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审美类论文如何写 跟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电影服饰审美相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审美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9

《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电影服饰审美》

本文是有关审美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电影服饰审美和日常生活和审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文/翟子墨

摘 要:伴随着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针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探讨炙手可热.这其中,电影服饰审美涉及了艺术与生活的两个维度,恰恰成为了其范畴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不仅隶属于电影美术,具有电影艺术的特征,而且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日常生活审美化,完美诠释了审美与生活之间的秘密构建.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电影服饰;观众审美;再创造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消费主义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对时尚主义的消费也成为了消费文化的自我身份的一个确定和认可.中国电影运用服饰时尚元素也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一个最合适的解读和运用,在中国电影的时尚化视觉转向中,逐步构建了消费者的消费观与价值观.

一、何为“日常生活审美化”

人类对美的向往和对时尚的追捧是世间永恒的话题和浪潮.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人群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对时尚的消费能力成为了阶级荣耀的关键赋予者.因此,与单纯的物质功能相比,消费社会里的时尚往往也掺杂了更多的社会性符号的意义.而在消费活动中,对于时尚符号的消费正是个体通过追求权威、追求审美、追求大众、力求达到日常生活审美化,得到最好的身份庇护.

在后现代语境中,首次明确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是英国的费瑟斯通.他明确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种含义.首当其冲的便是对艺术的传统权威进行了挑战,艺术是随处可见的,是生活的点滴;其二,他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生活即艺术的谋划;其三,消费社会就是通过当代社会符号和影像,衍生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诉求与,从而淡化现实和影像之间的差别.从费瑟斯通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重定义,我们可以知道,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和现实影像化构成了费瑟斯通的审美世界,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了后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的时尚潮流.

在此,我们了解到费瑟斯通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分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而韦尔施却是从美学的角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审美视界.在其1998年出版的《重构美学》中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技术和传媒对我们物质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化;再次,同样深入我们生活实践态度和道德方向的审美化;最后,彼此相关联的认识论的审美化.

然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关注远不止这两位学者,此外还有美国学者丹尼尔、舒斯特曼,分别从科技传播、消费文化,美学、伦理学等角度分析了这一命题.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电影服饰审美

(一)电影艺术的承载

随着文化的视觉转向,向来以视觉叙事见长的电影艺术得到了更多的挖掘机会.以大众文化和视觉转向的目光投向中国现代电影市场,可以发现时尚潮流元素正在逐步参与电影的创作,同时兼具着后现代文化的时代语境,向视觉效果与数字技术中心靠拢.

电影与时尚、艺术与生活、电影服饰审美可谓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最精确、最全面、最典型的代表方式.电影艺术成立之初,处于被遗忘的部分,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不再仅仅是作为演员衣着的需要,更多地参与了剧情的叙述与阐发.生活中的电影观众逐渐紧随时尚文化的消费.模仿电影演员的穿着打扮,满足并期待着自己的审美视界,于是,电影服饰审美开始渐渐走向了大众,走进了日常生活.

(二)新时期电影服饰审美

1.时尚化与时空的模糊

随着中国电影艺术的蓬勃发展且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人们总是期待着新鲜事物的发生,不同于现实存在的单调乏味,电影人更加愿意去探索富有多元化和想象化的流逝时光与未来空间.但同样,如果一味盲目地追求淡化模糊时空,则会造成文化心理的断层,必然心存芥蒂,想必也是无法与大众的节奏合拍.所以时尚元素的加入则相对弥补了观众的心理断层而导致的排斥情绪.例如,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极力营造了一种绚丽之中尽显典雅的“唐韵”——女演员起舞时明艳的服饰、两捕头冷色调的压抑、时尚的花式造型将当下的审美元素渗透进主题,彼此相得益彰.再如《墨攻》中,刘德华扮演的革离,短发、蓄须、头巾、围巾,整个造型时尚、干练,无不体现出了对历史的当下化、时尚化,从而使得时空模糊化.

2.浪漫化与个性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真实”审美诉求下,中国电影服饰长期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准则.因此,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服饰元素的细致运用,经过精心雕琢,巧妙地区分了人物的性格色彩,塑造出一番经典银幕形象.

经典影片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为我们完美地演绎了一场旗袍的视觉盛宴.通过对女主角旗袍颜色、花式的变化,细致隐秘地叙述了人物在剧中情感的变化:成熟典雅,热情张扬,再到无奈挣扎,这一款款旗袍犹是人物内心最真实隐晦的表达.也正是这一部电影作品,掀起了一道旗袍热,女性观众也一度追求古典怀旧的浪潮,追赶着旗袍的优雅性感的时尚.毫无悬念,民族风的时尚潮流,韵味浓烈的旗袍必然受到艺术与生活的青睐.

3.新奇化与科技化

所谓的新奇化,其特点即是比较夸张、神奇、出位,影片不仅要制造出天马行空的奇妙幻境,还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电影《2046》,张叔平先生向我们展示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暧昧、迷离,却又冰冷、性感、奢侈的2046未来幻境.张舒平在设计未来的服饰时摒弃了金属色调,着力打造贴身、性感、华丽的未来机器人造型,艺术家的思维盘旋在虚幻与真实生活之间,演绎得恰到好处.

相比较而言,新时期的电影服饰,款式丰富,色彩多变,细节精致,这些艺术元素的运用在促进服饰艺术语言的自身发展之余还极大地拓展了电影叙事的空间.受到电影服饰的影响,日常生活审美又何尝不是走向与它相一致的审美道路,厌倦了保守简约的约束,随意自由地沉溺在浮华世界里.

三、 电影观众的审美体验

无论是新中国早期还是新时期的电影服饰,我们都不难发现,电影服饰与日常生活服饰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在这中间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观众的审美体验.

(一)电影对观众的审美引导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电影中的服饰审美为其提供了日常服饰时尚的样本,因而在观看中会不自觉地将片中人物替换为自己,这种想象满足了观众现代性身份的确认.借着这种成功的大众询唤,观众意识被电影时尚所俘虏,开始模仿效行,主动向社会审美准则改变完善自己.

时尚电影在对观众完成基本的建构之后,银幕中的虚构角色显然成为了时尚的领军人物、潮流的指向标,消费大众也就义无反顾、自我沉溺地奔赴在时尚消费的梦想道路上.不得不说,电影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也对大众进行了全方位的审美洗脑,通过选择性手段,与商业广告密谋,完美而不为人知地进行了转移与成交.

对于电影艺术而言,电影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同时带有着巨大的广告潜力与消费示范作用.电影艺术通过为观众全面重构社会现实,为消费赋予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来建构消费者的消费,从影像世界的触不可及到日常生活的具象化,从而满足与补偿了大众的消费心理.从美学角度审视电影艺术中的时尚元素,不仅要追求高雅的格调,还得考虑到电影观众的审美水平,考虑到传播效果.因为电影时尚元素的运用须在两者权衡中发展,在艺术追求和商业效果相互牵制中妥协.

(二)观众审美的再创造

观众本体地位的确立,让我们知道了观众的接受活动有一定的期待视野.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接受过程中进行着再创造.审美的再创造旨在更进一步地调整自己的期待视野,使创造性与超越性齐头并进.

“日常生活审美化”即是暗示观众的审美活动的巨大潜力.观众在对电影服饰审美的体验中,会在观赏后,继续延续、映照、复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电影<庐山恋》,剧中海归华侨张瑜的服饰潮流时尚,随着观众的审美再创造,国内大众争相模仿,时尚款式后由服装期刊、服装企业进一步宣传而逐渐被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着装中.当然,大众对银幕的追随效仿自然不局限于标本的照搬,体现的也远远不止生存需要的层面,更多的是社会大众不断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断地突破,进行着审美进步,最终奔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想道路.

四、结语

在以时尚消费为代表的消费社会里,时尚是中国现代民众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追寻,在消费时尚的同时,消除了这种身份焦虑.同样,在以视觉文化转向的后现代文化转向中,服饰审美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必定是电影语言的极大创新.电影艺术通过自己的叙事方式,对观众进行了询唤、归训、建构、引诱的审美导向.

电影服饰审美从现实化、意识形态化、单一化,逐渐走向情感化、艺术化与多样化.电影服饰审美,不是个人的孤芳自赏,而是将其巧妙而自然地顺应时代的潮流拉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视野中.电影服饰与时代审美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一致的,相互影响促进的,电影服饰审美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在审美过程中,观众本体地位的确立也必然要牵扯观众的创造能力,对作品以及对自我的再创造能力,以至最终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电影服饰审美和日常生活和审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审美本科毕业论文审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