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西方哲学史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论罗素《西方哲学史》之叙述法门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西方哲学史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4-10

《论罗素《西方哲学史》之叙述法门》

本文是关于西方哲学史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罗素和《西方哲学史》和叙述法门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B561.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4.076

摘 要《西方哲学史》一书在罗素作为数理逻辑哲学家、思想家的人生中似乎显得不甚重要,然其凭借独具一格的富于思想史、文化史色彩的叙述法门在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诸多叙述模式中自成一家.罗素从历史走向、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切入哲学史的根脉,试将特定时代环境造就的哲学人物以一种兼具广泛性和特殊性的阐明方式显露出来,个中流溢的人文关怀与求实精神于今时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罗素《西方哲学史》叙述法门On Russell´s Narrative Method in "The Histor

y of West原ern Philosophy" // Sun BingbingAbstract The book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seemsto be of little importance in the life of Russell as a philosopher ofmathematical logic and thinker. However, his unique narrationmethod rich in the history of thoughts and culture has a style ofhis own among different narrative patterns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philosophy. Cutting into the root of philosophy history from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trends and social development,Russell tries to expose the philosophical figures created in specificeras and environments in a way that is both extensive andspecific, with the overflowing humanistic care and practicality.The spirit is still highly practical today.

Key words Russell;"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narrativemethod

1 引言

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尝于《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审查报告》一文中指出:“哲学要成见,而哲学史不要成见.哲学既离不了成见,若再以一种哲学主张去写哲学史,等于以一种成见去形容其他的成见,所写出来的书无论从别的观点看起来价值如何,总不会是一本好的哲学史.”[1]金先生所说的成见当然不是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偏见之狭隘取义,是指各思想家在其独特的性情引领与环境熏染之下由思议之诸多问题而熔铸出的思想.是以哲学研究或思想史研究大约都难逃此种成见观,即对一种成见或言思想进行言说,并图求言之有理而言之有味.哲学创作中少不了成见的参与,然哲学史研究中却又容不得成见,这对于既从事哲学创作又进行哲学史写作的伯特兰·罗素而言,似乎免不了是一种矛盾.罗素所著的《西方哲学史》(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本是为巴恩斯基金会讲座而写的,这部书在罗素之为数理逻辑哲学家、思想家的人生中似乎显得不甚重要(不过为其解决了经济层面的燃眉之急);但无论如何,它的罗素式诙谐言说、罗素式直率坦诚无疑使之成为有关西方哲学史的一切叙述模式中极为独特的存在.

2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撰述背景与初衷

论及《西方哲学史》此一“通俗读物”在“背景”知识层、“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以及“焦点”知识层的接受景况,自然是如事实所昭示的那样不尽一致了.根据《罗素传》作者、英国哲学教授瑞·蒙克的调查研究,虽然此书的销售成绩着实令人艳羡,却也并不能掩盖其中的实际问题.

“读者的感觉是,该书布局不当,几乎堪称草草结束了事.例如,许多人认为,伊曼纽尔·康德是近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但是罗素仅仅使用一章篇幅,以批判的态度进行讨论,其结果让大多数人觉得不满.黑格尔著作等身,该书仅用15 页篇幅阐述.尼采被当作泛泛而谈的讽刺对象,几乎难见具体内容.……该书随后几章讨论了一些哲学家;我们怀疑,作者选择他们不是基于对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的仔细考量,而是因为在讨论他们时,罗素碰巧看到了手边他以前撰写的阐述那些人思想的作品.”[2]299诸如此类的负面评议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罗素撰写此书时的状态的确不比其前半生了.

如就罗素本人来说,彼时纽约州最高法院关于撤销纽约城市学院对罗素的聘任决定这一裁定结果给他的学术生涯带来了灾难性的消极影响,此事使得他在情感方面本就常处的受损状态尤有加深.对跌落深谷的罗素而言,向他发出盛情邀约的巴恩斯博士可谓是一大贵人(罗素本人不一定持这种看法);自视为艺术教育家的巴恩斯以成功地聘任罗素为其基金会哲学讲师而倍感荣耀,并设想着罗素与自己可以成为同为基金会志事而奋斗的盟友.事实上,巴恩斯的热情再怎么高涨,在罗素那里也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罗素所想的是:在巴恩斯提供的温室环境下彻底摆脱既往的俗事纷争、返回严肃的学术工作之中,除却每周举办一次的哲学史讲座,罗素不希望在其他方面与巴恩斯产生界外交集.当然,巴恩斯起初并未察觉到罗素心底的真实想法,他在1940 年6 月份给罗素写的信中就毫不掩饰地谈及自己对讲座的期待;他曾这样告知罗素:“总之,如果您希望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哪怕采取对手所用的那些手段也没有关系.我们将会支持您.”[2]278许是巴恩斯博士的态度起了作用,或者是罗素尚未从过去撰写政治类热文的非严肃状态中抽身,又或是申请参加讲习班的学生知识背景各异(其中仅有一名是哲学专业的)的缘故;总之,罗素的哲学史讲座在完成巴恩斯的教育目标方面收获成功的同时,在严肃学术的意义上却面临着某种危险.之所以招致“危险”和“严厉的批评”,从罗素本人的“辩解”来看,是因其异于一般哲学史的写作初衷.在美国版序言中,罗素开门见山道:“目前已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对于一般历史的叙述,比通常哲学史家所做的为多.”[3]1显然,如书名所示,罗素笔下的哲学史断非寻常叙述路径力可达成的.不论其最终在哲学史与纯粹社会史叙述的理论黏合度问题上处理得如何,至少可以确定的是,罗素的这一初衷的确与其举办基金会讲座此种行迹相呼应.

瑞·蒙了罗素当时写给英国友人的笺札,事实上罗素该有的积极情绪显然已被残酷的战争消磨得所剩无几了;身处异国的他自然不可能加入到抗击希特勒的队伍中去,“他面对自己难以承受的局面时,尽量从高高在上的角度进行观察”[2]284.罗素从历史走向、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进入哲学史的讲演,他一面将思想的触角伸至遥远的过去,一面不无忧虑地审视着当下的种种乱象;可以说,在此二事之间盘旋的罗素寻觅的正是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纾解其绝望感的东西.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对历史哲学的界定是:历史哲学所要关注的不是“过去本身”,亦非“历史学家对过去的思考这一本身”,应当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柯氏本人在其作《历史的观念》中的原话来讲即为“历史学家所研究的过去不是死气沉沉的过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活跃于现实生活中的过去”.柯氏此言道出隐藏在大量历史事实背后的思想超越性及其恒常价值,亦不外是罗素所谓“保持广阔视野”之训谕旨在守握的精神食粮.然历史事实之浩瀚无穷恰如深海全景之不可测,历史学家在择取事实时或多或少都具有临时的性质,那么随之进行的史实解释亦不可脱去临时性质的外衣.恰如罗素所言:“企图包罗的时期既然是如此之广,就必须要有大刀阔斧的选择原则.”[3]2不过,选与不选、述与不述,这在史学家那里总有其价值考量,能否为读者全盘接受则是另一码事了.随着研究的深入,甄选后的事实本身、事实的解释、事实的秩序、事实依托的社会概貌等等都在特殊酵素的作用下共同经历着微妙的、甚至难以被察觉到的变化.罗素希求在此过程中,尽自身所能将特定时代环境造就的哲学人物以一种兼具广泛性和特殊性的阐明方式显露出来,且并不越出真相的尺度与边界.当然,作为研究主体的罗素本是当下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客体的历史事实则属于过往,此种不可抹杀的研究实况无疑为当下与过往发生超时空的互动作用提供良机沃土,这或许是罗素在行文中时常勾连古今、以俏皮言辞启人思索的用心吧.

不难发现,罗素借以读解哲学史的手段从其逻辑起点开始就明显撷有思想史的叙述色彩.已故学者赵复三先生曾撰文指出:“哲学研究通常限于高层次文化的小圈子,不是大众的事业(虽然大众并不是没有哲学思想),因此哲学史的著述通常着重不同时代,从思想到思想的继承、发展,比较抽象.思想史却必须探求每个时代思想与社会之间的交相作用,这既是思想史与一般哲学史的区别,又是它和一般历史著作不同的地方.从对西方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的需要看,思想史比哲学史可能更容易引起兴趣,也更有意义.”[4]赵先生道出了一般哲学史与思想史写作的差异,这种差异当然不是绝对化的,只是在侧重点的属归问题上各持一见.如前所述,罗素在主客观双重因素之下择取的哲学史叙述法门虽不似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文德尔班那样将叙述重点放在串联哲学史的诸多问题和概念的演变过程上,却也凭借着几分思想史、文化史兴味以及颇具特色的言说风格在可读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 在哲学与环境之间:叙述原则与态度

罗素对“哲学”一词的体认是其哲学史叙述的内在规定.其在绪论中直言:“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3]7罗素主张,科学以确切的知识去回答生存问题,神学则在确切知识之外自设教条;介乎二者之间尚有一片既求诸理知又以追索不可尽知尽述的永恒问题为己任的“无人之域”,这就是哲学安置自身的所在.通俗地讲,科学如其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为我们刷新可知的界面,逝水年华让我们在追忆往昔的同时慨叹着知识愈加强大的力量,但这显然不能代表我们可以安于现状而竟将更重要的问题抛诸脑后、不予理会,罗素认为仅满足于此种知欲易使人变得麻木不仁.至于神学,它恰恰在另一方向上走向极端,宣称人类可以在那些确切答案的庇护之下彻底消解对于宇宙的畏葸之心,这样下去的后果便是狂妄与傲慢横行于世.陷溺于此二种境遇无疑是不利于人类长远发展的,而哲学的作用在罗素看来就是“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3]9.

应该说,罗素指出了工业文明时代存在的问题,他自然向往纯科学的通透之美,但人们被科学支配却并非他意愿看到的景况.是故罗素一再强调,同具“传统的宗教与伦理观念”以及“科学意义上的研究”这两层因素的“哲学”在社会环境中发挥着关键效用.哲学与环境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对此种贯穿多世纪的“交互作用”的考察是罗素《西方哲学史》的主题,亦是其取材与叙述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譬如在进入柏拉图思想评述之前,罗素先特辟一章专事探讨“斯巴达的影响”,并指明斯巴达在现实与神话两方面给希腊思想带来的双重作用.根据罗素的判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3]131如此,罗素在详细叙述斯巴达的情况之后,又就柏拉图的生活环境以及给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之塑形带来决定性影响的人与事展开说明.罗素试图从颂扬柏拉图的传统中抽身,他将目标设定为开掘其议论中的真意所在,这里隐含着罗素在研究中预设的基本态度.“研究一个哲学家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应该首先要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的为止;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的态度应该尽可能地类似于一个人放弃了他所一直坚持的意见之后的那种精神状态.”[3]48罗素此种基于理性的分析态度在《西方哲学史》全书中时有彰显.譬如在述及亚里士多德时,他深知亚氏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因此主张先行撇开过分的声望和过分的非难之后,再探讨其哲学思想以及为后世创下的理论功业.又如新柏拉图主义实际创始人普罗提诺,罗素不否认今人对其哲学体系之真实性的质疑,但又指出———“真实性并不是一个形而上学所能具有的唯一优点”,“它还可以具有美,而美则确实无疑的是可以在普罗提诺里面找到的”,“此外,一种哲学也可以是重要的,因为它很好地表达了人们在某种心情之下或某种境况之下所易于相信的东西”.[3]367-368罗素所持的同情之立场使他不可能忽视普罗提诺生活在灾难迭起、了无秩序可言的时代这一铁的事实,故其对普罗提诺不得不在苦不堪言的现实之外转而观照永恒世界的无奈选择示以由衷的敬意,况且经由客观爬梳与严谨释读,我们也确能领略到罗素所说的体系之美以及穿行其中的真诚的思想特质.

诚然,罗素的叙述立场及态度是与其隶属的哲学派别之治学理念密切相关的,如其在全书结尾处所言,“在实践这种哲学方法当中所养成的细心求实的习惯,可以推广到人的全部活动范围,结果在凡是有这种习惯存在的地方都使狂热减弱,而同情与相互了解的能力则随之增强.”[5]罗素显然是语有所指,从他本人漫长的世纪人生来看,对超乎意识形态之上的人类文明之存亡绝续问题的哲学化思考是其始终不懈为之的一大志事;而《西方哲学史》虽在其哲学发展道途上仅仅扮演“副产品”的次要角色,但内里流淌着的更有早年从事逻辑学、数理哲学研究时奠定下的客观求实精神,此可谓是叙述的力量之源.

罗素既十分注重哲学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则其在《西方哲学史》中针对哲学家展开的叙述自然与该哲学人物对时代产生的影响度有关.在以柏拉图思想为言说中心的六章内容中,罗素专门用去一章来述评柏拉图于《蒂迈欧篇》中提出的宇宙生成论.罗素直言“这一篇里面显然包含着有更多的简直是愚蠢的东西”,但事实又是此篇竟比柏拉图的其他作品都具有更大的影响;于是,依照罗素的叙述准则,尽管《蒂迈欧篇》自哲学上讲不够重要,“但是在历史上它却是如此之有影响,以至我们必须要相当详细地加以考察”.[3]182罗素果真从头至尾地分析了《蒂迈欧篇》,神是如何造出这唯一的活物世界、时间依何而起源、灵魂拥有怎样的面目、空间如何被领悟.罗素就此一一讨论之后,于篇末还不忘再提醒读者:“由于它对于古代和中世纪思想的巨大影响,所以全篇的对话,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都值得加以研究;而且这种影响也绝不限于它那幻想性最少的部分.”[3]189罗素忠实地围绕着自己设下的主题进行叙述,这一点应是无可置疑的.不过在涉及对哲学家思想体系的评判时,罗素所采用的标准则是体系的内在无矛盾性和思想的客观性,此是其身为逻辑分析主义哲学家的同时又接受经验主义哲学传统之影响终而形成的个人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素.

4 结语

1950 年11 月,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在颁奖典礼上说:“授予他诺贝尔奖,此举并不是旨在认可他在特定科学领域中获得的成就.我们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罗素让自己的著作面向为数众多的非专业人士.在此过程中,他取得了卓越成就,保持了公众对普通哲学的兴趣.”[2]374授奖原因与罗素本人的学术功绩的确吻合相当,而《西方哲学史》一书尤其在“保持公众对普遍哲学的兴趣”这一方面作出了贡献.如果我们不愧于承认哲学对于每一单独个体皆有意义的话,则罗素为此所获得的一切荣誉皆应是其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 金岳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金岳霖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

[2] (英)瑞·蒙克.罗素传:疯狂的幽灵1921—1970[M].严志忠,欧阳亚丽,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 (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 (奥)弗里德里希·希尔.欧洲思想史[M].赵复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5] (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434.

编辑李前锋

西方哲学史论文参考资料:

西方哲学史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美术史论文

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西方哲学史本科西方哲学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罗素和《西方哲学史》和叙述法门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