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育问题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问题范文 类别:论文摘要 2023-12-2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本文是教育问题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留守儿童和教育和农村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邢台市平乡县第三中学 李琪乐 范箫翔

摘 要: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学校教育

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儿童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李宝峰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这4个因子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P<0.001),在271名测试儿童中,28.8%的儿童有轻度不良反应,2.2%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将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进行对照后发现,留守儿童的稳定性、轻松性和自律性方面明显不如其他儿童,他们更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偏向和学业偏向,极易产生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畸形.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尽快分析成因,找出解决方法.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一)家庭教育短板缺口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家庭教育环境不完整,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或缺失,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憾.

(二)学校素质教育需提升

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高水平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开设不全或者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育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不符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他们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正确引导,难以形成完备的道德意识及安全法制意识和相关知识等.

(三)社会经济现状

尽管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但城乡差别依然存在,个别地区还有增大的趋势.一些年轻但没有专业特长的父母为了养家,只好到城市打工.由于身在他乡,收入不很稳定,把孩子带在身边困难重重,只能放在原籍由老人代养.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监护体系,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一)父母要尽到教育子女责任

家庭教育是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年轻的父母在外的打工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和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抚慰他们幼小心灵,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及支持

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城市教育设施中来,在城市农民工密集的地方,增加相应城市教育设施,政府和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标准,使其能在父母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当地政府也应加速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关键.

(三)提高学校责任意识

建立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备家长通讯录,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日常教学中教给其生存技巧和安全常识,提高留守儿童的个人保护意识及生存能力,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多给予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1.教书更要育人.课堂教学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心理品质的培养因素,坚持不懈,定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要求学生做好两方面的训练.一是课前组织学生做心理健康操,让“我一定行”的成功思想深入人心,二是从学生入校起就进行严格的常规训练,站正立直,声音洪亮.语言流利.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篇篇都是名家之作、文笔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意志的锻炼.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在心理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在实践中努力营建出轻松、和谐、安全、自在的课堂氛围,通过沟通、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心理训练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正确认识自我,提高交往能力,解除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心理品质.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大道理比谁都会说,可是却不愿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眼高手低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孩子们去放风筝、赏花;去远足,磨练意志;去采集树叶,制作叶贴画;进行晨炼……就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有人掉队了,会有同学主动停下等候;有人摔倒了,旁边的人马上过来救助;集体主义、团结互助再也不是抽象的概念.

3.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医”.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升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有所选择,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崇拜和依赖老师,对老师的优劣有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喜欢老师把他们当作“小大人”看待,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粗暴的批评和压制感到反感.通过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小学生欣赏有才干,工作作风平等的老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应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甚至是心理医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实效.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大多是学生暂时的心理失衡所致,尚未构成思想品质上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问缘由,就简单地批评责骂,必然会引致学生抵触、逆反心理的出现.我们应多从心理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按“心理分析沟通疏导行为指导”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心理分析”即就学生出现的问题,从心理变化和障碍上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心理疏导”即教师作为心理咨询者,与学生对话,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述,进行心灵和情感的沟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结得以解开;“行为指导”即在认同疏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提出努力方向和具体可行的行为目标.

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更新学生班级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只对班级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自己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班级事务的管理要靠大家来完成.学生们就会有了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只要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认真细致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就一定能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人生.

总之,保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但只要我们各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就一定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也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晓角)

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共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教育问题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留守儿童和教育和农村方面的教育问题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