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和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当代文学范文 类别:学士论文 2024-03-11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

本文是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开题报告范文跟理念和现当代文学和翻转相关论文范例。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课题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致力于建构一种以“问题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弥补文学教育现有的缺陷,培养学生宽广的文学史视野和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国现当代文学;问题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2-0112-04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致力于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结构,将“课上学习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使得学生“课前通过视频或资料学习知识,课上开展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活动”.这一方式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解构了威权中心,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特征.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知识内化、提升深度学习效果等方面卓有成效.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它通过对“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特点、规律的讲解,对主要作家创作情况的介绍,对重点作品的解读,训练学生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感知、分析、鉴赏、评论,增进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但是这门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弊端,例如:“重脉络梳理,轻作品解读”;对于具体的作家作品的解读流于“作家生平+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公式化套路;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学生们的阅读日益快餐化和娱乐化,不愿花时间阅读文学经典……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问题,也是中文系文学类课程教学的通病.因此,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引入教学中,努力建设一个多元、活跃、高效的文学课堂,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翻转课堂适用性分析

(一)课程结构十分明晰,适合制作自学材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知识点明确,非常适合进行知识单元拆解,从而制作成教学视频或其他学习材料供学生课前自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朱栋霖主编)为例,教材清晰地将“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分期,每一时期按照“文学思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门类进行讲解,每一门类又分成“概述”和“作家专节”(或“流派专节”),具体到每一个重点作家,也有生平介绍、主要作品介绍、思想主题探析、艺术风格解读等内容,知识点十分明确.

(二)课程知识难易适中,适合学生课前自学

从教育学理论上来说,这门课程的浅层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而非程序性知识,重内容铺陈而少具体应用,故学生们可以在课前颇为轻松地读懂教材内容,为课上的互动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多元开放,适合学生讨论探究

由于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概念,尚未完全走完“经典化”的路程,对许多作家作品的评论尚不能盖棺定论,这就为学生们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也使得翻转课堂的形式十分必要,它比传统的授课形式更适合整理文献、思考问题和表达见解.

(四)深度目标难以达成,需要学生高度参与

如“重史轻读”、“作品解读套路化”、“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等问题,只能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解决.因为文学教学中最为珍贵的“审美理解”、“情感体验”和“创造再现”目标是传统的讲授方式难以达成的,它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课前的阅读、课中的讨论和发言、课后的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教学准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每节课只需要“一次备课”即可,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则需要“二次备课”——第一次是备“导学”内容,第二次是备“课堂”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区分哪些内容适合课前自学,哪些内容适合课堂互动,且课堂内容要与导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此.一般来说,作品的初步阅读和客观性较强的知识都可以放在导学环节,如文学思潮的变化、作家的生平、主要作品介绍;而主观性较强的知识则适合课堂互动,例如对作品主题和作家艺术风格的探讨、对文学史现象的评价等.

在导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确新课程的知识要点,然后设计“任务书”作为学习引导.任务书可以是对作品的阅读,也可以是对问题的思索,还可以描述一种文学史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思索解决方法,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在于知识的记忆,而在于培养宽广的文学史视野和敏锐的审美感受.因此,给学生的自学材料,教学视频只是其中之一,文本和专题性研究文献也同样重要.

(二)导学环节

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和学习资料进行课前自学.在所有导学材料中,文本的阅读应放在首位.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陈思和曾把文学史比作璀璨的夜空,把作品比作星月,他说:“我们要观赏夜空准确地说就是观赏星月,没有星月的灿烂我们很难设想天空会是什么样子的,它的魅力又何在呢?……离开了文学名著,没有了审美活动,就没有文学史.”[1]但当下的阅读现状呈现出娱乐化和快餐化趋向,愿意阅读经典名著的同学越来越少.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检查大家的阅读情况.例如,根据作品设计几个简易的填空题,考查作品中的人物姓名、特点,地点的名称,情节的走向,或某个片段的出处,将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除了文本阅读,其他导学环节也应进行形式多样的考核与评价.

(三)课堂活动

此前,众多研究翻转课堂的文献都致力于探讨课堂之前的环节,也就是如何制作视频、如何验收自学成果,但课堂上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依旧缺乏系统的论述.其实,课堂的优势是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学生由于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场所而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所以一切围绕课堂开展的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共同体优势.那么,作为共同体的学生在课堂上适合做些什么呢?

一是讨论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组长掌控讨论的节奏,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各位同学的讨论观点,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和看法.问题的设计要能体现教学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可以是对某个文学作品的探讨,如:巴金的小说《家》在哪些方面借鉴了古典小说《红楼梦》?也可以是对某个文学史现象的研讨,例如:“红色经典”属不属于经典?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学生们可以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解读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这将深化学生对现当代历史文化语境的理解,提高审美鉴赏的水平,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协作探究.可以借鉴西方高等教育中研讨课(Seminar)的方式,在课前给学生设计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课题,并准备阅读目录(reading list).题目是贯通性的宏大课题,目录也要横跨不同的教材和观点各异的文章.学生需要按时完成阅读,对观点做出梳理,针对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这往往是研究生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但也是可以降低难度引入本科生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例如在讲到作家高晓声的创作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探究性话题:从鲁迅到赵树理,再到高晓声,中国农民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分别折射出怎样的文化内涵?这是教材上提出的一个研究视角,但是并没有给出观点也没有展开论述,故适合协作探究.针对这个题目,学生需要回顾鲁迅、赵树理、高晓声三位作家的主要作品及其农民形象,然后根据教师列出的书目和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在归纳和思考后形成自己的观点.由于题目较大,不可能仅靠一人之力在短时间内完成,故需要通力合作.探究的结果可以由代表进行发言总结,也可以各自写成小论文.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对文学史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甚至为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是成果展示.首先,不论是讨论交流,还是协作探究,最终都要以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总结.成果展示不仅是展示结果,也展示思路和材料依据.在上述关于“红色经典”的争论中,就有同学根据文学史的演进规律和文学批评的准则对“红色经典”的“经典”身份提出质疑;也有同学根据红色经典的“民间隐形结构”肯定其可贵的价值;更有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文献资料,指出“红色经典”自有其价值,但对于哪些作品才是真正的红色经典要进行重新界定.其次,还可以展示“评论”和“写作”的结果.例如,莫言的小说具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语言风格自由奔放,带有粗糙的生命活力.小说《红高粱》中有一句描写女主人公“我奶奶”的话语:“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2].这是一句极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它用陌生化的方式表现了女主人公的野性之美,体现了作家莫言天才般的语言创造力.但是,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未必能注意到这一句.

为了凸显莫言小说语言的魅力,在讲解时可预先抛出一个问题:如何用一句(或一段)简短的话语,描写一个健康、美丽、性感的乡村女性?让同学们动脑想、动笔写,在他们分享自己的成果后再引出小说的原文.这能让学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同学展示的成果中也有非常不错的创作,例如一个同学用“身形壮丽”一词来形容女性,虽然用词有些怪,但却使其具备了“大地之母”的风范.最后,还可以展示“作品的诵读”.讲解话剧《茶馆》时,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剧本的第一幕;讲解20世纪80年代诗歌时,选取舒婷、北岛、顾城和海子的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都使得学生更好地走进了文本,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卓有成效.

四是答疑解惑.鼓励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人文学科的学习中,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答若干问题更为可贵,教师应当把是否提出了有水平的问题作为判定学生成绩的一个参考因素.当某个学生或某个小组提出某个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后,先鼓励班级里了解此问题的学生发表看法,再由教师进行回答.

五是效果测评.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不应唯结果论,学习过程也应考虑其中.对于学生的讨论过程、探究过程、展示内容和提问内容应有充分的了解,对每个学生付出的努力应有充分的把握,并将其纳入教学检测和评价之中.

(四)课后拓展

鉴于已经实现了课堂的“翻转”,故课后的学习内容不宜过多,而且应当是可选性的.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拓展阅读和评论写作,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夯实基础.

三、结论及反思

(一)翻转课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杰出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比好比“编剧、导演和演员”,三位一体.用于学生课前自学的视频,应如一场“好电影”,而课堂的互动,应如一台“好戏剧”.前者用镜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是电影的调度方法;后者用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与学生沟通,是戏剧的调度方法.不论哪一种,都要有“脚本”,即“镜头设计”或“舞台设计”,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教师不仅要对课程内容更加熟悉,而且要搜集、整理、制作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要对课堂的互动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引导,要熟练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控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前提

对于学生来说,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改变学习方式,将传统的“听课——复习”的流程改变为“课前自学——整理与归纳问题——课上讨论与分享——教师答疑——课后总结”的过程.翻转课堂得以实施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课前的主动性和课上的参与度.因此,学生需要改变由来已久的学习习惯,而教师更要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一堂好课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的艺术品,二者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翻转课堂最大的难题.

目前的主要解决办法是采取“探秘”式教学,让知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例如,讲解话剧《茶馆》的主题时,要有这样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阅读文本和观看视频,总结出“埋葬三个旧时代,歌颂新时代”的结论(这是学界对《茶馆》主题的一贯认识);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结尾处如此悲凉?新时代的希望在哪里呢?第三步是让学生阅读部分历史文献,找到老舍在创作时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资料;第四步再进行总结,宏大叙事的背景下,作者有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怀要抒发,那就是“末世凭吊”.经过层层推演,学生可知《茶馆》的主题并非只有一种解读,它还有可能是一曲末世的挽歌.实践证明,这种“探秘”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但并非所有课程内容都能照搬这一教学模式,因此尚需不断探索.

(三)问题式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是由“问题”贯穿始终的,从导学环节的任务书的设计,课堂活动中的“讨论交流”、“探究写作”和“成果展示”,几乎都是围绕着“问题”的设计、思考和解决来完成.这符合“问题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课程)设计方法,让学习者掌控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应用知识和技能去找出特定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案”[3].它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意义的问题”、“小组学习”、“教师作为协调者”和“自主学习”[4].因此,“设计一个好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这个问题应该是“非良构”的,以开放性和复杂性来保证能够进行自由探究;其次,它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设定,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学史素养、理论思维、审美理解、情感体验和创造能力;再次,它可以被“抽丝剥茧”并“层层推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它的难度要和学生水平相适应,应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范畴.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所带来的教学变革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文学类课程授课模式,改变了师生关系,拓展了学习空间,是实现文学教育创新的一次伟大尝试.尽管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都影响着翻转课堂的效果,但随着进一步的探索,我们有理由期待翻转课堂为文学教育带来更好的成效.

[ 参考文献]

[1] 陈思和.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方法[J]. 河北学刊,2004(2):110.

[2] 牛玉秋. 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中短篇小说精选(上)[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335

[3] Sery,J.R.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and distinctions[J].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14(1):9-20.

[4] 向佐军. 问题式学习慕课开发的原理与设计——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慕课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6(6):86—87.

[责任编辑:钟岚]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上文结束语,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理念和现当代文学和翻转方面的现当代文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