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古文本科论文范文 和晚年重读古文内幕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古文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4

《晚年重读古文内幕》

该文是关于古文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毛泽东和古文内幕和重读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从1971年下半年起,也就是林彪事件之后,到1975年10月病危期间,他通过姚文元要我们(上海市委写作组)陆续标点和注释了一批大字本(到了晚年患有白内障、视力退化)送给他阅读,或者建议政治局委员读.

具体选择哪些篇章,都是亲自提出来的.这批大字本古文,1992年由曾参与此事的刘修明整理,由河北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晚年过眼诗文录》.书末有附录,记录了各篇布置的日期、上送的日期,以及上送的份数.

这本书收入的古文有86篇,实际上提到的不止这个数字.据我所知,这些古文都是他过去曾经阅读过的,但在晚年,自己又重读,甚至反复背诵.有些根据需要推荐给周边人看,如要周总理读《史记·汲郑列传》,要王洪文读《后汉书·刘盆子传》,要读《后汉书》中黄琼与李固的列传,要姚文元读《旧五代史·李袭吉传》等.

选择哪一篇古文来重读,从未事先透露他的用意.姚文元也是隐隐约约知道和猜测到的一些用意.我只能根据毛选择古文的时间,并结合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以及毛事前事后的讲话,大体上可以知道他读这些书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要处理和解决什么问题,借助这些古文宣泄内心的什么情感.当然,也有一些读后的言论,或已经见诸档案,或由政治局委员事后透露出来.

三读《刘牢之传》

1971年的“九一三”林彪事件,对来讲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九大“党章”上的接班人,落得如此下场,是非常痛苦的.这一事件的发生,实质上宣告“”已经失败了,尽管还不愿意承认.

对来说,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有一个明白的交待,而且这个交代必须说得过去,才能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接受.林彪一死,身后事还得重新盘算.在国际上,中美关系虽然有了缓和,但中苏关系依然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周总理仍一如既往像顶头梁那样苦苦支撑着中国的大局,但他毕竟年纪大了,而且身体有病.

这许多难题,有待逐一化解.1971年冬,毛发了一次心脏病;1972年2月,他又犯了一次心肌梗塞,而且高烧不止.这一年的10月1日,指示要我标点注释《晋书》的4篇传记:《谢安传》《谢玄传》《桓伊传》和《刘牢之传》.这4篇传记是谭其骧教授他们标点注释好后,我和王知常一起校对一遍,通过机要交通送到北京,最后上呈给.

这4篇古文讲的中心议题是:东晋在北方苻坚百万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如何能以弱胜强,并且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最终使政权稳定,得以偏安南方的前因后果.据说《谢安传》是在政治局会议上向大家介绍的,当讲到中苏关系紧张时,他对周恩来等人讲:“你们要冷静沉着地应对北方边境陈兵百万的苏联军队,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桓伊传》的主要意思是,要大家善于从桓伊协调君臣关系的精神处理好相互关系.从当时中国的政局来讲,是的决策者,周恩来是执行者,决策与实施之间难免有种种的不协调之感.借这篇古文,对周恩来的言下之意是,“”运动事已至此,风吹雨打,我们又都风烛残年,为臣有难处,为君亦有难处啊!

可以说,这几篇古文是对当时政治局领导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他身后政局的一种设想.“”运动的动乱,到了这个时候,已经看到了负面的影响,他希望中国有一个稳定的局面,他的深刻用意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借助这几篇古文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

让王洪文读《刘盆子传》与八大军区司令员调防

1972年10月,王洪文从北京回到上海交接工作.在中苏友好大厦电影厅开会时,王洪文把我找去说,主席要他读一篇《刘盆子传》,并要求他挤时间好好读书,希望我辅导他读这篇古文.

我理解的意图,一是他的“”情结,王洪文是在“”中露头角的,是工人出身,又当过兵,做过放牛娃;二是他与不同,张在“”中冲在第一线,得罪人太多,或许王洪文能在“”派与老干部们中间有一个缓冲的地带.

但是,在提拔王洪文的同时,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既寄希望于他,又感到不是非常有把握,要让他明白自己在的处境,同时又是对他的苦心告诫,成与败两种可能性都有,问题在于你如何自处.

从《刘盆子传》的内容看,让王洪文读这篇传记,是为了告诫他:不要官做大了就骄傲了.你不过是被人们捧起来的,要约束得住下属,要摆平方方面面的关系,你才能在讲得上话.在功臣宿将当中,你只不过是一个娃娃,所以,更要谦虚谨慎,好好学习,拜他们为师,你才能站稳脚跟.否则,你的下场比刘盆子好不了多少啊.

在1973年7月间,要求我们重印《史记》中的另一批传记大字本,包括《陈丞相世家》《绛候周勃世家》《灌婴列传》《黥布列传》和《陆贾列传》.在布置任务时,明确说不要作注释.

这5个人,除了黥布是在刘邦临终前叛变,被刘邦亲自带兵消灭外,其余4人都是刘邦身边的功臣宿将,而且也是帮助刘邦处理身后事的关键人物.他为什么要在此时重读《黥布列传》呢?

林彪事件后,在清理林彪住处的档案资料中,发现了许世友、韩先楚、杨得志3个将领给林彪写的信.当时他们分别担任南京军区司令、福州军区司令和济南军区司令.因而1972年12月25日,这3位司令员奉召进京接受调查.王洪文是出面谈话人之一.

同年8月21日,政治局会议讨论党的十大主席团领导成员名单时,根据的意见,由毛担任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担任副主席.这时,许世友提出只要周恩来一个副主席就够了,或者只要3个老同志就够了.他是反对王洪文进入主席团的.

这件事引起极大的不满.他要培养王洪文作为接班人,联系到以前许世友等3个大军区司令员写信给林彪的事,据说还有几个军区的司令员也参加议论,感到这是个严重的隐患.

8月23日,在周恩来主持下,召开了党政军直属机构及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会议,周恩来传达了关于培养王洪文作为接班人的讲话.会上许世友仍然多次插话,表示不同意见,当面指责许世友反对的意见.于是,许世友当面顶撞:“你有什么了不起?”

会议开成这样,在心里留下一个疙瘩.

这个月,给我们下达了注释柳宗元《封建论》的任务.柳宗元处在唐代藩镇割据时代,全文是针对藩镇割据来讲.而藩镇割据,拥兵自重,是中国历代皇帝的一块心病——1973年12月12日,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调防的事.

《枯树赋》背后的临终之言

从1974年5月起,要我们标点和注释了三十余篇六朝赋与南宋词,其中,赋有5篇,分别是庾信的《枯树赋》、谢庄的《月赋》、谢惠连的《雪赋》、江淹的《别赋》和《恨赋》.

《别赋》和《恨赋》,是江淹代表作的姐妹篇,是抒情的作品.《别赋》讲的是生离,《恨赋》讲的是死别.晚年要重读这两篇赋,反映了他将告别人世的悲哀,以及遗恨无尽的一种伤感和无奈.

所以,我接到标点注释这两篇古文的任务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了.

在5篇赋中,使感触最深的还是庾信的那篇《枯树赋》.1976年是我们国家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吉林陨星的坠落,接着是唐山大地震,加上周恩来和朱德去世,哪一件不是沉重地撞击着的心灵?在6月间,他又经历了一次心肌梗塞.7月间,他身体刚有一点恢复,据张玉凤回忆,又让她找了庾信的《枯树赋》这篇大字本来,让她把这首赋从头至尾读了一遍.紧闭双目,体味着《枯树赋》的情景.让她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一边听一边默记着.后来自己背诵,以那微弱而费力的发音,一字一句,富有感情地背出全赋.过了一会儿,又让她看着书,他慢慢地再背第二遍.张玉凤说:“老人家记忆力真是惊人,他背得很好,除少数几处需偶尔提示一下句首外,均全部背诵自如了.”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古文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点评,此文是关于对写作毛泽东和古文内幕和重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古文本科毕业论文古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