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钢琴家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黄金时代的返照记钢琴家白建宇和西普林,卡萨勒斯音乐会类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钢琴家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23

《黄金时代的返照记钢琴家白建宇和西普林,卡萨勒斯音乐会》

该文是关于钢琴家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白建宇和钢琴家和卡萨勒斯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记得上世纪末尾10来年,霍洛维兹、阿劳、李赫特等钢琴大师相继去世,伴之而来阵阵唏嘘:“钢琴演奏的黄金时代去矣!”不久,叹息声也是去矣.

当下,仅北京一地,琴童就以数十万乃至百万计,“钢琴演奏的黄金时代”是不是又来了?不好说.但起码“钢琴销售的黄金时代来了”似有八分把握.

什么是钢琴演奏的黄金时代?此文无能深究.我以为钢琴演奏的黄金时代也是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不仅伟大演奏家辈出,而杰出钢琴作品也是大量涌现,被奉为圣明.在西方,留声机尚未发明和普及之前,钢琴还担当着欣赏、学习、分享音乐的“神器”,不仅用以弹奏钢琴音乐,而且交响乐、弦乐四重奏、芭蕾舞配乐都备有钢琴独奏或四手联弹版本,几乎任何音乐都能随钢琴进入平常人家的客厅.中产阶级中习琴而深谙音乐者大有人在,也是钢琴知音的黄金时代.钢琴家集魔术师、炫技家、诗人、知识分子为一身.杰出的钢琴家被视作天才.借用木心先生的话,那时的钢琴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音,各有各的知音”.阿劳谈到20世纪初的钢琴家说:“那时错音乃天才之专属!”那是品格还未被规格取代,知音还未被“粉丝”淹没的时代.今天的演奏规格总体提高,但似乎有趋同之势,倾向单一的审美,不免乏味.

但我心里知道,诸如此类的印象不小心会转为观念,而观念则会迅速僵化.2016年10月,我就遇到了两场极为不同的钢琴独奏会.21日在音乐学院歌剧厅先听法国钢琴家希普林·卡萨勒斯 (Cyprien Katsaris )的独奏会,24日又在成都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听韩国钢琴家白建宇的独奏会.两位钢琴家年岁相仿,而相仿之处也就到此为止.两次聆听相隔不出三日,对比之鲜明尤为凸显.“黄金时代去矣”,而偶有返照,遇上则是幸事!

先看两份节目单.除卡萨勒斯先生曲目中较为少见的个别小品外,两单曲目没有超出传统范畴,但他们曲目布局的路数则大相径庭.

白建宇先生节目单如下:

福列《夜曲》 (No.1)

肖邦 《谐谑曲》(No.3)

德彪西《前奏曲3首》(《原野上的风》《雪中足迹》《西风所见》)

肖邦《谐谑曲》(No .1)

-中场休息-

肖邦 《谐谑曲》(No.4)

拉威尔《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

肖邦《谐谑曲》( No.2)

这套曲目有思路可循,作品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统一里又见出花样来.音乐会前我和白先生交谈,我比喻“肖邦四首谐谑曲是精美的项链,福列、德彪西、拉威尔是零星点缀的几粒宝石”.他似乎是同意的,轻轻回应道:“Beautiful imagery”(美妙的意象).白先生称几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是“肖邦的折射映像”,是不无道理的.肖邦对法国作曲家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他本人也算半个法国人.曲目全部经典,布置却别出心裁.假想四首谐谑曲连续演奏,或按作品号顺序演奏,趣味上都会大打折扣的.

卡萨勒斯先生的思路和趣味仿佛走在全然不同的轨道上,曲目如下:

卡萨勒斯《基于各种主题的即兴演奏》

舒伯特 《降B大调奏鸣曲》(D. 960)

-中场休息-

约翰·劳莱特《库朗特舞曲》

劳莱特/戈多夫斯基《库朗特舞曲》

儒勒·丰塔纳《玛祖卡》

肖邦《玛祖卡》(作品63之3)

舒曼 《肖邦》(狂欢节选段)

卡萨勒斯 《感谢肖邦先生》

约翰·施特劳斯/爱德华·徐特 《维也纳气质》

李斯特/卡萨勒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独奏版)

整套曲目以小品或改编曲为主(包括他自己一首优雅的沙龙小曲),唯一有分量的“严肃”作品是舒伯特奏鸣曲.下半场立刻奉上轻型小曲,似乎甜品上得早了一点?李斯特《第二协奏曲》当然不能说是小品,但卡萨勒斯先生的独奏版本尽管华丽,原作的交响性和戏剧性却被大大削弱,在一群小品当中倒好像是自愿对号入座了.

这是一种极少见的节目设计,尤其以即兴演奏开篇,似乎颇为新颖.其实,这并非新创,恰恰相反,这是“复古”,是失传的旧风尚.

卡萨勒斯先生追循的是浪漫主义余风,是浪漫主义钢琴演奏的“遗腹子”.18、19世纪的欧洲,音乐会节目往往是“杂烩”式的,花样百出.一支交响曲几个乐章可以拆开散装,间隔处塞入一两首独奏或重奏曲,再来几样时行的歌剧唱段,很像现在的综艺节目.即兴演奏甚为普遍,是19世纪钢琴独奏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兴既可以是展露才华的焰段,也可以起到曲目间的过渡之用,高手们转调爽利,行云流水,几首互不相干的曲子一路下来可连贯不断.古典音乐家即兴演奏如今已成罕事,但20世纪一些钢琴大家虽不公开即兴,也仍然保留了这种能力和习惯.霍洛维兹,肯普夫都是即兴能手.我见过鲁宾斯坦音乐会前试琴的录影,长篇即兴,洋洋洒洒,无疑是老手.

卡萨勒斯先生当晚即兴演奏颇为接近我们熟悉的“名曲串烧”,数支旋律串联起来,其间添入少许连接过渡的段落.约十分钟的即兴演奏,出现了包括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瓦格纳《唐豪瑟序曲》、哈恰图良舞剧《斯巴达克斯》、圣-桑歌剧《叁孙与达利拉》、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不下十个主题.诸多主题前后毫无干系,一场混战,即便漂亮的和声、恢弘的音响也无法压住带点“无厘头”的味道.

我还是欣赏这段即兴的,更准确地说,我欣赏的不是这段即兴本身,而是他上台即兴演奏这件事以及它带来的生机.因为罕见,故而珍贵.即兴源远流长,是音乐最初始的细胞,自不会彻底湮灭,而看到它回到古典音乐会中来,令我欣喜.

写到这里,才发现本文还鲜有提及演奏本身,篇幅有限,以下只作简浅议论.

两位演奏家都有令人仰止的成就,是无可非议的大师,但两人个性、艺术观迥异,两场音乐会的表演也各有千秋.白先生是沉静的演奏家,不重雕琢,坦然,厚道.身材高大宽阔,琴前端坐,让我起了菩萨佛尊的联想,而厚实柔软的双手,抚琴似有垂怜之态.无论柔婉纤细,还是声震屋宇,仿佛他都全无刻意,亦无用力的迹象.他演奏连音,如丝绒般的圆润光泽,尤其肖邦音乐中歌唱的段落(如第四谐谑曲的中段主题),实现了德彪西曾向往的“消失掉的槌子”.印象留得最深恰好是德彪西的三首前奏曲,捕捉到了音乐中冥茫气息,在我看来和作曲家本意相吻合.白先生的演奏沉着从容,但有时似乎平稳有余,逸兴不足.细想,踏板的持续少变与此是否有关?细微层次被漫溢的共鸣所掩,稍作透气更佳.

如果菩萨禅定是白先生弹奏的意象,那卡萨勒斯先生的表演就是精灵之嬉戏.即兴演奏之后,飞扬跋扈暂且收敛.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奏鸣曲D.960——显露的是另一位卡萨勒斯,一派斯文,从头一音至末一音全是细腻真挚的弹奏,令人叹服!一反诠释这部作品所常见的哲思姿态,他直率地进入音乐,有清新感.被忽略的声部、次要的线条,偶被他带出,引发新的色彩和质感,给听者惊喜,让人意识到精灵的手脚未曾停怠.慢乐章深邃,凝而不重,几次和声的突变处理得恰到好处.再现部左手低音的节奏动机,宿命般不依不饶,与上声部的叹惋形成情绪的错位,这是唯音乐所能表达的情境.右手连音与左手顿音清晰可辨,就弹奏本身也算小小奇迹.

谱例1

另有一好玩的细节也堪回味.末乐章主题第二次呈示(225小节),起拍音由八分音符变为16分音符,细微调整带来新的意思.

谱例2

因我所坐的便利位置,得以一窥卡萨勒斯先生指法的独特.主题起头二音,他不用方便而常用的指法:4—3,而独创2—2的指法.2—2固非最便捷保险,可此处的跳跃和俏皮意趣因而被这一动作带出,浑然天成,无需做作.此法我从未见过,也未曾想象过,真所谓精灵嬉戏,妙不可言!

黑白的键盘,单纯的声音,钢琴音乐是素描式的.而对于钢琴大师,这正是游弋的空间所在.钢琴声没有色彩,他赋予它色彩的想象;钢琴敲击发音,他给它以歌喉的假象.这两位钢琴家如两颗星辰,相距甚远,却各有各的高度和光芒.他们的音乐诠释自觉、自足、自在,在以“点击量”称胜的年代,琴声如此娓娓道来,让我们借以短暂沉浸在“黄金时代”的回光返照中.

高平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

钢琴家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而言,这篇文章为关于白建宇和钢琴家和卡萨勒斯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钢琴家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钢琴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