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少数民族相关论文怎么写 和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集中保护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少数民族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16

《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集中保护》

该文是关于少数民族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少数民族和档案和口述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文/天津科技大学 朱少禹

【摘 要】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不仅形成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还有经过口耳相传方式流传下来的口述档案,口述档案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收集、保护同样值得重视.

【关键词】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集中保护

口述档案,目前档案学界对其定义尚无统一认定,《档案术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进行对个人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声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依据少数民族档案的内涵,笔者认为可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理解为:少数民族在自身发展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毕摩、土司、、东巴、巫师、长老及民间艺人、群众以口耳相传方式世代承袭的原始记录,经专人记录、收集而成,与云南省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特性介绍

口述档案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档案全宗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具有同纸质档案一样的原始记录性,具有凭证价值,同时,口述档案还具备了一些特性,作为“活档案”“活历史”,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珍贵史料.

(一)宗教性特征明显.少数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例如傣族信奉佛教,东巴族信奉本土东巴教和达巴教,瑶族信奉瑶传道教,普米族信奉韩规教等,加之少数民族有丰富的宗教活动,因此,少数民族在发展中所形成的不论是纸质档案还是口述档案都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民族性特征鲜明.各少数民族,无论有无产生文字,都在其发展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口述档案,用以记录本民族发展历史,传承文化.各民族产生了种类丰富的口述档案,涉及远古神话、生产劳动、宗教活动、战争等方方面面.云南省临沧市彝族俐侎人,是属彝族的一个支系,同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彝族不同,俐侎人没有产生文字,因此,他们所产生的档案只能依靠口耳相传,例如丧葬口诵经《希格》《默提》,此外,傣族《布桑盖与亚桑盖》,独龙族《创世纪》,瑶族《水淹天》都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

(三)内容丰富性.口述档案是少数民族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俐侎人的丧葬口诵经《罗济》主要讲给活者听,意为:你们要认真办理治丧事宜,丧事办得顺利,会保佑以后生活顺利,凡做事都会有收获.又如,佤族讲述人类起源的《司岗里》、叙述物种起源的《古中的来历》、反映机智人物故事的《达太的故事》、抒情长诗《串姑娘之歌》.

(四)真实性易受质疑.口述档案一般由少数民族毕摩、巫师、东巴、民间艺人或普通群众讲述,在记录过程中,周围环境、被采对象的情绪、知识水平、记忆力、个人喜好、采访者的态度等都会对口述档案的征集产生影响,因此,学界一直有对口述档案真实性进行质疑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口述档案仍旧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价值,为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依据.

二、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集中保护的不利因素

(一)征集困难.云南省少数民族除生活在较为繁华地区的彝族、傣族等之外,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地区或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致使寻找这些少数民族的口述档案传承人非常困难.少数民族口述档案,一般经由少数民族能够主持宗教或祭祀活动的毕摩、巫师、长老等人,将他们所熟知的伦理道德、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文化知识、大事记等讲述,由专人负责记录和采集而成.但是由于上述所说地理条件的限制,加上掌握这些知识的老人汉语水平和抵触情绪的影响,致使征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困难重重.由于各少数民族居住相对分散,对不同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征集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专项资金的缺位,口述档案的征集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流失严重.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速,各少数民族也相继进入了现代化进程,文化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口述档案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群众已不再熟识本民族语言,不懂民族历史,而是以汉语交流,以汉语节目娱乐,穿汉族服饰,已然成为被汉化了的少数民族群众.而熟悉民族语言、掌握历史发展和文化技能知识的老人越来越少,如据统计,2000年云南省精通本民族语言文字、又略懂汉语的民族口述档案传承人尚有百余位,然而每年却有数十位离世;又如,纳西族摩梭人,目前能基本主持摩梭人原始宗教活动道场的不足10人,能诵、能主持并能解释清楚经文内容的仅剩2人,由此可见,口述档案的自然流失非常严峻.

(三)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建档实践不充分.就目前来看,云南省各级档案馆更加重视的都是纸质档案尤其是文书档案的保管,少数民族档案保存数量本来就相对较少,更遑论近些年才逐渐引起重视的口述档案,云南省各级档案馆都并未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列为馆藏重点内容及重点保护对象,因此普遍缺乏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建档实践,这就增加了征集而来的口述档案的集中保护难度.

(四)缺乏专业性.近30年来,档案学界才对口述档案有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在丰富档案馆藏时,工作人员也将纸质文献当作首要征集对象.据调查,目前云南省地方档案馆档案专业人才较少,学历较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在征集方案的策划、征集手段的运用上也不够全面和灵活,尤其是地方档案馆在专业设备上还不够先进.同时,档案征集入馆之后,对于口述档案的录入同样是一项考验,如若没有既懂汉语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研究的专业人才,口述档案的转化可能会产生扭曲、失真等现象.同时,档案工作人员的不专业及管理方式的陈旧都会成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集中保护的不利因素.此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限制也为口述档案的征集带来了困难.如拉祜族信仰习俗中的叫魂经、丧葬习俗中的隔魂歌等,没有遇上人生病或丧葬活动时,人们忌讳唱类似的歌.

三、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集中保护对策探析

(一)资金补位.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集中保护,从征集、录入、保管、编研到开发利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仅靠目前云南省档案馆预算内的几十万资金是远远不能完成这项庞大工程的,各级各类档案馆都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档案口述档案的集中保护,国家层面应起到带头作用.同时,可以适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与企业、民间慈善组织、高校等合作.这项资金除用于征集人员的开销、设备引进、数据库开发、专业库房建设等,还应给予口述档案传承人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专项小组成员应涵盖专家、学者、一线档案工作人员、专业计算机人才、档案专业交叉学科人才,及德高望重的少数民族群众等,这支队伍的成员知识结构要合理,同时确保年龄层次相对较低,能够坚持这场“持久战”.专项小组负责制定详细的征集计划,确定征集重点,循序渐进,在征集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专业态度,在口述档案转录时,能够保证转录成果真实完整,同时,在口述档案载体即声像材料等的保护上,能够给予各级档案馆专业指导.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吸引高校及企业人才参与到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保护中来.

(三)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意识的提高需要从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方面,国家及云南省各级档案馆都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重视程度,政府可采取增强宣传的方式,通过开办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征集图片展、发行口述档案出版物等方式使人们逐渐加深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认识.其次是少数民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应提高对本民族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可通过学校教育、长辈熏陶、电视节目等方式来引导青少年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

(四)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数字化管理.口述档案具有载体的特殊性,因此,其保管也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同时,口述档案在提供利用时,如一直使用原始形成材料则会加速口述档案的损毁,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规定,如技术标准、制度规定、分类、新媒体标准等.在规定完成后,则在后续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其次,建立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数据库,这是数字化的重中之重.利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数据库技术等,建立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数据库,要对口述档案的格式进行规范,可将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作为一个全宗,下设各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选项,再依据时间、内容的不同划分不同类目,将征集而来的口述档案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录入,这样可方便提供利用,并起到保护口述档案的目的.同时还可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工作.最后,数据库建成之后,还要进行定期备份,加强管理,避免因设备和技术原因造成档案流失.

?(五)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出版物开发.目前大部分口述档案出版物都集中在少数民族史诗、民间故事等内容上,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云南省各级档案馆应顺应时展,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群众需求,将更多的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口述档案整理出版,同时,年轻群众大多已不再阅读纸质读物,口述档案出版物也应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发行网络出版物,同时也不再局限于文字型出版物,还可开发微视频、图片展等方式.

少数民族论文参考资料:

结束语,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少数民族和档案和口述方面的少数民族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