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石油魂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寻找石油魂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石油魂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6

《寻找石油魂》

本文是石油魂类本科论文怎么写跟石油魂和寻找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文/杨德勇 杨 悦

1952 年2 月,签发了命令:19 军57 师转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张复振任师长,张文彬任政治委员.由此,中国石油自给之路与张复振和张复振率领的全体指战员紧紧联系在一起,张复振“石油师长”名号也从此名扬全国.

戎马生涯目标正

1907 年7 月,张复振出生在山东莘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兄弟姊妹多,小复振的出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少欢乐,反而添加了几分忧愁.但太爷爷却看着额头饱满、眼睛大而清澈明亮的重孙子满心欢喜,特意央求私塾先生给这个重孙子取名“复振”,希望他长大后能给家里带来福气,重新振兴家业.复振8 岁那年,其父母用变卖农产品换得的几块大洋,送他进“学堂”,有幸读了几年私塾.终因家境贫寒,12 岁的小复振不得不过早地下田种地,为父母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

少年时代的张复振亲眼目睹了贫苦农民遭受灾荒,生活艰辛,被土豪劣绅和军阀土匪欺辱、蹂躏的惨状,便暗暗发誓走出去闯世界,回来改变家乡命运.1925 年,18 岁的张复振偷偷背着父母离开家乡,在河南省金堤河下游遇上冯玉祥的部队,当了一名士兵,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7 年的军旅生活.

在全国人民一片抗日救国呼声中,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于1936 年12 月12 日爆发了.

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中华的关键时刻,在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的严峻形势下,张复振义无反顾地坚决支持、积极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坚决拥护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抗日义举.时任17 路军山西警备师三团一营营长的张复振率领全营官兵从三原驻地开到西安,协同警二旅扣押随同从南京前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并控制的宪兵团,同时肩负起保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和以周恩来为首的谈判代表团的安全任务.在重大历史关头,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立下了功勋.

通过“西安事变”和与红军指战员的接触,使张复振看到了红军的抗日精神和顽强斗志.他开始仰慕这支人民军队,渴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抗日战争中,张复振英勇杀敌,追求光明,于1938 年秘密加入了中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党员.

在8 年抗日战争中,张复振一直站在抗战最前线,和八路军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受到周恩来、彭德怀的嘉奖.

1945 年7 月16 日,根据指示精神,时任38 军17师师长的张复振和党支部成员秘密商议,决定率3000 余官兵起义开赴解放区.17 师抵达豫西后,、朱总司令特意发电报慰勉欢迎他们,并任命张复振为17 师师长.

解放战争开始,在刘伯承、两位首长的领导下,张复振率部转战大江南北,参加了垣曲、上党、平汉、白晋线、豫北、宛西等重大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1949 年5 月,张复振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 军57 师师长,随大军挺进陕南,经过白河、马盘山、牛蹄岭等多次战斗,解放了陕南进入汉中,兼汉中军分区司令员,领导部队发动群众,开展反霸、肃特和剿匪斗争.从1949 年12月到1951年,57 师共俘毙土匪1700 余名,扩建地方武装独立营11 个,组建民兵81000 人.在2 年多的剿匪战斗中彻底消灭了号称“十万地下军”的匪患,使陕南广大民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受命组建石油师

1951 年,政务院(今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西北石油管理局,重点开发建设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矿.

1952 年,军委和西北军区反复考虑研究后,决定让张复振率领的19 军57 师担当这个重任.这年2 月,签发了命令:19 军57 师转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张复振任师长,张文彬任政治委员.由此,中国石油自给之路与张复振和张复振率领的全体指战员紧紧联系在一起,张复振“石油师长”名号也从此名扬全国.

1953 年3 月,经过一年多织上、思想上、文化上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准备,张复振率领全师近8000 名指战员千里奔波到达玉门油矿,并担任了玉门矿务局第一副局长职务.

为了使“石油师”指战员扎根玉门,开发建设好油矿,张复振首先以身作则,除了让妻子到油矿工作,还把远在西安的儿子托人带到玉门油矿,真真正正在油矿安家落户.

数千名“中国石油师”指战员的参战,为我国第一个天然油田开发注入了巨大动力,原油产量在1952 年14 万吨的基础上大幅度增长.除一小部分自炼外,大量原油要外运到内地各炼油厂加工.1953 年兰新铁路才修到兰州以西的打柴沟,距离玉门油矿还有662 公里,国务院下达“原油东运”任务后,西北石油管理局决定用汽车把玉门的原油运到兰州火车站,再转运到内地各炼油厂.

张复振接到“ 原油东运”命令后,亲任运输处处长,立即组建汽车团,并亲自把关,加紧操练,6 个月时间培训出了1100 名政治坚定、身体健康、技术五级的汽车司机.

1953 年11 月12 日,“原油东运”正式开始,数百辆汽车向嘉峪关奔去.一个月后,大连石油七厂给玉门油矿运输处发来电报:“玉门矿务局首批原油已于12 月15 日经打柴沟火车站安全抵达大连,我们七厂的全体职工向光荣的石油运输工人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

从1953 年11 月12 日到1956 年6 月30 日火车通到玉门,两年零8 个月里,张复振率领他的运输大军共外运原油22 万吨,创利润1762 万元.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交给玉门油矿“原油东运”的任务.

首任玉门市市长

1953 年10 月,为了适应玉门油矿快速发展的形势,经国务院批准,甘肃省人民政府筹建玉门市地方政府.张复振被推选为玉门市第一任市长、玉门市人民委员会党组书记,同时兼任玉门矿务局第一副局长.

玉门市人民政府成立后,面临的任务同样十分艰巨,人员不足,资金短缺,百废待兴.张复振和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成员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精神,为建设一个崭新的玉门市尽心尽力,忘我工作.市政府接收了玉门矿务局生活供应处的木器、制鞋、缝纫、食品、燃料、养殖等厂子的设备和人员,成立了百货、贸易、纺织、食品四大公司.在酒泉、嘉峪关两农场新开荒地上万亩,在种植粮食的同时,将自产的蔬菜350 多万斤运往矿区、市区销售,丰富了市民、职工的菜篮子.市政府还在疏勒河畔的天然牧场养牛、羊几千头(只),所产的肉、奶供应矿、市区,使地处戈壁深处的市民、职工吃到了自产的鲜肉、鲜奶.

为了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张复振组建了500 多人的建筑队伍,配合市建筑公司开展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他还指挥整修了街道,建起了市区至赤金的公路,增设了公共汽车;加大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先后建起了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电影院、文化宫等,并在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张复振任玉门市市长只有一年多,玉门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玉门市民的好评,也促进了玉门油矿的开发建设步伐,为此后我国更多的政企合一新型矿区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

创建运输大本营

1956 年,军委根据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撤销了“石油师”的番号,张复振率领原“石油师”三团和西北石油管理局运输处人马组建了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他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运输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同时兼任青海石油勘探局第一副局长.

随着兰新铁路的向西延伸,玉门的油品运输由火车担任,石油运输基地迁往何处人们非常关心.张复振经过调查和考证,主张将基地建在敦煌,这样可以北上新疆南下青海,得到了石油部的批准.

在基地大本营的建设上,张复振率领全公司职工像当年建设玉门油矿一样,白手起家.本着因陋就简、生产与生活并举的方针,在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凉戈壁滩上建起了职工宿舍、家属住宅区、学校、医院、汽车修配厂、文化宫、电影院、邮电所、新华书店……并移土植树,大搞绿化.经过10 多年的建设,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绿树葱翠、屋舍规整、厂站林立、生机盎然的基地大本营,成为敦煌第一大镇——七里镇.

石油运输公司成立之初,缺少技术过硬的汽车驾驶员,张复振利用七里镇广阔的戈壁培养了5000 多名.一队队石油运输车从七里镇出发上新疆、去青海、到大庆,转战河北、山东、四川,足迹遍布全国,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石油运输公司的汽车修配厂有职工2000 余名,承担着数千辆汽车的修理任务,在张复振领导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特别在研制汽车配件、探索柴油车修理开发方面闻名全国,被誉为古阳关道上一颗明珠.从1958 年至1963 年5 年间,研制出了主轴、齿轮、柴油机、高压泵、变速箱、汽缸套等高精汽车零配件,并再攀高峰, 于1964 年、1965 年研制开发出了“敦煌”牌载重6. 5 吨、12 吨柴油车和“敦煌”牌越野小汽车.1958 年7 月朱德委员长在玉门视察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石油运输公司汽车修配厂的产品和技术操作现场会.当石油部领导向朱德委员长介绍张复振时,朱德委员长热情地握住张复振的手说:“石油师长,我久闻你的大名了,你现在搞的汽车修配厂真是了不得啊!”

铁马飞越万重关

1956 年9 月5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的社论,号召全国各行各业支援这两个油田的开发.这一年,刚刚完成玉门油矿“原油东运”任务的张复振又奉命率领运输大军向柴达木挺进.

张复振首先派出一支先遣队,历尽艰辛,深入柴达木盆地探明了路线,同时指挥第三运输大队1148 人、257 辆卡车从敦煌往柴达木运送器材.随后公司在柳园、西湖、阿克塞、当金山、牛鼻子梁等地建起了12 个食宿站.运输公司在保证青海原油东运的同时,还保证了甘、青、新三省区各个油田的器材运送,并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拖罐”接力运输的新路子,使油品运量大幅度升高.石油运输公司从进入柴达木到1960年,5 年间运进青海油田的器材29.6 万吨,运出冷湖原油24 万吨,胜利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运输任务.

1958 年3 月,石油部决定重点在全国建立10 个石油勘探战略区,其中5 个老区为准噶尔、柴达木、河西走廊、四川、鄂尔多斯,以川中和克拉玛依为重点.这一年10 月份,石油部在克拉玛依召开了生产现场会,余秋里部长提出,要石油运输公司在青、新两地运出原油90 万吨.余部长握住张复振的手说:“国家急需石油,运输成了石油生产的生命线,青、新两地原油运不出去就会影响全国经济建设步伐,事关重大,拜托你了.”张复振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他向余部长表示:“我们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完成任务.”于是,张复振在指挥青海原油东运的同时,抽调大批车辆北上新疆,他常年奔波在甘、青、新三省区,在长达3000 多公里的运输线上指挥运输生产.

在这3 年时间里,张复振率领运输大军在新疆运进器材12 万吨,运出原油和成品油78万吨,再一次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1964 年以后,全国石油运输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玉门原油公路运输结束,青海冷湖油田原油自炼,新疆克拉玛依输油管线通到了王家沟,开始火车运输.张复振根据石油部指示,运输大军随时听从调遣,支援东部新油田建设.这期间,石油运输公司的近万名职工东迁南调,奔赴大庆、华北、胜利、中原,参加油田大会战,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式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杨成年、潘守美、伍忠顺等,有力地支援了我国东部新油田的开发建设.正如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说的那样:“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运输公司的人.”

1966 年石油运输队伍东迁西调任务完成后,石油部领导考虑到张复振已在戈壁大漠和高原上辛苦奔波了15 个年头,年岁也大了,调他到北京石油部机关工作,让他在晚年过一段相对舒适的生活.但张复振婉言谢绝了,依然留守在石油运输公司基地.

中原树碑慰忠魂

正当张复振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石油工业建设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复振被强加上“走资派”的罪名.

1968 年9 月14 日,张复振,这位曾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石油师长”被迫害致死,终年61 岁.

张复振惨遭不幸的消息传开后,石油运输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职工自发组织起来,四处奔走,为他伸冤.1970 年石油运输公司大部分人员搬迁江陵参加江汉油田大会战.这年2月份“铁人”王进喜从潜江“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赶到江陵看望“老领导”张复振,才得知张复振已蒙难去世.王进喜心情极为悲痛,他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就驱车赶回潜江,直接找到石油工业部的领导为张复振鸣不平.

1972 年6 月, “ 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委员会为张复振昭雪平反,恢复名誉.石油工业部在江汉油田为张复振举行了庄严肃穆的骨灰安放仪式.

张复振在“”中蒙难不幸去世后, 余秋里感到十分悲痛, 专门写了文章纪念这位为中国石油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部下、好挚友.余秋里写道:“张复振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 为石油事业呕心沥血, 奉献了一切,我们永远怀念他.”

1985 年,在张复振率部起义40 周年的日子里,石油工业部在中原油田的黄河林园为张复振竖立纪念碑.张复振的老战友、老同事以及亲朋好友300余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中原油田参加张复振的揭碑仪式.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曾担任过玉门油矿矿务局局长的杨拯民赋诗纪念他的老战友:“抗日石油溯渊源,西安事变是开端.复振一生双体现,英雄业绩树中原.”这正是张复振一生的写照.

张复振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 军第57 师师长,是解放战争时期开辟陕南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后转业到石油战线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为表彰张复振同志为人民解放战争和石油工业所做的贡献,学习他一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决定为他立碑,以表怀念,并于1985 年7 月17 日在中原油田召开了立碑纪念会.笔者曾经在原石油部副部长李敬的指导下,创作并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石油师》,对石油师长张复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十分敬仰.所以,特将张复振纪念碑文记录如下,供年轻的一代石油人铭记.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石油魂论文参考资料:

天然气和石油期刊

石油勘探和开发期刊

石油期刊

石油论文

中国石油石化期刊

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

括而言之: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石油魂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石油魂和寻找相关石油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