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育课程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课程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3

《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本文是教育课程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课程体系和地方高校和创业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业教育在全国各大高校迅速推广.地方高校要打破现状,突破瓶颈必须遵循本土化、校本化和实践化的特点,建构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笔者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建构,以期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自2002 年,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9 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拉开了创业教育的序幕.近十余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在党和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对创业教育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作为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核心问题,存在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课程内容与专业学科孤立、课程结构零散不成体系、课程评价缺乏保障等问题,以致于创业教育呈现声势浩大、实则日益被边缘化的囧境.只有正视现实,直面问题,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初衷.

1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省、市级)管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包括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专科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地方高校虽然与重点高校相比存在经费短缺、办学条件教差、知名度不高的不足,但是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特殊优势.从地缘优势看,大城市高校密集,竞争激烈,各个地市的高校却屈指可数,当地政府对其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可想而知.从智力优势看,地市高校是本地区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最密集的场所,具备完善的科研平台、实验设备,能够迅速转化科研成果,辐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特色优势看,地方高校自办学初,就结合当地特色,开办优势专业,将教育教学与当地产业发展密切结合,形成了特色办学.所以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摆脱盲目跟随模仿重点高校创业教育的做法,立足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及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指高等院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以下特点:一是本土化.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SYB、IYB 和KAB 等课程.虽然这些课程凝聚了国外创业教育成功经验和智慧结晶,但是与我国学生实际学情差异较大,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地方高校需要从理念上正确认识到开展本土化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资源上充分依托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同力量,从内容上利用地方特色、发扬区域需求与地域特色,积极把地方本土元素融入到创业教育课程当中.二是校本化.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开发难度大,地方高校往往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借鉴重点高校课程体系,但又由于客观条件有限,执行困难,所以最后显得零散无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权威性.比如地方高校很多开设了创业选修课,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但这些都彼此独立,由不同教学部门分管,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只有根据本校特点,对所有课程进行统一归口管理,重新整合设计,才能发挥其价值.三是实操化.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在于实践性极强.但由于目前很多创业教育师资均是学院派,本身缺乏创业经历,加之办学条件有限,缺乏实践设施设备,所以创业课程依然以理论课程为主,教学方式也是以讲授为主,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地方高校应该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聘请来自企业的教师,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

2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2.1 课程目标:紧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目标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创业教育要进行本土化、校本化,课程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按照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在现代教育理念导向下,确立不同层次、类型、规格的人才培养具体标准和要求.如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地方高校相比重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创业教育的“实操化”也要求教育教学以实践课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只有紧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价值.不仅如此,创业教育目标还要与专业教育目标相融合,打造合二为一的效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完全孤立于专业教育之外,将如同无根之草、无水之鱼、学无所用.关于“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定位必须准确,这样才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避免误区.如部分高校把创业教育定位为“创办企业之教育”,即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家去开办公司.这样的定位只是针对少数极有天赋的学生,自然是片面的.还有部分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当属“第二课堂之教育”,即第一课堂的补充内容.这样的定位将创业教育从专业教育中剔除出来,居于次要从属地位,显然也是不合适的.[3]创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纳入教学常规系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

2.2 课程内容:“两层三维四类”课程模块组合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是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环节.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还需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模块处理,打造“两层三维四类”课程模块组合.“两层”是指创业教育课程分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通识型教育,及面向部分对创业有强烈愿望和创业才能大学生的专业型教育.两个不同的层级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于通识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稳定的创业素养,使之成为具有强适应力、强竞争力、开拓进取的人;对于专业性教育在通识内容的基础上,注重以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业综合能力,使之成为独当一面的创业者、企业家.“四类”是指创业课程按照课程类型当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和环境课程.[4]学科课程是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开设的理论课,如“大学生创业基础”等;活动课程是以创业教育为主题,以活动形式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系列活动,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课程是在创业理论基础上,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课程是在校园、班级物质环境上体现创业教育的目的,如黑板报、宣传栏等,还可在校园制度、学风建设等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这四类课程可以模块形式,任意组合,在通识型教育和专业型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层层升级.“三维”是指学生可以从通识型教育往专业型教育“纵向”维度转变,也可以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和环境课程“横向”维度转变,还可以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内向”维度转变.模块化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度,就在于各个地方高校、各个专业,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任意模块组合.而学生可以从以上“三个维度”接受到对应的课程的教育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课程实施:遵循教育规律有保障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课程效果的保障.地方高校在对课程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实施时间.根据教育规律,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课程,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开展创业通识型教育,如“大学生创业基础”,主要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常识.高年级的同学可以根据前期表现,筛选出合适的同学进行专业型教育,如开展“SYB”等课程提升创业技能,锻造创业精神.二是课程实施方式.创业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类型教育,在于实践性特别强.即使在学科课程教授也应该避免单一的讲授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启发教学法等互动方式.在四种类型的课程中,应加大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力度.三是课程实施保障.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应该纳入学分管理,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并不断完善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创业实践课程予以保障.

2.4 课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设计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评价不仅包括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即课程目标是否达成,而且包括对课程体系本身的科学性进行审视.课程评价应该要做到的就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是课程实施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创业课程看法等进行评价,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是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掌握创业知识的程度、提升创业能力的进度进行及时反馈、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5]三者结合,方能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不断进行完善升级.

教育课程论文参考资料:

课程教育杂志社

课程教育杂志

课程教育期刊

课程教育是国家级期刊吗

课程教育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该文总结:该文是适合课程体系和地方高校和创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教育课程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课程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