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诗歌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4

《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

本文是诗歌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李白诗歌和江河和描写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李白现存诗歌几乎一半都描写江河,江河意象是李白诗歌重要的艺术元素.其笔下的江河姿态万千,既有雄浑飘逸的长河飞瀑,也有清丽澄澈的溪水湖泊.江河意象在揭示人物活动背景、承载情感、组织结构、铸造意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李白诗歌艺术理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李白江河地位特色审美意蕴

山水景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与人们的生活朝夕相关,但进入文学作品还比较晚,尽管《诗经》中就有一些描写南山、淇水与江汉的诗歌或诗句,楚辞、汉赋中也有大量山水的描写,然而山水诗的诞生还要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人们要在山水中悟道或安放心灵,所以在隐居谈玄、寻仙访道、悠游山水之时,重新发现了山水,形成了对山水的审美观照.尤其进入唐朝,诗人们受到蒸蒸日上盛唐气象的影响,漫游干谒、读书山林、隐逸求仙成为时代风气,迎来了山水诗发展的黄金时代.李白是一个有浓厚的道教思想并“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他几乎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处处留下精美的华章,其中描写江河的诗歌别具特色,值得好好研究.本文不揣浅陋,论述江河意象在李白整个诗歌中的审美意蕴及其作用,以就教于通家.

一、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概述

李白无疑可以称为偃蹇困顿于盛世的流浪诗人.他既完整地经历了唐代最繁荣的“开天盛世”,又历经过残酷惨烈的“安史之乱”,在这场天荒之变的浩劫被最终平息的前一年竟溘然长逝,结束了他辉煌壮丽又沉沦不偶的六十二年人生历程.考察李白的一生,很少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长期安静地生活,几乎永远处于漫游流动的状态,即使隐居某地,也决不会为幽居的闲适生活所羁绊,而是不停地四处寻仙访道、登山揽胜、畅饮高歌、迎来送往、干谒访友,除了让人引发一种神姿飘逸的谪仙想象外,还给人雄健俊迈、爽朗真率的硬汉印象.随着他的游踪所及,高山长河、碧溪澄湖、朗月清风、苍烟落照、暮霭晴岚、飞流瀑布、野草闲花、古寺巨木、雪域黄沙等景物,奔涌而至,缤纷云集,以致韩愈有“万类困陵暴”的感叹①.翻开清人王琦的《李太白集注》,浩博的注文让人好像走入古代山经地志描述的山川胜境之中,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就是名山巨川.其中,江河湖泊(包括大海)等以气象雄浑或闲静明澈的魅力吸引李白的目光,流水成为与他好动性格相映成趣的对照物.那么,李白诗中到底描写了多少江河(含湖海)呢?

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五岁跟随父亲迁回西蜀绵州,直到卒于当涂,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1、蜀中时期(705-726);2、以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726-742);3、长安时期(742-744);4、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时期(744-755);5、安史之乱时期(755-762)②.今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并参考清人王琦的注本及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5年版),将李白诗歌中的江河列表如下.

如果按现存李白诗歌九百四十八首算,其描写江河(含湖海)的诗歌有四百五十六首,占其诗歌总数的48%,即几乎一半的诗歌与江河相关.如果从诗歌体裁来看,现存李白诗歌中含有的四古、五古、七古、五律(含五排)、七律、七绝、五绝等全部体裁,都有大量的江河描写,尽管那种专门描绘一条江河的诗歌并不多见,但整首诗如果缺少江河(湖)这一活动的背景或意象,将难以构成完整的意境,江河成为李白诗歌构造的必要成分.也有很多江河因为李白的描写与歌吟,成为蜚声遐迩的名胜,如秋浦、桃花潭等,或者成为重要标记,如庐山瀑布、黄河等.再从李白游踪所及的地域来看,其居住盘桓时间较长的有蜀中、安陆、梁园、宣城、金陵、鲁中等处,围绕这几个中心区域,其诗歌描写的南方水系(320首占70%)远远高于北方水系(103首占23%).总体上看与中国整个地理形势相关,北方广袤的平原、高原,多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缺少柔静的涓涓细流,且旅行主要靠骑马乘车,故对北方河流的描写多注重雄浑的总体印象,如描写黄河就是典型代表;而南方则丘陵纵横,河网密布,多峡谷溪涧,主要交通工具除了车马还有小舟,以长江、钱塘江等为主干的河流,皆拥有丰富的弯环澄澈的支流及湖泊,这些支流两岸或湖泊周围往往遍布村落、城镇,是可居可游的理想胜境,非常适合安静歇息或隐逸幽居,李白在安史之乱及远贬夜郎赦归后,主要流寓宣城一带,故李白描写南方水系多突出具体的细节和民情风俗.

李白喜欢描写江河湖泊,究其原因有三.首先,与隐逸文化相关.隐居地一般位于深山之中,飞瀑流泉、明月清风、霏雨烟云等都是生活的环境,人们流连徜徉、俯仰偃卧其间,自然对山水产生审美的观照,尤其那流水既滋润着生命的花开花落,又承载着古往今来的时光流逝.其次,与儒家比德文化有关.《荀子·宥坐》云:“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浀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④“水”所具有的这五种品德,既是人取法模仿的对象,也是智者对山水自然的基本美学观,李白的思想很复杂,当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第三,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关.李白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及道教信仰,他在山水中漫游,企慕神仙,渴望进入一种不受约束、放任逍遥的人生境界,因而他的山水诗里人与物亲和相容,物我同一,充满一种无限阔大又无比深邃的宇宙意识.

二、江河在李白笔下的姿态及特色

李白是一个主观化强烈的诗人,他在描写山水景物时,往往运用夸饰的手法,展开恢宏的想象,挥舞如椽的大笔,恣意泼墨皴染山水,并将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贯注于客观物象之中,使之成为诗化的山水.他笔下的江河呈现姿百态的奇异景观.

(一)大河飞瀑的雄浑壮阔

李白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正如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所言:“文有神来、气来、情来.”⑤这“神”“气”“情”三者的融合,既是盛唐诗歌的特点,更是盛唐人的精神特征.李白诗歌很好地体现了“三来”说的艺术要求,其描写大河飞瀑的诗句往往神采飞动、气象峥嵘.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云: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⑥

在气象巍峨而峥嵘的西岳衬托下,黄河像一根丝带从天际萦绕而来,忽然之间,它万里奔腾翻卷着浪花并激起漩涡,如巨灵举起仙掌劈开华山的万丈峭壁,像雷鸣一样震天动地,那滔滔洪水像喷出的箭镞咆哮着射向东海而去.这里“壮”“触”“擘”“射”等动词,体现出黄河巨大的力量和不可羁勒的气势.如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诗句中所描绘的黄河形象一样,都是展现黄河伟岸壮浪的神采气度,显然是艺术化了的黄河,既抓住了黄河浊浪翻腾、滚滚东去的外在特征,更突显黄河自由自在、奔放豪迈的内在气质,成为李白也是盛唐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与黄河并驾齐驱的便是长江了,李白一生均与长江紧密相连,少年时代生活在蜀中,无论在绵州还是隐居大匡山,都是饮长江或其支流的水长大;“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出三峡沿长江东下,环三湘洞庭,遍游吴越,长期盘桓于长江中游地区;晚年更是栖居宣城一带,与长江下游密切相依.可以说,长江是真正养育李白并孕育其才情的母亲河.李白关于长江及其支流的诗歌最多,就是明证.长江在李白眼中,有时是“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一》)、“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四》),那狂风恶浪的骇人景象令人恐怖;有时则又是壮丽飘逸的奇观,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云: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白波九道流雪山.

在重峦叠嶂的庐山、翠影红霞的朝日及银河落天的瀑布衬托下,大江茫茫东去,在黄云万里的簇拥中,翻卷着如雪山奔流的浪花.与前一首相比,那种临江横渡的恐怖感消失了,只剩下一派壮丽飘逸的风采.

瀑布在众多形态的流水中最具有飞动气势,多与绝壁古松、峡谷溪涧相配合.如《蜀道难》中这样描写道: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在几乎触及青天的高峰、依附绝壁倒挂的古松的烘托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苍黑色的悬崖,环绕巨石飞速旋转,争着发出怒吼声,以致峡谷犹如万雷崩发,震耳欲聋.通过极度的夸张和声响的渲染,将奇险的蜀道展现在眼前,并引起惊恐万状的不适感.然而,同样是瀑布,庐山瀑布却是另一番景象.如《望庐山瀑布二首》云: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其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二)

第一首运用赋笔铺陈作全景描写,随着诗人视角的不断变化,将遥望、近看、仰望视野中的庐山瀑布的姿态、神采及奔腾溪谷、撞击石壁、泡沫翻滚等细节都展示出来,取得了“随物赋形”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尤其“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两句,把惊人的联想与汗漫的时空交织起来,富于神韵,受到唐人任华的赞赏,也是历代欣赏的名句.第二首则写得简洁而飘逸,首句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瀑布的背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次句写远景,在奇幻背景的烘托下,瀑布出现在遥望的视野中,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的前面;第三句由远景拉到中景,展示瀑布飞流直下的雄伟气势;尾句忽生幻境,怀疑瀑布是从九天洒落人寰!这个想落天外的结尾既能引起读者神游八极的想象,又能激起读者惊叹叫绝的情感波涛,显得意蕴无尽.

这里不妨与韩愈描写瀑布的诗作一比较.韩愈写天井关瀑布及庐山瀑布云: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送惠师》)

李白笔下的瀑布形象,取象于自然.在海风千年、江月万古的宇宙时空里,瀑布亘古长存,而且如银河落地,飞珠喷玉,洒脱超群,是宇宙间活泼泼的生命奇观.由于仙气贯注,故显得气势雄壮而神采飘逸.这种风貌除李白独特的心理、个性因素外,还应追溯到李诗中蕴含的大文化背景上去,李白诗吸取屈庄浪漫纵肆的文化精神,追求人与自然亲和、无拘无束、纵任天然的生命状态,因而其山水诗进入一种纯任天然的审美境界,体现宇宙之“和”.而韩愈笔下的瀑布,取象于人事.以倚天长剑比喻瀑布的色光亮丽,带有一股逼人的寒意;用天绅长带比喻瀑布的形态质地,带有一种庄严厚重的味道;其被风吹破虽洒向天外,但最终还是落回到人间.如果说李白诗中的瀑布多着意于自然山水的仙境描绘,那么韩愈诗中的瀑布则更多见出人间的意味.很显然这是同一山水与诗人不同的心理异质同构造成的差别,体现了不同的美学追求.韩诗虽不乏一股豪宕超迈的奇气,但那不是李诗中充溢的生于天地的自然之气,而是人工炼就的“浩然正气”.这明显可以追溯到儒家先哲孟子为克敌制胜而“养吾浩然之气”的文化哲学境界中去,孟子的“气”,来自内心,故发之于外,便没有老庄式的飘逸,而显得脚踏实地,是欲克服千难万险的勇气、胆气,虽不缺少慷慨豪迈,却永远不可能飞上云天,任性逍遥.

再如王维描写黄河大漠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管也展现出大唐盛世边境和平宁静的氛围,但那条“长河”显然缺少奔腾的气势,只是呈现出一种雄浑苍茫的静态美;还有杜甫写三峡长江的诗句,如“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白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等,尽管有苍劲的笔力和磅礴的气势,但杜诗运用密集的意象,总体上体现出安史之乱后时代上空阴云密布的严峻氛围和自己漂泊天涯、五味杂陈的况味,当然就缺少李白诗歌的那份潇洒飘逸了.

总之,李白对大河瀑布的描写,表现出其诗雄浑飘逸的主体格调,字里行间洋溢着奔涌浩瀚的壮彩.

(二)溪水湖泊的清丽澄澈

长江大河的波澜壮阔自然能引起人们的豪壮情怀,而那些蜿蜒曲折、清丽透亮的小溪,汪洋浩渺而清明澄澈的湖泊,在李白的笔下又呈现出另一番宁静温和的姿态.如: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东鲁门泛舟·一》)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东鲁门泛舟·二》)

诗题中的“鲁”,指鲁郡,即兖州,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县,泗水流经瑕丘城东.李白开元后期曾与孔巢父等隐居在徂徕山,号称“竹溪六逸”,这两首诗当作于李白天宝三年被“赐金还山”后举家迁居东鲁的天宝四年春天.我们看到:泗水清澈见底,两岸都是弯曲盘绕的石堤,堤上盛开着桃花,河中间是偃蹇突怒的礁石,以致碧波明净的泗水犹如一条盘旋的青龙,那摇动的水波发出明晃晃的光彩,让人怀疑是那些礁石在起伏移动,在晚霞满天的黄昏时分,仿佛天空落到了河里,此时泛舟水面,就像王子猷当年在山阴雪夜访戴一般充满无穷的诗意;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那桃花如绽开的红霞倒映在水中,月下泛舟泗水,极像剡溪泛舟一样风流潇洒.这里李白反复将泗水与剡溪联系起来,除了表现泗水的明净清澈之外,还表现了对吴越剡溪的美好回忆,更激起对魏晋风流的一种憧憬仰慕.

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又这样描写洙水:“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诗题中的尧祠在瑕丘县东南的洙水⑦之西.这里的石门瀑布下面形成的金沙潭,像一块青蓝色的翡翠,碧水环绕着“红泥亭子赤阑干”,湍急的流水犹如一匹青色的锦缎,远处的烟岚和空翠的山色忽明忽暗,白鸥成群飞过像雪花飞舞,构成一个多么神奇洁净唯美的境界啊!

江南宣城的清溪也是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李白有诗: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宿清溪主人》)

清溪,也作青溪或宣城清溪,在池州秋浦县,是长江的一条支流⑧.这清溪就是一个“三清境界”——水清、山清、人清.清溪跟其它的诸水都不同,李白曾说“清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宣城清溪》),即胜过浙江桐庐的新安江;荡舟清溪,人仿佛行进在明镜之中,而两岸连绵高耸的山峰也是青碧如洗,那些鸟儿像在屏风里飞鸣;而这里的人则仿佛住在“碧岩”里,屋檐上挂着星斗,枕席下回荡着山风泉水的清音,用孟浩然的诗来说就是“风泉满清听”.这简直是一个清澈的绿水晶般的奇异世界.也许正是这种能“清我心”并“澄明洗心魂”的纯净境界,让李白反复将其与剡溪对比,说:“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雪昼天地明,风开湖山貌.”(《宿清溪主人》)秋浦清溪确实是一个美妙的世界:这里“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秋浦歌·其三》);超腾若飞雪的白猿“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耐可乘明月”的平天湖“水如一匹练”(《秋浦歌·十二》);夜晚更见“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三》);以致给李白带来“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的错觉.

李白念念不忘的剡溪,除了“渌水荡漾清猿啼”(《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外,还有那镜湖.他说:“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这镜湖也是一个美妙的佳处: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越女词·其五》)

湖水像月光一般明澈皎洁,若耶溪的美女则像当年的西施那般雪一样洁白,她们穿上新装荡舟光洁透明的碧波之上,真是“光景两奇绝”的人间仙境.此诗很容易让人想起孟浩然的《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棹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李白也许从孟诗得到灵感,两诗意境绝相类似,只是孟诗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李诗则描绘一幅富于水乡特色的风景图,将孟诗流露出来的无限羡慕藏在了字里行间,因而显得更为耐人寻味.

说到湖泊,当然要联想到“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洞庭湖了,这里是李白晚年遭遇夜郎之贬返后流连的地方.洞庭湖烟波浩渺八百余里,孟浩然曾留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名句,李白早年出川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去观看洞庭湖的壮美景象⑨.但是,李白并没有写出与司马相如争雄的描绘洞庭湖气象峥嵘的大赋或长诗,在李白笔下的洞庭湖呈现出一派恬静柔美的姿态.如: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二》)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五》)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这组诗作于李白晚年,又适逢遭遇流放远贬,正是劫后余生状态,也像所有进入生命晚年的人那样,诗中流露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尽管诗人心底郁积了无尽的愁苦愤懑.但是,洞庭湖的秋色还是唤醒了李白喷薄的诗情.第一首说:秋夜的南湖水面平静如一匹白练,长空万里没有半缕云烟的遮拦,仿佛沿着那流动的波光就能直上青天,姑且去那洞庭赊来一片月色吧,将小船摇到白云仙乡去买美酒狂歌痛饮.这是一种一空依傍的想象和清旷飘逸的情怀,没有一丝远贬的失意与悲怨.第二首说潇湘帝子一去不返后,只将茫茫秋草遗落在洞庭湖边,而那宽阔渺远的洞庭湖却像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敞开在宇宙的怀抱,更妙的是丹青画出的君山将倩影倒映在明镜之中,呈现出现实与神话传说交融的奇幻景观.第三首忽生埋怨,说要是将君山铲平,就可以让那清澈的湘水平静地流入湖中,这巴陵满湖的水犹如美酒,让整个洞庭湖都陶醉了.又是一个出人意外的想象,将人的醉酒推脱给洞庭湖,天地之间一片醉意,也是无穷的诗意.总体上看,李白这组诗描写的洞庭湖也是一个空旷无垠、清净明澈的柔静世界.

此外,还有“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鹦鹉洲》)、“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江夏别宋之悌》)长江中游江夏的江水和“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等长江下游芜湖、金陵的江水,以及“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襄阳歌》)、“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的襄阳汉水,“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宣城宛溪、句溪等,都给人鲜明优美的印象.

这些江河湖泊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清澈、明净、碧绿.环绕这些纯净的山水周围也都是一个个明净朗洁的水晶琉璃般的境界,李白喜爱的皎皎月色、洁白沙石及绿草翠树等相互映发,共同呈现出他内心清澄透明、洞彻肺腑的纯净.

(三)想象回忆中的山水影像

想象与回忆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都以眼前的某个具体情景或事物为触媒展开联想,构造出虚幻的景象或再现经历过的场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带有美化、净化的特色,即对虚构的境界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或对过往的经历进行去粗取精的过滤,展现最富于魅力的瞬间或影像.李白无疑是唐代诗人中最富于想象力的代表,他的大量游仙诗、山水诗中很多虚幻的仙境及对山水的夸饰性描述中常常与神话传说相关,如《蜀道难》中的山水胜境大多出自想象,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凭空向壁虚构的结晶.李白中年之前的广泛经历,尤其是观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漫游经历是重要的艺术积累,当时沉浸在一种酣畅淋漓的情绪之中,或许来不及细品其中的况味,但晚年经历许多挫折之后,带着心酸含着热泪,回顾人生的旅程,自然会从记忆仓库中挖掘素材,因此,在抒发某种独特的情感或向远方朋友倾诉思念的时候,山水的影像就会不时流露笔端,成为对山水地理的形象记忆.

我们发现,李白的带有自传性的回忆长诗,往往含有对江河的美好影像.如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的这些诗句: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这里摘取的涉及到李白与长江、黄河的一些经历,虽然江河不是主要的叙述对象,但与长江大河相关的诗句,无不带有独特的作用,也都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有的是概貌描述,如“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黄河当中流”等;有的是细节展示,如“水树绿如发”“萦流涨清深”等.这些江河的点缀,无疑对表达诗歌整个意境有重要作用.

又如《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这样描写黄河支流晋水: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据考证,诗中描述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北游太原时的景象,真有“仙城”的特色:在众多的回环弯曲的溪流中,一条小溪夹在山峰之间,两岸鲜花明艳,大有“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架势,清劲的松涛在千山万壑中轰鸣;而城西的晋祠流水则像一条碧玉的缎带,轻漾小舟,水面便浮起龙鳞一般的细浪,水底的莎草碧绿惹人喜爱,人们吹箫击鼓,饮酒高歌,响遏行云,美人盛装起舞,百尺深潭映照着她们姣好的面容,四周杨花轻飞如雪,直到月明夜深时分,清风还携带着美妙的歌声飞入高空,似乎萦绕着那彩云飞翔.显然,他在当年沉浸其中仅感觉无限的欢畅纵逸,并没有事后回忆时的纯美,记忆的功能就是过滤杂质,留下精美的瞬间或难忘的景象,这是人们喜欢回忆的原因,也是人们喜欢欣赏记忆画面的原因.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晋水颇有塞上江南的风采.

最典型的当推李白最长的送别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秋,而诗中描述的旅行经历则要追溯到前一年的秋天.一个名叫魏万(也叫魏颢)的年仅二十六岁的小诗人,仰慕诗仙李白的大名,从隐居的王屋山前往宋州梁园寻找李白,发现李白已经去了山东,因此又追到鲁中,但李白已经南下去江东吴中了.于是魏万又追到吴中,而此时李白又到吴越漫游去了.魏万遂乘兴游吴越,最终在十三载初夏(诗中有“五月造我语”之句)于广陵见到了心中偶像,李白遂邀魏万一起到金陵游玩,一直盘桓到夏末初秋,魏万要返回隐居地,李白作此诗送别并将自己的作品交给魏万托其编辑文集(即《李翰林集》,后佚失仅魏万所作的集序留存).这首诗在李白作品中地位比较特别,除了记录一段千古佳话之外,诗体上也有独特处,作为送别诗长达六百字已经很超出常规了,更奇怪的是诗中一路描述魏万的旅行经历,而李白并未与之同行,显然是在魏万转述的基础上,结合先前的漫游吴越的经历,再以回忆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实是李白吴越漫游的地理方面的文学记忆.李白此前漫游时并没有创作诗篇,此时借送别魏万的独特情境,遂点燃了记忆仓库,完成这首千古奇观的佳构.其中描述的江河众多,有洛水:“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有汴河:“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提示了游览的线路.然后集中展示吴越山水之美:

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浙江潮的雄伟壮观及山阴镜湖的明净秀丽.前者令人想起枚乘的《七发》中观涛的名句,后者令人联想起顾长康对会稽山水的描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而李白的描述更为精纯凝练,雄浑与清秀相映成趣.接着,描述魏万从剡溪到永嘉再乘舟到天台山所见的情景: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此段描写天台山著名的石门瀑布,“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及“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可与庐山瀑布媲美.接下来是描写浙江丽水的险滩之奇: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丽水,原名恶溪,因为“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但随着谢灵运、李邕的劈山开道,遂使原始风景可以游览.接下来到了新安江的严光濑: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严光钓台在新安江口,四周碧云苍岭相对,又“波连浙西大”,很是雄峻.最后回到姑苏再返回扬州: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扬子津正是李白与魏万相见之处,魏万结束了将近一年的追踪诗仙之旅,而李白则展示完毕吴越山水的记忆之旅.可以说他俩因志趣相投而结缘,又因山水漫游而增进友谊,山水成为绾结两位诗人心灵与情感的纽带,用诗中话来说就是“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这与其说是吴越山水的奇观,不如说是大唐精神创造的传奇.那“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的真挚情感,就像永恒的江河一样贯穿全诗的始终,也贯穿李白生命的全程.

三、江河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作用及审美意蕴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诗中江河的千姿百态,看到雄浑劲健与秀丽澄澈的不同风貌.这丰富的江河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到底如何呢?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人物活动的关键背景

翻开李白诗集,可以看到,江河湖泊不仅引起李白游观的兴趣,还往往是诗歌创作的发生地,或者纵游山水,或者狂歌痛饮,或者送别朋友,或者思念家乡,甚至怀念古人,都离不开江边月下的情境.丰富的江河意象为诗歌意境的展开提供了关键的背景.如《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是被清人王士祯称为“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带经堂诗话》)的杰作,李白在一个“青天无片云”的深秋的夜晚,登舟望月,怀念那位慧眼赏识并提拔袁宏的晋代名将谢尚,但深感自己怀才不遇,半生飘零,只得无奈地发出明朝挂帆归去的概叹.全诗一片空静明澈的环境中溢荡着孤寂无依的情怀,其诗意构成的重要意象便是“牛渚西江”这一特殊的包含丰富历史地理及人文气息的背景.

又如《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是李白在宣城谢朓北楼眺望深秋的江城美景时,临风怀念宣城太守的一首精美五律,诗中除了“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一联清秀明媚之外,颈联更是隽永有味、耐人咀嚼,在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中荡漾着一缕淡淡的忧愁.而全诗就是围绕“江城如画”这个核心背景展开.

(二)构思的重要纽带

一首诗无论抒发怎样的情感,都必须借助一个恰当合适的抒情结构.诗人构思时候常常精心选择关键的意象,李白诗中常见的是运用流水作为构思的纽带,或明或暗地通过流水来抒发情感.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月亮,代表故乡的面庞,而给月亮照影或陪衬的却是江水,半轮秋的一轮月亮,先是将倩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着流水,陪伴着游子渐渐离开故乡,然后在深夜再沿清溪流向三峡,当到达渝州的时候,尽管无比思念,却再也看不到故乡的月色了.地名的转换标志着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位移,而月亮紧紧跟随故乡的江水,照耀着游子的脸庞,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深情.江水成为绾结全诗的情感纽带.又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江水并未出现,但隐含在诗中.首句起调高挺,有来自仙乡的飘逸感,同时也为全诗蓄势;次句是对《水经注·江水》的改写,突出涨水季节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行船的神速,同时也渲染一种飞越两地的快捷;第三句用猿声的不住啼鸣来陪衬江流的湍急,同时为结尾的拓展意境作铺垫;末句以轻舟飞越万重山来表达畅快的心情.全诗无一句不在写江水,却句句避开江水,江水暗含在字里行间,成为连接诗情诗境的枢纽.再看《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题目看是写天门山,长江经过芜湖进入当涂时,切开东西梁山,形成一道天然的大门,江水被两岸陡峭的悬崖峭壁阻拦,形成“回”字形的湾流,这便是前两句在江上所见的景象;后两句拓展诗境,在两岸对峙的天门之间,一叶孤帆从日边慢慢驶来,遂生无限憧憬的遐想.楚江的雄伟力量感、奔流旋转的情状及载着轻帆流向日边的动态感都完整地表现出来了.短短四句,将这段楚江描写得非常有层次感和画面感,还有如临其境的现场感.

李白写江水,常常与明月组合成一个整体意象,水月组合堪称黄金搭档.如“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等等,春水、碧溪、潭水等都缺少不了月明的映衬.还有《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从空间上看,地跨巴东三峡、黄鹤楼、长安秦川及吴越等处,从时间上看,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流,如何绾结全诗呢?李白巧妙地通过反复出现的峨眉明月与江水的组合,建构起抒情的框架,月亮成为相思的触媒,成为万里相随的伴侣,成为曾经相知相乐的见证,也是未来功成身退后玩赏的对象,没有这轮带有独特印记的峨眉月便没有此诗的流动圆润之美.

(三)情感的重要载体

李白是主观化强烈的抒情诗人,其情绪的变化有时起伏急骤,往往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无缝组接,让人目不暇接,给人变幻莫测之感.而流水的变动性正好成为这种感情的对应物,因此,李白在抒情时常常运用江河流水的意象.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满目愁苦开篇之后,突接长空万里送秋雁的壮阔景象,引起高楼酣饮、九天揽月的豪迈情怀,忽然又没有任何征兆地转入满腔的牢骚与悲愤,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里的流水与愁情对举,相互比喻,成为一个李白式的独特意象.

有时候,流水又成为深厚情谊的象征.如《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本诗显然以“桃花潭水”为核心意象,既是送别的环境,又是情感的载体,还是情谊的衬托物.还有《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结尾也是以流水与情感作比较,与前一首同一机杼.当然,最经典的还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铺叙故人离别的事实及原因,“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引起无限的羡慕,也惹发离别的愁绪.第三句高高托起,写到碧空的尽头,最后一句荡漾开来,让流入天际的长江的滚滚波涛承载自己无穷无尽的惜别之情.此时此刻的江水已经从客观的物象上升到唯美的抽象高度,成为李白内心起伏奔腾的情感之流的象征.

这类借流水言情的诗歌,在李白集中几乎随处可见,如早年出川时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主观客观交织,一方面是诗人无限爱怜地依恋着故乡的流水,另一方面故乡之水也是温柔多情地慰抚着游子,万里征途上永远不离不弃地随着游子的行舟.

(四)意境的重要元素

诗歌意境一般由物境(客观的自然环境)和情境(典型化的境界中的独特情感)相结合而构成一个韵味隽永的艺术境界.李白特别钟爱水与月,因此很多诗的境界构成要素都不能缺少水月组合.如“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镜湖水如月”(《越女词》),“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谢公亭》)等,都是显著的例子.最典型的当属《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犹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此诗并序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途径夏口的乾元元年,尽管身为囚徒,但一旦遇上“水月如练,清光可掇”的美好月夜,李白就会忘却一切的烦恼,解脱所有的羁绊,让心胸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就是这种心境的最好注脚.这首诗及序都是追寻清澈境界的,而水与月便是整个诗歌的灵魂,也是构成意境的关键因素.

最后,再举一例《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颇能表现李白对隐居山中乐趣的体味,也可以算作人生的理想.通过设问构造诗境,他笑而不答之中大有深意,一种悠然会心的静默感洋溢其间,令人揣想;更妙的是以“桃花流水窅然去”作一陪衬,将栖隐碧山感受别有洞天的那份闲逸快慰的自适自足感含蓄地表达出来了.“桃花流水”不仅本身极为优美迷人,更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重要元素,缺少它,诗歌便失去神秘感和流动感.

(五)艺术理想的体现

唐人对诗歌艺术理想的追寻都有一个“清”的特征.“清”境本来是一种爽心宜人的客观环境,道家有所谓的“三清境界”,都是虚构的超脱凡尘的无比纯净朗洁的境界,后来成为诗歌追求的一种意境清澈、语言清丽、构思清简的艺术目标.谢灵运诗歌以繁富丰赡、典重凝练为特征,但他山水诗中不时出现的秀句则被认为“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钟嵘《诗品》),含有“清”的品格.后来,杜甫赞美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赞美李白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而李白则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尽管李白也说过“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的话,但他的艺术理想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对“清境”的追寻.李白喜欢并盘桓的地方都具有一尘不染的清净特色,他喜欢的水大都是渌水(清澈的水)、绿水(碧绿的水),又特别钟爱月下的江河湖泊,那是一种荡漾着清辉的皎洁明澈的琉璃般的世界.碰到这样的水月世界,他会“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面对“回作玉镜潭”的清溪,他觉得“澄明洗心魂”,因为“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仰望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他说“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他到彭蠡追踪大谢的遗踪,说“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则说明清洗了沾染凡尘的心灵之后,最终追求的还是“风雅”的审美境界.

余论

山水诗或以山水为重要意象的诗歌创作,往往要抓住山水的外观形状及其精神内蕴.而作家的创作既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又与其艺术理想、艺术技巧、艺术继承及诗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我想以孟浩然、王维、杜甫三位诗人与李白作一比较来说明这一点.

先看孟浩然的情况,山清水秀、林壑幽深、文物殷盛、隐逸成风的汉水流域的襄阳,既是他生活隐居的地方,又是他心灵栖居的理想归所,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清新秀美的自然风物及恬淡真纯的田园氛围,正是孕育孟浩然诗歌舂容平淡、清醇雅洁风格的三重酵母.中年以后,他又沿江东下并长期漫游吴越地区,像长江流域的庐山、新安江流域的建德、钱塘江流域的杭州以及天台山、绍兴、永嘉等地也都是满眼清江绿树、岚烟翠峰、藻荇稻香的充满诗意的洁净无尘的环境,这无疑对其诗歌的总体格调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孟浩然描写最有特色的正是他旅行途中所历的吴越山水及隐居地的襄阳山水的诗歌.

再看与李白同庚的王维,他是山西人,少年得志,总体上看,一生颇为顺利,除了任太乐丞时因伶人舞黄狮子贬官济州参军及晚年因接受安禄山伪官而责贬太子中允外,基本上都是循资升迁,最终官尚书右丞.期间亦隐居淇上、终南、辋川,除了赴河西宣慰及知南选分别到过边塞与桂林外,生活主要在关中地区,总体上看,王维写得最好的山水诗非《辋川集》及与辋川相关的诗作莫属.

最后来看看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杜甫与李白一样也是一个喜欢漫游且一生漂泊的诗人.他十年的“壮游”中是到过吴越地区和北方的,但杜甫描写山水最有特色的当属“漂泊西南天地间”时所写的诗歌,主要是长江及其支流,像浣花溪、三峡等.

很显然,李白旅游的范围超过了盛唐乃至全唐所有的诗人,尽管名作众多,但单从山水的角度看,李白写得最好的当属描写长江与黄河的诗歌,而长江之歌最有特色的还是描写宣城地区(秋浦原属宣城)风物的作品,李白在秋浦河流域盘桓的时间不算最长,但留下作品最多,其中就有堪称新民歌的《秋浦歌十七首》,足以方驾比美王维的《辋川集》.

虽然不能说一个作家生活的地域环境会决定他创作的最终趋向,但长期浸润于某种生活环境,尤其是一种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之中,其诗歌很难不受这些自然景物的影响.谢灵运诗歌与永嘉山水的原生态风貌,陶渊明诗歌与浔阳地区的山水田园风光,谢朓诗歌与宣城地区的秀丽景物,杜甫诗歌与三峡雄浑气象,孟浩然诗歌与襄阳清丽风物,李白诗歌与秋浦的秀美景色,其间充满某种必然的联系都是明显的例证.

注释:

①韩愈《荐士》诗:“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见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27页.

②参王运熙等著《李白精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③总计一栏里,“/”前为这一时段诗歌中描写江河海的次数,后为本时段的诗歌创作总数.后期忆旧游类的诗歌会同时出现江、河、海意象,亦据实录入,故三类诗歌的百分比总和会超出100%少许.

④北京大学《荀子》新注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81页.

⑤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7页.

⑥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88页.后引李白诗歌均出自此书.

⑦(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洙水,东去县(即瑕丘)二十三里.泗水,东自曲阜县界流入,与洙水合.”中华书局1983年版,上册第264页.吴按:李白在鲁东隐居之地,属洙泗遗风的儒家文化中心区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云:“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

⑧清人王琦注认为秋浦清溪实际上就是宣城清溪,因为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析宣城之秋浦、青阳及饶州之至德为池州,其前固隶属宣城郡.又,清溪实为秋浦河,其源出陵阳山脉,西北流经玉镜潭、大楼山、白苛陂、苦竹岭、万罗山、江祖山等处,入平天湖,最后入长江.见《贵池县志》.吴按:秋浦河今属石台县.

⑨吴按: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云:“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见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下册第1545-15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又《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云:“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可见李白观览洞庭湖、鄱阳湖等是受司马相如辞赋的影响.

吴按:天宝十二载李白为何到吴中(即扬州),学术界有很多推测,我认为可能与朝衡回国有关.朝衡与李白的相识应当在天宝元年至三年的供奉翰林期间,李白赐金还山后的十年间似再无缘与朝衡会面.天宝十二载,朝衡随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回国,得到唐玄宗的恩准,王维还以朝廷的名义写了一篇很长的诗序送给朝衡.朝衡于十一月从扬州上船,此前拜访过著名高僧鉴真,邀其一起赴日传道弘扬佛法,鉴真遂第六次东渡.我推测:李白当在九十月间就到达了扬州,与朝衡再次见面,朝衡赠送日本布裘作为纪念.如果此裘是天宝三载前所赠,则李白此前的诗歌当有提及.后李白闻讯朝衡在海上遇险,曾作诗追悼朝衡.本诗中“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两句,当是李白自述,身著日本裘者决非魏万.可参(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的相关记载(中华书局2000年版).此后,李白与朝衡再也没有机会见面.

吴按:王维知南选的地点,学界有争议,一般认为知南选的地点在桂林,而王辉斌先生认为知南选的地点在四川彭水.本文取通常说法.

参拙文《试论李白的<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的异同》,载《阅江学刊》2014年2期.

〖等于Y4M(〗OntheRiversinLiBaisPoems

WUZhen-hua

NearlyhalfoftheexistingpoemsofLiBaidepictriverswhichformaquiteimportantimageinLiBaispoems.Riversinhispoemstakevariouorms,somearegrandwaterfallsandlongrivers,someareclearbrooks,andsomearetranquillakes.Theimageofrivercontributestoformingbackground,expressingemotions,constitutingstructureandcreatingartisticconception.ItreflectsLispoeticidealwithrichaestheticconnotation.

LiBai;rivers;specialrole;aesthetic

责任编辑陈宁

诗歌论文参考资料:

诗歌刊物投稿

诗歌投稿杂志

投稿诗歌

诗歌月刊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该文结束语,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李白诗歌和江河和描写方面的诗歌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诗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