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文课堂类论文例文 与固本培元内外兼修从阅读测试卷审视语文课堂的坚守和变革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文课堂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09

《固本培元内外兼修从阅读测试卷审视语文课堂的坚守和变革》

该文是语文课堂类论文例文与培元内外兼修和语文课堂和坚守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课外阅读内容是历年来语文考题中分量较重的一部分,所占分值为15~25分之间.因此,明晰课外阅读命题的内容与方式,分析学生应答存在的问题,选择对应的教学策略,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分析近年来丽水市的语文统测试卷,发现三年来现代文阅读命题,文本选择多样,大多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设置的题目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精致简洁.试题的内容比较全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教师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一、卷面分析:从课外阅读题中,我们读出什么

(一)课外阅读体裁及主题

比较课外阅读测试题,笔者发现近三年来选择的体裁均为记叙文,以“亲情”“邻里情”“努力成长”为话题,选文全部源于生活中的真、善、美,涉及人的情感世界、父母亲情、人间友爱等主题.在赋分上,2014年为25分,2015年与2016年均降为15分,下降的原因是小古文和非连续性文本纳入了考察范围.

(二)课外阅读的四项主要能力及考题举例

结合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与PIRLS阅读测试的相关要求,对比分析三年来丽水市课外阅读统测试题,笔者认为课外阅读题大致考察四“LCC”新读写素养研究,以语言认知为出发的跨学科融合课堂和以实践体验为核心的社会研学课堂为中心,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语言表达力出发,采取一系列策略尝试在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中培育小学生的文化自信,逐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下面是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菊和莲》的学科融合课堂和社会研学课堂的片断实录与评析.【内容解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生活的丰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每到节假日,携家带口、亲朋好友一起出去旅游,已经慢慢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旅行前制定合适的旅游攻略,成了出发前必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以旅游攻略的制定为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需要为目的,以互联网信息的提取、有效运用为支架,尝试在基础课程中适度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框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活动设计】

一、设计理念

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本课教学从服务于实际生活出发,借助网络平台,结合学生已有的旅游经验,指导学生制定可行可用的旅游攻略.教学体现链接生活、引导生活、服务生活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乐于表达,自由表达.

2.借助网络平台,学写旅游攻略,体验生活.

3.在网络多元评价中,彼此欣赏,收获成功,增强写作信心.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话题,引入旅游攻略

1.播放旅游视频.视频展示人们旅游中的点点滴滴.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下有句流行语: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没有准备的旅游充满了风险和危机.那怎么办呢?

旅游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必须提前做好计划,准备好方案.

2.这些旅游方案、计划、秘诀、窍门、宝典,就是旅游攻略,是旅游的必需品.

3.我们身边有很多旅游达人,把他们的旅游攻略,通过网络分享给大家.

板块二:巧借网络平台,学写旅游攻略

1.暑假快到了,学校准备为大家编印一本旅游攻略——《心行天下》.现向大家征稿.请大家进入微信平台“我的思考”,想一想,选一选.

2.学生完成“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

(1)你心仪的旅游目的地是哪种类型?

山川草原()海滨沙滩()乡村古镇()

现代都市()异域风情()游乐场所()

(2)出去旅游,你会特别关心哪些方面?

()地点()时间()交通()路线

()住宿()饮食()安全()

(3)你制定旅游攻略需要帮助吗?

需要()不需要()

3.反馈调查结果.

4.谈话交流.

你想去哪儿?这个地方你去过没有?去过了为什么还想去?没去过?为什么想去?还需要什么帮助吗?大家根据自己的交流,拟一份思维导图.

5.讨论交流旅游攻略的特点.

(1)范例引路.

老师给你们推送了一些资料.看看你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和帮助.(依次出示三篇旅游攻略)

学生快速浏览这三篇旅游攻略.

(2)小组交流.

导语:把自己得到的启发和帮助,在小组里交流.(小组讨论)

6.集体交流.

导语: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得到启发和帮助.

【成都旅游攻略】

吃货的天堂

——我的成都4日游计划

第一天:看一看古色古香的成都.

路线:青羊宫——锦里——武侯祠.

美食良心推荐:龙抄手(薄薄的皮,满满的陷,白白的汤,回味无穷).

第二天:体验成都慢节奏的巴适生活.

路线:文殊院——人民公园——宽窄巷子.

美食良心推荐:担担面(细薄的面条,香辣可口的卤汁).

第三天:一物一景一针一线的蜀国文化.

路线:四川省博物馆——蜀锦织绣博物馆——杜甫草堂.

美食良心推荐:川北凉粉(红红辣椒堆满的川北凉粉,吃了怕不辣).

第四天:神秘古蜀文化,乐趣熊猫基地.

路线: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

美食良心推荐:钵钵鸡(辣中有甜、辣中有香、辣中有麻,辣的一个新境界).

这篇攻略给我们什么启发?

依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一是攻略按照时间安排合理,出行才会井然有序;二是攻略的内容有当地美食、当地景点以及线路设计.”

(板书:安排合理、食、行)

【客家围屋旅游攻略】

围屋,围不住的客家风情

——客家文化旅游攻略

客家原是福建永定居民对外来户的称呼,那些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已经过百年的围屋,便成了客家人历史的实物载体.我打算从食、住、行、娱、购,安排自己的旅游.

食——饮食以客家特色的菜肴和点心为主,它既有吴越地区的酸甜,也有巴蜀地区的辛辣,更有闽粤的酱腌味菜.

住——客家围屋是客家团结奋进精神的显性代表.旧社会动荡不安,客家人为了有效保护自己生命,保住聚集的财产,修筑了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庞大建筑——客家围屋.可选择一个土楼群住宿,了解土楼特有的建筑特色及实用功能,聆听客家世代相传的故事,品味独特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也会爱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行——乘飞机或火车抵达厦门市,再从厦门乘坐火车或汽车抵达龙岩市即可.

娱——聆听客家山歌、锣鼓吹、木偶戏,和当地老百姓一起自娱自乐.

购——清流笋干、长汀豆腐干、永定菜干、连城地瓜干等.

依据学生发言,教师师小结:“一是攻略里可以按照食、住、行、娱、购分门别类安排,考虑周全,有备无患;二是攻略里可以写当地特色,如建筑.建筑的背后是当地的风俗.”

(板书:住、娱、购,特色鲜明)

【清迈旅游攻略】

像鸟儿一样飞翔

——清迈旅游攻略

到泰国旅游,清迈这座城市不可错过.从武汉坐飞机,大约两小时就可以抵达.

清迈的丛林飞越值得推荐,绝对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游人借助滑索,在树与树之间穿梭,在山与山之间飞越,惊险刺激.当我第一次跟随教练站在悬崖边,顿时觉得害怕无助.我闭上眼睛,咬着牙,两手紧紧握住绳索,硬着头皮“飞”了出去.耳边的阵阵风声呼呼而过,不禁大声呼喊起来.滑到中途,睁开眼睛,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远方的河流欢快流淌,我完全置身于丛林之中,犹如从笼子里飞出的鸟儿,一切变得那么顺畅、轻松、自如……

古城清迈有它动感野性的一面,丛林飞越就是最好的解释.有机会一定要去哦!

温馨提示:丛林飞越老少皆宜,但一定要听专业教练的要求,安全第一.

依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记录旅行途中独特的体验,也是旅游攻略中很好的内容.”(板书:特色鲜明)

三篇攻略题目各不相同,《成都旅游攻略》按时间来写,《客家围屋旅游攻略》按照类别写,《清迈旅游攻略》凸显旅游中的特色体验.它们各具特色,图文并茂.有的是经验分享,有的是出发前的精心计划.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主设计攻略.

板块三:动笔行文,教师适时指导,相机完成自评互评

回忆一下,你确定的旅游地点是哪儿?你会怎么制定你的旅游攻略呢?静静地想一想.

学生完成旅游攻略,教师巡视指导.

写完的同学,还可以通过网络,看看别人的攻略,点个赞.

板块四:交流欣赏,评议旅游攻略

1.分享点评,指导修改.

根据学生作品,引出叙述式和条文式攻略的格式特点.

2.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并上传到网站赏析.

板块五:拓展延续,渗透旅游意义

1.我们身边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攻略.

手绘的攻略,满屏的童趣,满满的惊喜.

问答式攻略,旅游无小事,不懂就要问.

同类型景点推荐攻略,异中有同,同中求异.

旅游小贴士,更是我们的贴心小管家.

2.今天的课即将结束,不过,再过一个星期,你们将在数学课中,再次接触到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有它独特的魅力,这种身未动、心已远的感觉让人着迷.旅行的意义在于不断发现新的世界和新的自己.“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LCC”新读写素养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我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适度突破,将作文与互联网进行了有效整合,让作文教学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适度突破教材内容,立足新读写素养的社会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各类有关旅游的课文和习作的教学内容,但多以写景类文本呈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个性化旅游的全方面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和介绍了,更需要食、住、行、娱、购等多方位的信息.因此,让学生学写旅游攻略,是语文教学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真实体现.

确定教学内容后,及时把握学情,对内容进行调整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准确及时地把握学情,“知己知彼”,才能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接受信息,同时也产生新的知识、新的信息,这些都是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也是新读写素养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如果能及时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不断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那么就把握了课堂教学中导的方向、导的重点.

在教学时,学生拥有的旅游经验参差不齐.除了在课前谈话中了解情况,我还通过调查,发现有过三次以上旅游经历的占到95%以上,旅游中85%的学生最关注的是安全和目的地的选择.这些真实的数据统计,清晰了教学的重难点,为教学内容的设置指明了方向.

二、适度突破资源利用,立足新读写素养的联通性

旅游,一直是热门话题,因此选择了《旅游攻略》这样一个新颖、时尚而又实用的作文教学内容.围绕习作主题,教师把相关的资源,如文本、图片、课件、微视频等放到网络平台中,从写作目的实用性到信息的分析归纳以及最后的实践操作,学生都能在一个简单便捷而效能高的平台上去实现.

如,将生活中报道旅游现状的新闻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看新闻,了解社会生活现状,明白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迅速明确旅游攻略的生活实用性;作为写作范例的不同旅游攻略,通过平板推送给学生;学生动笔写作前,有关旅游目的地的文字图片补充资料都在其中;补充不同类型的旅游攻略,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交流—反馈”的环节中,学会合作,同学间、师生间互相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分享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烈.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分析、比较、选择,联通世界,探究新知,拓宽视野.

三、适度突破表达指导,立足新读写素养的多模态

“LCC”新读写素养的核心是读写能力,包括多模态(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符号意义的整合.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以及实现更好的交流.在网络的支撑下,可以将个性化和合作化学习相结合,通过网络进行及时指导,包括动笔前思考提示、作中及时指导和作后批改讲评等,包括师生互动、同伴互教等合作性学习.其中,最具指导实际意义是写作过程中的及时指导,它是以评议、修改学生作文初稿为教学内容的现场指导.作中指导能够促进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形成,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旅游攻略》教学中,教师通过互联网推送了几篇不同形式的旅游攻略,让学生学习借鉴.如,以旅游时间为序,安排不同游玩内容;把旅游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类;从旅游真实感受出发,推荐游玩项目.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自己在制定旅游攻略时遇到的哪些困难能从这些范例中获得帮助?有的学生明白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旅游行程;有的学生从攻略中明确按食、住、行、娱、购来分门别类;还有的学生知道如何抓住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去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并以此完成攻略.清晰准确的示范攻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写作方法,为下一步的实践操作打好基础.

在学生尝试成自己的旅游攻略时,教师再次利用网络设计了一个评价清单,学生可随时点开获得帮助.评价清单从旅游攻略完成的基本内容给予了提示,让学生通过四个要素思考:旅游攻略是否短小精炼,攻略中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出旅游目的地特色,是否表达了个性体验.同时,完成后也可以看看自己或他人的异同之处,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适度突破评价开放,立足新读写素养的多元化

适度突破评价开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程的评价的观念,及时评价,随时评价,全程激励,评价学生认识、体验、描绘生活的过程以及作文体验、修改文章的过程.这种评价及时、多元而且更开放,参与到作文评价的评价者更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开放的作文教学平台,有效地树立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开放性的作文平台,多元的评价方式,方法上与传统作文也有区别:一是重视过程而淡化等级,二是重视互动而淡化结果.

在《旅游攻略》作文教学中,学生把写好的文章发布到网上,不仅上课的教师、同伴能很快欣赏到作文,不在课堂上的其他老师、家长,通过网络也能看到学生的作品,大家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通过这种特有的开放性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课堂,学生面对的教师不止一个.不少教师从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交流等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这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中是绝对实现不了的.有个学生的作文题是《帝都,“朕来了”!》引起来不少家长的兴趣.有的这样评价:“题目好有穿越感和霸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正是“互联网+作文”教学所期望的吗?

网络信息技术给“LCC”新读写素养课程带来了新的契机,语文教育也呈现出新的形式,小学作文教学也因此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枯燥走向生动,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平凡走向精彩.

(责编韦雄)

一、亲近文本,不同学科的联通与融合

教学片断一:进入文本《菊》

1.文中是怎样写菊花的,读读课文,先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通.注意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2.小组反馈.(读准字音,特别注意“爪”“赭”.要断句清晰,节奏合理)

3.指名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小组借助插图和译文读懂文章的意思.看看从几个方面来写“菊”,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5.学生小组说意思.(理解重点字“或”“其”“严”“惟”的意思)教师指导理解意思的方法.

我看到你没看书都能说得这么好,能介绍一下吗?

6.学生交流思维导图,教师点评指导.(明确作者依次从香味、形状、颜色、品性四个方面来写“菊”)

7.指名读全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8.你对菊花哪个方面印象最深?(相机板书:香味、形状、颜色、品性)你是否发现作者写的原文和译文有很大差别呢?

9.全文内容多,却只有短短的43个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将课文和译文对比,理解文言文短小精悍的特点)

10.结合课前预习单中“你还知道菊花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简单谈一谈.

生:我们家经常用菊花泡茶,妈妈说可以明目降火.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你妈妈也是好老师.

生:我发现菊花可以做药材.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我发现奶奶服用的一种药叫作“杞菊地黄丸”,上面的说明书写道:“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奶奶就有这个症状,医生就开这个药.

师:注意观察,留心生活,看来你是一个关心长辈的好孩子.

师:(出示相关图片)谢谢你的补充分享.菊花除了文中介绍的香味、形状、颜色、品性四个方面之外,就如刚敢于几位同学所说,可药用、可食用.在我国,菊花的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药用”突出的是“偏性”.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至今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后续我们在课外拓展实践中会进一步了解.

教学片断二:进入文本《莲》

师:借助课中实践单自主合作,小组探究.下面就请各小组按照这些方法自学《莲》.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合作探究.

(1)朗读——读音准,断句清,韵味浓.

(2)理解——小组合作运用刚敢于的那些方法读懂它的意思,并看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莲”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3)背诵全文.

2.小组合作学习《莲》,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全班反馈自学成效.

(1)小组合作读《莲》——学生对照出示的课文,小组朗读.朗读——读音准,断句清,韵味浓.

(2)理解——小组借助插图和译文读懂它的意思.看看从几个方面来写“莲”,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相机板书:名时叶茎实用,模仿文言文的特点板书)

(3)背诵全文.(小组背诵,全班背诵)

(4)这两篇文言文有什么不同点呢?你读出菊花的品性特点没有?你会想到哪些人?

学生说自己联想到的人.

4.走出文本思考“莲”在生活中的妙用,紧扣文中“皆可食也”谈谈其妙用.

生1:我们生活中经常吃莲子汤、莲蓉月饼、排骨藕汤、藕粉羹、藕饼.味道真是又香又甜哦!

生2:你真是个“吃货”!我查阅资料,知道莲的药用历史有两千多年,荷叶可以做减肥茶,我妈妈经常喝……

师:你们两人再次提到“药食同源”的概念,中药里面的“莲”可分为荷叶、藕节、藕芽、莲藕、莲子、莲心,就连你们弃之不用的莲房都是一味中药啊!莲外在好看,品味芬芳,内在利用价值极高,真是不可多得.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出示《本草纲目》中关于莲藕的段落)

教学评析

文言文是中国是古代文明载体.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最后一课《菊和莲》是篇文言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条理清晰,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习《菊》,借助诵读理解内容,借助思维导图概括出要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样,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课内与课外联通起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一设计是群读类学的重大尝试——不局限于读手中的书,还需要读“实践”这本大书.在这样的课堂上,既有语文课堂的扎实学习,又有学生自主搜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训练,使课内外同步提升.掌握学习方法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莲》这一部分.通过朗读和小组内比赛,借助课中实践单的思维导图,学生抓住文章的脉络,既快速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熟读背诵.在全班交流自学成效时,教师将重心移到中医药文化中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的课堂,不满足于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的浅层次教学,而是提升到传统文化这个层面上来,将文言文与中医药有机融合,把传统文化这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生活走进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菊和莲》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超越学科藩篱、打破学科壁垒的途径,联通“文学”“医药学”“植物学”,跨学科教学.课堂教学联通古文与中药,纵贯古今,二者融合,陶冶情操,增强了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

二、亲历实践,课堂内外的联通与融合

社会研学课堂——走进武汉市中医药学基地.

(一)观看武汉市中医药学基地介绍,明确此次研学的内容和目的.

(二)零距离接触中药,学会辨识常见中药

1.参观药物标本馆,认识常见的中药——玳瑁、鹿茸、蛤蚧、青蒿、贝母、三七、穿山甲片、龙骨、金毛狗脊,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有药用价值的物品,如黑芝麻、米醋、蜂蜜、豆腐、滑石粉、食用盐等.

2.重点掌握贝母优劣判断标准,了解三七这种中药的“铜皮铁骨狮子头”的特性和活血化瘀的作用,了解助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

(三)尝试使用中药加工器具,了解基本炮制方法

1.尝试用竹编药匾手工泛丸.

2.观察药碾使用,了解切刀、药臼、脱粒风柜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的作用.

(四)填写整理研学绘本中的实践单,分享收获

1.会辨析:川贝的挑选要诀——越小越好,颜色不能异常白.大瓣包住小瓣,放在桌上坐得住不滚动,有“怀中抱月,观音坐莲”形态的才是好川贝.

2.懂加工:中药加工成膏、丹、丸、散、剂等离不开切刀、药碾、药臼等工具的使用.

3.促思索:青蒿原来看起来真不起眼,没想到屠呦呦因坚持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伟大出自平凡啊!

(五)延伸领悟文言文

1.《诗经》中的文言文诵读.

(1)《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2)《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三句半,猜猜看.

四人上台三句半,台下同学猜猜看,随机出示图片揭晓谜底:

水中好友鱼蟹虾,入药做菜不离它,凉血清热花叶藕,奇葩!

……

(六)动手创作拼贴画中药材散发艺术活力

1.细辛、竹茹,做出了絮花堆叠的芦苇荡.(配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辛夷拼接成了小鸭子(配诗:春江水暖鸭先知)

教学评析

为打通课堂内外的壁垒,联通教学方式和内容,在课堂教学《菊和莲》之后,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武汉市中医药学基地.通过观看标本、听取讲解、触摸实物、闻香辨味、记录思考、诵读诗文、动手操作等方式,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这样,使简单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概念化、符号化的内容经过艺术加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语文学习到美术创作,从单调的文字到色彩丰富的图画,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中医药文化进课堂,既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理解晦涩难懂的古文,也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是经世致用的文化、生命的文化,它讲究力行、知行合一.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把“知行合一”作为基本原则.行动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知识的验证.广泛的学习、详细的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慎重地思考,做出准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这样使学生学会掌握了知识要领.

“牧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正体现这样的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以体验为基准,将文本与生活联通.在这一模式中,学习资源是开放的,活动场地是开放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他们亲身参与全过程,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独特的经验.学生与研学绘本对话、与专家对话、与同伴对话,学习过程鲜活而有实效.

基于“LCC”新读写素养培养下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提升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与表达力,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韦雄)项基本阅读能力.

1.提取信息能力

2014年《为谁》的第28小题:“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第30小题:“从13至17自然段中摘录一个比喻句,并填空.”2015年《选择》的第23小题:“从6、7两个自然段里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下来.”2016年《绳子那头》的第20小题:“在第9至13自然段,有两处神态描写,从‘我’和‘母亲’的感受到对父亲的关心与担忧.”

分析:按照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提取信息”是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多元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理解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恰当意义”“体验词语或句子的感彩”“能找出优美语言或词句”等.如,从上述考题中“从文中找出”“自然段中摘录”等这样的文字描述来看,考察的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整体感知能力

2014年第31小题:“围绕‘做菜’这一线索,概括地填写‘我’的变化过程.”2014年第25小题:“照样子,用四字词语概括蔷薇花和白玉簪花的美.”2016年第23小题:“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能体现‘心情’变化的概括性短语.”

分析:“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以比较快的速度阅读完文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上述题目考察的是体感知的能力.

3.形成解释能力

2014年六年级丽水市统测试题中,有这样的题目:“‘啊,有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2015年六年级丽水市统测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中的‘坚硬的生活”指的是,‘变得柔软多了’指的是”

分析:“形成解释能力”是指能够利用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进一步阐释文本中的问题,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如上述考题中“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感受”等词,考察的便是学生解决问题、理解词句表情达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阅读能力.

4.思考评价和解决问题能力

2014年第27小题:“作者对白玉簪花生长环境的描写是哪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28小题:“‘生活的路多宽’,请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2016年第24小题:“题目‘绳子那头’意蕴深长,请写出题目的深刻含义.”

分析:这里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想象力、理解优美句段的能力、处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其重点是“运用”.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写出题目的深刻含义”等这类表述,考察的是学生思考评价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判断:从学生卷面情况中,我们发现什么

下面是《选择》(2015年丽水市统测卷)的得分情况,调查对象是本校六年级七个班的学生.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因阅读能力低,形成解释能力、理解概括、思考评价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回答问题不全面

如第28小题:“‘生活的路有多宽’,请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要学会适应环境,不要因环境不好而怨天尤人.”也有的学样回答:“生活的路有多宽,总有一条路是属于自己的.”这类答案不在少数,都是回答得比较笼统,不够全面.

(二)回答问题较粗浅

第26小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中,‘坚硬的生活’指的是什么?‘变得柔软多了’指的什么?”有学生这样回答:“‘坚硬的生活’是指艰苦的生活,‘变得柔软多了’指的是人们心情愉快.”有的学生这样回答:“‘坚硬的生活’是指人们一如既往的枯燥生活,‘变得柔软多了’指的是人们有了共同的话题——花.”如此答案,显然学生没有深入细读文章,理解是比较粗浅的.

(三)回答问题欠清晰

第27小题是这样的:“作者对白玉簪花生长环境的描写是哪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这样写道:“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即使生命是灰暗的,也不能怨天尤人.”有的学生写:“对比,写了白玉簪花的特点和样子.”这样的答案模糊不清,与“衬托或反衬白玉簪花的高洁优雅”这样清晰准确的表达要求相去甚远.

(四)回答问题抄文章

四项基本阅读能力中的“思考评价及解决问题”两项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两大难点.许多学生对此类题目无从下手,更别说概括问题了.于是,他们在答题时,完全照搬照抄文中的句子,这就降低了得分率.

三、课堂思考:从教学反思中,我们得到什么

很多教师在分析试卷的时候,经常说“这个题目不难,答案就在文章中,但是学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答错,甚至答非所问”,并为学生的失误而惋惜.笔者认为,学生的表现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巩固、课外指导等工作链条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固本培元,强调核心素养,关注关键能力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课堂上的方法指导正是为了让学生课外受益.反过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也需要回到课堂教学中,做好基本阅读习惯的培养,关注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读完全文的习惯

通过调查访问,笔者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答题的时候,先“跳读”题目中的相关词语,然后到文章中“跳读”找答案,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把短文和题目完整地读一次.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考试时间有限,学生怕来不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读完全文的训练,强化学生细致完整阅读一篇文章的意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做题之前完整地读、一字不漏地读.

2.多读几次的习惯

笔者做过一个调查,课外阅读答题前能把文章读一次的只有65%,能把文章读两次的只有40%,而能把文章读三次再答题的不到20%.是学生来不及吗?也不是,大部分学生完成答卷后都有10分钟甚至更多时间.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多读几次呢?首先还是平时课堂训练不到位.学生课文没有读熟读透,教师就开始讲解、分析.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等老一辈名师的课堂教学都坚持“课文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几次,把课文真正读通、读熟了,这样他们才能理解课文.

3.圈画批注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有随时在书页上写下自己的所疑、所感、所想的习惯,阅读能力提高就会很快.圈画批注,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应该为画(在文章中画出横线、波浪线等线条和圈出相关的语段、词汇等)—注(在相关语句边上用一个词语或者短语批注阅读感想)—批(用完整的语句写下自己阅读的感受、联想、批评等).教师应该按照年段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加学习,养成习惯.

4.自主思考的习惯

“对文章中的这个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这样一类的压轴大题,学生的回答都比较干扁、单维,不够全面.这反映他们思考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思考,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哗众取宠,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对意思比较深的语句,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中“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个句子的含义时,让他们罗列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道德问题,并进行分析,这样就把独立自主思考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了.

(二)内外兼修,强调课内得法,强化课外用法

1.课内得法:夯实基本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一定的阅读实践量加以巩固提升,这是真理.但是,量的把控是极难的.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练习题给学生做.这些练习题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最好,教师没有深入地研究过.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细选精编习题的方式,减轻师生负担,提高练习效率.

(1)选.教师精选作业本、试题集、自己发现的好文章作为文本资源.文章字数不要太多,500到700字左右最好.如果超过800字的,就要删减组合了.所选的文章要有时代气息,有人文底蕴,或者比较契合单元主题.

(2)改.首先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比如概括中心思想、大量摘抄原文句子等;然后根据学情,删除没有练习必要的.如,学生的字词释义能力不错,就可以删去词语解释部分,使练习更符合实际要求.

(3)编.可以合并各类试卷上的习题,去除不必要的,保留适合班级学情的习题,最后合成一份练习题.有的题目要做好改编工作,比如,抄写文中语句的可以改为画线题,有添加标点符号的可以改为选择题.这样,能减少学生的书写负担等.

(4)创.一是从试题内容上靠近测试要求.比如,增加对文章做出合理评价的“思考评价”类题目,增加探究解决策略和思路的“解决问题”类题目.二是从命题形式上贴近测试要求.比如,针对客观化题目增多的趋势,把原本主观书写应答的题目改为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型.

这样自主命制的习题,内容上更加新颖,形式上更加丰富,数量上更加恰当,实际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2.课外用法,强调灵活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每天会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但是,学生是不是真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没什么检测能如实反映出来.

除了常规的摘抄、笔记外,笔者尝试采用每天给家长发一条短信的方法,让家长参与检测,把课外阅读落实到位.短信的内容包括读的内容、提的问题和参,便于家长检查、监督.比如,阅读《狼图腾》的导 读短信:“今天读一二章.问题一:用最简略的话说说这两章讲了什么事情.答案:陈阵和毕力格阿爸看狼群围猎黄羊群.问题二:说说狼群为什么要等那么长时间才开始捕猎.答案:等羊群吃饱了肚子胀跑不快.问题三:第一章陈阵看羊群时回忆起之前与狼群的遭遇,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插叙.语文书哪一课也是运用了插叙的方法?答案:《彩色的翅膀》.”前面的提示语就告诉家长学生今天阅读的内容,问题一指向概括能力,问题二指向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问题三关注文章的写作方法.不同的课外读物,问题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课外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测试什么内容,以什么方式测试需要教师心里有数.学生能力的提升,需要在课内得法,在课外阅读中强化.只有既坚守语文的核心目标,并科学选择具体的教学策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论文参考资料:

语文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语文天地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天地杂志社

中学语文杂志社

归纳上文:本文是关于培元内外兼修和语文课堂和坚守方面的语文课堂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语文课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