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报道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突发事件报道的融媒体传播实践以《江淮晨报》抗洪抢险系列报道为例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报道范文 类别:论文题目 2024-03-19

《突发事件报道的融媒体传播实践以《江淮晨报》抗洪抢险系列报道为例》

本文是报道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和《江淮晨报》和抗洪抢险和媒体传播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刘刚

【摘 要】在互联网普及、新媒体蓬勃发展以及新时期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打破常规,探索多种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的联动.本文以江淮晨报对合肥抗洪抢险事件报道为例,研究传统媒体在融媒体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以期观察与总结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突发事件;融媒体;传播创新

2016年7月,合肥地区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巢湖流域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抗洪形势严峻.面对这场重大突发事件,江淮晨报通过精心的策划、采用全新的视角,不仅推出大量的整版报道、生动的影像记录,还制作出充满张力的H5、内容丰富而有现场感的微信,实现了稿件的高质量、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

一、新媒体传播渠道与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新闻报道突破“快速”与“全面”无法兼顾的矛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通力合作”,实现新闻传播的快速、全面和准确.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罗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机沟通“三T”原则,即主动沟通、充分沟通和及时沟通.“三T”原则可以帮助突发事件发生过后机构争夺话语权,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新媒体背景下,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快”与“准”的结合上,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时效性的比拼中,社交媒体不断证明自己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江淮晨报则把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社交媒体的“及时性”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可容纳海量信息的特点,突破报纸版面限制,兼顾信息的“全面性”.

抗洪抢险报道期间,江淮晨报新媒体事业部的编辑每晚值班到深夜,所有微信均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前方记者采写的内容,在保证及时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

2016年7月2日,江淮晨报微信头条《暴雨横扫江淮,灾情触目惊心!未来三天,安徽你要挺住!》推出后,引起读者的关注和网友的广泛转发.该微信阅读量创造了安徽媒体微信阅读量的新高,阅读量短时间内达到50多万,微信后台也收到了网友近千条的评论和留言.

2016年7月3日,江淮晨报微信发布的两条微信:《暴雨已致安徽16人死亡!时不我待,这些人冲向抗洪第一线!你的每一次转发都是一次致敬!》《【特写】三河挺住!今夜无眠!市委书记已亲赴一线!全合肥人与你们同在!》阅读量同时破10万+,这也是安徽媒体微信平台首次出现的“阅读奇迹”.

二、从单一传播媒介到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新闻报道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表现方式的多元化,还将重大事件以不一样的视角呈现在受众面前,从而让媒体在融合之后有了更多样的“产品”.

在本次抗洪抢险系列报道中,作为主流媒体的江淮晨报在报道策划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的城市历经多年的建设,水利设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供给保障更加充足、决策更加科学,那么,新时期对于抗洪抢险的报道,应该关注什么?

策划团队经过深入观察发现了新的视角,先后推出了“南淝河保卫战”、“合肥水之困”等系列策划,推出《市长解读合肥如何摆脱“水之困”》《降伏龙王十年磨一剑》等整版稿件,全景式展现合肥在抗洪抢险中的科学决策、全方位解读合肥平安度汛的个中缘由.此类报道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后,获得不少网友的赞许,成为抗洪抢险的海量报道中较为理性与科学的声音.

“新视角”,不仅在于媒体如何看待重大突发事件,还在于如何利用新的媒介平台拓展传播内容,让公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抗洪报道和抗洪事件本身.

江淮晨报报道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选择制作一个集纳所有抗洪抢险报道人员“在现场”的瞬间,为每一位前方记者配发在现场的照片和个人感悟,这个名为《我们记录历史我们经历历史我们是——记者》的H5在推出当天就在“初页”获得了2.6万的浏览量,还被置顶为当天最有价值的H5页面.该H5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点赞,也收到了来自同行的诸多评论和赞誉.

该新媒体作品摒弃参与抗洪人员的“第一视角”,用记者的“第二视角”看这场汹涌而来又咆哮而去的洪水,看这场千万人参与的人类与自然抗争的浩荡行为,更能体现这次洪水在每个合肥人的心中都留下的永不褪去的痕迹,也别有一种“含蓄的美”.

三、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尝试打破传统媒体组织框架,实现组织架构的交叉融合,为打造一支融媒体团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组织结构都是基于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建构起来的,在应对单一媒体的新闻报道时,表现出相当稳定成熟的性能.但在媒介走向融合之后,这种组织结构的问题和弊端就越来越明显,它不利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不利于从媒介集团层面上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利用,更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社会对新闻传播的新需求.而跨媒体新闻团队的组建,可以在现阶段媒介组织结构上缺乏根本变革的情况下,根据某一重要报道项目的需要,暂时实现媒介组织架构的交叉融合.

在抗洪抢险报道中,江淮晨报为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充分调动内部资源,不仅实现了团队成员作用最大化发挥,还为融媒体团队的建立和锻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诸如,2016年7月7日微信头条《急!急!急!首次直升机全方位航拍环巢湖水患,果然没想到……》,通过摄影部记者和新媒体编辑的有效对接,让航拍环巢湖水患得到了最震撼的呈现,阅读量突破5万,近400人点赞.社会新闻部记者不仅在一线拍摄照片、写作稿件,还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H5作品,真情实感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让H5作品充满张力和感染力.

此外,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带来了新的景观:公共空间的私人化与私人空间的公共化.江淮晨报媒体记者利用自己的微信账号推送关于抗洪抢险的相关信息和报道,让个人微信成为“分享平台”,成为另一种新闻传播渠道.

结语

在抗洪抢险报道中,江淮晨报对融媒体传播做了创新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验表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可谓“试金石”,是对媒体报道能力和团队素质的重大考验,而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做好融媒体报道更是媒体实力的体现,在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穷的当下,只有时刻保持学习和进步的状态、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推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报道,从而为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注释:

[1]张林贺.主流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创新报道策略分析卟创新科技,2014 (12).

[2]蔡雯,陈卓.媒介融合进程中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卟国际新闻界,2009(02).

(作者单位:合肥报业传媒集团)

责编:姚少宝

报道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总结,上文是关于《江淮晨报》和抗洪抢险和媒体传播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报道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