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高数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让学生开口,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类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数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04

《让学生开口,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

本文是高数类毕业论文范文和数学教学和实效和开口方面论文范文集。

[摘 要]中高年级学生通常不愿意开口讲话,使得课堂失去了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通过巧设问题、动手操作、创设开讲机会等措施引导学生开口表达,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生开口;教学实效性;圆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29-02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面对教师的提问,中高年级学生大多保持沉默,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开口讲,也就是说生本课堂应从让学生开口讲课做起.现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教学实践

【教学片段一】自主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

在教学之初,笔者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画出学习的重点,在读和画之后,开始自述学习内容.有学生认为,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用圆规画圆以及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其中包括圆心、半径和直径.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针尖所在的点叫作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

此时有学生自言自语:“经过圆心的线段称为直径,那是不是不经过圆心的线段就不是直径了呢?”还有学生小声嘀咕:“两端都在圆上是什么意思?在圆上应该是在曲线上吗?那两端不在圆上的线段是什么呢?”

笔者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然后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引导,促进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随着不断深入思考,学生的表述也有了调整,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表述加深对圆心、半径、直径等几何概念的认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片段二】在操作中交流探究圆的特征

笔者要求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能找出圆的哪些特征,然后分组讨论,并完成学习单.

有学生把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认为对折的折痕交点就是圆心;有学生测量了自己画出来的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结果直径都是6厘米,半径都是3厘米,由此产生疑问:由此是否可以证明直径就是半径的两倍呢?有学生通过对折圆形纸片发现圆形纸片对折之后得到的两个半圆正好重合在一起,由此认为这正好可以验证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还有学生过圆心画出直径和半径,发现可以画出无数条,由此认为过圆心能够画出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最后总结得出圆具有以下特征:①圆有无数条直径和无数条半径;②同一个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③一个圆所有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都分别相等;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讨论,初步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在小组交流中,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表达的机会,增强了自我表达、自我验证、自我展示的信心,为下一步的开口讲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片段三】学生开口讲课,集体反馈,深入把握圆的基本特征

笔者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和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自主表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讨论之后公开推举出一位小组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进行讲课.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并由“小老师”进行释疑解惑.

小组一派“小老师A”上台汇报所学:“通过小组讨论,我们小组学习了圆心O,这是圆的中心点,也学习了半径r,它指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直径d,它是指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针对小组一所汇报的内容,有学生质疑:“过圆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端都要在圆上?如果不在圆上呢?

“小老师A”马上解答:“过圆心的意思就是要经过圆心.因为没有经过圆心的线段不是直径;‘在圆上’指的是在圆的曲线上,如果不在圆上,就不是直径.”接下来小组二派“小老师B”进行汇报:“我们小组通过对折再对折圆形纸片,知道了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而且长度都是相等的.”立刻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你们怎么证明?”

“小老师B”开始解释:“通过无数次对折圆形纸片之后,我们发现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而且这些直径和半径都相等.另外通过画一画的方法,我们发现直径和半径永远画不完.“小老师B”借助操作演示,清楚表述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小组三选派“小老师C”汇报:“我们小组通过测量发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最后,笔者根据“小老师”汇报的内容,总结出了圆的基本特征,并充分肯定了三位“小老师”的精彩汇报.在以上教学环节中,三位“小老师”汇报时条理清晰,表述完整,而且其他学生质疑互动非常自然,整个教学流程十分流畅.

二、教学思考

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课堂的主体.从引导学生自主表述,到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成功开讲.笔者帮助学生做足了前面两个方面的功课,为学生下一步开讲引好了路.笔者认为,在开启学生开讲模式时,可从以下三点着手.

1.巧设问题,激发自述动力

在课堂中,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精心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启发性和新颖性,通过有价值、有深度的设问,诱发学生表达的.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难点分解成简单容易的小问题,由此带领学生层层深入,步步探究,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纵深处发展.

例如,课始,笔者曾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圆,然后追问:“这个圆和另外一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笔者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由叙说,积累表达展示的经验,激发想要表达的动力,为下一步开讲做足准备.

2.动手操作,分组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将动脑、动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操作过程,表达思维过程.如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的方式开展圆的特征的探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组员间可以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补充和修正.如果本组成员仍有疑惑,还可以跨组提问,或者向老师提问.这样,“潜力生”也有机会开口说话,并通过优等生的陈述而有所启发和收获.

3.面向全体,创设开讲机会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为学生创设开讲的机会.如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之后,推荐小组代表,进行小组成果的展示,此时可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分析、讲解、提问、板书等环节的教学.而教师则站在学生中间,充当倾听者.在集体反馈时,教师要将开口说的机会留给中等生或者是“潜力生”,然后再由优等生来进行概括总结,进一步提高中等生和“潜力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作为数学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开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责编黄春香)

高数论文参考资料:

高铁论文题目

数模论文

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高电压技术期刊

高被引论文

高会论文选题

上文评论: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数学教学和实效和开口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高数本科毕业论文高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