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医院感染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医院感染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7

《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是关于医院感染论文范文数据库和消化内镜和流程管理和医院感染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规范化流程管理用于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02 月~2018 年0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180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等于90)和观察组(n等于9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毒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内镜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等于8.37,7.78;P<0.05).结论 在消化内镜室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消化内镜的灭菌合格率,进而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流程管理;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就诊和治疗期间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消化内镜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医学检测仪器,主要是通过深入的进入人体内,对机体的消化道进行直视的观察和图像采集,进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2].消化内镜检测属于一种侵入性的操作,需要与患者的体液、细胞及组织进行密切接触,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若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操作不彻底,则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同时由于内镜使用之后,往往粘有大量的血液、蛋白质、黏液等物质,且内镜管道细软,且管腔较多,材质较为特殊,结构复杂,精密度较高,部分部件不耐高温高压,且易腐蚀,导致其在临床消毒和灭菌中的难度较高[3].因此,对消化内镜室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进而有效的提高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对2017 年02 月~2018 年0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180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析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用于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 年02 月~2018 年02 月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180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等于90)和观察组(n等于90).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8 例,女性患者42 例;患者年龄为20~64 岁,平均为(41.47&plun;8.92)岁;其中胃镜检查患者32 例,肠镜检查者30 例,十二指肠镜检查28 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2 例,女性患者48 例;患者年龄为19~66 岁,平均为(40.09&plun;9.07)岁;其中胃镜检查患者33 例,肠镜检查者29例,十二指肠镜检查28 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消毒灭菌流程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器械的分类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保存以及发放等.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主要内容为:○1根据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成立质量检测小组,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全程追踪消化内镜的接收、发放和后期使用情况,对消毒灭菌不合格或者后续使用引发感染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2 在对消化内镜进行常规消毒的基础上针对消化内镜室的工作环境,相关物品表面、漂洗槽、消毒槽、终未漂洗槽、清洁柜等进行清洗消毒,采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清洗、浸泡和刷洗,干燥之后备用.另外,在每次进行消毒的过程中认真记录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一旦发现含量变化则及时更换消毒剂.○3 加强对消化内镜室工作人员自身的消毒处理,工作人员进入消毒室之前需认真完成手部清洗和消毒,并穿戴好防护帽和防护服,同时配戴口罩、手套以及防渗围裙.○4 消化内镜使用之后需立即用含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反复送气、送水,时间>10s,取下内镜之后盖好防水盖,之后不同的器械单独存放并送至消毒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5 消化内镜回收清洗之前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对于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消化内镜进行单独放置和处理.○6 对消化内镜进行清洗时需严格按照测漏流程、清洗流程、漂洗流程、消毒灭菌流程、终未漂洗流程、干燥流程的顺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过程采用一次性的纱布,每项操作完成之后更换手套,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需严格进行一用一消毒.○7 当消毒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干燥,干燥后存放于专门的内镜消毒柜内,每天对消毒柜进行清洁,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消化内镜的消毒灭菌情况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消毒灭菌合格率评判标准为: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 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 小时内检测,之后进行细菌种类计数检验,观察致病菌检出情况,若为有致病菌,且细菌计数<20cfu/件,则认为消毒灭菌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plun;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其统计学意义以显著差异P<0.05 表示.

2.结果

2.1 两组内镜灭菌效果比较 观察组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和内镜相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0.00%(90/90)、0.00%(0/90),对照组分别为91.11%(82/90)、7.78%(7/9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等于8.37,7.78;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消化内镜检查主要是通过深入肌体的胃肠、食管等部位,对病变位置进行直观的观察,进而明确诊断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使用率较高[4].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内镜的表面黏附或者滋生多种的微生物,若消化内镜的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等情况.因此,临床上需加强对消化内镜室消化内镜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的管理力度,进而有效的提高消毒合格率,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化流程管理主要是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进而保证内镜的消毒流程规范化和合理化,有效的减少不当操作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改善其工作态度,有效的提高工作效果.同时通过成立质量监控小组,认真监管消化内镜的接收、发放工作,对于消毒不合格的内镜及时进行处理,有效的减少消毒不合格内镜的使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后,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规范化流程管理用于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内镜消毒合格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医院感染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中华感染学杂志

医院后勤管理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抗感染药学杂志

上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消化内镜和流程管理和医院感染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医院感染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医院感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