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传播策略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新青年》杂志的传播策略分析类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传播策略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12-02

《《新青年》杂志的传播策略分析》

该文是传播策略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新青年》杂志和传播策略分析和策略分析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一个刊物引领了一场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刊物,《新青年》引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青年》杂志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受众等要素,及其产生巨大影响的经验.提出这份王牌杂志的成功离不开富有魅力的传播者的共同努力,其以青年思想启蒙作为舆论之先声,凭借当时先进的印刷技术搞好刊物发行,最终以精准恰当的定位,实现了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新青年》 传播策略 启蒙思想

“一个刊物引领了一场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刊物,它引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新青年》倡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和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发起文学革命,开启民智,启蒙思想,引领时代的思想潮流,唤醒了在封建礼教中沉睡了千年的社会民众,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青年》的发行从创刊时一千余册逐渐上升,最多可达一万六千册,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王牌杂志”.

一、传播者:学界与思想界翘楚撑起杂志知名度与公信力

传播者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决定着传播的内容和深度,也决定着媒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传播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讯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独家新闻、独特视角、独到见解往往需要具有独特眼光和独特智慧的传播者.《新青年》杂志虽然在出版发行过程中经历了圈子杂志、同仁杂志、政党杂志的变化,但各个时期的主创与编辑撰稿人都是“一时名彦”,如高一涵、易白沙、刘半农、胡适、李大钊等,他们要么和陈独秀一样有着丰富的报刊活动经历和革命经历,要么就是学界或思想界明星.受启蒙思想熏陶的他们眼界开阔,他们集聚在一起形成了富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同人作者群”.他们思想睿智,往往能够抓住青年最关心的话题发起讨论,指出症结所在并给青年以思想上的引导.同时,从事报刊活动的经历使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新闻传播技巧,更好地传播新思想,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可以说,《新青年》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这些富有魅力的传播者的共同努力.

二、传播内容:宗旨明确,注重“内容为王”

传播内容贯穿于整个传播过程的始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的产生.《新青年》杂志自创刊之日起就明确了刊物宗旨,并在刊物宗旨的引导重刊物内容选择与编撰.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的“社告”中明确指出刊物宗旨是“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并在回答读者来信中进一步阐明“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在明确的宗旨指导下,杂志专注于青年思想之启蒙,刊发文章引导青年划清新旧界限,翻译国外思想启蒙专著,就婚姻问题、女子问题等话题和广大青年展开讨论,给予引导.针对当时青年崇拜孔教,热衷功名,思想陈旧,毫无生气的现象,《新青年》率先发出了反对孔教,提倡与科学,反对封建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呐喊.为了更好地传播新思想,杂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由此拉开了白话文运动的序幕.杂志敢发舆论之先声,敢做思想界的“狂人”,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枷锁,为真理奔走呼告.大胆的言论、独创的内容使当时的思想界耳目一新,起到了“启蒙思想、开启明智”的作用.

杂志在内容上把握思想潮流,契合受众心理需求,发舆论之先声.具有前瞻性和思想性的优质内容吸引了众多“新青年”紧密相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例如,读者毕云呈来信说:“(《新青年》)足为我青年界之良师益友”,“诚我青年界之明星也.”像春雷一般,《新青年》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旧思想、旧社会、旧道德,并开始“逐渐地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确实感到自己是那时代的新青年了.”

三、传播载体:充分利用印刷技术搞好刊物发行

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讯息”,这意味着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活动.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规定着传播方式、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接收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播效果.

在印刷媒介的背景下,机器印刷使报纸可以批量生产,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泛,普通民众拥有了阅读的权利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其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也不断稳定.《新青年》充分利用当时的媒介条件,与群益书社达成印刷合作协议,委托群益书社出版发行.发行是杂志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发行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刊物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大小.因此刊物的传播效果与其发行渠道及策略密切相关.《新青年》具有较强的发行渠道,作为出版单位的群益书社广泛招募“代派处”,如“《新青年》的第1卷第2号封底广告处,刊载了全国各埠很多地方设立的分店、代理发行销售处或代派处等,足迹遍及4 9个省市或地区,7 4个书局或公司,同时海外还设有新加坡的普益印务公司,曹万丰书庄两个代派处.”从第8卷开始登载道德“本报代派处一览”和前七卷“各埠代派处”比较有了更新与调整.第9卷第5号封底“本报代派处一览”中对代派处做了分类:“甲、本市;乙、外埠;丙、国外(欧洲总代派处巴黎中国书报社、日本神田北神宝町十中国青年会内东方书报社;丁、伊文思图书公司外埠各特约分售处本报).”这说明杂志的发行渠道日趋丰富,发行管理日益规范.《新青年》还设有专门发行人员或委派专人承担具体发行事务,苏新甫即杂志发行者的代表.杂志还采取了许多发行策略,如定价低廉并采取折扣策略,零售价每册2角,订购半年6册1元,全年12册2元.根据读者再版要求出售的前5卷的合订本采取“五卷合卖”的捆绑销售策略.其发行策略刺激了发行量的增长,为杂志争取了财源,并推动了刊物成长.

四、受众:定位精准恰当,注重受众互动与信息反馈

大众传媒“对谁说” 决定着传播内容的选取,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准确恰当的受众定位成为传媒成功的重要法宝.《新青年》杂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即读者定位清晰明确,明确受众群是谁,有何独特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传播.

在经历了康梁维新变法失败,辛亥革命失败的接连打击之后,陈独秀逐渐意识到政治革命失败的关键在于思想,启蒙思想成为政治变革的先导因素.青年人思想活跃,向往与科学,愿意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且青年是国家未来之栋梁,在思想启蒙过程中可以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煽动性和号召力强.因此将《新青年》的读者定位为“新青年”.陈独秀对于“新青年”有自己独特的解释,“新青年”是指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利用新思想改变自身,引领社会潮流发展的青年,是具有旺盛生存能力,有思想有头脑的青年,而不是被“孔孟之道”,被“四书五经”生硬地塞满头脑,不愿“开眼看世界”的“腐朽青年”.他强调:“慎勿以年龄在青年时代,遂妄自以为取得青年之资格.”《新青年》杂志准确清晰的读者定位使其自创刊始迅速团结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并逐渐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为杂志后期引导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受众定位精确恰当外,杂志还十分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靶子式”存在,而是具有信息辨识能力、选择能力与反馈能力的能动性存在.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与反馈是传媒认知受众、掌握传播效果的“阴晴表”.拥有丰富办报经验的陈独秀更清楚受众的重要意义,因而在办刊过程中多方开辟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与受众互动.

在创办《新青年》之前,陈独秀曾编辑《甲寅》“通信”栏,深知栏目的互动对于杂志制造和引导舆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性,因而《新青年》创刊之初即模仿《甲寅》设立“通信”栏,并在创刊号中特别强调设置该栏目的目的:“本志特辟通信一门,以为质析疑难发抒意见之用……”“通信”栏专门刊载读者来信,社外来搞,组织话题讨论,并由主编亲自回复,为编者与读者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互动桥梁,并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讨论.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的相关话题都是由“通信”栏发端而不断壮大起来的.

《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1号起增设“读者论坛”,特发通告:“本志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但其所论确有研究之价值,即皆一体登载,以便读者诸君自由发表意见.”“读者论坛”中发表了诸多涉及青年问题、白话问题、孔教问题的讨论,来稿者也多为青年,这说明栏目较好地联络了杂志的读者对象——青年,成为杂志与读者互动的有效纽带.

五、结语

虽然当下的媒介技术环境发生了改变,信息传播渠道及受众的信息接触习惯及信息需求有所改变,但影响信息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并没有发生改变,《新青年》的传播经验仍可以为当下纸媒的信息传播提供借鉴.不同的是,当前纸媒更应关注媒介环境发生的新变化,把握这些新变化,灵活利用最新的媒介技术,制作新闻精品,满足当下受众求新求变的信息需求.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1895-1949)”(项目编号:13&ZD154)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谢明香.出版传媒视角下的《新青年》[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传播策略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传播杂志社

新闻和传播杂志

传播论文

市场营销策略论文

网络营销策略论文

促销策略论文

该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传播策略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青年》杂志和传播策略分析和策略分析相关传播策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