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艺术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将艺术进行到底记挚友陈启基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艺术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5

《将艺术进行到底记挚友陈启基》

该文是关于艺术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挚友和陈启基和进行到底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曹力

艺术圈的朋友都称启基叫“幺哥”.陈启基这个名字似乎已被人们遗忘,可我自七十年代起就称“启基”,直到现在,时间长了,越老越亲切.“幺哥”大慨是八十年代后才有人这样叫他的吧?

我就读美院时,有一次回贵阳,我们在郊外画画,看到启基画的画还不错,我就问启基:“你怎么不去报考美院呢?”他回答:“超龄了.”是啊,那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时代决定了他不能是科班,命运决定了他只能生长在野地.启基命运坎坷,从小失孤,随姐姐长大,生活艰辛,在孤儿的苦难生涯中开始学画,他终于在艺术中找到了心灵的安慰和生活的勇气.启基在他长长的人生道路上始终与艺术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直到现在……

我在美院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的几十年中,与启基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是,几乎每年回到贵阳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打个电话,相约某日去某个地方走走.这个相约从未间断,几十年如一日,一样的亲切,一样的无所不谈,一样的热爱郊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记得有一次在启基家聊天晚了,尽管两家相隔不远,但我还是在启基家住下了,继续谈人生、谈艺术、谈荒山上的野草野果呈现出的种种禅意,直至深夜.

启基像山野里的一棵草、一棵树或是一座山.纯朴自然是他的天性,当艺术不知不觉到来时,就像天上下了一场雨,无喜无忧,自然吸收,不断成长.七十年代他画了许多风景和人物的写生,也进行了一些创作,他在他的油画中向世界询问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上哪里去?(高更语).生活的沧桑,事业的艰辛,使他的油画蒙上了一层辛酸、忧郁的色彩,而那丰富微妙的色调,稚拙有力的造型又让人感到他内心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他自由地运用着自然的符号:田野中的玉米,河里的鱼虾,裸体少年,沉沉的山坡.微风吹过,画中传来阵阵淳厚、原朴的气味,让人感动得流泪.到了八十年代,启基的艺术逐渐走向多元化,从摄影、烧陶、木雕、再到编织壁挂的创作.王林先生在《“瞬间的真实性”——读陈启基先生摄影作品有感》一文中写道:陈启基先生深谙摄影的本质,他从不用虚假的纪实性迷惑人,即使是对象具体的人像摄影,或是运用道具使之具有舞台性、矫饰感,或者是附着物品使之呈现异样感、荒诞性,或通过绘画处理和拼贴添加以造成残缺、破碎、割裂和分解,其目的无非是要把观者的感受引离对象的真实,导向内心的体验.启基把摄影当作玩,当作生活的一部份,其中也包括他的烧陶、木雕以及和好友章治华一起编织了多年的大型壁挂,类似这些作品都有王林、管郁达、张健健等诸多批评家的评述,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八十年代的某一天,我回到贵阳,走进启基在市中心的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工作室,里面乱七八糟,到处堆满了编织壁挂用的麻布、各色麻绳、红布黑布、纸张塑料板、园木、煤块,中间还有一个铁炉子和正在编织的壁挂,如战场一般.我顺手拿起一张整开大白纸,中间撕个洞,泼洒了一些颜料,头往里一钻,戴在脖子上,只露出一个头来,启基兴奋,拿出相机开始拍照.就这样,一个长达三年,在室内、过道、屋顶,郊外的行为艺术活动从此拉开了序幕.批评家管郁达曾在文章中评述:“曹力、陈启基、章治华是贵州早期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从1988年开始,曹力、陈启基、章治华在贵阳野外,居室等场所策划实施了长达三年的行为艺术活动“人·生命·信仰”,参加者达数十人.与九十年代以后演变为传媒炒作热点的行为艺术表演不同,“人·生命·信仰”这个事件几乎不曾见诸媒体,故至今尚不为人所知.根据当时留下的一些文件、照片和当事者的回忆大致可以看出,作为贵州早期发生的行为艺术活动,“人·生命·信仰”仍延续了八十年代艺术的终极追问理想与宏大叙事方法,具有很强烈的原始地域表现主义色彩,充满了一种悲壮的、挽歌式的仪式感.”

启基初中还末毕业就辍学了,生活的磨砺竟然让他完成并出版了《我的石阡》一书,这是一部自传性的散文系列,正如《我的石阡》这一书名所示,他主要不是自叙经历,而是随着个人历程,讲述那个时代、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这是一些人的历史,也是一方水土的历史(戴明贤先生语).从此书中可以感受到启基对“家”有种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在2000年以后,启基收集整理了几十户家庭的历史资料和新老照片,进行了长达近10年的《中国家庭》创作,其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

近几年,启基又进行了综合材料的实验性创作,他利用泥土、沙子、蓑衣草、煤籽、木节等自然媒材与丙烯等材料的结合,附着于木板或画布上,时而涂抹时而堆集,时而雕刻时而镂空,在泥土、草木、丙烯这些材料的不断重新组合混搭下,赋予着这些无生命的材质以特有的灵性.记得上海月湖美术馆收藏的一幅三联画(360×180cm),就是在灰黄厚重的色调中体现了曾经燃烧过的大地,质朴、粗糙的肌理画面中有着尚未熄灭的枯草、木板和书籍,在厚厚的泥土中隐约呈现着些许的陶片,而在近乎流淌的银灰色和杂草丛中又有卵石、陶钵及草鞋……冥冥中我似乎感觉到在气势磅礴,气氛悲壮的画面下又带有一种祥和与慈悲的禅意.

启基喜欢木,曾经创作过不少抽象的木雕作品,有一次我们去到贵阳郊外的一片大山里,沿着河谷穿行,在小溪边上一户农家的柴火堆里,启基发现了一个圆形松树枝上的木节,启基扛回去略加整理,那个疑似大脑的木雕令我很欢喜,准备收藏,不料却在美院画廊的个展中被北京国际艺苑的刘迅先生收藏了.启基有着木的情结,这也许是他从小就上山砍柴,一直生活在荒野大山中的原故吧!在近几年综合材料的创作中他制作了一幅七米多长的折页——一棵老树,宛若一条巨蟒在苍茫的群山中卷曲着、伸展着.弯曲的树干聚集着厚厚的青苔,濛濛的细雨侵蚀着,腐蚀着,即将变为朽木,化为尘土.整个画面悲壮而苍凉,这不就是启基花了两年时间精心制作的自画像吗?这就是他的生命结构和人生历程.

启基是我的老哥子,也是我艺术历程中的同路人,我们会一起将艺术进行到底!

艺术论文参考资料: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本文结束语:此文是关于经典艺术专业范文可作为挚友和陈启基和进行到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