,面对崔娘的示爱,李生虽然心喜,但还是怕被发现,表现出畏缩,是崔娘的大胆与主动使两人最终在一起.

此外在《李生窥墙传》中,是崔家主动向李家提亲,并积极沟通,取消了李父关于门第的顾虑,这也可以说是女强男弱的一个表现.

三、艺术风格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学作品也对周边的朝鲜和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生窥墙传》的作者金时习虽然身处朝鲜,但是这篇作品确是用中国古代的文言文写成,可见中国古代文学对朝鲜古代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所以这两篇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也有许多可比之处.

(一)以对话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在《莺莺传》中首先出场的是张生,作者通过他一系列与别人的对话展示其人物性格.张生活到二十三岁未曾接近女色,当有人问他时,他谢而言曰:“登徒子非者,是有凶行.余真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通过张生的回答,我们知道张生并不是不近女色,而是没有找到漂亮合适的,说明其情趣高雅,不肯委曲求全,同时也讽刺了那些登徒子不是,而是好淫罢了.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了解了张生的个性特征,并且为下面莺莺的出场奠定了基础,一个情趣高雅,一个美若天仙,二者的结合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张生在接到莺莺的《明月三五夜》之后,以为是莺莺已经接纳了自己,而在他赴约之后莺莺对他义正言辞的训斥,则很能体现莺莺在接纳张生时的矛盾心理,也表现出莺莺既温柔多情,而又果断勇毅的个性.由此可见,人物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对话对揭示人物性格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生窥墙传》在叙述李生与崔娘第一次约会时,李生流露出害怕承担责任心理,崔娘随即变色说:“本欲与君终奉箕帚,永结欢娱,郎何言之若是遽也?妾虽女类,心意泰然,丈夫意气,肯作此语乎?他日闺中事泄,亲庭谴责,妾以身当之”,通过崔娘短短几句话,就将崔娘果敢、直率、敢作敢当的形象生动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而她在面对贼寇时所说的:“虎鬼杀啗,我宁死葬于豺狼之腹中,安能作狗彘之匹乎”,又将一个在国家危难之时大义凛然,具有民族气节的女子形象展露无遗.

(二)引诗入小说

《莺莺传》与《李生窥墙传》在语言上都引诗入小说.元稹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对于诗歌的应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在《莺莺传》中作者更多次以诗表达感情,在向莺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时,张生以诗传情作春词二首,莺莺亦回题《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见.张生与莺莺第一次私会之后,莺莺数十天不见踪影,张生在愁闷之余作《会真诗》三十韵,但是在小说中并没有将这首诗的内容展现出来.张生的好友杨巨源看了莺莺给张生的信后,深受感动而创作《崔娘诗》“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划雪销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用诗高度赞美了莺莺的忠贞和重情重义.紧接着元稹续写的张生的《会真诗》,文字长达三四百字,将二人之间的相识、相知、相离描述得酣畅淋漓、哀惋动人.当莺莺已嫁人,张生以其外兄的名义求见莺莺时,莺莺拒绝了他,并写一首诗给他“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当张生悻悻然准备走时,莺莺又写了一首送别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这些诗歌的运用对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气氛、升华作品主题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时习对诗歌的运用也可以说是十分娴熟.李生和崔娘就是以诗结缘,在第一次约会时,李生以诗表达了自己担心事情败露心情,受到了崔娘的批评与告白, 不久,李生的父亲发现将李生谪送岭南,崔娘在悲痛之余又因见诗而“情念日深,沉疴日笃”;而当李生向她吟出“破镜重圆会有时,天津乌鹊助佳期,从今月老缠绳去,莫向东风怨子规”时,她病情转好,作诗唱和;在文章的最后,当崔娘魂魄与李生相聚时,作者以一首《玉楼春》把小说情节带入.

虽然两部小说都引诗入小说,但是也有不同.在《莺莺传》中,作者所叙述的都与张生与莺莺之间的爱情紧密相关,与二人爱情无关的都不做叙述.但是在《李生窥墙传》中,作者却在文中对崔娘的居住环境进行大量描述,着大量笔墨对房内的陈设进行细致的描写.

《莺莺传》与《李生窥墙传》是中国与朝鲜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两篇作品在思想主旨、人物塑造和艺术风格方面的比较,既可以看出中朝两国古代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周边国家文学的影响.

莺莺传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李生窥墙传》和《莺莺传》和元稹方面的莺莺传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莺莺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