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软实力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音乐韩流和文化软实力2019亚洲音乐学会国际学术会综述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软实力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1

《音乐韩流和文化软实力2019亚洲音乐学会国际学术会综述》

该文是关于文化软实力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与韩流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软实力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为“韩流3.0的发展和亚洲传统音乐的价值”的“2017亚洲音乐学会(Asian for Asian Music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22日至25日在越南胡志明市文学艺术中心成功举行.亚洲音乐学会于本世纪由韩国大学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全仁平教授在韩国创立.成员来自包括亚洲的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以及土耳其、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民族音乐学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国家的亚洲音乐研究学者.学会定期的出版会刊《亚洲音乐学》(Asian Musicology)为英文期刊.该刊物为RILM(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库)索引收录的韩国排名第一核心刊物(Core Journals),国际刊号为ISSN-1229-9413.近年来,学会已逐步发展为主要由中韩两国学者共同参与的亚洲国际性音乐学术组织,并由中韩两国学者共同担任《亚洲音乐学》主编.在2015年于中国宁波举行的常务理事会上,学会为提高刊物质量,决定从2016年将出版周期由每年两期改为每年一期.中国学者喻辉2015年被选任为亚洲音乐学会共同会长和《亚洲音乐学》期刊共同主编.2016和2017年的期刊出版均由喻辉教授在中国大陆担任主编,在韩国印刷出版发行.亚洲音乐学会和《亚洲音乐学》期刊致力于用世界语言(英文)传播亚洲地区的传统音乐和亚洲音乐研究成果,推动亚洲地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此次在越南召开的会议是学会近年来召开的不定期专题国际会议之一,会议在促进韩国音乐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三天的会议期间,韩国文化节也在越南胡志明市同期举行.因此本次会议和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体现了韩国文化当局和学者利用“韩流”传播韩国文化软实力的一次全方位的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希望通过向国内学者介绍此次独特的国际学术会议及成果,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国际化和中国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走出国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11月23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学会共同会长全仁平教授首先致开幕词,全教授对各国学者不远万里齐聚胡志明市共同探讨“韩流”音乐文化和亚洲传统音乐的价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东道主胡志明市文学艺术中心主任、胡志明国立音乐学院前院长文明香博士的大力协助表示中心的感谢.随后,学会共同会长、中国云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喻辉教授与美国夏威夷大学Anderson Sutton教授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喻辉教授在以“西方化和‘韩流‘影响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变异”为题的主旨发言中阐述了本世纪以来在西方化和“韩流”共同作用下中国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变异情况,特别是K-pop(英语中特指韩国流行音乐的专用词)音乐风格在很大范围内影响了中国年轻观众的音乐审美取向以及中国流行音乐潮流的发展.Sutton教授在题为”跟踪亚洲跨国‘韩流’:印度尼西亚的K-pop和K-pop追星族”(Tracking the Korean We in Transnational Asia: K-pop and K-pop Fandom in Indonesia)的文章介绍了K-pop在印度尼西亚的流行以及受到大量年轻人追捧和喜爱的文化现象.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分为三个议题进行.第一个议题的主题为“ ‘韩流’、韩国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Hallyu,Korean Traditional and Populr Music),由学会共同会长喻辉教授主持.来自韩国大学的Yang Miji提交的参会论文题目为《从‘韩流’的角度看韩国传统音乐表演平台——以国内和国际音乐节的参与为例》(A Study on the Form of Korean Traditaional Performing Arts 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llyu–Cases in Particip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s).她通过追踪和分析韩国流行音乐以及韩剧在上世纪90年始逐步流行的历史,认为“韩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品牌,深深影响了韩国的传统音乐产业,并帮助树立了一个新的韩国“世界音乐”的品种.即一种在韩国传统音乐同西方音乐的即兴与创作技法相融汇的一个新艺术种类,并引起了全球音乐家的注意力.在韩国国内,政府通过音乐节等各种项目支持对韩国传统音乐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这个新艺术形式的成熟和流行.虽然“韩流”作为一个暂时的文化现象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消失,但每个国家的传统艺术都是一个体现传统价值的与众不同的文化.因此,建立在韩国传统音乐基础的音乐产业需要不断发展韩国音乐的新潮流.美国独立学者 Michael Hurt 在题为CL和韩国饶舌视频中的虚构犯罪,符号式厌女症的挪用模式(CL and the Appropriative Modes of Fictive Criminality,and Symbolic Misogyny in Korean Rap Videos)的发言中讨论了韩国歌手Lee Chae-rin(艺名LC)的文化象征意义.认为在美国,如果一个非黑人演员演出嘻哈或者饶舌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文化挪用甚至文化剽窃,虽然CL的表演从传统意义上说也是对非洲裔美国人文化的一种“挪用”,但却又因为其具有他文化的意义而被认可.作者以大量的视频分析对CL的嘻哈表演进行了文化学和语义学方面的讨论.来自韩国培材大学的Jocelyn Clark 教授在题为“连接数字时代:韩国国乐100年来的新定义(Staying Rlevant in the Digital Age:100 Years of (Re)defining Gugak) 的发言中认为韩流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种从韩国向西方输出的一个文化,相反是受了西方影响的一种文化,实际上可以被看做是西方文化潮汐对韩国的倒灌.而自从朝鲜王朝的掌乐院(Janagakweon)成立以后,韩国国乐(Guguk)就开始不断演化,Clark教授在发言中试图通过回顾过去100年来韩国国乐发展演化的轨迹、扩展和概念变化,来回答什么是韩国国乐(Gugak)以及如何认识、演奏和欣赏国乐的问题.

会议第二个专题的题目为“亚洲传统音乐的价值”(Values of Asian Traditional Music),由美国夏威夷大学Anderson Sutton 教授主持.来自日本冲绳大学的Junko Konishi教授在题目“作为亚洲海洋文化的冲绳音乐表演”(Okinawan Musical Performances as an Oceanic Asian Culture)的发言中对冲绳地区表演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冲绳地区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渊源,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价值和风格,这种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亚洲海洋文化的独特体现.来自韩国外国语大学的Bethel Ghebru 教授在题为“韩流和非洲大陆:主要发展和策略”(Korean We and the African Continent: Major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的发言中从韩国和非洲国家过去几十年来的关系出发讨论了目前的“韩流”现象在非洲大陆的现状.提出韩流在非洲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经济互动的带动.目前情况下“韩流”最主要的催化剂还是双方的商业来往,但韩国政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把“韩流”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外交方面进行推动.文章特别对撒哈拉以南国家,如南非、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尼亚等国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虽然存在一定的语言和文化障碍,韩流主要明星歌手的市场化对韩国公司在非洲国家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和国际市场的占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约翰.罗宾逊(John Robison)教授在题为“Kim Eunhye 的音乐:阿里郎、动物和十二生肖像”(The Music of Kim Eunhye: Arilang,Animals,and Signs of the Zodiac)的发言中从一个西方音乐学家的角度介绍了韩国水源大学著名女作曲家Kim Eunhye的现代音乐作品,对她的几首反映了韩国文化的当代室内外和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了韩国和亚洲文化以及音乐元素在这位女作曲家作品中的成功运用.韩国学者Kim Jung Yea 在题为“探索盘索里曲目中使用‘音画’技法的戏剧性场景”(Exploring the Dramatic Situations Presented in a Pansori Repertory by applying the ‘tone painting’Technique)的发言中对韩国盘索里通过声音处理表达戏剧性场景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会议的第三个议题为“世界不同地区的‘韩流’(Hallyu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主持人为胡志明市文学艺术中心主任,胡志明市国立音乐学院前院长文明香博士.韩国独立学者Ilwoo Park 发表的论文题目为“韩国国乐的兴起作为英国韩流的一部分:重新发现韩国国乐和玄琴”(Emerging Contemporary Gugak as part of Hallyu in Britain: Rediscovery of Gugak and Geomungo)作者认为近年来当代韩国国乐和其他表演艺术在英国的展现得到了大力提升.2012年韩国和英国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协议催生了双方更加密切的文化交往,更多韩国音乐家开始在英国举行各种音乐会.在英国奥运会期间,一方面以《江南style》为代表的K-Pop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达到了历史记录,另一方面伦敦市中心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韩国艺术节.这两个事件不仅仅传播了韩流,同时也催生了当代韩国国乐在英国的发展,推动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全球认可.韩国外国语大学伊朗系Jong-wee Kim教授发表的论文题目为“哈萨克斯坦的韩流”.作者根据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塞夫·奈给韩流的定义出发,那就是“韩国所有越来越来流行的东西,从时装、电影到音乐和美食”分析了包括音乐在内的韩国文化在哈萨克斯坦流行的历史和现状,对包括韩国音乐、跆拳道、韩剧、韩国电影、韩国菜、韩国建筑工程等在内的韩国文化在哈萨克斯坦的现状,从历史和地缘角度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和轨迹.

亚洲音乐学会共同会长,韩国大学全仁平教授做了题为 “韩流3.0的发展:以韩国流行音乐为参照“(Development of the Korean We 3.0:with reference to K-Pop)的总结性会议发言.全教授提出“韩流”一词最早从中国的《北京青年报》使用以来,由于移动互联网等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国际影响已经越来越广泛,其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早期的“韩流”主要流行在东亚地区的女性阶层,本世纪开始以K-pop为代表的韩流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后者可以用“新韩流”或者说“韩流3.0版”来命名,它的影响已经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如YouTube,Facebook等传播到了美国、欧洲、南美等东亚以外的很多世界其他地区.以“江南Style”为代表的韩流代表作品加深了韩流的多样化发展,韩流作为一个艺术样式已经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到了全球各地.

会议最后进行了全体代表共同参与的圆桌会议,大家对“韩流”现象的出现、其文化意义以及国际影响进行了自由发言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还穿插了分别为韩国玄琴音乐、韩国树叶笛音乐、越南传统独弦琴音乐和越南拉弦乐器表演的四场音乐会.会议结束后,全体代表参观了胡志明市的几个文化机构和设施,并赴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对越南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实地采风.

此次会议为亚洲音乐学会成立以来,首次在韩国和中国以外举行的全程会议语言为英语的国际会议.韩国方面的组织者对会议进行了精心策划,东道主越南胡志明市文学艺术中心和胡志明音乐学院对会议也进行了精心的筹备和安排.此次从民族音乐学、文化学、亚洲研究等学科角度集中对一个亚洲地区音乐现象进行全方位深入探讨的国际会议模式得到了韩国政府文化基金大力支持.它对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传播策略也将起到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项目支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互联网语境中中外音乐交互影响研究”(14ZD02)]

喻辉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纪念鲁艺成立八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 5月17日,由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协办的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有关部门、专家学者、部分原鲁艺学员及老同志共一百二十余人参

加研讨会.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从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鲁迅艺术学院培养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白毛女》等一大批经典艺术作品,创造了中国文艺史上的辉煌.1945年年底,鲁艺迁往东北、华北等地,其师生参加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鲁艺师生在全国各地将鲁艺精神

发扬光大,为我国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文艺事业的

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当天的研讨中,与会专家认为,鲁艺精神代表了“艺术为人民”的方向,汲取了大地的养分,坚定了人民的立场.鲁艺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转向民间、转向生活、转向人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工作者要弘扬延安鲁艺的光荣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诚为人民书写、抒情、抒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展现新时代风采;坚持创新创造,力争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

艺作品.

中国民族交响乐歌剧《莫高窟》

亮相天桥剧场

本刊讯 5月4日、5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中国广播艺术团创作的中国民族交响乐歌剧《莫高窟》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这是中国歌剧史上首次采用民族管弦乐伴奏,并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结合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

该剧由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冯巩担任出品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彭家鹏担任总策划并执棒指挥,导演梁宇、编剧王景彬、作曲刘长远、舞美设计师丁丁等组成主创团队;中国广播艺术团优秀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薛皓垠,联手于海洋、高瑞璇、岳璐、张森、张祥龙、王小莹、陈滨、廖裕文、欧阳雄文等青年歌唱家担纲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主演.据悉,首轮演出后,《莫高窟》还将于8月31日和9月1日在天桥剧场再度上演.

歌剧《莫高窟》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敦煌壁画为题材,讲述了在唐代天宝年间,发生在莫高窟画工“李工”和石窟供养人“翟蜜儿”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小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下的悲欢离合,描绘出一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西域丝绸之路的生活画卷.

对于此次歌剧采用民族管弦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作曲家刘长远表示,莫高窟壁画上所展现的乐器都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很多民族乐器追根溯源都是来自西域,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经过文化演变和吸收之后,逐渐融合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创作,向观众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理念.

(荣英涛)

冯文慈、俞玉姿夫妇音乐文献

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本刊讯 2018年4月27日,中国音乐史学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冯文慈、音乐学院教授俞玉姿夫妇音乐文献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冯文慈、俞玉姿夫妇之子、中国交响乐团羽管键琴演奏家冯丹与清华大学图书馆签署捐赠协议并赠送图书资料.见证捐赠仪式的嘉宾有来自两位先生生前工作单位的同事、朋友及学生,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的教师代表以及清华大学相关部门,约四十人参加捐赠仪式.

音乐学院教授王次炤,俞玉姿先生的本科学生、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追忆了受教于两位先生的点滴往事,他们认为捐赠活动把两位先生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德留给了清华大学,对中国音乐学术发展具有特殊作用.音乐学院李淑琴、陈荃有教授分别讲述了冯文慈和俞玉姿两位先生的年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岩阐述了导师俞玉姿敢为被冤屈者立传的事例和冯文慈“我疑故我在”的治学精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认为两位先生高质量图书的捐赠对丰富清华大学图书馆音乐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荣英涛)

科技让音乐和生活更美好

本刊讯 为了梳理音乐科技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审视音乐科技走过的艰苦历程,探讨专业建设存在的困惑,以谋求专业的可持续发展,4月27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邀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召开“新时代音乐科技可持续发展校际交流研讨会”.

研讨会上首先举行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随后东道主首师大介绍音乐科技系15年发展历程.预热过后,热烈而深入的研讨正式开始.

中国的音乐科技进入高校,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3年,张小夫教授在音乐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音乐工作室,这门被誉为“音乐的未来”的专业,25年来,实现了令人称道的强力跨越,专业师资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理论深度持续推进.

音乐科技这门学科涵盖的专业广泛,涵盖四个专业方向——音乐声学、乐器学、录音与扩声、电子音乐制作.目前,全国音乐与艺术院系普遍开设了音乐科技相关专业,理论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毕业求职等各方面发展平稳,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建设.近几年更由于科技发展迅猛,传媒发达、智能手机普及,更为音乐科技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每年有大量学子报考本学业,而毕业生的出路形势同样火热,有的学校毕业生甚至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为:相较国际先进水准,我们目前的差距与特色何在?音乐科技在各院校的生存状态如何?音乐科技目前与相关学科深度融合的可能性何在?音乐科技在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国音乐方面的责任和担当如何?”“从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商业模式三方面,音乐科技怎样改变了普罗大众的音乐生活?”等等.围绕上述议题,各位专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具体情况,对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沟通了看法.

在本次研讨会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织了一场名为“音为梦响 音梦翱翔”——校际交流讲座音乐会,上演了《墨舞 琴韵》《侠风》《The Green Poem》《蓝色多瑙河》《爱乐之城》《霾》《水乐系列》《发往火星的@》《绳索与声线之歌》《以美济心 文化自信》等充满现象、流光溢彩的音乐会.音乐会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北京市八一学校等由大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制作、演出,充分展现了音乐科技支撑下的现代音乐会的独特魅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音宣)

文化软实力论文参考资料: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上文结束语:此文是适合韩流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软实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软实力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软实力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