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校图书馆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开放科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校图书馆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04

《开放科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

本文是高校图书馆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高校图书馆和科学视域和科研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孙仙阁弓箭

(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摘 要]从开放科学视域分析了科研数据治理的定义、特点与信息流,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的内外部优劣势,指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并从开放科学视域提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开放科学 高校图书馆 科学数据 治理

[分类号]G258.6

开放科学囊括开放存取、开源运动、开放实验室等所有相关概念,原则在于实现科学数据收集、交流、研究等方面的透明化.开放科学秉承“开放、合作、自由、共享”的理念,能够促使科研数据为不同阶层的人士所利用.开放科学运动的兴起,改变了学术信息交流方式,扩大了学术成果传播范围,也为图书馆领域的服务形式变革提供了机遇.Wil?liams指出,开放科学具备促使科研成果优先发表的作用,开放科学实践增加了更多合作的机会.若科研机构与研究者践行开放科学,能够迅速利用互联网发现更多知识关联,发现更多可以合作的伙伴,减少研究的盲目性,加快科学研究速度.2015年5月,国际图书馆协会在召开的图书馆发展专题学术会议中,首次评选并颁发开放存取奖[1].英国皇家学会发布以《科学是开放的事业》为题的研究报告,指出科研机构与高校应该支持并促进科研数据开放获取.开放科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科学数据的公开、透明与共享,让更多公众消除对科学家的错误认识,增进专业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开放科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存储机构,有必要分析科研数据治理需求,革新科研数据治理服务模式,让科研数据得到更好的利用.

1 开放科学视域下的科研数据治理

科研数据治理是围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管理活动,根据学科与阶段的差异,治理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开放科学视域下,科研工作固有的操作模式正在被改变,也要求图书馆认清开放科学的内涵,强化对科研数据治理所有环节的深入研究.

1.1 科研数据治理的定义

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字形式的数据,包括数值、文本文档等,都属于科研数据.它们是科研活动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客观性、可重复利用性,通过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提供支持.科研数据治理是围绕科研数据整个生命周期,根据科研人员需求提供不同服务的活动[2].对于图书馆而言,科研数据治理与科研过程具有高度交互性,学科馆员承担着数据采集、鉴别等大部分工作.科研数据治理流程复杂,在科研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服务方式.目前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科研数据的治理与利用提供了支持.

1.2 科研数据治理的特征

科研数据是具有存储价值的资源,其客观性、可复用性特征使其更加具有学术权威性.对其进行治理需要根据学科差异,采用不同的服务手段,需要关注科研数据从产生到删除整个过程中的需求,体现客观性、准确性.学科馆员作为科研数据治理的中坚力量,要求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具有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服务.与图书馆常规信息服务相比,科研数据治理要求加强信息交互,要求学科馆员加强多部门合作,嵌入科研活动中,体现服务的动态性、连续性.除了参与到数据生命周期中,学科馆员还需要提供技术培训、活动组织等辅助性服务,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3].

1.3 科研数据治理的信息流

科研数据具备与信息资源类似的生命周期结构,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的差异,在信息流方面也存在细小差异.ANDS指出,科研数据治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鉴别、存储、利用等流程.科研数据采集就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根据环境、技术、学科等差异,获取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数据.然后通过科学鉴别,确保科研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与权威性.同时通过深入挖掘,发现科研数据隐含的内在特征,在元数据描述基础上揭示内在规律,统一科研数据格式,进而实现有序的数据存储.学科馆员可以通过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所需数据,促进科研数据的利用与传播,或者根据需要补充、剔除数据.

2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的优劣势分析

开放科学运动加快了学术信息共享速度,改变了科研流程与模式,也强化了高校图书馆对科研数据治理的重视.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可知其虽然具有丰富的科研数据服务经验,具有大数据技术支持,但依然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威胁.

2.1 内部优势

科研数据是科研、管理、社会活动中产生的,能够根据不同研究需求进行再加工的统计数据.科研数据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研究型资源,与学术文献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科研数据的整理分析,不仅影响到学术资源的应用效果,也关系到馆藏资源建设质量[4].对科研数据进行治理,是高校图书馆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鉴于科研数据与学术文献之间的关系,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收集科研人员提供的科研数据,明确科研数据与相关文献之间的关联,方便用户查询利用科研数据.而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日益提高,为高校图书馆获取科研数据提供了便利,也促使更多图书馆加快学术文献、科研成果推广,发挥科研数据应有的价值.

2.2 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治理工作,有赖于先进技术、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在科研数据治理的不同阶段,图书馆可以选择不同的开源软件,降低数据治理成本,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如可以选择技术成熟的Fedora软件,或者将已有购置软件与开源软件进行整合,强化技术支持效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选择与校外机构合作,共同购置适宜的设施设备,也可以借助专业额外服务或培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在科研数据治理服务上,可根据用户需求,利用既有技术设备打造数据管理平台,方便馆员与科研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也可以借助即时通讯软件、云网盘等进行数据存储、传输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2.3 外部威胁

高校图书馆从数据采集、存储等层面强化科研数据治理,以促进科研数据传播,提高科研数据利用率.目前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在为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利,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程度的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影响[5].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很多数据供应商加入信息服务行列,以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优势,增加了高校图书馆的竞争压力,导致图书馆用户大量流失.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无法满足用户对科研数据日益多元的需求,导致用户对图书馆依赖性降低[6].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数据安全受到严峻考验,对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科研人员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不愿意公开科研数据,也影响到图书馆的数据整合与科研合作.

3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科研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单元,高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科研产出成果,亟待专业机构为其提供优质的科研数据治理服务.高校图书馆利用各类新技术,创建科研数据存储库,辅助制定科研数据管理计划,实现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将更好地保障科研数据利用价值.

3.1 辅助科研人员制定DMP

数据管理计划简称DMP,是涉及科研数据格式、负责人、标准、共享方式等,为科研人员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指导的文件.DMP的构成要素包含数据描述、访问权限、保存机制、内容格式等,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科研项目实际需求,对DMP 进行内容调整.学科馆员可以辅助科研人员制定合适的DMP,或者指导科研人员撰写科研数据管理方案,搜集最新的科研数据政策.例如,我国上海大学图书馆作为科研数据治理服务的先行者,根据用户特点与从业机构要求,建立了涵盖数据处理、业务培训、计划制定等的完善服务体系(如图1),其协助科研人员设计的DMP 满足IWGDD 要求,并引入DMP Online、DMPTool等用于提供计划模板的技术工具.

3.2 数据处理与信息咨询

高校图书馆提供科研数据治理服务,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的长期存储与重复使用.为保障数据统一存储,高校图书馆大多设置了元数据描述、数据发布、存储指导等服务,允许用户自行上传、发布数据和访问馆藏数据库.在数据整合处理方面,学科馆员可以辅助开展数据清洗、格式化、挖掘与探索等服务.为满足科研人员的深层次要求,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与数据分析相关的软硬件,并且利用邮箱、社交网站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与数据挖掘处理有关的咨询服务,方便科研人员利用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软件,深入分析科研数据存在的关联,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认知.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提供各类数据处理软件,如SPSS、本体编辑器等,并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咨询服务[7].

3.3 数据治理教学培训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实施时间并不长,尚未被大部分科研人员所熟知.为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开展研讨活动、专题讲座的方式,宣传推广自身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用户了解科研数据治理流程,帮助他们解决科研数据方面的问题.为提高科研人员的数据利用能力,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科研数据治理培训课程,包括网络培训与课堂培训两种方式,方便不同层次用户根据需求自行选择,通过系统学习提高数据素养.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化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主要提供与科研数据治理相关的培训课程,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的培训业务,解答用户遇到的常见问题,并且建立互动式培训平台,方便科研人员随时获取学习资源,掌握数据标准规范、安全备份等知识.

4 开放科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的建议

开放科学运动促进了科研数据的产生与传播,也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环境.由于科研数据治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系统、技术与环境支持要求高,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多机构合作,形成数据治理共同体,并强化数据质量评价,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4.1 形成数据治理共同体

科研数据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资产,鉴于科研数据治理本身的复杂性,要求高校图书馆与多机构合作,寻求适宜的数据共享模式,形成数据治理共同体.图书馆可以邀请出版社、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加入,促进跨领域科研数据共治、共享,形成多方位协调、优势互补的机制,如图2所示.在这个治理共同体中,政府发挥着资金支持与政策指导作用;科研机构负责创建、提供科研数据,并且提出科研数据服务需求;出版社作为科研数据传播媒介,负责对科研数据进行整合与记录,让更多人认可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数据供应商则提供高性能计算、开源软件等服务;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拥有丰富的数据存储、管理、传播经验,可以辅助提供科研数据服务.而图书馆有必要与其他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取长补短,以共同实现科研数据治理目标.

4.2 强化数据质量评价

科研数据治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科研项目的成败.由于科研数据治理涉及环节多,要想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提高科研数据筛选、整合的准确率,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置数据评价指标,从数据使用效能、可信度等方面,对不同流通环节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图书馆可以设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为科研人员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研数据特点,了解原始数据的演变过程,进而提升数据鉴别、分析能力.为保障科研数据利用的合理性,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带来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明确科研数据使用限制,根据不同类型数据特点,设置开放获取、限制获取与条件获取等几种访问形式,让用户在了解自身权限的基础上,合理筛选利用所需信息.

4.3 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开展科研数据治理服务的图书馆并不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开放科学环境下,越来越多图书馆认识到科研数据的价值,并在科研数据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尝试.而只有嵌入科研过程,根据用户需求提升数据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8].高校图书馆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基础上,应该根据自身特色进行服务创新,促进科研数据治理模式变革.从存储方式角度看,图书馆不仅可以自建数据库,也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建立公共科研数据存储库.从服务内容方面看,图书馆可以开发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加快科研数据传递.从人员配置方面看,图书馆应强化馆员技能培训,培育馆员数据素养,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提升科研数据服务效率.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治理贯穿整个数据生命周期,涉及数据分析、处理与可视化等多个环节.在开放科学视域下,为促进科研数据开放共享,高校图书馆应投身到科研支持与科研数据再利用服务中,在掌握科研人员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科研数据治理服务项目,嵌入院校科研活动全过程,发挥自身在科研数据传播中的服务价值.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该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高校图书馆专业范文可作为高校图书馆和科学视域和科研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