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分析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基于宏观审慎视角分析中国系统性风险的政策现状类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分析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0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分析中国系统性风险的政策现状》

该文是分析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审慎和政策现状和视角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理论

1. 宏观审慎的概念

宏观审慎这个概念最早可以从20 世纪70 年代末一次库克委员会会议中未出版的文件找到类似的表述.1979 年10 月,英格兰银行第一次提出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相对概念.学界普遍认为,第一次正式的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应该在2000 年.时任国际清算银行总裁的Andrew Crockett 在一次银行业会议演讲上,通过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对比,首次解释了“宏观审慎监管”这个词的含义范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在2010 年的一次会议的开幕发言中提到:“宏观审慎监管在中国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总体来看,宏观审慎政策首先是逆周期政策;其次是应对羊群效应等市场时效现象,是整个金融市场更加稳健,金融市场参与者更加谨慎;第三是全球化下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产品和交易日趋复杂,需要制定和时会更广泛的国际标准.”

2. 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容与特点

首先,看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容.宏观审慎的监管方向可以从两个维度出发.从纵向维度上看,宏观审慎监管意图限定因顺周期性产生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从横向维度看,各大重要性金融机构之间的由于各种联系造成的链式反应也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其次,宏观审慎监管同时还关注可能发生的外部风险,防止国际经济动荡而波及国内金融体系.

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有四:第一,其直接目的是削弱金融系统性风险,根本目的是尽量控制金融不稳定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第二,宏观审慎监管的交叉维度监管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最有效圭表;第三,风险是内生的;第四,“宏观审慎需要建立全新的协调机制,并对原有监管部门的职能进行调整.”

3.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绝对不是可以单独应用于不同经济时期的某两种对立的学说,而是一个可以同时运用的辩证整体.简单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各自都有对于金融管理的不可替代性功能.因而二者在管理目标、方法、政策工具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从管理目标看,微观审慎监管是保证某一具体金融机构的良好运转发展的政策与工具——它关注单个金融机构个体违约和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系统性风险——其目的是从宏观视角防范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和破坏.从政策工具方面看,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监管共同构成了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前者的政策重点在于赋予大型复杂金融机构更大权重以及逆周期调控,而后者是保护个体机构.一句话,前者采用的方法主要自上而下,而后者则是自下而上,根据单一机构的风险来设置审慎控制.

二、系统性风险

1. 系统性风险的含义

在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关于系统性风险的称谓有三种层面的概念:系统性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和银行系统性风险.本文所涉及的风险的范围主要着眼该概念,即“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下文简称“系统性风险”).

2. 来源

正如上文所提,基于横向维度和纵向(时间)维度两个维度的研究框架来讲,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时间维度根源是以金融体系自身放大金融风险及冲击为表现的顺周期效应.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宏观影响和系统传染.前者是外部源,如国际市场动荡,通货膨胀等;后者是内在源,在于单个金融机构引起的金融体系整体的连锁反应.

三、 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现状

一般说,宏观审慎的框架可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宏观审慎分析;二是宏观审慎的政策选择;三是进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应用.因此,要先关注实践中作为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主体——中国人民银行.

1. 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作用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只是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检测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对金融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其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由法律规定的.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法”)总则第2 条第2 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2003 年,我国央行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稳定职能部门,设立金融稳定局以及各地方银行的金融稳定处.在立法上对央行赋予了“检查监督金融机构”的职能等.

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首先,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承担了关键功能,其倒闭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损害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金融机构.”

其次,我们接下来就需要了解如何入手监管.现在的情况下,我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治理:先者即提高在资本质量和数量上对金融机构的高要求,后者要对于风险集中程度进行关注.

第一,在金融资本监管方面,我国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立法方面都有不断完善.早在2003 年,银监会就要求银行加强针对“金融资本数量的监管”.2006 年,我国银监会又公布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监管,防范跨行业风险的传递.

第二,从金融资本质量方面,我国监管当局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一是要求有银行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组成的一级核心资本不低于总资本的75% ;二是限制银行发行次级债规模;三是银行互相持有的次级债不能计入资本.

3. 逆周期政策监管实践

文上提到,在纵向维度上,我国宏观政策主要考虑如何克服市场的顺周期性问题.按照我国规定,央行将重点放在了建立逆周期信贷调控机制.具体包罗以下几种政策工具:(1)逆周期缓冲资本工具;(2)流动性监管工具;(3)动态拨备工具;(4)杠杆率工具;(5)逆周期抵押物价值比率工具;(6)其他宏观审慎工具.

四、我国对系统性风险监管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1.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宏观审慎监管法制建设缺失,有待齐备

本次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反应迅速,从讨论到立法草案颁布只有短短几个月或半年时间.相关部门的许多政策反应迅速,决策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层面的不足,稳定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立法层面的滞后依然在客观上限制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进行.中国自2003 年金融改革后,金融监管体系就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也被简称为“一行三会”.存在问题的方面主要是监管主体的定位不清,权力来源缺乏法理依据,使得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和信息资源流于表面.总的来讲,具有我国特色的政策框架,包括主要责任机构和组织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2)系统性风险的应对机制匮乏,工具滞后

我国目前尚无一个完整的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衡量、分析、预警和控制体系.尽管如银监会、证监会等出台一系列针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制度与办法进行监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措施的出台到执行,需要实践长时间检验.

最直接的监管离不开工具的使用.目前我国金融监督管理主要依靠核心负债依存度、压力测试、存贷款比例、加权平均负债期限等监管工具和指标来实施.但是时代在发展,尤其是金融这类发展迅速的行业更是需要当局考虑指标和工具的更新,同时全面地将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辩证分析.

2.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首先,总体讲,建议加快建立以央行为核心机构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体系.在立法上坚持央行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具体制度上赋予其更多宏观审慎方面的权力.其次,作为宏观审慎的基础,微观审慎监管在各个方面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建议将二者两手抓,有机结合,将互相的作用和优势贯穿到各自监管的过程.再次,相比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可有的放矢.建议将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以及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列入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范围.同时要有意识识别高风险资产.

一国的宏观审慎监管离不开其他国家的发展和世界金融发展大趋势.在金融发展相对平稳的时候,可以与其他各国积极增进互信,签署协议开展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中国还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参与国际金融政策的制定以及改革,增进与各国际金融组织的沟通与协调.

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关于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审慎和政策现状和视角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