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孝道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孝道:育人成才的动力之源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孝道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1

《孝道:育人成才的动力之源》

该文是关于孝道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孝道和力之源和育人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孝道,在当今一些年轻人眼里不过是一个过气的词汇.他们认为孝道是封建、保守、愚腐、奴化、等级制、束缚人、不自由,或愚忠愚孝的同义词.其实,以科学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在渗透着封建糟粕意识的传统孝道中,仍有着如金子般体现人本、超越时代、具有普世价值的合理思想内容,它们构成我国历史上许多志士伟人立德成才、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和修身之本.在当今孝道沦落、老龄化社会来临的时代,重视汲取传统孝道中的精华思想,对于企业激励广大人才秉持人本理念修身育德、建功立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传统孝道将孝亲作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根本和出发点.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不同于以往将孝道简单看作家庭伦理,以“仁爱”为宗旨的儒家实际上赋予孝道以更广大的社会意义,使之超越了家庭范畴而成为普遍性的社会伦理,如《论语·学而》中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中也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可见,儒家是将“事亲”的孝行作为践行仁爱思想的起点,进而移孝作忠、报效国家,乃至成圣成贤,将仁爱普施于全天下.对这种推己及人的孝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也持类似观点,并依其教理明确肯定一切众生皆是前世父母,如《梵网经》所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因而主张要以感恩孝亲的精神救度一切如母众生.

从道德修养的角度看,孝敬双亲, 作为人伦关系的根本, 其实也是培养人们尊重、感恩、忠诚、关心、热情、细心、倾听、理解、勤勉、自律、忍耐、担当、友善、同情、包容等各种优秀道德品质最为基本且有效的途径.事实上,真正孝顺父母长辈的人, 本身就带有了一种对他人尊重感恩等优良品质, 对待他人一般也有孝亲般的态度,正如《孝经》中说的“以孝事君则忠, 以敬事长则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也如《论语》中说的“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若以儒家仁爱思想来主导孝行, 无疑更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将孝行推及于人, 如孟子所说“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正在于孝道有助于从人才成长的根基上入手来培养各种美德善行,从而移风易俗, 引导社会风气的好转.

从现代人本管理学说主张的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观点看,孝道显然也合乎其要求,因为孝道本来就是以人( 亲人) 为中心的,倡导的就是尊重、有礼、感恩、忠诚、友善、包容等美德,而且它还有着基于家庭血缘关系来贯彻人本理念的优势,加上我国企业的本土孝文化背景,我国企业理应将孝道纳入到员工培训课程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中,以孝道精神来育人育德,如此可将现代人本管理思想与优秀传统孝道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使员工树立起尊重、感恩、诚信、敬业、关爱、友善、同情心、同理心、责任心等种种优秀职业道德意识,这对于克服近些年来企业界经常出现的唯利是图、仿冒、不守信用、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感恩客户,和谐人际

感恩父母是传统孝道中一个恒久的主题,因为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此恩比山高比海深,古人有“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的说法,动物尚知感恩,何况是人呢?人若不知孝养父母,只能说不配为人,如孟子所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感恩双亲是从家庭角度说的,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感恩的对象,从师长到各行各业的人们,从国家到世界,乃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值得我们感恩,因为人类社会本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世界,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存都离不开各行业无数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儒家孝道主张要从面向父母的小孝扩展到面向天下苍生的大孝,把其倡导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家庭和谐关系推向社会,这体现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伦理要求.真正懂得感恩父母的孝子,必然会去感恩他人,感恩世界,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教也有报“四恩”的说法,即要报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 国家恩) 和施主恩(《释氏要览》).可以说,感恩构成传统孝道的精髓,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美德,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大力继承和发扬.

对于企业来说,要发扬孝道精神就要建设以孝亲精神为核心的感恩文化.首先要感恩客户、忠于客户,因为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根本来源,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因而是企业感恩的头号对象,为此,企业就要以孝亲的精神关心广大客户现实的和潜在的需要,并依此为其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在服务态度上也要如孝亲一般尊重有礼、真诚友善、和颜悦色、热情周到.淘宝、京东的店铺在与客户沟通时,一律称呼客户为“亲”,态度上就令人感到亲切热情.

关系营销理论主张视一切客户为亲人为朋友,其中就体现着孝亲的精神.现实中一些公司服务态度差、引得客户抱怨甚至投诉的原因,就在于对客户的权益不够尊重和关心,仅把客户看成能掏腰包的“上帝”.相反,视客户为亲人:老者如父母、幼者如子女、年龄相近者如兄弟姊妹,客户的要求就会像亲人的要求一样容易得到满足,而且有助于赢得客户的满意和忠诚,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其次,企业还应在职场营造出一种感恩一切的文化氛围,感恩员工、感恩股东,感恩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乃至感恩竞争对手.拥有感恩的心,常能使人对他人过度或不当的言行抱持一种包容、忍让的态度,这对缓和人际间经常可能出现的误会、摩擦和矛盾显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企业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无疑也有着重要作用.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对于企业来说,以尊重感恩的孝亲精神来构建企业与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诸方良性互动、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从而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大家庭,必然会“人和企业兴”.

感恩师长,尊师重道

  企业还应强调感恩师长、尊师重道的观念.如果说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师长则对我们有传授知识、教导做人的恩情,因而古人总是把尊师与孝亲放在一起强调,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尊师是求学问道的绝对前提,《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而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儒荀子也指出:“国将兴,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而佛教把尊师重道作为修行成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如东方世界家喻户晓的观世音菩萨,头上天冠中顶戴着他的师父阿弥陀佛像,象征着尊师重道、感恩上师的意思.《佛说观无量寿经》中也明确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作为净业正因的第一条.历史上许多小人物能修炼成大器,尊师重道、懂得感恩可说是一个关键因素,像张良敬老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程门立雪等著名历史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反之,不敬重老师,必然不会敬重学问,对个人对集体都意味着事业走向衰败.由于历史上“”等因素对传统孝道和师道的严重破坏及其恶劣影响,现实中有不少年轻人不懂得尊师重道,以为交了学费老师教他就是应该的,就像父母生了他就该养着他一样,把老师当成拐棍、工具,动辄对老师评头品足,甚至恶语相加,在受到批评时甚至会振振有词地拿老师的所谓错误来为自己辩护.如此之类的不敬态度,可说是欺师灭道,必然会从根本上障碍其学业进步,即便老师有错都不是学生所能随便议论的,更何况老师根本就没有错呢?

在当前我国企业界重视培育工匠精神的时期,尊师重道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因为技艺和经验的传承离不开师傅的言传身教,个人的进步也须明师的指点和帮助,不尊师不重道必将障碍重重.

以孝励志,建功立业

  孝道也是激励人才树立远大志向、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基本动力.如《孝经》中说“人之行,莫大于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如我国速滑选手周洋在 2010 年2 月21 日夺得冬奥会世界冠军后接受采访时说:“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 首先自己更有信心, 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后一句是坦白的大实话,直接表明了孝敬父母是激励她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内在动力.

  在家做孝子,在外将孝道精神应用于待人处事,对人尊敬、有礼、忠诚、谦恭,其名声自然就会显扬于世,同时也彰显了父母,这是古人以孝励志的要求.如《孝经·广扬名章》中孔子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历史上有许多孝子,为国为民做出了种种“立德”“立功”“立言”的伟绩,他们在名扬于世的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荣耀,这是以孝励志做到了极致的情形.对于企业来说,将孝道融入到企业使命和企业社会责任中,可使孝道成为激励员工立德成才、创新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而继承和完成父母的志向,作为一种孝行,同样构成激励人们立身成才的强大动力.历史上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苟活,支撑他的精神动力就是要完成其父司马谈嘱其完成一部史书的遗志,因而他化屈辱为力量,发愤治史,终于写成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广义上说,继承各行各业如父母般的师长前辈们一生未竟的利国利民事业,属于大孝,也构成激励广大人才为之奋斗的远大志向和动力.对企业来说,以本行业国内外师长前辈们的志向来激励员工,引领其创新创业,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

责编/ 齐向宇

孝道论文参考资料:

归纳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孝道和力之源和育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孝道本科毕业论文孝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