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走在行知路上的人方面论文范文集 与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的人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走在行知路上的人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07

《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的人》

该文是关于走在行知路上的人方面论文范本与杨瑞清和行知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文/ 朱 波

杨瑞清,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为人谦和,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村教师.但是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后,人们才知道平凡背后有更多的不平凡.

人物简介

杨瑞清,江苏南京市浦口人,现任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为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献身乡村教育,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以及赏识教育研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

毕业时,他放弃留城的机会,主动要求到乡村小学——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当教师;有“升迁”的机会,他却安心在乡村小学扎根农村教育20 多年.多年如一日,在艰苦的条件下,搞教育改革,探索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始终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自己,立志成为“陶子之后,亿万陶子”中的一员.他就是被人们誉为“陶行知式”的乡村教师杨瑞清.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选择.杨瑞清曾经有过三次比较重要的选择.一次是1981 年从晓庄师范毕业的时候,当时是可以进城,但他主动向学校提交了志愿书,选择回乡为农民办教育.第二次是1983 年,他被调任江浦县团委副书记,在从政和从教的矛盾中纠结了4 个多月,杨瑞清最后选择回到学校,继续当老师.第三次是20 世纪90 年代初.面临学校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师队伍长期得不到稳定等困境,有人建议他离开乡村学校,获得解脱.但杨瑞清:“最终还是留了下来,选择了坚持.”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杨瑞清体悟到: 人生的奉献方式是“爱”,创造爱的方式是“学会爱”.热爱孩子、赏识孩子,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让乡村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是杨瑞清始终不渝的人生追求.

在杨瑞清看来,让农村的孩子受到优质教育就是对孩子最真的爱.在他眼里,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让教师当教书的主人,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教书、学习.为了让孩子快乐、自信,激励孩子们成人、成才,杨瑞清尝试起赏识教育,学校专门印制“优点卡”,由老师以第一人称对孩子们的细小优点进行表扬并签名,然后由他在每周的晨会上宣读.杨瑞清把全员管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在行知小学,学生人人当组长,轮流当班委.通过全员管理,孩子们得到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和机会,在参与班组管理的实践中提升了自信心、自尊心和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使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杨瑞清提出了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并把它写在自己名片的背面.他以为,优质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在这里快乐成长、成人、成才的教育,而并不要求办学的物质条件最好.多年来,行知小学没有像不少农村学校那样,将办学重点停留在改善物质条件,追赶城市学校的现代化的办学设备上,而是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聚精会神于内涵的发展.杨瑞清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实践并总结出以“关怀生命、关注生长、关心生态、关切生机”为内涵的行知教育理念,在教学与活动过程中,努力做到:达成被爱,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爱的堡垒——逐步使行知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了卓越的品质.2011 年,杨瑞清作为首席专家主持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项目,组织德育专家精心制作了30 集电视讲座片;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实现共享,成为全国农村班主任培训研修的重要资源.

他还带领老师们,先后开展了小学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研究、赏识教育和小班化实验.昔日落后的村办小学,已经发展成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 万平方米,融幼儿园、小学、初中和社会实践基地于一体的中国新型乡村学校,不仅使当地农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而且累计接待了近20 万城市未成年人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接待了5000多名外国学生开展中华文化浸濡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学校已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谈到教师节, 杨瑞清说其中有两次教师节让他最难忘.一次是2000 年教师节前后,他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团赴全国各地巡回作报告,历时一个月,取得了圆满成功.教育电视台播出了报告实况录像,教育部发行报告会光盘和报告文集,作为全国教师师德培训教材.之后,他以“人生再也不寂寞”为题,向教育部师范司提交了参加师德报告团活动的总结.总结中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能够参与这项活动,见证这段历史,经受这次锻炼,杨瑞清说感受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另一次是10 年以后—— 2010年的第26 个教师节, 行知小学再次成为教育部关注、全国聚焦的地方.9 月6 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由行知小学和上海七宝中学等全国10 所学校联合署名的教师节倡议书.在教育部师范司领导的鼓励下,杨瑞清参与了倡议书的起草.就在这一年的7 月,他在北京出席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深感在国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机遇宝贵,责任重大,大有可为.杨瑞清高兴地说:“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背景下,我们的四点倡议在全国引起热烈的回应.”

杨瑞清说农村教师学会自信很重要,过去只有、进城、发财才算有出息,而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时代,不,不进城,不发财,也会有出息.陶行知说要“立大志,做大事”,他认为,农村教师还要“立大志,做小事”,因为这是一个“做小事”的时代,用10 年、20 年做小事,将小事做好,做精,做到极致,最终也能成大事.他信奉:“小里见大,乃是真大;平中出奇,乃是真奇.”他将自己这20 多年来的生命状态概括为“坚持、感激和成长”6 个字.

(来源: 中工网)

好教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

文/ 孙明霞

问:杨校长您好!作为一位知名校长,您通过近30 年的努力,把一个落后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今天闻名海内外的现代化名校,肯定也培养了一大批好教师.今天想就“好教师”的话题请您谈谈,您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子的?

杨瑞清:我认为,好教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而真正的名师也一定是良师.

问:您的意思,是不是有些“名师”是徒有虚名的?

杨瑞清:很多老师把当名师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无可厚非,只要他们师德高尚,或者教育艺术精湛,都是值得信赖和敬重的.那些沽名钓誉的人是成不了真正的名师的,有名的话也是假名师.作为普通教师,他可以不成为名师,但要让自己成为良师.

问:您怎么想到“良师”,并且那么坚定“好教师一定是良师”的观点?

杨瑞清:两年前我到清华大学参观,看到清华大学举行一年一度的“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他们不评优秀教师,也不评名师,而是发动全校师生评选“良师益友”,我很受启发,一下子就觉得,好教师就应该是良师.我觉得“良师”这个词非常有魅力.我们的一些老师,教学能力可能有限,如果年龄又偏大,那么往往就没有了成长的动力和奋斗目标,觉得自己反正成不了名师嘛!所以我们提出“良师成长计划”后,得到很多教师的响应.

问:您一直强调要做良师,那您是怎样定义“良师”的?

杨瑞清:一般来讲,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师能突出、教育质量高的人就算是良师了吧.但我想,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表述之外,我最想说的,我心目中的良师,首先是关爱生命的,是关爱每一个生命的.

假如只关爱一部分生命,他(她)还算不上良师.在好教师眼里,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盛开的鲜花和可爱的花苞.

问:这就是您常常说的“花苞心态”,很形象很生动的比喻.

杨瑞清:我经常在荷花园里看荷花,喜欢用具体的荷花来说教育问题.比如千瓣莲,它的花开得很迟,但内涵却很丰富.正是由于它孕育了太多的美丽,有太丰富的内容,所以迟迟不开放,甚至它很多时候就是个花苞,根本就开不了,但也有欣赏价值,也很精彩.再看睡莲,它早晨开花了,晚上又成了花苞了,你能说这个花苞不可爱吗?我们的学生,也像这睡莲,有的时候表现得很好,有的时候很调皮,甚至犯错误,我们就要用欢喜的心去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接受他,尊重他,这样你才能去帮助他,促进他.

问:您的意思是说,花开是美丽的,花苞也同样可爱,哪怕一辈子都不开放.

杨瑞清:是的,教师具有“花苞心态”,他会更用心去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这是一个良师必须的教育素养.当然,他还必须是能够坚持终身学习、全方位学习的,特别是能在生活中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儿童学习,是能不断成长的.

问:记起行知校园里的有一句话“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我觉得很有意思.杨瑞清:我们学校有位刘老师,年龄比我还大两三岁.他以前总觉得自己肯定成不了名师,工作上缺乏动力,就忙着研究股票,教书没精打采.但慢慢地,他接受了“良师”的观点,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良师,就开始对孩子、对班级、对教学用心了.一旦用心了,他就从中找到了快乐,找到了成就感,后来开始发表文章了,论文还获得南京市一等奖.现在他是我们学校网站的一个版主.你说他将近50 岁了,还能跟上年轻人的节奏,我真是很佩服他.

我一直说,只有内心愉悦、富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幸福的种子.所以一个良师,一定是富有童心的,是快乐和富足的.孙老师你也多次说到教师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你知道自己能影响几十个孩子的人生、前途,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业,所以会很用心对待教学,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这是一个良师的价值观.像薛瑞萍老师说的,“给我一个班就心满意足了”.但现在很多人看不到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只看到有的人挣钱比我多,有的人做官比我大,有的人名气比我响,还有的人书出得比我多、文章写得比我多……他把升官发财出名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结果要么很自卑,进而放弃自己,要么学会了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问:作为一个教师,我深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带给我无数的快乐.

杨瑞清:一个良师,他总是善于从身边的一切获取力量.他不但造就自己,还能影响其他教师找到职业幸福的理由,使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良师.

问:这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教师文化了……

杨瑞清:对!当今社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希望能改善这种状况.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果人人都成为良师,都用心做教育,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但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就靠着几个名师在撑着,靠几个名师来展演、来表现,结果掩盖了很多真实的问题.

问:教育主要就是依靠千千万万普通的教师来支撑的.

杨瑞清:所以啊,教师的心态、教师的内心状态很重要.在我看来,教师的内心应该是平和的.这也可以看作良师的特质.即使他成为名师,也不是打造出来、包装出来的名师,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名师和良师并不矛盾,良师还是有可能成为名师的,但不要把名师作为追求的目标.很多老师想出名,结果修养没提升,连良师都不是.

这样的“名”是没有生命的.作为良师,就是要坚持自己平凡的岗位,坚守三尺讲台,一辈子淡泊名利,挚爱自己的事业,对待孩子们不是居高临下把孩子当作弱者来“呵护”,而是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所以,良师和益友总是连在一起的,是良师,就一定是益友.

问:杨校长您可以说就是一个良师益友的典范.所有和您交往的人都感受到您平和的心态、对人的友善与真诚.您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师.

杨瑞清:你一定要说我是名师的话, 那我只接受一分, 我还有九十九分的成长空间.千万不要以为杨瑞清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行知小学的发展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靠很多人的努力的.我可能教书不如李老师,基本功不如张老师,教学艺术不如王老师,可他们没有成名师而我成名师了.可见成为名师有很多机遇.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这个名师的称誉可能包含了很多人的功劳和汗水.作为当事人,要懂得感恩,要感谢那些默默工作的人.如果没有这份良知,而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这个名师就值得怀疑了.

问:您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敬重与爱戴,应该跟您常怀感恩之心直接相关.您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一分自豪,九十九分感激.

杨瑞清:我的所谓成功是因为我的很多同事默默无闻的奉献.水涨船高,学校发展好了,人们注意到这个学校了,也给了我杨瑞清更多的机会.其实啊,你再出名,再优秀,也是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员.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是同事的帮助支持,学生的成全,才使自己成名的.我们学校的老师真的都非常可爱,他们也有家庭、孩子,要忙家务,要攒钱买房子,他们体贴人,心态平和,从不出语伤人,那么爱学生,不厌其烦,默默无闻.我觉得是崇高的,我唯有感激.

问:行知小学的老师们,他们真的很可爱,从没听到他们发牢骚或者抱怨什么.

杨瑞清:我们学校的青流(陈道龙)老师很多人都很熟悉.如果让他去赛课或者参加基本功比赛,他可能难有出头之日,但他总是快乐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也被我们推荐为南京市的优秀班主任.他默默地做着,还到处宣传学校,宣传行知的理念.我想,这样的老师,他会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我们学校有一大批这样的老师、良师,这是我真正的自豪所在.

问:我接触过不少好校长,我发现他们都很喜欢夸自己的老师.

杨校长的心中,也藏着很多活生生的老师啊……

杨瑞清:行知小学的今天,就是靠这些好教师铸就起来的.我的有关良师的很多思考和做法,其灵感可以说正来自他们.我想起2005 年1 月10 号,行知小学命名20 周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搞宏大的校庆活动,而是只悄悄地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成立教师发展学校,二是开通了“南京行知苑”网站.当时我就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学校不只是几百个孩子的学校,也是几十位教师的学校.几百个孩子可能在这里上五年六年学,而几十位教师可能要在这里生活、工作一辈子,可以说是他们终身的学校.所以我们坚持做一个“良师发展工程”,就是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良师,所有员工也都是良师,包括做卫生的、搞食堂的、开车的,他们也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来源:《教师月刊》)

走在行知路上的人论文参考资料:

永远跟党走论文

本文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走在行知路上的人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杨瑞清和行知相关走在行知路上的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