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传统文化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从台湾黄氏家族对布袋戏的看传统文化脉络的延续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传统文化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03

《从台湾黄氏家族对布袋戏的看传统文化脉络的延续》

该文是传统文化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布袋戏和台湾黄氏家族和传统文化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布袋戏又叫掌中戏、小笼.对于名字的由来,布袋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戏偶由于身体用布缝制而成,中间是空的,形似布袋,故名布袋戏;一种说是由于传统戏棚下有一个可以随手丢置刚下戏的戏偶的布袋有关;还有因最初传入本省的布袋戏台,整个形状像个袋,当地人称袋为布袋,故称之.掌中戏,就是指掌中操演的戏,而小笼则是对应人戏,人表演的戏剧形式被称之为“大笼”,而木偶戏则被称为“小笼”.从横的方面来看,可以说是中国众多偶戏发展的一支,中国偶戏种类繁多,有“仗头傀儡”、“悬丝傀儡”、“提线戏”、“皮影戏”、“布袋戏”等;从纵的方面来看,布袋戏是经过了民间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才有如今的面貌,布袋戏于明末清初开始发展,于清朝中叶传入台湾,是现代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

关于布袋戏的由来,吕理政的《布袋戏笔记》中写道:“异军突起的掌中戏,可能于明末清初之际,在福建闽南地区开始发展,吸收大戏的戏曲结构和内容,逐渐形成完备圆熟的偶戏.并且在清中叶间先后传入台湾各地,应合台湾社会的发展,成为台湾民间偶戏的主力.”关于布袋戏起源,有一些传说:“闽南民间传说,布袋戏兴起于明朝,创始人是个落第的秀才.漳州民间的说法,这个落第秀才,怀才不遇,以编演讽刺剧为业,嘲讽时弊,又怕受人话柄,就制作木偶,托辞嘲讽之言出自偶人之口,免于惹祸.泉州民间的说法,这个落第秀才流落街头说书,但又爱面子,不愿抛头露面,采用‘隔簾表古’.后来,有位师傅在簾前听说书,觉得秀才的语言艺术很好,就建议他手托偶人做些表情动作更能传神,便授予线偶的表演艺术,成了‘有表演的说书’,是为掌中木偶戏的雏形.”布袋戏曾在2008年台湾意向票选活动中荣获第一名,是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文化之一.

一、传统布袋戏的形式与特点

传统布袋戏主要由戏棚、戏偶、口白、操偶、音乐等组成.传统的戏棚,有精雕的彩楼,也有颜色丰富的四角棚;传统戏偶主要由偶头,身体,足部组成,角色分生、旦、净、末、丑,与戏曲的分类相似;口白则是布袋戏非常重要的特点之一,布袋戏口白所有的角色都由一人完成,口白腔调也与一般的闽南话不同,有其自身的戏曲腔调特色,角色出场伴随其诗号念白,不同角色的口白表演也不相同;戏偶的操作与表演,食指撑住偶头,拇指和中指分别操作手部;音乐则是指表演时候的配乐,大抵和戏曲相似.

二、黄氏家族对布袋戏的创新表现

1.黄海岱的剧本创新

黄海岱出生于布袋戏世家,自幼便受布袋戏技艺的熏陶.三十岁接掌了父亲的《锦梨园》,并改名为《五洲园》.他专注于如何把布袋戏演好、如何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剧情,他把纸上的古典小说一改编成布袋戏剧本,给予小说新的生命,在布袋戏棚得以展现.他带给台湾布袋戏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他的儿子孙子徒弟等又给台湾布袋戏带来了更新的风潮.其子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经久不衰,其孙黄强华与黄文择的霹雳布袋戏和电影《圣石传说》带领布袋戏走向世界舞台,黄文耀的天宇布袋戏、黄立纲的金光布袋戏等等,至今风靡台湾.

2.黄俊雄时期的传播创新

黄俊雄是黄海岱的次子,同样在布袋戏世家长大,他十九岁开台的第一出戏,就是其父亲的《忠勇孝义传-史炎云》,他专注于如何演出才能吸引观众,为传统布袋戏另辟蹊径.1970年,他由《忠勇孝义传-史炎云》改编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经台视播出,轰动全台湾,改写了台湾布袋戏界的历史.

(1)人偶加大

布袋戏最初是在广场或内台表演,现场表演的方式,使观众与木偶的距离较远,后方的观众根本看不到戏偶,这样会降低观众的兴趣.黄俊雄试着加高加大木偶的尺寸.

(2)口白更传神动人

口白是布袋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布袋戏的灵魂之一.黄氏布袋戏主要表演区域在台南,而口白的腔调相对来说更加偏向台南口音.而后在台北表演时,演出的效果就没有在台南好,很多观众无法看懂,黄俊雄发现区域口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他就将台北与台南的腔调进行融合,使受众群体的范围更加广泛.

(3)减少无用的形式,在内容上下功夫

戏台演出的布袋戏有很多规矩,演出前的排场等等,而这些规矩其实观众并不完全喜欢,与剧情的发展、布袋戏的内容毫无关系,只是表现身段的形式.黄俊雄善于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和创作,他尽量减少这些累赘的形式,而更注重戏本身的内容.到后期甚至直接用唱片、录音带播放方式代替后场配音,这也为布袋戏从戏台到荧幕奠定了基础.

(4)布袋戏由演出到播出,利用镜头和摄影技巧呈现故事

黄俊雄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送至台视播出,本身是抱着尝试的想法,但没想到一经播出,引起了台湾的布袋戏风潮,在当时创下了收视率97%的纪录.戏台的表演与镜头前的表演完全不同,黄俊雄把对镜头把握和摄影的技巧加入到了布袋戏中,从而把控故事发展的节奏,运用拍摄电影的经验来拍摄布袋戏.

三、黄氏家族第三代的概念创新-霹雳布袋戏

以黄强华、黄文择为首创立的霹雳国际多媒体公司,把台湾布袋戏又带向一个新的高度.霹雳布袋戏抛弃了以往传统布袋戏的繁杂形式、独门小户,借助父辈电视布袋戏的传播效果,把电视布袋戏重新整合,并创造了一个具有全新世界观的霹雳世界.使布袋戏拍摄分工明确,甚至可以流水作业.充分利用了当代媒体的各种优势,在1995年建立霹雳电视台,专门播放霹雳布袋戏,使布袋戏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开辟了新的市场之后,霹雳公司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网络时代到来之际,新增了网络播放形式.在传统创新的道路上,为布袋戏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1.表演手法和布景的创新

电视布袋戏最早开始使用特效是在黄俊雄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中,把特效在布袋戏中的运用发扬光大的是霹雳布袋戏.黄强华致力于把故事描述得更加真实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在电脑特效方面的投入很大.随着3D技术的兴起,黄强华就把3D技术运用在电视布袋戏中.虽然布袋戏的气氛营造以现场拍摄为主,但由于一些复杂的动作,需要展示戏偶全身的动作时,为了避免穿帮,霹雳运用绿幕等结合cg动画一起制作画面效果.

布袋戏最早,是小规模布景和平面布景为主.而在电影《圣石传说》中,霹雳第一次尝试了外景拍摄,外景拍摄对操偶师,灯光等的要求非常复杂,与传统的棚拍不同,实景拍摄更加追求真实性.

2.戏偶的进一步改良

戏偶的大小,传统的戏偶只有十几寸大小,也称作手偶,戏台演出时可以一人同时操作两个戏偶,对操偶师的要求也非常高,手的灵活程度直接影响表演效果.从黄俊雄时期,戏偶就在逐渐变大,而到了黄强华的霹雳布袋戏时期,戏偶已经从十几寸一步一步扩大到如今的90-120cm.

而戏偶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戏偶只需要一只手来操作,而现代的大偶则需要双手操作,一只手作支撑头部以及偶右手部分,另一只手来操作左右,并出现了“天地通”这种新的结构.为了满足镜头前清晰的动作表现,戏偶的头发、手部、足部都有很大的创新,头发由粉丝状的线演变成真人发或仿真假发;手部从无法可动发展到每个手指都可动,甚至可以做拿捏杯子等操作;足部从中空发展为有关节,可以拍摄足部特写;眼部从早期的笔画眼到玻璃眼.除了这些基本的结构之外,现在的布袋戏木偶可以眨眼、张嘴、甚至可以流泪吐血等复杂的动作表现.

戏偶不仅从尺寸上和结构上发生变化,随着审美的不断加强,戏偶做得越来越精致,而戏偶也不单单是只在演出或拍戏时使用,而是变成了周边商品,一尊戏偶甚至可以卖到一万人民币左右.

3.挑战大荧幕

黄俊雄开拓了布袋戏从戏台走向电视,而黄强华则把布袋戏从电视推向了大荧幕.2000年,霹雳多媒体公司推出了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投资3亿新台币,在台湾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时期,在当时票房一度超过同时期上映的《玩具总动员》.除了《圣石传说》霹雳也推出了动画电影《奇人》、以及东离剑游纪番外《生死一剑》.霹雳目前正在筹划在2020年年初上映新的荧幕作品《素还真》.

4.原创音乐的使用

布袋戏的配乐已经随着电视布袋戏的开始,而转变为录音形式.而早期电视布袋戏大多运用当时的流行电影音乐,国外音乐等等.随着版权意识的觉醒,霹雳开始培养自己的原创音乐团队,

5.Ip理念和偶像概念的加入

霹雳布袋戏把布袋戏从传统戏曲文化融入了流行文化,黄强华提出了布袋戏偶偶像概念.由于剧情连贯,角色众多,很多角色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甚至后来可以成立后援会,进行每年的布袋戏偶的人气偶像.霹雳布袋戏已经逐渐把布袋戏做成了IP形式,粉丝效应的增强,使霹雳布袋戏不单单是传统戏剧,年轻的粉丝其实占很大比例,同时,霹雳布袋戏也将布袋戏走向了文创的发展道路.

四、新一代的模式创新

1.新市场的开拓

布袋戏已经在台湾家喻户晓,市场也接近饱和状态,开辟新的市场,则成为布袋戏发展的必经之路.黄强华与其子黄亮勋把目光投向了大陆市场,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年轻血液的互相融合使霹雳布袋戏很快在大陆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霹雳布袋戏跟全国各地的动漫游戏、文创等展会合作,准确定位年轻受众.

2.跨界合作

与日本著名动画导演虚渊玄合作《东离剑游纪》系列,在2016年7月播出,电影《生死一剑》于2017年12月在中国台湾、日本上映,目前此作的第二部在2018年10月开始播出.这部作品在日本掀起了一阵布袋戏狂潮,把中国武侠概念引入日本,和日本目前先进的动画产业合作,强强联手.

3.主题小镇设想

霹雳产业落地规划,在大陆泉州,创办布袋戏制作基地,取名霹雳小镇.霹雳小镇还在策划当中,黄亮勋希望两岸布袋戏能够交流合作与发展,把布袋戏的产业链发展起来,甚至可以变为一个传统文化的观光景点等等.

五、结语

布袋戏的发展,从一门传统艺术到现在的流行文化.同样是传统艺术,其他的传统艺术是否能从台湾布袋戏的发展上得到一些激励反思,从而帮助自身进行传承发展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布袋戏的发展创新的路径:剧本创新、戏偶创新、传播途径创新、新概念加入、原创ip理念、新市场开发.台湾布袋戏的创新路径和布袋戏本身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的,布袋戏是以人操纵木偶表演为主的一种戏剧,其本身具有视觉听觉展示效果,布袋戏的创新也是从这些因素开始的.

首先是自身的精致化,戏偶的创新、剧本的创新、音乐的创新,以反思与纠错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把能够帮助布袋戏发展的新媒介、新功能、新形式在布袋戏上进行尝试,电视出现了,就把布袋戏搬到电视播出,网络出现了,就把布袋戏放在网络上播出,3D技术出现了,就在布袋戏中运用这些技术等等;最后是对受众人群的把控,关注用户和观众对于作品的反应并及时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市场的开拓,愿意让布袋戏适应各种文化各种语言,并保留布袋戏本身的特点.

当然,台湾布袋戏的创新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霹雳三十多年的努力,造就了今天可以作为台湾代表性文化的霹雳布袋戏.找准正确的方向,不断地与当代技术结合,并坚持发展,是当代传统文化的脉络延续所需要的方式.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该文评论: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布袋戏和台湾黄氏家族和传统文化方面的传统文化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