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魏晋南北朝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魏晋南北朝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4

《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该文是关于魏晋南北朝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魏晋南北朝和佛教和雕塑有关论文范文集。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像雕塑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雕塑艺术空前繁荣.其雕塑风格也在 “全盘拿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雕塑艺术风格.佛雕艺术以最具代表特性的两类造型“秀骨清相”和“大丈夫之相”为典型,在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中体现最为明显.这不但为后来的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自身也构成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环.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佛教雕塑 秀骨清相 大丈夫之相

印度佛教东汉之际传入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也逐渐传入汉地.佛教雕塑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丰富的题材,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们的意愿、渴望和幻想,在佛教中国化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佛教东传首先出现在新疆地区,随着西域高僧络绎来华,佛像艺术的传播发展和制造也不断深入汉地.其造像的形象和风格,一方面尽量保持外来风貌,一方面也结合当地人民乐见的形象,以表现清净、慈悲、庄严的佛的风度为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处于长期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这直接间接引发了社会上各种新思想的碰撞,激发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解放和自由的高度渴望.在雕刻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以形传神等,形成了重内涵、重神韵的审美追求.在东晋十六国时佛教雕塑,尚带有浓重的印度犍陀螺风格色彩,这在我国的克孜尔千佛洞和敦煌石窟中保留较多.这些佛像一般都以西域人的面貌和装束为主,面部轮廓深刻,五官突出,神情肃穆,服饰一般为身披希腊式大褂,衣褶多由左肩下垂,坦露右肩.在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期间的雕塑作品,其面部外形上继承了印度犍陀螺的特色风格,身材高大有力,表情简约直白,脸部造型圆大厚实,多为高鼻梁、大眼睛,大耳下垂,衣服紧贴在佛像身上,能明显看出人物身体上的肌肉形状,形成了被称为“平城模式”风格.其代表作是云冈昙曜5窟和13窟.到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随着汉化政策的深入推行,此时石窟造型大多神情恬淡,眉宇开朗、秀颈、小颐,菩萨广额,飞天之姿俊秀清丽,飞扬而动荡.菩萨造型已变为汉族妇女流行的服饰和形态,搭臂披帛,由两肩自然下垂,交叉散落于两腿间,肘部上卷.佛像神态宁静,身姿飘逸,高贵典雅,充分体现出北魏后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韵与风雅的艺术特征,庄重厚实的质感.

西魏之后,佛像艺术进一步受到民族性格的影响,在创作中引入了同时期的绘画笔法和“曹衣入水”的中国画风,从而形成了风格多样的佛教雕像.这一时期的佛雕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传神特征、线条使用这两个方面.首先,从雕像的传神方面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像尤其重视对人物面部神情的刻画,脸上的表情往往能通过眼神、嘴唇、五官形态、身体姿势等传递出来.例如云冈石窟的供养菩萨,龙门石窟宾阳洞主以及莫高窟北周菩萨塑像,都有一种面目清秀和善,温柔神秘的女性特征.其次,从线条及外在形态来看,主要分为“瘦骨清秀”型和“大丈夫”型,分别具有清新典雅和粗犷豪放的特点.

陈绶祥教授对“秀骨清相”的理解是,“瘦”是指骨气,是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一种风度,而在他眼里“骨”指的是人的面部骨骼的“瘦形”,也包括支撑人身体的骨骸,前者裸露在外,后者的“骨形”要通过衣服的凹凸感才能表现出来.他们这种外在的形体特征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清秀的面容、宽带高屡、褒衣大冠、眉清目秀、瘦弱不堪,这种审美标准直接影响了佛像雕刻者的艺术追求.魏晋南北朝佛像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大丈夫”型,与“瘦骨清瘦”型的佛像相比,这种佛像只存在于很小的范围内,外形上显得粗犷豪放.如云冈石窟20号洞窟中的释迦牟尼坐像,具有挺拔穹劲的外形,高大而庄严,大有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势;雕刻技巧简约概括,表现出了大佛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气度.麦积山74、78号洞窟中的佛像带有秦汉雕像刚劲有力的特点,突出体现了佛像的大丈夫之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其雕塑艺术在创作风格上更注重以形传神,更多地以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和现实生活场景来表现佛的形象和佛教世界的生活,已经能够更为自由娴熟地运用雕塑技法,而这种技法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技法,比较充分地运用了雕塑这门艺术的种类特性:以静态人体的大体轮廓,表达出高度概括性的令人景仰的对象和理想.他们持续不断地完成了对佛教雕塑艺术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都达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顶峰.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邱振亮.中国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08).

[3]王峰.中国早期佛雕艺术的审美演变[J].宗教学研究,2002(01)

[4]薛永年,赵力,尚刚.中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

[5]王满晟.佛造像研究[J].佛教文化,2010(04).

[6]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5-60).

作者简介

陈俊君(1993—),女,汉族,山东日照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

魏晋南北朝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此文为适合魏晋南北朝和佛教和雕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魏晋南北朝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魏晋南北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