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不一样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和寻找不一样的课眼和文心《如梦令》实录点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不一样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1

《寻找不一样的课眼和文心《如梦令》实录点评》

本文是关于不一样方面硕士论文范文跟文心和课眼和《如梦令》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何必钻(特级教师)

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属于小令,但“小令不小”,短短33个字,看起来写的是一种景,其实是在写游玩途中发生的有趣的、现在回想起来还兴味盎然的事情.三五好友、三杯两盏,之后沉醉忘归,然后迷途争渡,于是发现了别有洞天的风景,意外邂逅了一滩鸥鹭,而在事情的背后,就如两位老师课堂呈现的,写的是情,那种欢乐的、愉快的、青春少女恣意挥霍的美好时光.故此,两位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充分挖掘了这首词的表面意思及背后的情感,使得本课的教学显得饱满而有深度.

综观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首先来说相同点:如果从课堂结构,即从两位老师的教学推进流程看,我们发现了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基本程序,一种基本结构.那就是“读通读顺——读出节奏韵律——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从一开始,读通读顺,扫清字词的障碍,接下来是尝试读出字词的节奏韵律来,包括老师介绍的古诗词的平仄知识(关于平仄变化与古音今读,是否要教给学生,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然后,两位老师教学的一个环节,就是读出诗词的画面.“你看到哪些画面?”“你看到李清照仿佛在做些什么?”最后,结合背景资料,读出诗词蕴含的情感、流溢的韵味.因此,从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来看,古诗词教学基本上是遵循着从“读通——读懂——读会”这样一个整体的过程.

我们再来看两节课的不同点:

1.课眼不同

所谓“课眼”,就是教学的视角.两位老师的教学着眼点是不同的.我们来看“读出画面”这部分的教学,第一位是陈老师,其教学着眼点是:“你们读出了哪些画面?”溪亭、日暮、藕花、鸥鹭,这是文字外显的画面.并接着问:“你还看到了哪些文字背后的景?”倦鸟归林、流水潺潺,还有荷香阵阵.这是文字背后隐藏的一个画面.同样其后面的词句教学也是这样问:夕阳余辉照在哪里呢?你听到了欢声笑语,你还听到了什么?兴尽晚回舟,还听到了什么?有哪些画面?误入藕花深处,你是否还听到了一些鸣叫声呢?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做两件事:一是看到诗词本身呈现的画面;二是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教师的“课眼”是抓住画面来挖掘画面背后的画面.

第二位老师的“课眼”在哪里呢?她的“课眼”在词人的动作行为上.课堂上老师这么问:“溪亭日暮,你看到了美景,你还看到李清照在这个画面中,会干些什么事情?”老师关注的点是词人做了什么事.比如“误入藕花深处”这句,抓的不是“藕花深处”怎样,而是“误入”这个动作行为.“诗人进入藕花深处,展开想象,他们会做什么呢?”第三句,抓的还是诗人的行为“争渡争渡,他们是什么样啊?画面是动起来的,还有发出了什么声音?”教师把着眼点放在词人的动作行为上,着力点在画面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上.

从“课眼”对比来看,第一位陈老师关注的是词中的物象,如“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些事物;第二位陈老师关注的是意象,如“沉醉、误入、兴尽、争渡”这些动作.第一个老师更多关注的是“景”,第二个老师更多关注的是“事”.第一位老师更多关注的是“静态的画面”;第二位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动态的行为”.可见,在重点词句的品味上,两个老师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2.文心不同

“文心”,这里指的是这篇课文教师想教的主要核心.第一位老师的教学,从板书就可看出,板书是将“溪亭日暮”“误入藕塘”“惊起鸥鹭”围绕而成,最后呈现的是一个“醉”字在中间.也就是说,第一位陈老师文心是在“醉”这个字上,她是抓住了“醉”展开了三个层次的教学:一开始是陶醉,陶醉在溪亭日暮的美景中;其次是沉醉,沉醉在友人交往的欢乐趣事中,当然还有熏醉;最后是迷醉.链接李清照的晚年诗词,回望她年少的那种美好,物是人非,更多的是一种迷恋.老师的教学核心,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个“醉”字展开教学.

第二位老师抓的一个文心,就是“趣”字,一种生活的情趣,一种游玩的情趣.我们从老师呈现的李清照同期的两首《如梦令》中就可看出.如果说第一首词,更多的是一种欢趣,与文人雅士徜徉山水、呼啸山林的欢乐,那么第二首词就是一种雅趣,听闻一场雨疏风骤,担心海棠是否依旧,伤春悲秋,兴发感怀的闲雅情愫.通过两首词的比较来体会词人青春时代那种欢快、愉悦、闲适,富有情趣的生活,去体会词人李清照早期作品的风格.

从“文心”角度来说,我们看到两位老师的课堂取向是不一样的,但这两种取向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词的解读本身是丰富、多元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两位老师对这首词共同的教学追求:

一是“小令教出大气象”,从一首忆昔词,投射出词人的闲趣生活和欢愉人生;二是“短字教出了长景”,从33字里赏析的不是定点的风景,而是移动的、画卷式的风景;三是“薄情教出了厚意”,这里的薄,是原来只是单一地写了游玩中误入藕塘慌乱又刺激的情感,可是教师赋予了它更多的浓厚情感,那就是词人其他作品的对比赏析.那么这首词的教学就变得厚重起来,变得立体起来,变得多元起来.由此,一首《如梦令》的教学,就不仅仅只是一首词,更多地走向了诗人,走向了李清照的作品,走向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宋词的文学世界.■■

不一样论文参考资料:

回顾述说,本文是一篇适合文心和课眼和《如梦令》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不一样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不一样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