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高中语文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注释问题举隅相关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中语文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2-25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注释问题举隅》

该文是高中语文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举隅和高中语文和注释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依理而论,语文课本应该是学者编纂的,需经过多层把关,至少由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面的语言文字学家或学者进行把关,不应该出现错误,孰料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舛误甚多.兹举古诗文数例注释错误,与大家商榷.

兹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科书中的问题举例分析如下,与大家共鉴:

一、注音错误

1.必修一《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其中“参省”在注解中释为“检验反省”,真可叹!《论语·学而》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身为儒家弟子,且为一代儒学大师,荀况岂不知“三省吾身”而言“参省”乎?明明荀况就是化用“吾日三省吾身”,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之注释中将“参省”注音为cān xǐng而非sān xǐng,将“参”释为“检验”而非释为“三”,真是奇哉怪也!

2.必修三所选《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注释“阙秦”为“侵损秦国的土地”,“阙”注音为“jué”.此注错误.

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汉语大词典》(徐复)(1060页)解释之二三两项:

○二quē①过失,错误.②空缺,亏损.③毁,除.

○三jué挖掘.《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1303页)解释之二三两项:

2.quē②空袭,豁口.③残缺,亏损.……○又使亏损,损伤.《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秦,将焉取之?”……④缺少.

3.jué⑤掘.《左传·隐公元年》:“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国语·吴语》:“~为深渠,通于商、鲁之间.”⑥通“厥”,其.《汉语大字典》(八卷本)(4314页)注音解释之二三两项:

㈡quē①侵害.②亏缺,残破.也作“缺”.③削减.④短少.也作“缺”.

㈢jué①通“掘”.挖掘.②通“厥”.指示代词,相当于“其”.

非常明确,阙”读为“jué”时,作为通假字通“掘”,意为“挖掘”.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阙秦”作为“侵损秦国的土地”来解释,“阙”释义为“侵损”,不读为“jué”而读为“quē”,通“缺”,使动用法,使……缺,即侵害、侵损…….

二、前后顺序错误

必修四所选之位于《秋声赋》前面一篇《滕王阁序并诗》【2014年6月第5版调到了必修五】第四段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必修三所选之《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有“……恩所及,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必修一所选之《赤壁赋》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必修一所选之《始得西山宴游记》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此数句都是“以”与“而”同义,都是“以”解释成连词“而”,为何在必修一学生首次遇到的文章中不予以注解却在后来学的文章中注解?

三、当注而未注

⑴必修一《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之“跂”字,课本注音为q&igre;,释义为“提起脚跟”.《康熙字典》、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徐复《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字典》等都释为:qǐ,通“企”,“举踵也”,“踮起脚后跟”.2014年的第6版将读音声调改了过来:qǐ.不知为何,课本中没有注明是通假字?

⑵必修一《师说》中“其可怪也欤”只注了一个“欤”字,而“其”字未注,不知是编者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其”就是个代词而不需要标注呢,还是真的不懂?众多的“一本通”、“全解”都把它解释为代词,代指“君子”.殊不知,这个“其”字就是一个“甚”字!“甚”字丢笔而为“其”,这种情形古书中不罕见.

⑶必修一《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其中的“将”是“如果”的意思;“以”通“已”,意思是“停止”,课本注释也翻译了“停止”,为什么不注明通假字呢?“而”通“尔”,句子的意思是“你有羡慕什么呢?”为何不在注释中注明呢?编者是不知呢还是另有原因?

⑷必修二《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课本上直接意译而无直译,更无相关的用法说明.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鼎被当成了铛子,玉被当成了石头,金子被当成了土块,珍珠被当成了石子”,两个名词连用成为句子,像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句子,“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都是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这里的“铛”、“石”、“块”、“砾”也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而不是前面的名词被用作动词了.文言文中常见到两个名词连用的情况,如果这两个名词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修饰限制关系),那么必定有一个名词有活用作动词,具体情形有两类.假定两个名词为A、B,那么AB的解释可能是支配关系,“以A为B,把A当/看成B,意动用法”,如“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即翻译成“以其父为宾客,把其父当成宾客”,前面的“宾客”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还有可能是主谓关系,后面的名词陈述前面的名词,“A变成了B,A被当成了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就是这类情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课文注释的意译实在是回避问题.

⑸必修三所选《指南录后序》注释“以资政殿学士行”为“用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尽管没有明确地直接解释“以”,却将“以”用翻译句子的方式解释为“用”,错误,应该明确注明“凭借(或凭着)……的身份”.

⑹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之中,“将崇极天之峻”的“将”字应该释义为“如果”,“将有作”的“将”释义为“打算”,为何不注明?“能克终者盖寡”中的“能”解释为“而”,为何课本不作注释?“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中的“而”是“能”,为“能”的本字,“而”与“能”为古今字,现在一般作为通假字对待.这类情况,我认为完全应该注明,课本却没有注,不知为何?

⑺“有”字在文言文中既可以当实义动词,也可以当虚词,作为虚词,“有”有作词头的用法,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实繁”中的“有”就是形容词词头,“将有作”中的“有”就是动词词头,《鸿门宴》中“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和“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有”都是形容词词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的“有”也是动词词头.

⑻《谏太宗十思疏》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中的“所”是“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鸿门宴》中的“秋毫不敢有所近”的“所”是语助词,用于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所”则是助词,跟“为”字相配合用来表示被动.不知为何课本不作注释以有助于学生理解?

四、重复注释

必修一《赤壁赋》“七月既望”中的“望”字,2014年6月第6版依然是错误的注释:“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必修三《五人墓碑记》中天启六年“丙寅三月之望”,也是在十六那一天而不是在十五,此日为阳历1626年4月12日,阴历三月十六.课本39页注释为:“明熹宗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又是一处错误.此注不仅错误,而且重复.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编者不可不慎.教科书中出现舛误如此之多,实属不该.既然出现了舛误,就应及时改正.还有,应该让真正的学者参与到教科书的编写之中来,及时审校出错误之处.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2年第1版.

[2]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8年校订重排本.1999年5月第3版.

[3]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

[4]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6月.

[5]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8月.

[6]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年10月.

[7]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6月.

[8]徐复.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

[9]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第6版.陈娟,江苏新海高级中学教师.

高中语文论文参考资料: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德育论文

语文天地杂志社

中学语文杂志社

归纳总结:本文是关于对写作举隅和高中语文和注释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高中语文本科毕业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