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专业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技工院校新专业培育的苑囿、契机和路径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专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3

《技工院校新专业培育的苑囿、契机和路径》

该文是专业本科论文范文和苑囿和技工和契机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摘 要:技工院校新建专业培育面临着现有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宏观性的战略规划,社会调研工具单一、深度不够等现实苑囿.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技工院校新建专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需要在师资条件、基础设施、专业内涵、人才市场、社会口碑等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培育,以形成新建专业培育的整体合力,提高新建专业的培育质量.

关键词:技工院校;新专业培育;现实苑囿;发展契机;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9-0051-04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在宏观层面上为回应全球产业竞争新格局和未来产业新挑战的外界冲击而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与互联网和制造业需求适配性强的以3D打印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为代表的新兴专业从无到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技工院校发展起来.但当前技工院校新设专业的整体情况如何,如何能够实现新建专业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高,如何使新建专业可持续优化发展等,都是目前和今后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亟需深度思考的问题.

笔者拟从新建专业的现实苑囿、发展契机、路径选择的角度,结合技工院校新专业设置的实践经验,探究当前技工院校新专业设置的现状,剖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技工院校新建专业的发展契机,并以专业培育为研究语境,重点探讨新专业培育的原则、内容等关键问题.

一、新专业培育的现实苑囿

新建专业是技工院校依据当前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与规格的新要求、社会职业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主动适应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对其原有专业进行的内涵性升级改造、外延式动态调整,其实质是技工院校以“冲击—回应”[1]机制,对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外界冲击而进行的相应回应.尽管采取了“领域防御”[2]策略,技工院校新建专业从零的突破到规模扩张的跳跃式发展,使其在新建专业种类、结构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尚有如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与新建专业相配套的现有师资力量薄弱.形成与新设专业相匹配的优质师资条件是技工院校对新建专业进行合理配置的必备条件,需要将其贯穿于新专业设置过程的各个领域.对广东省技工院校的一项调查显示,6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师资条件是学校新设专业应关注选项中的次核心点[3].但现实情况是,仅有11.27%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现有师资条件完全能满足新专业设置需要,81.2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现有师资条件尚且能或基本能满足新专业设置需要,7.5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现有师资条件不能满足新设专业需要.从比例结构看,选择“能或基本能满足”的人数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比例较大,这表明技工院校现有的师资条件仅可以维持目前新设专业的正常运转,学校现有教师的课时量已超负荷,其中民办技工院校尤为严重.

二是新建专业设置缺乏战略性的宏观规划.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技工院校新设专业都依据国家各级技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印发的关于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传统专业建设工作的经验,深入社会用人单位开展社会调研,组织开展新专业建设研讨会,总结梳理新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与新建专业就业前景等,拟定新设专业培养目标,形成较为科学的新建专业建设方案,制定与之对接的新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4].科学合理的新建专业宏观规划应回答如下几项问题:新建专业设置的生成背景、新建专业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新建专业设置的内容和步骤、新建专业设置的方法和策略、新建专业设置的应有成效等为何?

三是新建专业设置社会调研的工具选择较单一、宽度与深度有待深入.79.81%被调查技工学校的新专业设置已经过较充分的社会调研,3.76%的被调查技工院校已意识到社会调研的重要性,但因诸多限制却未经过社会调研环节,剩余16.43%的被调查技工院校则认为新建专业社会调研没有必要,更没有将其付诸实际行动的可行性[5].当前,技工院校在新建专业市场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相对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调研工具单一、调研范围不够宽、调研内容不够深的问题.

从调研工具看,大多技工院校新建专业的社会调研主要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6].有的对国家及省市技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印发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新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招聘及就业岗位匹配情况的基础上,对新建专业设置进行比较分析.上述调研工具难以解决新建专业设置所需调查的测量点,应借鉴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对技工院校新建专业相关情况进行客观调研.如借用教育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视角,采用教育统计学测量方法,对当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缺口进行教育经济学分析,并对我国技工教育需求与供给进行实证分析.

从宽度深度看,多数技工院校新建专业的社会调研主要涉及对社会人才需求、社会用人单位用人需求、新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招聘及就业岗位匹配度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但实际上,系统完整的新建专业社会调研应包括区域宏观经济分析[7]、劳动力市场分析[8]、职业领域需求总量预测三部分.其中,区域宏观经济分析指对以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支柱产业发展现状为主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后,重点分析区域技工院校新建专业设置状况与趋势,解答新建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新建专业招生规模与产业结构需求衔接性、新建专业格局与行业生产总值之间占比的差距点、新建专业布局中各大类专业的集中与分散等问题.劳动力市场分析指依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情况对技工院校新建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职业领域需求总量预测分析指参照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饱和度、可供量、可流动量、发展变化等情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职业领域内人才需求量、新建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周期予以前瞻性预测分析.

二、新专业培育的契机

“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为技工院校新建专业培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形势下,以3D打印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口腔义齿制造、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专业为代表的新建专业在技工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新建专业因其“新”的特质决定了其面临着基础薄弱、建设任务繁重等诸多先天缺陷,必须对其进行倾向明显的扶持,给予其必备的师资条件与设置经费支持.相反,放任新建专业自由生长,而非精心培育,就会使新建专业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造成新建专业设置成本的极大浪费.

首先,新建专业的养成性提供了培育契机.对新建专业需要遵循其“养成”规律,并给予必要的帮扶.

其次,新建专业的发展性提供了培育契机.发展性指新建专业从零的突破向规模发展,从先天不足向持续发展转变,由“活下去”走向“活得好”,为技工院校新建专业布局优化发展提供内涵性拓展的潜力.但如果未将发展性纳入决策范畴,不仅难以将新建专业做大做强,还无法发挥学校新建专业应有的预期作用,也不能凸显技工院校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

再者,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院校职能提供了培育契机.社会用人需求是技工院校新建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多数技工院校也是按照社会用人需求总量与学校向社会输出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总量之间的比例结构决定开设新专业的规模与结构.目前,以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等为代表的新建专业所培养的各类技能型紧缺人才总量,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用人单位对技能型紧缺人才迫切需求的现状,为技工院校开设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应的新建专业,完成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院校职能提供了极大可能.

三、新专业培育的实施原则

新建专业的培育原则指在专业设置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它指技工院校新建专业应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新专业设置的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制定新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新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规格及建设周期等问题;确定新建专业的建设重点,发挥新建专业的特色优势;依据产业用人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新建专业的结构与规模;新建专业设置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加强对新建专业的宏观监管与成效评估.

(二)优先倾斜原则

它指技工院校应在新建专业设置的经费投入与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特定的优先支持与重点倾斜.具体来说,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管理部门应合理分配现有学校教育资源,优先解决新建专业设置所面临的现有师资条件不足、教学训练设施陈旧等问题,为其有效设置新建专业提供必备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阶段推进原则

它指技工院校新建专业设置应遵循“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9]的渐进式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新建专业设置应依据学校专业建设宏观规划,结合学校教育资源现状,将新建专业设置工作分阶段实施,推动新建专业设置工作的稳步实施,做到先打好设置基础,后逐步优化提升,先适应规范性标准,再超越规范性标准.

(四)协调发展原则

新建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不同场域.在实施过程中,应以既定设置目标为准绳,注意新建专业设置的各个环节,而非在新建专业设置中顾此失彼.同时,还需要考虑在新建专业设置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结构的注意力分配比例均衡问题.通常,硬件设施建设是技工院校新建专业的实施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关键,课程建设是实施重点,资金支持是运行保障.

(五)高效产出原则

它指技工院校新建专业设置应兼顾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的结构平衡.实现两者之间的结构平衡,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保持教育资源的有效投入,而不是盲目地大规模投入;推进学校招生规模的稳步发展,而非不切实际的超负荷招生;提高新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建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从片面注重新建专业的规模扩张向加强新建专业设置的内涵建设转变.

四、新专业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师资队伍的培育路径

以电子商务和3D打印技术应用为主的新建专业,因其就业前景较好的特点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也是学生选择技工院校报读的热点专业.在此情形下,一方面技工院校某些热点新建专业的招生规模呈现直线跳跃式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现有师资条件难以满足热点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为缓解供需矛盾,可从几方面努力,详见表1.

(二)基础设施的建设路径

基础设施是满足新建专业技能训练的前提保障,是打造新建专业品牌的重要因素.从路径选择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坚持基础设施先进性与需求性相结合.一方面,设备配置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力求保持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软硬件配置都是基于满足教学训练项目要求而进行的.其次,完善“政—校—企—协”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新建专业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再者,根据阶段性教学实际情况和成本控制需要,分步配置相应的基础设置.

(三)专业内涵的培育路径

新建专业是否有生命力、能塑造品牌,主要取决于其专业内涵建设的水平.具体来说,第一,加强新建专业的社会调研,关注产业的新变化、新需求,扎实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0];第二,以课程建设为主轴,深入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改革,加强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第三,吸纳优秀的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参与到新建专业课程建设中.

(四)人才市场的培育路径

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技能型紧缺人才为其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与新兴产业对接性强的新建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使其宁可选择成熟的热门专业,也不倾向贸然报读新建专业.为此,应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使学生和家长对新建专业的就业前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如通过各种媒体撰写相关文章,介绍该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对人才的需求,宣传该行业良好的就业前景.

(五)社会口碑的培育路径

新建专业的建设水平、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社会衡量其品牌口碑的重要尺度.除此之外,学校的宣传推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自媒体高度发达和“眼球经济”“粉丝经济”流行的今天,学校要将特色活动、校企合作项目、优异教学成果、优秀学子、良好就业情况、各种社会荣誉和奖励等各类“亮点”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不断释放正能量,从而培育新建专业良好的社会口碑,推动新建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伦轩,陈·巴特尔.高等教育转型中的国家行为——“金砖四国”的实践及经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75-81.

[2]DevonJensen.ATheoreticalModelforExaminingtheLinkBetweenGovernanceandPhilosophyinHigherEducation[J].Kl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1(4):395-417.

[3][4][5]赵学瑶.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透视与改革路径选择——对广东32所技工院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19-25.

[6]陈向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7]李霆.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与区域分析[J].经济研究,1990(11):54-61.

[8]平萍,徐文奇.教育投资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析[J].学术论坛,2015(4):150-153.

[9]丁明军,王成方,等.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58-162.

[10]于慧,黄巍.关于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质量内涵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2):18-21.

(责任编辑:杨在良)

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此文汇总:本文是适合苑囿和技工和契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