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海洋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靠海吃饭: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海洋范文 类别:研究生论文 2024-02-16

《靠海吃饭: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本文是关于海洋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海洋民族和吃饭和唯一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京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等,自称“京族”.1958年5月,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现时京族主要聚居在防城港东兴市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万柱旅游区隔海相望,至越南下龙湾仅70海里.

京族作为一个跨境民族,如今也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但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京族是唯一的一个既沿边又濒临海洋、以海洋捕捞为生的民族,京族三岛(巫头、满尾、山心三个小岛)就是他们的唯一聚集地.

在编纂于清代的蒲尾岛“岛民乡约”中,清楚地记载着海岛先民飘洋过海、迁徙至此的历史.

那是公元151 1年的一天,12户渔民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防一带)出海,他们划着竹排追踪鱼群,不知不觉便远离了故土.三天三夜后,这群渔民漂到了今天的满尾岛旁,焦渴难耐的他们登岛寻找淡水,立刻被岛上的风景所吸引——海岛地势平坦,溪流潺潺,飞禽走兽在茂密的椰林中时隐时现,远道而来的渔民们决定在此暂住下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吃住都在竹排上.日子长了,这片“冬季草不枯,非春也开花,季季鱼泛鳞,果实满枝丫”的宝地,让他们再也舍不得离开.这些海岛的先民,就是京族的祖先.

至今,这三个玲珑岛屿,仍然是京族的主要聚居地.所以,满尾岛、巫头岛和山心岛在后来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作了“京族三岛”.岛上的京族人也已经南最初的12户,发展到了今天的2.2万人,目前仍留居在岛上的约有7000人.

巧设“海上阵”

京族三岛有着广阔的滩涂和海域,这里的人们自豪地将之称为:“涨潮一片水,潮落万顷滩.”正是这样的环境,让京族三岛满是大海的馈赠.不仅常年栖居着丰富的鱼类:鱿鱼、墨鱼、青鳞、海鳗、毛对虾等,共计有70多种;还有文蛤、毛蚶、泥蚶等海洋滩涂生物1 40多种.

聪明的京族人也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捕鱼技艺.有时候,他们会站在乘风破浪的大排上,拉起两层楼高的“拉网”;有时,他们会利用鱼箔,给穿来插去的鱼群们布下“海上阵”;有时,他们会踩着高跷,去捕捉那些在一米深的浅水里游弋的鱼虾……

所谓鱼箔,其实就是渔民们在浅海处用细竹竿密插而成的篱笆,这些密密插下的细竹竿一支紧挨一支,从岸边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海域里.插好后的篱笆,外观是一个巨型的喇叭状,有五六百米长,3米高.对海域里的鱼群来说,这样的阵法其实就是它们的海上阵.

这个巨型喇叭状的阵很是讲究:“喇叭”最宽敞的大口子是朝向岸边的,而五六百米之外的窄口子却连接着一道密密的网,这道密网,京族人把它称为“箔漏”,而这个箔漏对于鱼群来说,就是有进无回了.

当大海涨潮的时候,海水会漫过阵里3米高的篱笆,鱼群自然跟着海水游到这个区域内;当海水退潮的时候,鱼群也随着海水准备返回,遗憾的是,海水可以退去,但鱼群却走不了……

这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海水退得太快,鱼群当然就落入了3米高的鱼箔阵里,它们在游现中会撞上竹竿密插而成的篱笆,于是就会更加慌乱地往前窜,到了最后,鱼群就自然地窜进了巨型喇叭窄口处连接的密网,也就是“箔漏”.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海水没有退得太低,甚至连3米高的篱笆都还有一大部分没有露出水面,就给那些定力极好、没有四处乱窜的鱼儿带来了一线生机.但是,京族渔民照样有办法捉住它们——因为鱼群是热爱灯光的.到了晚上,当海水已经又退潮到了一定程度,渔民们就在“箔漏”里点上荧光灯,阵里的鱼群看见灯光,自然会飞速地游过来,也就心甘情愿地自投罗网了.

虽然鱼箔看似简单,却是京族渔民手中的利器,每一组鱼箔,每年可以给京族渔民带来数万公斤的海鲜.

除了“海上阵”,京族渔民还会“世界上最牛的捕鱼方式”——踩着高跷捕鱼.在京族三岛的浅海、滩涂,有大量鱼虾在一米多深、恰好淹没过头项的水中游弋.一米的深度,既不能拉大网,也不利于渔民涉水捕捞.但这难不倒作为海洋之子的京族渔民.一副高跷,生动展现出京族人的生活智慧.

世上最凄凉的乐器

海洋子民也拥有着独特的人文气质.比如在京族三岛上,与海相伴的京族人便拥有全天下最凄凉的琴声——只有一根弦的独弦琴.

在面朝大海、阳光灿烂的尾岛,总能够看到一个充满古风的场面:一位盘膝而坐的瘦高先生,双目半闭,正在抚琴.而那琴,竟然只有一根琴弦.先生左手摇琴柱,有手拨弦,琴音从那根独弦上流淌出来,让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

琴师名叫苏春发,是岛上的京族人士,他所抚弹的,其实是中原地区早巳失传的独弦琴.在京族三岛,苏春发是同辈人中最负盛名的独弦琴传承者,几十年来,他每天都要坚持在海边演奏,他和他的独弦琴,已经成为京族三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实际上,独弦琴只是现代人对它的称呼,古时候它的名字叫做一弦琴,又名“独弦匏琴”,曾经是宫廷中流行的一种乐器.独弦琴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五代时的梁元帝萧绎在诗中这样写道:“妻摇五明扇,妾弄一弦琴”.

独弦琴的结构较为简单,由琴身、摇杆、弦轴和琴弦组成.原始的独弦琴,是将一段毛竹筒剖开做琴体,开口部分朝下,在竹筒表面纵向挑起一条细而长的竹皮为弦.

独弦琴的弹奏很讲技巧.右手的技巧主要是弹和挑,连续弹挑则可演奏出类似琵琶“滚奏”的效果;左手则灵活多变,可以演奏出多种装饰音,技巧有揉、推、拉、打、撞、摇、颤、滑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独弦琴逐步增加了竹制弦弓和葫芦形共鸣器.

也许是由于太过凄凉,在盛唐时,独弦琴渐渐退出了崇尚奢靡的宫廷,到了唐末宋初,甚至连中原民间也听不到那如怨似泣的琴声了.庆幸的是,在今天越南和中国广西京族三岛一带,独弦琴,却在大海波涛的轰鸣声中,从汉始一直顽强地演奏到今天.

为人们留下这独特琴音的,是东汉时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据传,当时他出征到此,随军携带着独弦琴,撩拨了人们心底最温柔的角落.从此,这凄凉的乐器就开始在这里流传.

(摘自《环球人文地理》《羊城晚报》)

——/附录/——

京族人的“《红楼梦》”

在京族三岛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就是京族人特别的文字“喃字”.

喃字,意思是“南国的文字”.很早的时候,京族的先民们把喃字与汉字一起合用,用来写经书、记歌谣等等.喃字的造字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形声法,它是把两个汉字合成一个喃字,其中一个用来表音,另一个用来表义.

比如“巴+三”,读音为“巴”,意义为“三”:另一种是假借法,也就是借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与之读音相近的字,比如借用“固”来表示“始”;还有一种是会意法,也是用两个汉字组合而成,比如用“天+上”来表示“天”等等.

在今天的京族三岛上,能够粗通喃字的人已经不到10个;能读能写能解其意的,只有区区两三人;称得上喃字专家的,就只有一位名叫苏维芳的老人了.一直以来,苏维芳老人都在整理喃字古籍,其中有一本著名的喃字古籍的《金云翘传》,被学者称为“京族人的《红楼梦》’.

全书共3600行,为“六八体”——前半句六言,后半句八言.《金云翘传》得名于作品中三位主要人物金重、王翠云、王翠翘,书名是各取主人公姓名申的一个字组合而成.全书叙述女子王翠翘一生坎坷的生活遭遇.她出身名门、才貌出众,与书生金重私定终身.金重奔丧期间,她为救遭诬陷入狱的父亲而卖身,沦落青楼,后被草莽枭雄徐海所救,并在徐海的帮助下报仇雪恨.徐海被杀后,她投江殉情,却被人救起,最后和会试高中的金重团圆.

由于京族三岛与越南一水相隔,两地居民原本同族,所以喃字古籍《金云翘传》在越南也广为流行.

——/链接/——

哈节: “海洋民族”的盛典

每年农历的六月至八月,京族三岛上都会听到少女们的甜美歌声.而循声而去,就是岛屿上最庞大的“地标建筑”——哈亭.这里正在进行热闹盛大的祭神仪式.

这就是京族独有的哈节.在这段时间,即使漂泊在海外的京族人士,也会尽量赶回来,给神灵和祖先上一炷香……

在京族的语言中,“哈”或者“唱哈”其实就是唱歌的意思.而哈节,就是以唱歌贯穿节日始终的祀神、祭祖的祈福禳灾活动.其中包括祀神、祭祖、唱哈和吃席四项主要内容,时间最短需要三个日夜,长则延续到六七个日夜.

在尾岛京族人整理出的《岛史歌》里,这样讲述着哈节的由来.许多年前,那时京族的祖先刚从越南迁居过来,近十年时间,都没有举行过拜祭活动,结果人畜不宁,海事不顺.后来,村民们在农历六月初七这天,拉出一头猪到大海边许愿——倘若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生活安康,出海丰收,就把猪杀了祭神.许愿后的三天里,京族人连续出海劳作,都获得了丰收,人畜也逐渐安宁.于是,村民们便兑现了诺言,杀猪还愿.从此以后,岛上的人们年年如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哈节.

海洋论文参考资料:

海洋环境保护论文

海洋测绘期刊

海洋世界杂志

海洋科学期刊

简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海洋民族和吃饭和唯一方面的海洋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海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