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研究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基础在哲社中的地位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研究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1

《基础在哲社中的地位》

本文是研究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基础研究和地位和研究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李兰芳

【摘 要】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我国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之下,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并吸收和利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1].本文以试探性方式讨论基础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期对我国哲社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哲社研究 基础研究 中国高校教育

一、哲社研究注重基础研究的原因

哲社研究并不是一味强调研究原则和研究结果,关键是要关注以往哲社研究者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进而探讨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2].所以,哲社研究首先一定要注意基础研究,对经典文本的仔细研读,才是哲社研究的基础.

然而,我国哲社研究现状并未能做到这一点.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基础研究.这并不可以仅仅怪罪在学者们和研究者们的浮躁上面,我们的评价体系、衡量标准也应该重新得到审视.基础研究无论在哲社研究还是在自科研究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需要被重新恢复.

二、我国哲社研究现状及其特点

(一)我国哲社研究进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这些年,甚至出现了哲社研究滞后的现象,而这个事实背后基础研究不足的贡献比较大;我国基础研究不足除了基础研究本身的困难之外,在制度管理和财政支持上,也是有原因可以分析的.基础研究的弊端除了耗时长、见效慢之外,它更要求学者和研究者们在其研究的领域内有很好的天赋,同时也要求他们有很好的耐心和毅力,可以长时间坚守在自己的战线上面,坐得住冷板凳,于是不少哲社工作者选择了一条比较能快速见效的道路:时政相结合,使得学术在还没有获得独立分析能力之前就与政治过早结合,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比如项目批准倾斜于应用研究和与时政相结合的研究,从而忽略了基础研究,现在学术界内的困境也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基础研究基本分布在国内那几所重点院校,而为数众多的其他学校,多数鼓励的是见效快的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因为项目成了评价老师和学校的重要指标,这种状态需要逐步改过来.

(二)我国对哲社研究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对哲社研究支持力度不足,突出表现在哲社研究项目数量少和分布不合理上,在这些项目中,应用型研究和综合研究又占了绝大比例;在支持上,也存在着不平衡,基础研究基本上存在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项目中,而且所占比例也偏小,但是基础研究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目前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省部级及其以下的人文社科项目主要是支持与时政相结合的应用型研究,基础研究是不足的,在国家基金项目与教育部批准的项目中,基础研究所占比重也是远远不够的.经过长时间的快速经济发展之后,中国“物本”思想弥漫,而哲社研究又未能平衡这种偏失,使得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被看不清、被放大,甚至是有失偏颇地被宣扬,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麻烦,经济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理论,而这并非是应用型研究和综合研究能做到的.

(三)我国哲社研究成果应用范围不广、应用率低、利用程度不高

中国目前大多数哲社研究成果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应用程度不高,应用率低,究其原因,是因为成果本身水平有限,而这与基础研究不足存在极大的联系.中国近一两代学者政治偏好的学术品格,对学术研究带来了后天发展不足的特点,学者言必称坚持中国的领导和马列主义的指导,事实上并未能深入学习马克思哲学中科学性.在这样鹦鹉学舌的环境下习得的文化,学者们这种走捷径方法得出的成果,不具备理论竞争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特定时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这并不未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可以适用所有时代,理论的更新与发展是基础研究的重要任务,这一方面我国哲社研究还有待提高.

(四)中国涉及意识形态研究的哲社研究成果大众接受程度低

意识形态关涉到的是意识领域,与人面的思想辨别能力相关.我国哲社基础研究长时间滞缓,后又将基础理论大而化之,使得我国人民一部分人丧失了推理能力和理论辨别力.中国用较快的速度完成了西方国家长时间才完成的经济建设阶段,也加速了社会矛盾的出现,这些矛盾与前面所述问题完成了历史的邂逅,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总书记领导的中国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强调中国文化,加强中国哲社科学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基础研究.

三、结语

史学基础研究不足,使得中国学者对中国和时代选择了中国这一结论都未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证明;哲学基础研究不足,使得中国百姓对马克思哲学产生误解,使得学生们、老师们和学者们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张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使百姓了解真正的马克思哲学、马列主义,了解真正的党的性质、国家政府的性质,增强人民的理论辨别力和思想辨别力,真正科学的理论是经得起考验的,也需要这种考验证实其本身的科学性,这是中国哲社研究需要面对的必然使命.

参考文献:

[1]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人民出版社,2016(05):17.

[2] 郑永年. 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M]. 中信出版集团( 第一版),2016(01).

(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

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研究本科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基础研究和地位和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