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视野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山间田野里流出的溪水谈李仕学的小说创作视野和审美视角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野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3

《山间田野里流出的溪水谈李仕学的小说创作视野和审美视角》

本文是视野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山间田野和溪水谈李仕学和审美视角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李仕学是一位地道的峨山彝族农民作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写在农村,一直都奋斗在农村.他先后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等各级刊物发表了《芝麻开花》《没有男人参加的葬礼》《随风而去》等中短篇小说多部,结集出版小说集《最近的远山》.这些农村题材的小说,读后感觉亲切、贴心、感人、朴实,他从一件件平凡的农村小事、琐事、日常事中,写出了山区农民纯朴憨厚而单纯善良、生活艰难与搏击困苦中追求人生理想,彰显人生价值,不断书写农民的大山精神.在农村生活平淡如水而风波不断、苦难重深而矛盾交错中渴望幸福生活,不断书写拼搏发展的彝族农村生活.

他的作品没有波澜壮阔的描写,每一篇小说都从农村生活琐事中展开.因此,文章细细品读后,就像身边发生的日常生活一样,一切都写得自然、普通、平静、细腻、真切,给我的感觉又像从山间、从田野里流出的溪水一样宁静、清凉、透明、滋润、甘甜.他几乎都写那些山村里、田野边发生的事,农村味道很足,乡土气息很浓厚,民族气息很浓烈,应该说农村乡土气息是他笔耕的土壤,民族气息是浇灌土壤的水,作品才是他土壤上栽种与收获的庄稼.总体来说,他的作品大致写了以下三类:

一是写农村生活琐事.从琐事中反映出了山区农村的一些风俗和生产生活中的社会生活与发展现象.这类写作是他笔墨较重、写得比较多的,这样的小说主要有《扎家三代人》《小寨情感》《山寨诙谐曲》《“酒司令”之死》《私奔的女人》《最后一道篾》《没有男人参加的葬礼》等.如:《扎家三代人》就写家族式的传统管理观念,第一代人喜欢武力和征服;第二代人崇拜斗争和领袖;第三代人追求金钱和女人.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创作的出发点也不同.《小寨情感》写了从山里出去到省城打工的小映,在外发财后,回家捐钱重新建盖村里的小学校,当村民得知所捐的钱是小映在省城专门陪老外赚的,而接受不了道德与观念的冲击,肮脏与文明的抗拒,在新学校里读书的小学生,在山民的非议下搬回到原来破烂不堪的学校,小映走了,山村才恢复了以往的一切.《私奔的女人》写两个家庭(鲁旺、鲁四)中两个女人(映岚、鲁四嫂)的两次私奔,折射出了农村虞尔我诈,相互摧残,不务正业,虚荣心强,飘浮于世的冷酷的一面生活.《最后一道篾》写出了农村在贫穷的同时,追求着富有的生活,而在贫与富的抗衡中带来的一系列矛盾的生活的琐事.《没有男人参加的葬礼》写出了村里男人外出或进城打工,村里只有妇女,以及不管事的老少时,村妇女面对村民死亡的现实面前,为死者收尸、抬棺、埋葬的故事.这些都反映出了山区农村生活的清苦与传统观念的桎梏,生活的矛盾与现实的挑战,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变更等,作者捕获这些琐事来写,实际上是找到了封闭山区落后与发展的矛盾焦点,文章之所以成功和吸引读者的也就是这些矛盾焦点的挖掘与揭露,写作中是用农村现实生活的事实来说话的,是社会发展、农村也发展的真实故事来表白的.

二是写民族风情趣事.通过写彝族风情反映出了山区彝族人民冲破世俗,寻求自由恋爱的生活之事.当然,写恋情小说主要也是观念问题、思想问题,但是,我认为作者主要突出彝族传统的恋爱方式来写是反映热爱本民族、歌颂本民族精神的.晚上燃篝火、跳“扎拉卓”、唱山歌是彝族人民寻找伴侣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在《寨规》《娜香的心事》等小说里都写到了彝族青年恋爱的方式.如;《寨规》写出了现代山村偏僻贫穷而本村男子娶不上媳妇,本村女青年只能嫁本村男子的事.《娜香的心事》写出了自由恋爱后,遭家庭反对,招女婿不成,后包办嫁人,生活更加残酷与贫穷,而冲破世俗提出离婚的婚姻观念.《爱你是挝啰》写出了浓厚的民族风俗与风情,也表达出了青年追求恋爱自由与积极向上追求生活的故事.作者写恋爱、写婚姻方面的文章在其他小说中也可见,只是作者用的笔墨少一点而已,因此,单纯地写这方面的文章不多,但是通过几篇也写出了彝族农村的传统恋爱观,以及现代山区农村青年的自由恋爱、追求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渴望.彝族是一个多情的民族,恋爱、婚姻有独特的方式,作者在写作时都抓住了风俗的继承与发扬,突出传统方式,突出观念变更,突出生活变化,使写作表现形式灵活.

三是写亲身经历体会.主要反映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以及创作的艰辛和不息的奋斗体会.当然,这里我说作者是写亲身经历,只是我读李仕学作品后的一种自我感受而也.应该这么说,小说中的原型只能算是作者本人的生活体会,小说里的人物不一定是他本人的化身.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有《这一年冬天》《热爱生活的子乌》《失控的心》《倾斜》《寻找石大师》等.《热爱生活的子乌》写了一个农村青年热爱农村生活,操劳着沉重的家庭负担,碌碌忙忙地进行着生产生活,同时,在忙碌中进行着艰苦的写作,充分表现出了主人翁子乌热爱农村生活,渴望写作的矛盾与奋斗.《倾斜》也写出了一个农村青年为了加入省作家协会会员而付出的代价与所遇到的挫折.《寻找石大师》则以细腻的笔,生动地描写了农村青年作者寻找大作家石大师的几经波折.这些小说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了一个农民青年作者的种种矛盾和心态,以及一个作者的抱负与成长的经历,读了可亲可敬,很感人.写作中他表现的方法是亲身感受和体会,视线都集中在了农村青年作者,读后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可信、可敬.当然作者要表现的不是自己,而是农村许多作者奋发勇为,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勇于攀登的新青年形象.

因此,我说李仕学创作的支撑点是农村生活,是山区贫穷的农村田野生活.他的作品农村味很浓,怎么写,写什么都没有跳出活生生的农村生活,这就是他的创作视野,眼睛一直都在盯着山区农村;也就是说他的心都在对准农村说话,是讴歌养育他的山民与本民族生活.其实以农村作为创作视野来写是很有广阔的创作空间的,很有活生生的创作的原始素材.一个小山村看似平静,可深入其中,是复杂的、矛盾的、生动的,需要用创作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村子.作者在所有视线都投下农村生活时,他的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事件很自然,文章很真实,读后很充实,事件是农村平凡的事、语言是农村朴实的话、神态是农村憨厚的貌、动作是农村粗犷的形,都是作者身边发生的事和亲眼目睹的事,很自然、很亲切.

当然,作者的审美视角就是从山区农村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一件件琐事深入到整个农村,整个社会.可以这么说,他表现艺术的方法就是挖掘身边的事,深入贴近农村生活,以自己的笔,为山区群众代言,像溪水流过山间、田野里一样平平淡淡地流出来,因此,文章的审美视角应该是细细品味小说后,就有一种看到溪水流入大江大河或流入大海般的感觉,带领读者去领会小溪的存在与重要,不断地以小见大,不断地以细小见长流,不断地以农村平凡小事中见社会现象本质.如果读得多,并慢慢品味,还会感觉到久旱龟裂的农田里,突出浸透出亮晶晶的水来,滋润农田的喜悦与激动般的感觉,对他的创作与审美还会有几分惊奇.他的作品一直都在关注着农村的清贫,倾诉着山民的悲欢,并呼吁农村要改变传统观念,战胜落后贫困;要勤劳致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要不断努力奋斗,勇攀新生活新小康.

一个农民作家,一个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笔耕不辍,意志坚定,排除困难,勇于探索,勇于进取,而今成为功底不浅的省作家协会会员.生活中确实需要读许多书,并在劳动之余静下心来写作,可以说是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是困难磨练他成了才,是意志磨砺他成了功.当然,应该清醒地看到今天的李仕学只能算是创作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或在创作中走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步只能算是写作道路上的又一个新起点.我想一个有作为的农民作家,路还很长、很远,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做好三点.

首先,要做好结合和提炼的能力锻炼.农村的事是零碎的、散乱的,能够可以直接写成小说等材料的不多,生活中还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敏捷的思想,一个敏感的头脑,一颗善于吃苦的心,才能把党的政策、农村的事情、民族的习俗、山村民的心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小说的创作点,写好小说的着力点;才能通过生活中不断挖掘、不断提炼,形成写作的素材,写作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永不枯竭的创作支撑点.

其次,要有善于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素质.生活是粗糙的,写作是细腻的.只有通过善于分析,勤于思考才能抓住写作的主旋律,才能捕获人物、事件、时代相结合的亮点,文章才能升华到美的高度.总结规律,发现本质,才能寻找到文章的闪光点,眼光才能通过农村的一般现象,看到整个社会的本质现象、看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这也是写文章的关键点与激活点.

最后,是要多读和多写的不断积累.读是写的“阶梯”,写是读的归宿.多读是为了写更多,写更多是为了有更广泛的读者群,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共鸣.写作是从量到质的不断积累的转变过程中飞跃的,没有多读、多写,写作水平是无法提高的,更不可能写出有特色、有生命力的文章.要不断实践,不断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地突破创作的深度和高度.写作方法上需要不断借鉴别人和不断创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的把握现实生活中的酸痛和复杂多变的脉搏,需要一种为人民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这样文学作品才能植根于人民群众,才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才能达到溪水流入大江大海永不干枯的宿愿.

(作者单位:玉溪市峨山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万吉星

视野论文参考资料:

新视野杂志

大视野杂志

视野杂志在线阅读

经济视野杂志社

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该文评论:该文是关于经典视野专业范文可作为山间田野和溪水谈李仕学和审美视角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视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