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传统文化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再生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传统文化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23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再生》

本文是传统文化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传统文化和创造性再生和创造性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中国文化至关重要的三著作:《周易》、《老子》、《论语》,这三本著作分别代表了易文化、道文化、儒文化.这三支文化既异彩纷呈,又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相互融合吸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某种程度上这三本著作可以代表传统文化之精神取向,谈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离不开这三本著作里蕴含的本源精神.

关键词:《周易》;《老子》;《论语》;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

一、探讨《周易》、《老子》、《论语》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至关重要的三著作:《周易》、《老子》、《论语》,这三本著作分别代表了易文化、儒文化、道文化的精神.这三支文化脉络既异彩纷呈,又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相互融合吸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某种程度上这三本著作可以代表传统文化之精神取向,谈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离不开这三本著作里蕴含的本源精神.

(1)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华文化基因,诸子百家思想根源皆出自周易,易文化源远流长,自伏羲画八卦开始,到孔子整理《易经》,再到历代学者对易经解读,其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高超智慧.它以普遍的观点与对立统一的方法对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预先做出吉、凶、悔、吝等判断,达到劝善惩恶,避凶趋吉,化险为夷之目的.中华文明的主流一直伴随着它的影响生生不息.不仅有"世历三古"和"人更三圣"之说,而且从根本上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学术方向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

(2)《老子》以其旷达玄远,素为人钟爱,其思想逻辑和周易一脉相承,更多的开发了周易形上价值,崇尚自然天道.如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所说"老子得易之体"且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数千年来相互补充,共同汇成中华思想文化的主流.

(3)《论语》是数千年来始终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体现在《论语》中的思想特质也始终是儒学理论品质的核心构成."了解和研究儒学,不只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全面审视和把握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1]故《论语》可以代表传统文化之精神.孔子整理《周易》纳入儒门,并在《论语》中有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2]可见儒家亦受易学影响.

沈清松先生在《从利玛窦到海德格尔》一书中记录了传教士将《周易》和《老子》翻译到西方世界后,引起了哲学家的共鸣:《周易》对西方哲学家莱布尼茨产生重要影响;《老子》给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以启发和思考,他对《老子》十分钟爱和推崇.这说明这些著作的魅力之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日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3]传统文化自身的实用价值也蕴含了进行文化创造性再生之必要性.

二、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之可能性

时代需要为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提供契机:21世纪以来,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依旧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矛盾凸显,人对自身和需求的控制没有理性基础.这些矛盾除去物质因素外,人的内心失衡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扭曲是一项基本原因.如何保持这两方面的平衡,乃是应该思考的问题.新的时代条件下,西方的思维模式和秩序逐渐暴露出了弊端,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对解决当前问题价值颇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内心之间关系的和谐.时代问题之解决,恰恰需要中国之智慧,贡献中国之方案.这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契机之所在.

三、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之途径

(一)追本溯源,挖掘《周易》、《老子》、《论语》之价值

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在时代背景下对传统做新的解释,所以每一思想既有从传统继承而来的本源精神,又有主客观条件.固而,只有传统文化中的本源精神具有相对稳定性.我们谈扬弃和创造性再生要从易文化、儒文化、道文化即本源处吸取智慧.这三支文化脉络既异彩纷呈,又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相互融合吸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第一,《周易》主要思想是"变易",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中天地人的系统观和贯通天人的思想对社会治理具有很大启示.第二,《老子》的"道"不仅蕴含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法,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宇宙观.《礼记·中庸》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实和《老子》中"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包容精神和和合之道.第三,《论语》作为儒家代表著作,更是集中体现了儒家学者积极作为,肩当道义的精神,其天下一家的思想价值和重视品行修养的特点在今日社会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智慧.

(二)摒弃思想成见

传统文化有糟粕但亦有精华,首先对于几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不能抱着成见.东方美先生教我们每读一家哲学必须"先入乎其内,而后出乎其外.对于东西的大传统更要出之于同情理解的态度,取高瞻远瞩的观点,崛其精华,这样自然能够扩宽自己的眼界.不要一上来就心存敌意,吹毛求疵,结果花了许多功夫,还是未能入门,依然故我,于自家分上何有."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的过程也应该是中华文化更积极的走向世界的过程,伴随着当前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步伐,中华文化亦应更广泛的导入世界,吸收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再融入自身文化中做出创造性转变.

(三)扬弃和创造性再生结合

以前谈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如今谈的是创造性再生."传统文化未来地位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存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和人类的创造性发展问题.未来的发展提出的仍是人类有史以来遇到的基本问题: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创造性转变和单纯的扬弃不同,前者更加尊重和宽容的看待自己文化,其次还需要有实践的可操作性,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是可实践的智慧.扬弃为创造性再生的必要条件,创造性再生是扬弃的必然趋势.没有扬弃就无创造性再生,而无创造性再生的扬弃则容易拘于传统文化的框架里跳不出来.

参考文献:

[1][美]休斯敦.史密斯著.人的宗教.海南出版社.

[2]王沪宁.创造性再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地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

[3]胡适.胡适谈国学.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大钊,郑州大学.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该文点评,此文为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传统文化和创造性再生和创造性相关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