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揭秘君正六年建系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揭秘君正六年建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揭秘君正六年建系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2

《揭秘君正六年建系》

本文是揭秘君正六年建系类论文范文素材跟君正和揭秘和君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从2011年上市到目前,杜江涛家族透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君正集团,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内,除了“煤电化”一体的实体主营业务之外,通过大小不一的参股形式,集齐了基金、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务牌照.不仅如此,目前还正在准备介入网贷金融,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和趋势,君正集团将成为下一个可能做大的“系公司”.

文 / 沈伟民

实业维艰,金融哺企.

然而,同样是涉足金融,却在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打法.一种是以雅戈尔为代表的所谓“实业+金融”模式,一种是以君正集团的“产业为轮,金融为翼”模式.听起来,两种模式似乎相像,但本质上却差异巨大.

神秘面纱

先看雅戈尔模式.

作为中国纺织服装巨头的雅戈尔,投资业务起始于1993年的股权投资,而证券投资则自2007年开始.

雅戈尔参股的上市公司已经涵盖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医药等多个领域.

遗憾的是,资本市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在一些年度中,雅戈尔出现了重度亏损:2012年、2013年,雅戈尔金融投资板块分别巨亏23074.64万元、48939.73万元.

当时,经实地采访后,《经理人》就雅戈尔服装、房地产、金融投资“三驾马车”业务动向,在《雅戈尔返航,“三驾马车”战略深陷尴尬》一文中做过这样的评论:“鉴于房地产、金融投资这两架马车出现的倒退和严峻形势,雅戈尔董事会不得不首次对多元化之路进行重大结构调整,即严格控制房产投入,适时调整投资规模,集中资源向品牌服装投入.”

然而,雅戈尔并没有放弃房地产、金融投资,尤其是后者.2014年后,金融投资业务开始发力,2014年、2015年雅戈尔投资板块贡献的净利润分别高达242486.24万元和272694.63万元,占当期整体净利润的比例分别高达76.68%和62.38%.即使在2016年,出现衰退,金融投资业务占当期整体净利润的比例,仍有高达44.96%之多.

时过境迁,在上市公司普遍介入“炒股”的趋势背景下,昔日被诟病为“不务正业”的雅戈尔发展金融投资,在如今已是公认的选择.以同行业中“坚持主业”的美邦服饰做比对,就市值为维度,截止2017年7月4日,雅戈尔为361.01亿,美邦服饰仅为94.72亿,两者对比有26.24倍之差,这更印证了李如成当时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公司不做金融投资,那么公司的市值永远不可能做大!”

经历过投资的冬天后,雅戈尔似乎可以证明,这种金融模式,有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无独有偶,在上市企业中,步雅戈尔后尘介入证券投资的还有杉杉股份、佛山照明、东方创业、南京高科、兰州黄河等不下300家上市公司.但是,这些公司进行的证券投资,本质上都属于 “炒股”行为.

以雅戈尔为例,截止2 0 1 6 年末,雅戈尔累计投资3130413.32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上市股票)为2194566.76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上市股票)为363571.52万元、长期股权投资572275.04万元.可见,股票占整个金融资产的比例高达81.72%.因此,雅戈尔所谓的“实业+金融”模式,本质上走的是一条“炒股”的道路,尽管雅戈尔一直避免使用“炒股”这两个字给自己做标签,但事实就是如此.

自介入证券投资以来,雅戈尔在历年董事会报告中,均没有将投资业务和公司实体发展进行过任何“关联”.以2016年财报中披露的信息为例,对公司“投资业务”,雅戈尔仅做如此表述:“推动公司投资业务向专业化发展,形成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相结合的战略性稳健型投资体系.”

因此,雅戈尔的“实业+金融”模式,除了不断增加公司市值之外,并没有任何痕迹可见金融哺企.这就产生一个悬念:以未来10~20年为期,雅戈尔是否真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那样,成为一家炒股公司,而放弃主营纺织服装业务呢?答案不得而知.

再看君正集团的金融模式.

该公司前身为乌海市海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2007年11月更名为“乌海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其后在2008年6月,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2月,公司实现上市,当时的证券名称为“内蒙君正”,之后在2015年7月,公司由“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名称易为“君正集团(为便于文本阅读,以下均以‘君正集团’统称)”.

以公司上市当年的资产规模而言,君正集团仅为71.29亿,放在整个化工行业来看,也难显山露水.直到2015年初,一场来自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和君正集团就各自在天弘基金的股权纠纷,才揭开了君正集团神秘的面纱.当然,这也包括天弘基金.

金融雏形

企业家个人的经历、知识、能力决定一个企业的性格.

和雅戈尔李如成从底层白手起家不同,君正集团的创始人、控制人杜江涛则是学而优则商,算起来,他属于中国企业界中第二波创业成功的人物.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与如今很多热衷于夸夸其词大谈成功经验的企业家相比,控制着423.59亿市值(截止2017年7月3日)的杜江涛就像一个隐形人,公众场合始终不见其身影,即使是在2015年那场和阿里蚂蚁金服的大纠纷中,杜江涛本人甚至都处于隐身状态.

谜一样的杜江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只能从网上寻找散乱的碎片,并将它们组成一个大致的勾勒画面.

根据公开信息,杜江涛1969年出生于内蒙乌海市,1987年以乌海市高考榜眼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有意思的是,杜江涛的妻子郝虹是当年的乌海市高考状元.多年后,这对学霸控制了内蒙君正和博晖创新两家上市公司.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信息显示,在内蒙君正的股权结构中,杜江涛为31.95%,而在博晖创新的股权结构中,夫妇合计持有46.81%.

追踪杜江涛的创业履历,其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东国企工作,之后辞职考研,再是转身下海.2003年响应西部大开发,回归内蒙投资实业.然而,毕业后的10年中,杜江涛究竟如何赚到第一桶金呢?

从博晖创新招股说明书中,透露了这样一条信息:1997年1月,杜江涛与中国广顺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以出资1500万元在北京设立北京君正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杜江涛任董事长.而此时的君正顾问主要业务是,证券投资咨询,推荐股票、自营股票投资.

回顾上世纪90年代末,恰恰是多数“证券咨询”公司的转折点.1999年的“5·19行情”时期,场外资金疯狂进入市场,也许正是这波大牛市让君正顾问完成了原始积累.其后,2001年后股市转熊之后,杜江涛开始转线.

2002年,在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大量相关扶持政策出炉背景之下,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杜江涛,选择回到内蒙古乌海发展.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实业.

2003年,杜江涛投资兴建了年产10万吨的硅铁项目;2004年他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收购内蒙古黄河化工,并正式更名为君正化工—正是这笔业务投资,奠定了君正集团后来的实体业务构架;之后的几年中,杜江涛又先后投资建设了2×15万千瓦热电机组、40万吨PVC烧碱项目、100万吨水泥项目.由此,君正集团初具雏形.

转战实业,杜江涛的这一步踏的恰当时机.2003年至2006年,股市陷入大调整,当时多数证券咨询机构不是倒闭,就是改行,而置身事外的君正顾问则可以安心经营实业.在倾力打造煤化工业务的同时,杜江涛也在孵化另一家公司,即后开的博晖创新.

在博晖创新的主要股东中,博弘国际、君正投资均为杜洪涛及其妻郝虹控股的公司.博晖创新曾经是中关村新三板挂牌公司,也因为是首家成功转主板上市的公司而名噪一时.

当两家公司顺利完成IPO后,也让杜江涛家族财富暴增.截止去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杜江涛夫妇以215亿元的财富,持续领跑内蒙古富豪榜.

从学霸到股票咨询,之后投资实业,杜江涛的财富积累的速度,基本上把上世纪末当时同样在做股票的同行远远甩在了身后.

但是,即使做了实业,杜江涛实际也没有一天离开过金融圈.2011年上市当年的董事会报告中透露了公司涉及金融业务的两条重要信息:其一、报告期内公司投入资金4336.75万元,以受让股权的形式增持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的股权;其二、报告期内公司持有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0.95%的股权,投资成本为8750万元.尽管两笔涉及金融业务的金额并不高,但从两笔金融业务的属性上,可见杜江涛的金融玩法和过去的“炒股”模式已截然不同.

沿着这一线索,再追踪至2012年.这一年,君正集团对天弘基金的股权进一步增持到36%,同时,除了对国都证券继续持有相同股权之外,又以2.50元的认购了乌海银行2000万股的股权,持股比例为3.99%.由此,杜江涛透过君正集团的实体壳,初步搭建起了一个包括基金、证券、银行等在内的金融业务架构.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年,杜江涛除了保留董事长职位之外,还将总经理岗位交给了公司董事黄辉担任.

先抑后扬

耐人寻味的是,纵观杜江涛在创办君正集团之前的履历,并没有涉及过化工行业,那么就产生这样的推论:杜江涛投资创建君正集团,一方面是迎合了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机遇,另一方面是将实体作为其做金融的一个转板.然而,产业的跌宕却又是瞬息万变,化工行业的产业下行给君正集团带来了多米诺效应.

君正集团主要的业务由一条生产链结构而成,包括矿山开采、冶炼、化工、建材和电力等,而产品线则包括PVC、烧碱、电力、煤炭、电石、白灰、硅铁及水泥熟料等.

这条生产链具体如何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呢?在上市当年的董事会报告中,君正集团提出了“煤—电—化”的循环经济产业思路.

但是,根据公司2011年上市以来的业绩变化,上市第二年,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就出现了双降,尤其是后者,增长率更是出现了-27.02%的局面.再看主营业务收入,占据公司核心收入,且主要的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务,更是出现了大暴跌.这种上市后的业绩变脸,在一些新上市的公司中普遍存在,也最受市场诟病.2012年的君正集团的业务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看君正集团的解释:“2012年是公司面对严峻挑战的一年,公司所处的氯碱行业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新增需求严重不足,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PVC树脂自2011年9月以来一路下挫,报告期均价较上年降低1000元/吨左右;硅铁产品受钢铁行业低迷开工率偏低的影响,报告期均价较上年降低600~700元/吨;报告期内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原煤、精煤产品出现较大跌幅.”

另外,在公司面对今后的风险中,君正集团进一步表示:“国内氯碱企业产能快速扩张,氯碱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公司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虽然公司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影响公司产品的销量和,从而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以PVC为关注点,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对2012年的PVC总结报告,PVC在当年的确遇到了行业“天花板”:第一、方面,2012年PVC市场走势整体呈现稳中小幅下跌态势,波动区间在6100~6800元/吨,波动幅度在700元/吨以内.开工率方面受主要下游房地产需求低迷,以及行业总产能继续增长的情况拖累,PVC装置整体开工率水平较低,平均5~6成.

第二、供给方面,2012年PVC行业总产能在2300万吨左右,而消费量则只有约1400万吨,低迷的行情导致非西北部的一大批企业在持续亏损后逐渐倒闭.

从一个制造型企业的角度,遭遇到行业“天花板”是最感疼痛的.与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双降”同步的是,君正集团在2012年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也从前一年的13.67%降至8.1%.

为了扭转企业形势,君正集团提出新的战略思路:“要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向高效创新的内增式增长模式,构筑公司的内在核心竞争力.”

以PVC为视点.实际上,进入2013年之后,PVC行业依然低迷.根据中国PVC材料网的总结,当年的PVC产能仍处过剩严重状态,而且PVC装置继续低位运行,平均开工率在60%左右.一年的走势可用“M”来形容,一季度及三季度开工率相对较高,4~5月份进入企业例行检修期,开工率持续下滑,至5月16日开工率回落至年内最低位55.77%.因此,君正集团实际面对的行业困境和友商是一样的,但是这一年,君正集团却交出了一份逆市上扬的财报.

根据财报,君正集团尽管在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4.62亿元,同比降低5.14%,但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提高21.2%,达到5.12亿.君正集团将此利好原因归于“以降本增效为核心,依托管理提升和技术创新”.

数据为证:2013年,君正集团的营业成本降低7.89%.以主营业务分属行业划分来看营业成本变动情况,其中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变动率为-2.8%;煤炭采选业变动率为-46.45%;电力生产业变动率为-0.65%;铁合金冶炼业变动率为-5.39%;水泥制造业变动率为-29.75%;其他变动率为-12.09%.除此,在三项成本控制中,管理费用更是从前一年的24.68%增长,变为-6.01%.

在股票投资界,素有对新股看三年的惯例.最大原因是,公司管理及治理水平需要经时间检验.按照中国IPO的要求,新上市公司都实现了未上市前三年的持续盈利,但公司如何形成盈利结果,公众很难知晓,也许是行业趋势,也许是通过资产重组等等,不得而知,因此只有在公司IPO后,通过公司及大股东对公众投资者的承诺是否达成、公司信息披露透明程度、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等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才会逐渐显现公司的能力.

从2011年到2013年,君正集团的业绩恰好走了一段“V”型路线,而最后一波的触底反弹是最能看出公司管理及治理水平,是生产性经营还是其他手段所形成的?

注意到,三年财报中,君正集团董事会对于公司“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的战略提法,有着细微的差异.第一年是“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建设;第二年是发挥循环经济一体化优势;第三年是进一步努力发挥循环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优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转化效率.可见,2013年时期,君正集团更注重的是经营效率.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杜江涛选择的这个工业产业和“大气候”又是休戚相关.根据专注大宗商品资讯研究的卓创资讯的总结:“2013年至今多数时间内,PVC主产区企业是处于亏损局面,仅每年的3~4月份PVC上涨明显,PVC企业才出现短暂的盈利,而多数企业能够在长期亏损中维持正常开工,主要是烧碱以及发电等其他方面的盈利来弥补.2013年以后,在市场化洗牌及政策引导下,PVC行业新增产能大幅减少,而落后产能淘汰加速,产能开始出现负增长,而正是这段时间PVC行业开工率明显提升,截至到2015年,我国PVC开工率提升72%左右.”

在卓创资讯的总结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2013年以后,落后产能淘汰加速,形成适者生存的行业格局;第二、2013年在落后产能淘汰加速推进中,PVC行业开工率明显提升.

因此,对于严控成本,同时又能主动寻求“转向高效创新的内增式增长模式”的君正集团来说,反而在逆市中能继续发展.

联手马云

稳住实体业务的同时,杜江涛的金融步伐也再一次加速.2013年10月9日,君正集团及天弘基金其他股东与阿里巴巴就天弘基金增资扩股和全面业务合作签订框架协议.阿里巴巴拟以每人民币4.50元认购天弘基金人民币1元注册资本出资额的认购天弘基金人民币26230万元的注册资本出资额;君正集团拟以每人民币4.50元认购天弘基金人民币1元注册资本出资额的认购天弘基金人民币1542.9万元的注册资本出资额;天弘基金管理层拟认购天弘基金人民币5657.1万元的注册资本出资额.拟增资扩股完毕后,天弘基金的注册资本将从18000万元增加至51430万元,君正集团的注册资本出资额将由6480万元变为8022.9万元,持股比例将由36%变为 15.6%.

按照上述计划,阿里巴巴将持有天弘基金51%的股份,并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天弘基金将成为国内注册资本金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天弘基金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什么杜江涛需要联手马云?

根据公开信息,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08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等.

杜江涛和天弘基金的关系,在前文中已经涉及,即在君正集团2011年上市的年内所发生的.信息显示,君正集团先是在2011年4月从天弘基金原股东兵器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手中受让了10%的股权,接着又在12月对天弘基金进行同比例增资,不仅扩大了天弘基金的注册资本,也使得君正集团对天弘基金的股权增至36%,并构建了其对天弘基金的话语权.

对于天弘基金的管理,杜江涛对其派出了卢信群、苏钢两位董事.根据公开信息,两位董事分任天弘基金的副董事长以及监事会主席,另外,他们都出自君正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也正是杜江涛手里的证券研究和投资公司.

由于2011年接手天弘基金只有半年,因此天弘基金当年的收益并不佳,按权益法核算,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当年的收益为-741.87万,但至2013年,收益则达到393.39万.但这显然还不是杜江涛要的结果,他希望进一步做大天弘基金.

杜江涛如何和马云认识,以及如何一拍即合,这是一个迷,不仅是杜江涛,即便是平素最能演讲的马云都没有公开说过.只能说,一个高考三次的文科生和一个高考榜眼,注定人生中有一场必然的缘分.

从线索上,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是先做了一次尝试性合作.2013年6月17日,由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合推出的余额宝正式上线.用户把资金转入余额宝,即为向基金公司等机构购买相应理财产品,并享有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而余额宝首期支持的,正是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

由于余额宝以1元的超低门槛进行理财,而货币基金上半年年化收益均值已达3.58%,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收益,余额宝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热捧.天弘基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1日,余额宝用户数突破250万,这一数字把原本在全部货币基金中排名垫底的“增利宝”直接推到了用户数第一的宝座.此外,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8990%,开户用户数已超过1600万,货币基金累计申购超过1300亿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公募基金和货币基金.

在此发展利益之前,为了保护广大余额宝用户的资金安全,阿里巴巴方面必须对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投资方向进行强有力的控制.时任阿里小微CEO彭蕾说过:“一开始完全没有想要收购天弘基金,更没有想到推出这个产品后会对用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而从天弘基金的角度,借助于阿里强大的数据优势与平台优势,不仅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还获得数以百万计的庞大客户.通过研发和国内互联网金融巨头合作的基金理财产品,在保持良好用户体验的同时,天弘基金更有望实现管理资产规模的急速扩张.这不仅超出了杜江涛的预料,而且做大做强更成了其能看得到的“风景”.因此,联手马云共同运营天弘基金,成为大势所趋.

除外,在2013年,杜江涛还利用公司平台做了一笔金融资产投资,购买了350274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彩票网的ADS(美国存托股票),按照2013年12月31日该ADS的收盘为35.37美元,该项金融资产人民币价值75535660.92元.

奶牛

2014年之后,在行业继续低迷的背景下,君正集团的营业总收入、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却依然呈双增态势.具体原因,一方面由公司实体产业的贡献,另一方面来自此后公司不断加大力度的金融资产的收益.

先看实体产业在此后三年的情况.以主营业务收入中占60~70%的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为例,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态势:不管经营收入如何变化,但经营成本每年在下降,同时,经营利润则每年在递增.从这个角度而言,说明在贯彻“高效创新的内增式增长模式”的经营思路上,管理层在执行上相当坚决,也追到了实效.

再看金融资产经营情况.上市前三年,杜江涛一直在忙于金融布局,先是构建基金、证券、银行等金融业务模块雏型,后又投资中国公司在海外的股票,但在传统金融业务上,还少一张更大的牌,那就是保险.

2014年,杜江涛终于再下一城.当年的财报披露,君正集团一方面以公司名义参加了华泰保险9.1136%股权转让项目的竞价,同时还以旗下全资子公司君正化工名义参加了华泰保险另6.1815%股权的转让项目的竞价.

最后,君正集团以人民币263527.88万元摘牌如愿取得了华泰保险9.1136%股权,另外全资子公司君正化工则以人民币186947.2万元取得了华泰保险6.1815%股权.两项合计共为15.2951%,如此,君正集团成为了华泰保险的第二大股东.这意味着,加上之前取得的基金、证券、银行,杜江涛基本拿齐了金融全牌照.

但是,如果不是2015年初,因为利益关系,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对君正集团就各自在天弘基金的股权纠纷公开发声,君正集团的神秘面纱,也许一直遮掩着.

2015年1月4日,天弘基金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因为仲裁申请被披露而公开.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经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君正集团按照协议约定缴纳对天弘基金的6943万元增资款并承担相应责任,在君正集团全额缴纳出资额之前,依法限制其对天弘基金未出资部分的股东权利;若君正集团拒不履行,要求解除内蒙君正的增资权和增资资格.

这项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公告的股东增资计划,如果按照协议约定顺利完成,蚂蚁金服已经是天弘基金的控股股东了.但是为什么到了2015年初还没有靴子落地,甚至还发生纠纷呢?

余额宝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人管理的习惯.由于直接接入了数以亿计的支付宝账户,余额宝极大简化了传统货币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方式,快速、大量吸纳了支付宝活跃用户的沉淀资金.这家推出余额宝之前资产净值排名第50的基金公司,如今位列中国内地91家公募基金公司之首,截至2014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5897.97亿元,其中余额宝的基金净值为5789.36亿元,占天弘基金资产净值的98%.

天弘基金的迅速成长使天弘基金的三大机构股东—天津信托、君正集团和芜湖高新受益.根据君正集团2014年半年报,天弘基金由于经营业绩改善,贡献投资收益1.01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25.05%,内蒙君正净利润也因此较2013年同期增长59.85%.

在蚂蚁金服拟控股天弘基金的消息传出之后,外界推测阿里巴巴收购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获得金融牌照.

蚂蚁金服承载了阿里生态中流动的功能,以及提供给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金融服务,业务包括支付、小额贷款、保险、担保和筹建中的网上银行等.但在金融监管仍然谨慎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的出身仍然让它受到不少制约.蚂蚁金服几乎不可能以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资格获得金融牌照,收购一家金融机构是最方便的解决办法.

从合作推出余额宝到入股天弘基金的协议签署完毕,蚂蚁金服的买卖看起来都很划算—和一家业绩中游、规模偏小的基金公司合作,通过支付宝做货币基金产品的渠道创新,接入数以亿计的支付宝用户,做大天弘基金的规模,再增资扩股.

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一下子蹿热的纠纷案,很快就得到了平息.

根据君正集团的信息披露,这笔纠纷案的标的为71212549.5元,在2015年2月17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组织蚂蚁金服与天弘基金老股东进行了和解,蚂蚁金服依照和解协议向贸仲提交了撤回全部仲裁申请之书面申请.

其实,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和君正集团的纠纷,台面上是君正集团没有按照协议约定缴纳对天弘基金的增资款,实际台下的问题是—“天弘基金要求在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产生的净利润,归属此次增资前原天弘基金老股东,并按其当时各自的股权比例享有.”而在此前,君正集团迟迟未对天弘基金履行增资义务的主要理由便是,蚂蚁金服坚持增资后由新老股东共享未分配利润,而内蒙君正认为其违背了各方2013年10月达成的合作框架.

出人意料的是,蚂蚁金服最终选择了与君正集团的和解.蚂蚁金服除同意君正集团的说法之外,还降低向天弘基金收取余额宝产品技术服务费的比例,并承担相应营销费用.同时,蚂蚁金服撤回全部仲裁申请,而君正集团亦完成对天弘基金增资款的缴付.

让阿里最后撤回全部仲裁申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最终和解的背后,多半是蚂蚁金服从君正集团的谈判中得到了某种更大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和之前纠纷的标的相比,也多是大于或者等于.而在此期间,都没有为此事现身的杜江涛,其能力、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天弘基金的股权按照最初的商定计划和结果一致.在天弘基金股权结构中,阿里巴巴控制51%,而君正集团退居第三,但仍拥有15.6%的席位.

从表面上,君正集团在天弘基金的股权由36%降为15.6%,但收益却不凡.

根据公开财务信息,君正集团涉足天弘基金的最初两年,天弘基金都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3年引入余额宝业务之后,不仅转亏为盈,而且整体业绩火箭上升.

天弘基金的业绩直接影响到君正集团的收益.以2015年、2016年近两个年度为截点,天弘基金分别给君正集团带来1.76亿、2.39亿的直接收益.

更重要的是,在这两个年度中,君正集团按照原投资比例36%,以及变更后的投资比例15.6%,从天弘基金汲取的股利分别达到180121785.48元、208882108.34元.也就说,含有余额宝业务的天弘基金,已经成了君正集团实实在在的奶牛.只要阿里巴巴控股,只要君正集团继续持股,只要余额宝业务存在,意味着君正能集团就能坐收渔利.

“金融系”

如果说,自介入天弘基金,并与阿里进行合作后,让杜江涛意外获得了一个奶牛,那么入股华泰保险则是杜江涛一次有目的的金融布局.

2014年宣布收购华泰保险的15.2951%的股权之后,君正集团在2015年8月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是,2015年12月,君正集团及麾下君正化工还分别摘牌取得华泰保险集团3.1762%和3.7985%股权,该事项正在进行相关部门的审批.如果君正集团对华泰保险的这部分合计6.9747%股权正式实现,那么,届时,君正集团对华泰保险的股权就升至22.2698%,超越华泰保险目第一股东外资安达保险集团所持股的15.6048%,由此,君正集团将以第一大股东身份控制华泰保险,并引导华泰保险的未来走势.当然,这是后话.不过,仅2015年以来,华泰保险已经为君正集团带来的较好收益回报.

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2015~2016年,来自华泰保险对君正集团的贡献分别为0.5044亿、1.42亿.

而在股利汲取上,按照华泰保险两个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君正集团从华泰保险身上分别分得红利24376000.00元和55132000.00元.因此,华泰保险成为君正集团手里继天弘基金之后的第二个奶牛.

实际上,华泰保险之于杜江涛而言,还有更大的财富机会.公开资料显示,华泰保险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前身是由王梓木在1996年成立的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当时由63家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北京发起设立,2011年8月,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更名为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0.4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

根据2016年信息披露,华泰保险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3.81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106.30亿元;实现净利润10.10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26亿元.截至2016年末,总资产380.95亿元,净资产133.27亿元.但是,从近5年业绩变化角度,华泰保险的营业收入基本是每年处于递增趋势,但2016年的净利润却陡然下滑43.38%,甚至比2014年还低.同样,再看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上,2016年为925858258.48元,也比2015年大降44.05%.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华泰保险公司的年度报告中,董事长王梓木却如此表达:“超出预期,成为集团2016年经营的第一大亮点”.

华泰保险一直在提价值成长发展理念、“1+2”倍增计划、对标行业优秀公司等行动思路,但是2016年的实际收益严重下滑,究竟是华泰保险成长中的挫折,还是有其他问题呢?

除此,王梓木此前曾多次有计划将华泰保险推上IPO,但限于股权分散而未果,这几年,华泰保险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权调整,而随着中石化、华润、宝钢等国有企业退出,股权整体上有向君正集团集中的趋势.

从业绩表现角度,尽管比2015年有所下滑,但总体上达到和超过上市要求的业绩门槛.如果上市进展顺利,不论对于华泰保险自身,还是对于君正集团集团来说,都将具有巨大财富效应.

现在,总结来看,从2011年上市到目前,杜江涛透过君正集团涉及的金融业务,除了一笔亏损的投资之外(2014年,君正集团持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彩票网的ADS500869份,期末收盘为17.35美元.该项资产折合人民币53174582.08元,当期公允价值减少53765011.40元),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在内的四大板块上,均通过资本参股形式隐然构成了一个“金融系”,而按截至2016年财年计算,这四大金融资产无一亏损,甚至其中有两个成为其麾下的奶牛:2016年报告期,华泰保险、天弘基金、乌海银行、国都证券分别为君正集团贡献投资收益14161万元、23925万元、600万元、789万元,分别占君正集团当期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8.94%、15.11%、0.38%、0.50%,而合计占当期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24.93%,已逼近主营业务的水平.

但是,杜江涛对于目前的君正系统金融板图没有到此为止,他的下一个猎取的对象则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而且目标巨大.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君正集团就已经宣布拟与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会)发起注册资本为20~30亿元的“内蒙古北方网商银行”(简称“网商银行”).其中君正集团为第一大股东,唯品会为第二大股东.但是,在2015~2016年财报中,君正集团却没有提到这件事情的落地.

而在今年5月,君正集团又发出了一则公告,拟设立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中君正集团以形式出资1.53亿元,占拟设立公司注册资本的51%;青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47亿元,出资比例为49%.注册资本为三亿元,注册地位于乌海市勃湾区.

君正集团强调,此次拟设立网络小贷公司是以服务实体经济、扶持创业、普惠大众为宗旨,打造服务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的普惠金融平台,进一步实现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产业为轮、金融为翼”的发展战略,增强其在金融板块的综合竞争能力.

目前,网络小贷牌照已成为很多上市公司涉足金融领域的宠儿.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27日,全国共批准了82家网络小贷牌照(含已获地方金融办批复未开业的公司),主要分布在11个省市.在82家网络小贷公司中有51家为上市公司背景,是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入股,其中有27家网络小贷公司是由上市公司直接出资设立,占总数的33%.

在经过前一轮市场整顿和洗牌之后,如今的网贷市场趋于规范,而选择此时介入,君正集团凭借其资金实力和能力有望在市场中建立标杆.当然,网络小贷牌照是否能拿到,君正集团还需等待监管的审核和批准.

从君正集团上市至今,公司在战略定位上,多以其实体产业为主,但是2016年则明确提出了“产业为轮,金融为翼”.这是因为君正集团此前战略投资的金融企业,目前大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金融板块资产总额已经达到740816.49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1.08%,和公司实体业务接近并驾齐驱,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君正集团实际已经不是简单的“产业为轮,金融为翼”,而是实体业务和金融业务同向发展,除了增加公司市值之外,也为君正集团打造了一个金融股的概念.

揭秘君正六年建系论文参考资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是正刊吗

本文点评:这是一篇适合君正和揭秘和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揭秘君正六年建系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揭秘君正六年建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