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界面设计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基于用户认知特点的移动终端APP界面设计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界面设计范文 类别:论文题目 2024-01-26

《基于用户认知特点的移动终端APP界面设计》

该文是界面设计类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移动终端和界面设计和用户认知特点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APP(Application 的缩写,即智能终端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APP通过产品的功能定位和设计,实现了将各种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如今人们只要拿出手机就可以定购旅游景点门票、酒店,看电影提前选座位,查看新闻,预约挂号等.APP为人们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生活的便利与安逸.而移动终端APP界面设计的本质是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结合APP产品的商业目标,让用户在使用APP时能获得更好地使用体验和满足感.目前,国内外移动终端APP界面设计的主要指导理论有认知心理学、用户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格式塔理论等.笔者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结合前期对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APP用户认知特点的分析,展开对APP界面设计特点的研究.

建立清晰的信息视觉层级

由于用户感性思维对使用APP有较大的影响,APP界面的设计就需要通过层级化组织来建立方便用户使用的信息架构和任务流程.而建立专注于用户任务的信息视觉层级的目的是让用户快速识别目标信息,帮助其在碎片化时间和有限的注意力中进行感知过滤,了解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预期会得到什么结果,提高用户使用效率和满足感.用户对层级的认知受到诸如位置、尺寸、色彩、界面控件类型(例如,是用一个按钮还是一个链接)和对各种元素的视觉处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组元素或多组元素建立联系的方式的影响.所以建立信息视觉层级最重要的是设计出可以被用户理解的视觉差异系统.

布局分组表现层级差异.设计师可以在分解用户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结合格式塔理论的接近原则和连续原则,将“用户想看到的信息”和“我们想让用户看到的信息”,通过在界面的不同位置的分组规划来达到划分层级的目的.这种在视觉呈现上通过布局分组表现层级差异的设计,需要突出信息分组之间的逻辑关系,遵循“分解—排列—组织”的原则,将逻辑相关的信息分为一组排列在一起,而不同逻辑关系的信息布局分组之间可以通过间距和差异化的视觉形式来体现.比如,目前绝大多数APP都将主导航放置在界面底部,因为底部导航在视觉感知上对用户阅读界面主内容区的干扰最小,且可以让用户很清楚地看到信息水平连续和垂直连续的差异性,用户凭直觉就可以将内容区和主导航区进行区分.

以猫眼电影APP为例,根据用户需求和任务优先级,该款APP将主导航放置在界面底部的标签栏处,作为各级界面中统一出现的核心功能信息,并根据用户对功能使用的优先级,按照右手手势操作习惯,将重要导航放在最左边,从左往右排列四个主导航.此外,在“电影”导航的主页上,界面顶部设置了二级导航,如“热映”“待映”“海外”三个导航并将其水平排列为一组.而对于主内容展示区,猫眼电影APP各级界面基本都采用水平分隔线对复杂的内容信息进行布局分组,视觉连续性强.

模块化的视觉系统表现层级差异.格式塔理论的相似原则认为相似的图形更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设计师可以将APP各级界面在同一层级的信息进行模块化的视觉设计,采用能减轻用户学习负担的,能够比较容易被用户识别和理解的图形、图像来表达功能信息,再通过图文组合方式、对齐方式、色彩、字体字号等的模块化设计,来实现不同层级信息的视觉差异.

以“图形+文字”为主,“纯文字”为辅的导航模块设计.移动终端APP界面的导航就是用户的方向盘,承担着帮助用户在庞大的信息内容中找到功能入口,完成任务的重要作用.根据在界面中布局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标签栏导航、顶部导航、首页快捷入口导航等.标签栏导航相当于PC端网站的主导航,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宽度比PC电脑显示器小,所以标签栏导航的数量不能多.而标签栏导航的位置是在整个APP界面的底部,如果在导航的设计上类似PC端网页的“纯文字”导航设计,就会缺乏吸引力.而“图形+文字”的形式更容易吸引眼球,因为人们对于图形图像的识别速度非常快,但在设计时要把握好图形对于用户的含义,避免引起歧义.首页快捷入口导航也可以采用“图形+文字”的模块设计,但要在图形表现形式上拉开两种导航类型的视觉差异.“天猫”APP的标签栏导航和首页快捷入口导航都采用的“图形+文字”的模块设计,与界面中的其他信息内容形成了视觉层级.而两种导航在各自图形表现上也突出了差异,“天猫”APP标签栏导航是以灰色单线条图形+文字,首页快捷入口导航则是用块面图形+文字,如“积分乐园”“充值”“粉丝趴”.而APP界面的顶部导航则可以采用传统的“纯文字”导航模块设计,如“爱奇艺”APP界面的顶部就采用了字号远远大于底部标签栏导航的“纯文字”导航模块,且可以左右手势滑动.

“图片/图标+文字+色块”的内容区模块设计.内容区是界面设计的重点区域,用户主要在内容区对具体信息进行筛选和有限时间的阅读,对内容区的模块设计要通过视觉上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带给用户阅读的舒适感.“图片/图标+文字+色块”的内容区模块设计,既能引起用户注意,又能展示较多的信息,这种模块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各APP的首页,也适用于各级列表页和详情页.只是根据具体功能的不同,在对齐方式、字体字号、色彩、图片/图标尺寸等设计上会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首页中,“图片/图标+文字+色块”的内容区模块设计以图片与文字居中对齐、两端对齐为主,在列表页和详情页以图片与文字左对齐和两端对齐为主,详情页中尤其要注意图文混排的节奏感.如“百度糯米”APP的首页上就通过三种组合方式不同的“图片+文字+色块”的内容区模块,形成了清晰的信息视觉层级,呈现给用户更多的功能选择.在各级列表页,“图片/图标+文字+色块”的内容区模块设计多以列表形式呈现,如“微信”APP的“发现”“我”导航页面,采用左对齐、统一的字体字号和文字色彩,规范的层级间距和图标尺寸,使得内容区的设计整齐统一.

辅助图标模块设计.在APP界面中一些次要任务和功能的展示受界面尺寸的影响并不适合全部铺开,对此可以通过设计将其“隐藏起来”,待用户需要时才展示出来.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隐喻意义的辅助图标模块来提示用户对于次要功能的使用.因此,辅助图标要在视觉表现上通过极简的设计处理展示出更强的符号感.如在手机“消息”界面的右上角设置有一个“+”的图标,“+”的图标意义是表示更多的意思,用户通过点击“+”就可以看到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的其他辅助功能.

提高自然手势交互的可发现性

手势是移动终端APP界面的交互基础.目前各个主要移动平台在各自的设计规范中都定义有几种基础的手势,虽有一些小的区别,但总的看来是大同小异.但不同于传统的按键界面,手势操作本身具有隐藏性,用户从发现手势到理解手势的交互操作有一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本,不直观的手势反而会加大新用户的使用难度.所以,如何使用户能快速上手,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重点.

以自然手势交互为基础.坚持手势设计的自然性,即多采用用户在下意识情况下会做出的手势操作,并且设计师需要根据信息层级和功能合理规划多个自然手势的组成关系,建立一套合理的自然手势交互系统.

“单击”是人们面对界面最自然的反应,也是一种精确操作的手势,所以在APP界面的自然手势交互中应该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它适用于各种导航链接、控件、内容区的超链接等.“双击”和“长按”往往表现出人们对某一内容的高度关注,“双击”适用于将如图片、文字放大置于界面中间,“长按”更适合对某一内容进行选择和编辑.“滑动”是在人们对于界面空间不足,在二维空间中很自然的一种手势反应,往往用于上下左右的信息获取.“双指缩放”是人们对于放大缩小的一个自然反应,所以在界面中往往就是用于对图片的放大缩小操作.“拖拽”手势带有极强的参与意识,在移动端游戏中应用广泛,比如“天天爱消除”APP游戏,用户通过拖拽相同的动物头像完成消减并得分的游戏任务.

对于手势交互操作给予及时的视觉反馈.在人机交互设计中,反馈机制是指产品对用户发出的信息做出回应的一种机制,提示用户如何操作,一般分为视觉、听觉、触觉等表现形式.移动终端APP在界面上对于手势交互操作可通过文字、数字或图形等进行及时的视觉反馈.如左右滑动的手势交互,可以用多个并列圆点或者显示图片总数与当前图片序号的方式进行视觉反馈.再如长按,可以在用户下意识做长按手势操作后显示即时的文字或图形信息响应.在微信的语音对话功能和功能中,一旦用户做出长按手势后,就会出现文字提示“手指上滑,取消发送”或“上移取消”的文字提示,用户如果想取消即时信息的发送,就可以马上按照文字提示进行手势的交互操作.在微信聊天窗口中,如果用户点击信息后没有发送成功,会在这条消息旁出现一个“红色圆形底+ !”的图形符号来提示用户目前的操作情况.而在游戏类的APP中,提高自然手势的可发现性更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重点,通常需要先做出游戏手势操作的演示动画帮助用户学习交互操作.

合理的多感官认知引导交互设计

虽然视觉经验在人们使用APP时占主导地位,但视觉感知在移动终端确也有其局限性,受环境光线、人的运动速度、人的姿势等影响较大.为此,移动终端APP界面设计除了要强调优化视觉设计以外,也要考虑用户多感官的认知引导交互设计,即设计由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来协作完成用户的输入、输出方式.而要实现多感官认知引导交互设计就需要在移动终端设备中融入大量传感器才能执行.目前,很多智能手机都已经具有了各种传感器,如麦克风、GPS、电子罗盘、重力感应器、加速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三轴陀螺仪等.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传感器优化APP的用户输入、输出方式.如在“网易云音乐”APP 中,利用麦克风的声波传感器设计了“听歌识曲”功能,只要用户的手机连接了互联网,用户打开“听歌识曲”功能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为用户识别出是哪位歌手的哪首歌曲,以及该首歌曲的歌词、所在的专辑名等信息.此外,很多移动终端的游戏类APP基本都要通过三轴陀螺仪去感应判断用户的动作,从而帮助用户实现对游戏的操作.

结语

对于移动终端APP来说,设备多样,移动情景复杂,要做到通过设计使用户和移动终端设备之间形成良好的人机交互需要思考的问题还很多.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终端的发展,人们在未来需要的是更加自然、更加人性化的移动终端APP.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本文系2015年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终端APP界面设计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5YBYS087)的研究成果.

界面设计论文参考资料: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日志

毕业设计

设计投稿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毕业设计说明书

归纳上述,上文是一篇关于移动终端和界面设计和用户认知特点方面的界面设计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界面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