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高职衔接硕士论文范文 与食品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类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高职衔接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7

《食品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

本文是关于中高职衔接硕士论文范文与食品类和食品类专业和人才培养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为例,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三二分段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食品类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71-02

我国于2015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国家职业分类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地开发出适应于中高职衔接的科学、规范以及权威,并体现层次性的职业标准[1].食品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是根据产业行业的市场需求,构建食品类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目的在于减少课程的重复建立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在课程衔接方面,教学目标的相互衔接是进行改革的前提,专业建设的衔接是进行改革的基础,课程内容衔接是进行改革的核心.食品类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制定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整体课程结构,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

本文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按照现有学制性衔接模式为“五年一贯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实施三、二分段形式组织教学,探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以期实现课程的无缝衔接,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一、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积极与高职院校衔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策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体化.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等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能型人才”.以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食品检验和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能在生产一线从事食品加工及检测的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本职业素质,掌握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基本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身心健康、具有发展潜力,能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营销等岗位工作,能够适应企业生产加工、实验室建设、企业管理、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中专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是同一类型中层次渐进的两种教育模式.

二、三二分段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专业基础知识为起点,考虑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自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和“3+2”年学制等因素,结合食品生产规律、食品生产原料季节性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食品类专业构建工学结合“产品导向”人才培养模式.“3+2”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思路,目的在于强调基本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发和建立符合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根据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对食品类专业中高职对接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中职阶段强化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重复的课程及掌握困难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调整;高职阶段则根据学生的特点拓宽专业面,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应用知识的系统学习,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以职业能力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和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符合食品类专业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教学模块;以任务为驱动,构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课程设置与内容.围绕食品类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杜绝课程内容的重复,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续接,构筑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明确食品类岗位(岗位群)对食品检测人员能力的要求,设置对应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食品类人才层次的不同需求,定位高职层面可以实施续接性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统一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系统研究和安排,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梯级和区分度,高职的课程内容在中职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相对完整性[2].

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前2年的中职课程设置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后3年高职中,基础课主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高专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专业课主要学习食品检测技术、饮料加工技术、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罐头(番茄酱)生产技术等课程.

中职侧重于掌握中专毕业的文化基础知识,高职侧重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操作判断工艺参数,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能力,食品储运、营销的基本能力,仪器正确操作与保养维护能力,自学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深度需要循序渐进和有效衔接,中高职衔接中高职不再重复开设中职已有的课程,因此将基础课及大部分专业基础课放在前两年.后面三年主要进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

(三)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依据区域食品行业发展需求,根据食品行业的特点,按照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学生能力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同时具有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点.要以食品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以食品行业职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主线进行组织教学.

三、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对于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企联动共同培养.实习实训课程方案的设计,要做到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

(一)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以能力为核心,以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以学校、教师评价为辅,促进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如2016级学生,在第二学期一结束,第三学期一开始就到番茄酱加工企业、杏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顶岗实习;第三学期期末即将结束,到制糖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认知实习.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相结合,同时加强企业参与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二)构建“双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双轨即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学生在校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以培养适应新疆地区食品行业特点,适应食品企业需求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中心,打破传统的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弹性教学和“学中做”“做中学”实训的方式,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成校内认知实训—企业认知实训—校园生产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全面的过程学习,逐步推进,立体发展,综合培养.实现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强化“教—学—做”一体,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推动师资队伍的快速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加强中高职教师理论教学、研究水平,突出社会实践能力,横向纵向教学团队的有效结合.

(三)围绕行业需求、岗位能力要求,以“梯层递进”实践实训模式

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探索“双轨四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课程、课程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期末考核标准由学校和企业以及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和实训指导书;利用校企双方所有的实训资源,创设良好的实训环境.

四、结语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中职与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技能型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教学改革,采用“3+2”人才分段培养模式,在与中职与高职衔接过程中,根据新疆区域食品行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技能岗位来设置课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分阶段进行教学学习和技能掌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深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需要中高职教师相互了解课程,做好衔接工作,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品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65-69.

[2]金英姿.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产品加工(上),2015,(19):68-70.

中高职衔接论文参考资料:

归纳上述:此文为关于对写作食品类和食品类专业和人才培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高职衔接本科毕业论文中高职衔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