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广东类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客家民系与广东汉乐的历史源流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广东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11

《客家民系与广东汉乐的历史源流》

该文是广东有关论文如何写跟历史源流和广东汉乐和客家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一、对客家民系源流的几种观点

广东汉乐是客家音乐当中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是和客家的产生与存在分开的.只有弄清了客家的源流变迁,才有可能对作为一种特殊移民文化的广东汉乐的演变及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客家的出现,是我国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相传在公元四世纪普安帝九年,一些祖居黄河流域的汉人,因为逃避战乱南涉渡江,后来又有一些中原内地的居民,大批渡江南下至赣、阁以及粤东等地,当地人称他们为“客家”,后遂相沿而成为这些南迁汉人的自称.许多文献都记录了中原汉人几次辗转南迁为客家的事实经过.之后大埔、梅县一带逐渐成为客家的聚居之地,也是目前广东汉乐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综上所述,中原的汉人南迁聚居而成为客家的这一客观史实是我们追溯广东汉乐历史源流的一个基本依据.那么客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中原南迁的移民到底始于什么时候?中原迁民与赣闽粤三省交界边区盹土著有什么关系?客土文化是如何融合的?针对这些更加深刻的问题?研究客家的学者存在许多看法,因此在客家源流问题这个焦点上,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1.“中原最纯正汉人后裔”说

这是罗香林先生提出的,他对客家源流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的《客家源流考》.他在论及关于客家源流时说:“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的民系,是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与周边的民系较少掺杂”.这是他的基本观点.罗香林先生用很大篇幅比较详细地描绘了客家先民从晋代永嘉至清代的五次南迁的情形,阐述了客家是“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的论点.这五次南迁分别是:自东晋至隋唐,是客家先民自北南徒的第一时期;其后宋太祖统一中国前后,是客家先民的第二次迁徙运动的时期;不久,宋高宗南渡,元人入侵,客家先民不得不进行第三次迁徙;自康熙初叶,至乾嘉之际,是客家迁移运动的第四时期;同治六年前后可以说是客家迁移运动的第五时期.罗香林提出这一论点是针对20世纪有人认为客家不是汉族,而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民族,或者认为客家是一个野蛮的少数民族等等论调而发的,他的论述有力地说明了客家是汉族的一支民系.

2.“土著”(古越族)说前夕

“土著”(古越族)是房学嘉在他的《客家源流探奥》一书中提出来的.他的这一学说是与罗香林学说针锋相对的,从根本上否定了“五次大迁徒”,断言历史上并不存在客家入中原的南迁史,客家人并非中原移民.客家共同体在形成过程当中,其主体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在谈到客家方言的形成问题时,他解释,客家话的母语应是传统的“古越族”语,中原古音是夹在其中而己,由此证明客家的源头是“古越族”(土著).另外在此书中,他还谈到作为“土著”后裔的客家妇女与中原妇女最大的不同特点是:中原妇女都缠足,南客家妇女是天足,即不缠足.在关于客家源流的学术著作中,房学嘉先生的“土著”(古越族)说,是独树一帜的观点.

3.“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

这是万陆先生在他的《客家学概论》中提出的论点,与罗香林的主张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分歧.相同之处在于他俩都认为客家是汉族的一支独特的民系.分歧在于:

(1)对于客家先民南迁的过程,万陆认为不是五次,而只有三次大规模迁徙行动,前三次两人观点大致相同,但万陆对每一次的迁徙时间描述得更加具体.万陆之所以不赞成罗香林的四、五次迁徙之说,是因为他认为两宋以后的客家民系己最终形成.因此,这之后的两次迁徙只能说是客家后裔的迁徙行动,与客家先民的汉人没有直接的关系.

(2)客家先民来自中原的汉族,是二者的共识,而关于中原的地域概念,却大相径庭,万陆认为客家之源在整个古中原地区,具体说是长江以南、以北的辽阔地带,相比之下,罗香林的地域概念要小得多,主要是指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少数地方.

(3)虽然他们都主张客家是汉人的后裔,但罗香林的“纯正”说不仅否认了与土著有融合的关系,而且与“周边的民系较少掺杂”.万陆则认为客家与土著的关系密切.综上所述观点,贯穿在他的《客家学概论》的许多章节中.

4.“南方各民系融合”说

这是陈支平先生在他的专著《客家源流新论》中提出的.他认为,中原汉民的五次南迁,并不是客家人的独特现象,许多南方非客家民系的祖先与客家人大都有着相同的经历,都是与客家先民同期自北方南迁的,有相当部分的客家人与非客家的中原血统是一致的.正因为客家人与非客家人的南迁过程是基本相同的,就势必造成他们在南迁过程中,出现相互交错与相互融合的情况.他认为,客家民系的形成,除了罗香林所说的秉承着中原士族的血统而逐渐迁移到闽粤赣边界山区的而外,还有如下四种类型:

(1)客家人与非客家人南迁时原为同一祖先,后来分支各处,有的成为客家人,有的成为非客家人.

(2)原为非客家人,迁入闽粤赣山区后成为客家人.

(3)原为客家人,迁入非客家区后成为非客家人.

(4)客家人与非客家人相互混杂.

他的这个论点是针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是“中原最纯正汉人后裔”之说而提出的.

5.“汉土融合”说

客家中原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成之说,是胡希张等人在其所著《客家风华》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客家民系是在土、汉融合中诞生的.客家民系就犹如两支源流汇合而成的一条历史长河.一支源流是南迁汉民,他们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先进,因而处于相对主导地位.另一支是本地土著,他们并非无足轻重,他们为这个民系带来了有别于其他汉族民系的“客家特点”.因而他们理所当然是源.如果没有本地土著的融合,南迁汉民就不会从民族的主体中区分出来,而成为客家民系.客家之所以成为客家民系,是因为有不同于其他汉民系的个性,个性就来自于南迁汉民与本地土著的融合,客家民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赣南开始,在闽西发展,在粤东完成.因此,客家民系可作如下界定:它是南迁汉民于南宋末年至明末清初,在赣闽粤边区与畲瑶等土著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方言、文化、风俗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而客家人的界定应是:凡具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三项条件中任何两项条件的人,都是客家人.胡希张等人的这些见解,显然与前四种论点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探讨客家民系的源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以上几种关于客家源流问题的论述,是近几十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又各执一见的观点.我们要研究广东汉乐,必须首先要涉及到源流,只有弄清了源流,才有可能理顺广东汉乐的形成和流变、客家民系与广东汉乐是一种主从关系.目前学术界大部人可能认为“汉土融合”之说,比起其它论点,似更符合历史上客家音乐的实际情况一些,本人也比较赞同这种看法.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客家民系不可能是“纯血种”的汉人,也不会是当地的“土著”,而是“汉士”交融而成.而别具一格的广东汉乐,乃是一种移民音乐文化,它是由中原移民南迂时带到客地的音乐,与当地土著(或称原住民)的音乐融合交杂而成的,既具有北方音乐的韵致,又富于南方音乐的特色,这是本人在欣赏和演奏客家地区广东汉乐时的一种直接感性体验.在这些音乐当中,时刻都能寻觅到汉族与土著的结合特点.无数事实证明,没有“汉土融合”,就没有客家民系,当然也就不存在广东汉乐了.

二、广东汉乐的形成与传播

广东汉乐是客家民间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乐种,又叫汉调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清乐,亦有中州古乐之称.因其与中原汉族音乐有紧密联系而得名.从“外江弦”“中州古乐”的别称中,可见客家汉乐并非土生土长的乐种.它的流行面很广,除以梅县、大埔县为中心的粤东客属地区外,赣南、闽西、闽南、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客家华侨聚居地,均有演奏.这一丰富多彩的乐种,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

由于中原汉人的南迁,对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必然产生新的影响和变化.中原汉人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习俗.客观上促进了南北交流,不少中原文化在内地西频繁的战乱而毁灭,而偏安一角的客家地区,却把中原地区的文化遗产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并不断流传发展与演变.广东汉乐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流传发展起来的.

广东汉乐的形成不仅与中原汉人的不断迁徙息息相关,而且形成方式也与移民的迁徙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不同的移民迁徙特点,中原音乐向客地传播时,一般有三种形式:

1.直接式

客家先民的南迁有一种方式是直接迁徒,即由中原地带到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一步到位,移民把他们熟悉和掌握的中原地区原汁原昧的民间音乐直接带到了客地.另一种情况是,中原一带的民间艺人到客地行艺卖唱时,也会把各地的民间音乐很自然地传播到异地他乡,凡是为人们喜爱的一部分,便会逐渐被保留下来,经过变革而成为广东汉乐.

2.跳跃式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路途遥远,不少中原移民采取分阶段式迁移,很难一步到位,整个迁徙过程和踌度很大.这种跳跃式的传播过程中,中原音乐常常会与其他的地域音乐接触、交流.所以,客家音乐虽然是形成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广大的客家地区,但由于中原音乐经过多个地区的跳跃式传播,促使广东汉东成了中原音乐与各种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互相融汇的混合体.可以说,广东汉东是不同根系的地域音乐的融合和结晶.

3.反向式

这是直接受到客家移民方式影响的另一种音乐传播形式.客家先民从中原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至两宋已在赣、闽、粤三省交界的地域基本上形成了稳定的客家民系.但客家的迁徙活动一直在进行,主要是从客家的大本营向外播迁.原因主要是自客家民系形成后,赣闽粤的客家地区人口过剩,生活资源紧张,于是出现了客家纷纷外迁的潮流.客家的外迁是多向性的,所去之处几乎遍及四面八方.由于客家人的频繁迁徙,也促使了广东汉乐的广泛传播.与客家民系的形成一样,这一时期的广东汉乐已由中原汉族音乐与当地土著音乐融合而成.因此,随着客家人流的外迁,广东汉乐也从反向传播到了异地.又经历了与当地(多数为非纯客地区)音乐的交流融汇,进而形成了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广东汉乐.向东迁移的有台湾岛;向西迁移的有粤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朝南部地区迁移的有海南岛、香港、澳门等地;向北回迁的,主要是粤东北及闽西客家地区的过剩人口向赣南一带迁徙.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到海外一些国家去谋生,以南洋群岛为多.

广东汉乐就是这样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移民迁徙,在无意识渗透的情况下形成的.移民将汉文化和中原音乐远播于赣、闽、粤三省交界的客家地区,经过与当地土著音乐的有机融合,久而久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广东汉乐.因此,就广东汉乐的历史源流而言,随着客家南迁所带来的中原音乐文化,一方面保持承袭了中州古调的遗风: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和当地人民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融合一起,相互影响,使广东汉乐又融于清纯秀丽的南国情词,从而形成别有韵味的独特风格.从客家先民南迁其音乐文化随之传入当地的观点来看,广东汉东正是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多年不断地流传发展和演变而自成一体的.从西晋末年,客家先民南迁至今己有1500多年历史,即使从宋亡前后南迁,至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对于广东汉乐流传发展的起始年代虽不能冒然论定,但明清以来在大埔的地方县志中关于客家人的风俗史料记载详多,历历可考,由此不难看出,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

广东论文参考资料:

广东电力期刊

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广东专业范文可作为历史源流和广东汉乐和客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广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