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曾国藩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曾国藩家书》为何耐人玩味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曾国藩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9

《《曾国藩家书》为何耐人玩味》

本文是曾国藩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跟《曾国藩家书》和玩味和曾国藩家书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曾国藩,中国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誉,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宝典.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居安思危,修身、齐家之策鞭策着其后辈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身,也为我们今日读书、修身、养性等方面予以了深刻的启发.因而,直到今日,曾国藩依旧受到后世的极度推崇和赞誉.读了《曾国藩家书》,我才真正明白了青年为什么在1917 年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谈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颇觉玩味,些许感悟,聊以记录.

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少年得志, 官运亨通,之后他刻苦修身, 最终官居二品, 身居显赫.其一生治学严谨, 著述颇丰.《曾国藩家书》成书于咸丰年间,是一部曾国藩的书信集.该书记录了曾国藩约三十年的戎马生涯,收录书信近1500 封,曾氏家书不仅历时长, 数量多, 而且内容涉猎极为广泛.他的众多书信中涉及的内容,大到立国治军、修身求学,小到理家交友,真可谓无所不谈.曾氏家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正统思想,为其书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公德,体现了人类文明成果.因此,它既被统治阶级接受,同时也为平民百姓所认可.曾国藩家族世代宗儒,他本人也是清末突出的儒教传人,一生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而且直至晚年也从未间断对自己品德的修养.曾国藩在治学上的要求极其严格,且抱负远大,他时常对自己进行反省和自责.曾国藩一生强调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便成了他的座右铭.统览曾氏全部家书, 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信奉并传扬孔孟的仁、义、礼、智、信,尤其是忠、仁、孝思想几乎渗透每一封书信.书信当中,行文从容不迫,挥笔自如,稳健雄浑,见地深邃,自成一家之说,平淡中体现了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另一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其治学之术与勤俭治家之策.曾国藩的家书含括面很广,但又各有侧重.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涵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书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为政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地,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该书也成为研究当时历史的一部重要材料.他认为读书要“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讲究“志、识、恒”,鼓励其弟“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讲求“立志需严,求强当在自修处着力”,注重内心修养和素质的提高,经过日积月累,形成高山景行的道德品质.教育家人:“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在给自己的弟弟和子女的家书中告诫他们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这里他提到的“勤俭节约”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勤;二是家长要勤,要言传身教.曾国藩在他的治家理论中,还提到了一个“八宝饭”(八字格言)的家训,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八个字是他治家的宝典.家里人都得读书;要种菜,自己种;养鱼;养猪;早起床;扫地;考是祭祀祖先,要有敬畏;宝是与邻里间亲戚间要和气.家族兴旺家庭才能更兴旺.这是大局观.这八个字是要他们身体力行,坚持不辍,才当得起一个勤字.在曾国藩看来,勤俭节约才是兴旺的根本,而骄奢懒惰就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第二点,做家长的要带头做起,这些他自己全能做得到,除此之外,他自己也坚持恪守自己一直奉为圭臬的“勤”的理念,即便公务缠身,总能从繁忙中挤出时间来教育孩子,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只要孩子有兴趣他也会努力研究、去学习,这更难能可贵.到儿子曾纪泽身上更突出,他是外交家,虽然请了家教,还总是亲自教孩子,练书法,听音乐,陪孩子聊天画画,郊游,他说:“每天只要能抽一点时间来陪家人、陪孩子,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不仅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他的努力与实践更是让人钦佩.反观当下,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一读《曾国藩家书》着实是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来,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的劣根性丢了世袭荫泽.而正是因为这种夹缝的传承,使得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总能以高尚的人格与品行彰显家庭教育的成就和家族传承的辉煌.评价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品读曾国藩书信中对后人谆谆教诲的文字,让我感触较深的首先便是他提到的“静”,曾公多次强调静能生智,要求不论军旅忙碌如何,每天都要四刻,反省自身.古人没有电脑电视,娱乐活动也没有今天丰富,应该说思考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而在今天,打开电脑电视,各种吸引眼球的新闻和社交网站充斥屏幕,如果不加节制的话,恐怕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个晚上而没有时间让自己的大脑安静下来.很多时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忙了些什么,大抵便是没有静下来,做事没有章法.曾国藩一直坚持写日记反省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曾国藩向来都是毫不隐讳直接记录.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国藩从一个有着很多缺点的普通人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儒的心路历程.曾国藩曾在他的家书中说“人旦有恒,事无不成”,就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这句话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要做到却也并非易事.在曾国藩青年时期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是折磨了他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曾国藩费尽心思和它苦苦斗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轻易言败的决心很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在家信中数次要求自己的兄弟、子女要坚持早起,还在八本家训里专门提到“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他认为克服懒惰的第一要务就是坚持早起.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早上起不来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真的缺觉,而反映的是一种精气神.生活中多数的好习惯、好品质便也就是从此种点滴小事开始养成.

曾国藩还提到成大事半由天,可是你又不得不竭尽全力.曾公在晚年的时候跟他的弟弟曾国荃说福不可尽享.如果不是赶上太平天国运动,他可能就是众多平庸京官中的一个,而曾国荃可能还在苦苦为功名而挣扎.即便赶上太平天国,如果李鸿章兄弟早几年办团练,可能就是淮军成大事了,没有湘军什么机会.可是曾国藩又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之者极少,有所激有所逼而成之者半.”曾公早期在京城刻苦修行,结交唐鉴、穆章阿等,升官后在家书中喜不自胜,历数自己在所有湖南官员中升迁之快,古今少有.后来攻打太平天国中殚精竭虑,与湖南官场、江西官场斗法,跟咸丰皇帝讨价还价,耍脾气撂挑子,攻打天京的时候坐卧不安,跟弟弟谋划排斥李鸿章的淮军,要独吞全功,一个竭尽全力为达目标的霸蛮形象又展现得淋漓尽致,完全不像他后来跟人说的:不信书,信运气.

大人物成长的过程中,所吃的苦,承担的风险和责任非常人所能理解.如果苦难是一种财富,前提是只有当你能从苦难中悟出一些道道,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之后,苦难才是有意义的.可是这个过程是很难的,曾国藩早期带湘军是很不顺的,两次被逼得投水自杀,先后跟湖南官场、江西官场闹翻.更难过的是,以前的道光皇帝很赏识曾公,可是新皇帝咸丰就看他不顺眼,曾国藩只得回家丁忧.在这段丁忧时间里,曾国藩是很痛苦的,皇帝的刻薄,同僚们的看笑话,朋友如左宗棠的谩骂,他很痛苦,在家里也经常发脾气,跟家里人也处得不好.可是曾国藩,这位曾文正公不是一般人物,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悟道了.再度出山,他就如鱼得水了,过去苦苦求之不得的东西也渐渐都有了.

曾国藩说“读书可以改变气质”,曾国藩其实天资并不聪颖,如何成了晚清一代鸿儒呢?显然,读书便是一个重要因素.少年时的曾国藩科举落榜,用借来的100 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对书的痴迷程度.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这三条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他严于治家、治军、修身养性的真实写照,其传承的思想文化精神也泽被后人.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人们的雄心壮志,也引发了浮躁之气,人们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行为比比皆是,不能脚踏实地,这部家书值得我们细细玩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他的富有特色的家书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对中国的家教产生恒久的影响.

(作者简介:靳毓,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5 级硕士研究生.)

曾国藩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家国情怀论文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

结论:上文是关于对写作《曾国藩家书》和玩味和曾国藩家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曾国藩本科毕业论文曾国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