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哲学思想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陈来对王船山哲学思想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中的理气论、性情论、功夫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哲学思想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20

《陈来对王船山哲学思想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中的理气论、性情论、功夫论》

该文是关于哲学思想类论文怎么写与王船山和陈来和《读四书大全说》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以陈来先生对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的理解为基础,主要讨论其对王船山理、气思想的认识,认为船山以理、气合一的立场反对朱子学理、气分离的观点,继承元明儒学对“理”进行去实体化的理解以挑战宋儒将“理”实体化的传统.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叙述陈来先生对船山理气观的解释,第二部分进一步讨论陈先生对此种理气合一的性情论的分析,第三部分介绍陈先生对船山理气合一的修养方法的认识.

关键词:理气论;王船山;陈来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072-02

陈来先生认识到王船山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理气关系、性情关系等理论观点大多来源于周敦颐和张载,而其虽继承宋代道学但并不归于程朱派或陆王派,甚至以修正程朱、批评陆王、抵制佛老为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其在“心体—功夫”,即“体用”的框架下对理气观及其在理气观基础上发展出的性情论进行分析理解,最终总结出真正能够达到圣人与天相通的浩然之气充满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一、船山的理气论

陈来先生主要从王船山对《论语》与《孟子》的诠释中,分析其理气观.

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船山继承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阳为气,阴阳变化交合,生成万物,从此产生了善与不善的划分.最初,两仪为善,阴阳即为善,而阴阳为气,因而气为善,此种善即为体之善.但此种气的善只能限于变合之前,在进行变合的动作,即经过体展现为用的过程中,由于变合自身没有方向,因而不能保证变合的结果仍为善,而天自身没有意志,没有选择善与不善的能力,只能顺应变合自身的发展.因而,只有在天道以善气为基础进行变合,即气之体展现为用时,以“理”在此过程中进行调节和引导,才能使得气的变合不失其原有的秩序,使天仍保持、展现出善的形态.此种理对变合过程的调节能力即为气的良能,也因此而将理称为善者.

在变合未进行之前,处于未发状态的“气”,是气之实,气之体.此时,太极静而未动,浑然为一,尚未进行分殊,尚未产生条理,因此,理未能展现其自身.但此时理并非不存在,而是潜在于气之中,理与气凝合,作为万物资始的共同根源.此种可称为“天”的浑然的共同根源同样是理自身的根源.因而,船山反对将天即当作理的观点.在经过变合过程后,气之体进行了气化的过程后,气的“一”分殊为“多”,从存在论的维度,船山认为,是理规定了气的分殊差别,而从认识论的维度,气的分别才使得理从混沌之中得以分别,理通过具体的不同的体得以展现.因此,陈先生认为,在船山的理论中,理与气是合一的.“理即气之理”,“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读四书大全说》).气是实体,是本体,理是气的变化的法则和条理.在气未分化时,理气凝结一体,在气分化而聚成形质后,理凝结为此形质之性.因此,气外无理,理与气不相分离,合而为一.

在此理气合一的基本观点下,船山首先对朱子学中“德出于理,才出于气”(《四书大全》)的观点进行批评,认为此种说法是理、气相分离的二元论,在船山的理论中,理与气不能分离而独存.进而“才”不仅仅是出于气,气只是使才得以表现出的一种载体,但无论处于已发状态还是未发状态,理始终存在于其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因而“才”同样是出于理的.其次,船山反对朱子对“命”的理解,其将命分为“理之命”与“气之命”.而船山认为,此种说法将理与气分离为二,而理应始终存在于气中,作为气的运动变化的规律而展现自身.因而命不能区分为“理之命”与“气之命”,而是命兼理气,存在于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由此可见,陈来认为,船山反对将同一事物的理和气分别界定为两个不同的事物,而是“主张每个事物都是理气结合的,或都有理气两面.”[1]对于此种理气合一的观点陈来给予较为全面的评价,认为其能够避免将理与气在认识上的分别当作实存的分别的错误,但压缩了人们对于理气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讨论与逻辑上的分析的空间.

二、船山的性情论

船山以其理气论为基础对性情论进行理解.在其对《中庸》首章中“中”的诠释中,将喜怒哀乐之未发称为中,中是“性之未发为情者”(《读四书大全说》),因而,喜怒哀乐是情,而喜怒哀乐的情的未发状态是性.此种观点与朱子对《中庸》的诠释是一致的,“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四书大全》)而对于朱子以“心主性情”解释“心统性情”的说法,船山则不认同,心只能主情而不能主性,反而是性对心具有主导作用,性不能离心而独存,同时性心是受性的支配而产生的,因而心不能离性而独立知觉.此外,船山认为“统”能说明性与情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而是性相对于情具有优先性.

对于“性”,在《论语说》中,船山对孟子性善论的解释为:“推其所自而见无不一,故曰‘性善’.”(《读四书大全说》)船山认为,孟子此种“性”实际上是指性的源头,而不是各个具体的人性的善,因作为源头的命是无不善的,所以性善也具有合理性.但以“诚”言性较“善”更为恰当,因为孟子说的善是指可见的具体的人性,是“性之定体”,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作为“性之本体”的性的“善”,并不是在具体存在者中,是与恶相对的善.因而其认为以“诚”说明属于天道存在的“性”更为妥当.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单一的源头需要分殊为“多”,成为各个具体的人性.人性既然是分殊的结果,则必然不再是同一的,而是各异的,但由于其源头是共同的,因而其差异应相对较小,所以可归结为孔子的“性相近”说.在《孟子说》中,船山将孟子的性善与《易传》中对性“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解释进行比较.其认为,从善与性生成的时间性的角度,《易传》中,善在先而性在后,而“性善”中性在先而善在后.并且,一方面,在“继之者善”的对比下,船山认为孟子的说法是“以继之者为性”.而陈先生否定王船山此种观点,其认为孟子的性实为“成之者”.另一方面,此种“成之者性”是二程所称,构成具体人的“气禀之性”,即与“天命之性”相对的“气质之性”,是气之本体气化而凝聚成的固定形体中的性.对此,船山曾将形成人的气划分为“天地之气”“形质之气”“形后之气”.其中,“天地之气”即为气禀成形以前的阶段,此一阶段对应孟子称为“善”的性,属于“继之者善”.而二程的气禀之性则对应以“天地之气”为材料的“形质之气”凝聚的阶段,因而二程所谓性是成之者性.可见,陈先生意识到船山在《孟子》与《易传》的对比中将孟子所谓性误当作继之者善,但在这种误解下使得其对于孟子之性的理解在其理论中能够保持一贯性而不存在前后矛盾.

三、船山的功夫论

陈先生分析了王船山以理气合一为基础的修养方法.首先,关于“慎独”,《大学》与《中庸》中均有关于慎独的论述.朱子认为,戒慎与慎独均有“慎”,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中,戒慎的“不闻不睹”不同于“独”,“不问不睹”是一种全然未发的状态,是气之体未进行气化而理气浑然为一的阶段,此时自我与他人均未能有所知觉,而“独”则是一种已发的状态,只是此种已发只限于初级阶段,只有自我能够意识而他人未知.在朱子此种理解的基础上,船山认为,意可分为“己所独知”与“人所共知”两阶段,慎独只限于己所独知的阶段,而未达到有人所共知,因而慎独只是诚意的一部分,可将其理解为省察的功夫.省察的功夫在于意未能分辨善恶时,去其不善保其善,防止私欲滋生以妨碍理的展现.因此,此种省察功夫只能作用于意已发的状态,所以要在意未发时进行存养的功夫作为基础.可见,省察功夫与存养功夫在认识论上相互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可分离,省察以存养为体,存养以省察为用.

其次,关于“克己”,在《论语》中,克己是一种重要的修养方法,且在克己的基础上存在进一步的“推己”功夫.“己”表现为情感,是人的现实情感的综合,不是未受污染的理想自我,而是充满私欲、有待完善的自我,因而需用理加以规范.在船山的理论中,此种情感依据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因于物”和“因于己”两种,因于物产生的情感会随人与物的分离而消失,易于克除,在此意义上,因于物即为天理.而因于己的情感即使人与引发其情感的外物相分离也不易克除,则因于己为人欲.而“克己”则是要消除人欲,但并不是要消除全部的欲,而是要消除人欲中的私欲,即消极的欲.此种对私欲的消除的观点是与宋明理学传统相接近的.此外,人欲中也包含积极的欲,即公欲.因而,在修养方法上,人一方面要做到“尽己”,使自身的理抵制私欲的遮蔽而充分展现,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中可能发展为公欲的部分,使自身积极的人欲推广为公欲,以体会天下人的共同情感,理解共有的天理.在此种人与人之间同情共感的预设下进行的推己及人的功夫即为“推己”,由“推己”可实现理与欲的统一,天理即表现为每个人的欲求得以满足,人们共同的欲求即为天理本身,以此理与欲融通而合一.在此观点基础上,其反对人欲尽去后天理自然显现的观点,其认为天理“原不与人欲相对垒”(《读四书大全说》),因而“无欲”并不等同于“天理”,克己即使达到“无欲”也不是天理的来源,天理来源于自身立志、养气的修养,因而无需将欲尽弃,其存在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不是任凭私欲遮蔽性理,而是要使欲符合理的要求,如果将欲彻底消灭,理则失去载体以致无法流行,进而沦为佛道的空无.

最后,关于“养气”,船山认为,在心气修养功夫上,孟子的“守气”与曾子的“守约”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守约是守气的根本,是否能够守约不在于是否能落实到身体之气,而在于是否用反身循理和集义的方法守气、养气.船山说明,此种养气不是道教的调息,不是对人身之气的驯服,也不是受佛老影响的静中养气的功夫,而是以集义的方法,以义培养内心无恐惧的浩然之气,达到不动心.集义则为义的积集,义的道德意识日生日集.此种义不是外在的,而是人的内在本有的,对义的体见不是如同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逐一识得,而是对性善全体的直接认识.

陈来先生在《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一书中对王船山对《四书》的诠释加以分析,说明王船山对理气、性情、修养方法等问题的理解,其中体现了船山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联性与超越性,对人们理解船山哲学思想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陈来.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85.

(责任编辑:许广东)

哲学思想论文参考资料: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哲学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世界哲学杂志

马克思哲学论文

点评: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哲学思想本科哲学思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王船山和陈来和《读四书大全说》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