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前世今生画相声类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前世今生画相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前世今生画相声范文 类别:论文目录 2024-01-11

《前世今生画相声》

本文是前世今生画相声方面论文怎么撰写与前世今生和相声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来源.相声是中国民间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修订出版,全面涵盖已经挖掘整理的传统相声作品.土生土长的相声,丰富了中国的曲艺形式,充实了大众的闲暇时光,给人们带来欢乐与思考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传统作品为基础,作为中国社会生活“风俗画”的相声从“地摊儿”登上了大雅之堂.之后,它经历了大发展,也经历过坎坷与挫折,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思考.

相声,“生”于中国,也“长”于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逗笑艺术的滥觞“俳优”,便蕴含了相声讽刺、娱乐等元素.时至唐宋,唐朝参军戏中的类似于对口相声的结构与内容,宋代百戏中“说”“学”“文字游戏”等说唱艺术形式,都能看到相声的影子.在历史的演进中,中国古代喜剧艺术的滋养、艺术流派的细化及艺人的探索,使得中国“热闹”的艺术流派,在清末民初多了相声这样一个行业.在“相声”出现之前,有“像生”或“象声”的叫法,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模仿或口技.1870年前后,朱绍文(艺名“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三人在北京各立门户,授徒传艺,将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奉为祖师爷.相声正式成为一门经营行业,开始了师承关系.那个时候,相声艺人“撂地”作艺,逐渐由单口发展为对口,并形成了包含“说”“学”“逗”“唱”的多样艺术形式.1908年,英敛之的《也是集续篇》出版,出现“相声”一词,称相声演员是“滑稽传中特别人才”,并这样写道:“其登场献技并无长篇大论之正文,不过随意将社会中之情态摭拾一二,或形相,或音声,模拟仿效,加以讥评.”

作为市民艺术,相声流传很快.在清末的第三代、第四代艺人时,相声便由北京向外地的大中城市发展.天津的南市、济南的大观园、南京的夫子庙等,都成了市民听相声的场所.相声获得了更大的观众基础.新中国成立,相声走进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社会生活“风俗画”的相声从“地摊儿”登上了大雅之堂.之后,它经历了大发展,也经历过坎坷与挫折,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思考.

侯宝林/郭全宝 《关公战秦琼》

—从“撂地”艺人到人民艺术家清末民初,相声艺人在北京的茶馆、杂耍园子演出,但更多还是在街头、庙会“撂地”作艺,“俩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块地就能演”.他们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圈,行话叫做“画锅”,就是靠演出吃饭的意思.圆圈内是相声艺人的舞台,圈外面是观众.这时的相声艺人为生活所迫,表演中包含了一些庸俗的东西来取悦观众.也因为这样,相声被很多人认为是“耍贫嘴”.新中国成立后,相声在国家及曲艺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发展.国家领导人给予了相声高度的认可和关心.中国广播说唱团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与中期,会定期前往中南海表演,而之前北方相声与南方滑稽之间的艺术交流,也是源自于周恩来总理的首倡.“相声改进小组”的成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都促进了文艺思想的活跃和解放,相声的继承、批判与革新,也使得相声发展迎来了新局面.传统相声题材,由小市民生活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交往等方面;相声因慰问演出走进了军队、矿山、工厂以及农村地区;同时,相声内容与语言得到净化、队伍得以发展,相声逐渐成为全民性、全国性曲艺种类.艺人的社会地位也由此提高,相声演员从“撂地”艺人变为了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与建设者.马三立、张庆森讽刺马虎作风的《买猴儿》,讽刺教条主义的《开会迷》,侯宝林、郭启儒讽刺官僚主义的《关公战秦琼》,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夜行记》等相声,受到群众欢迎.其中,《关公战秦琼》这一经典的相声作品,也深得主席的喜欢.

1951年,常宝堃(艺名“小蘑菇”)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一员,赴抗美援朝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在顺利完成任务回国途中,遭到敌人飞机的轰炸,壮烈牺牲,年仅29岁.灵柩返回天津,当地参加悼念和送殡的群众达几万人.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了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并追认为革命烈士.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进行,“歌颂型相声”出现.李锦田(艺名“小立本”)、杨海荃的《社会主义好》,常宝华、钟艺兵等歌颂新时代风貌的《昨天》,都是“歌颂型相声”的代表作.歌颂与讽刺、娱乐共同成为相声的三大功能.

从此,相声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段子的演绎,开启了新作品创作的时代.

马季/唐杰忠 《友谊颂》—在挫折中前行1966年,十年动乱由此开始,文艺花苑一片凋零.刚刚迎来新生的相声重新陷入泥潭.相声被认为“庸俗低级”“耍贫嘴”,演出停止.一些曲艺团体和相声组织被强行解散.一些相声艺术家,成为了“黑线人物”“反动艺术权威”“反革命分子”,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到批斗与迫害.相声艺术家刘宝瑞遭受严重冲击和迫害,被下放北京房山农场劳动.1968年10月,在受到批斗后逝世.

但是,在“ 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大背景下,歌颂类题材的相声也获得一定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侯宝林、马季从河南“五七”干校返回北京,与其他陆续回归曲艺团体的艺人,开始小心翼翼恢复相声艺术.那个时候,侯宝林的《银针颂》《种子迷》,马季的《友谊颂》《海燕》《山鹰》等相声,为业余生活一片沉寂的老百姓送去了几许欢乐.马季曾说,在其一生为相声奋斗的过程中,最值得欣慰的事,就是在众所周知的最艰难的年岁中,依然顽强地写了几段相声.

很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还记得《友谊颂》中的斯瓦西里语“夸哈里尼,夸哈里尼”(再见)一词.这段以中国人民帮助修建坦赞铁路为内容的相声,拓展了当时相声艺术的主题,在欢笑中赞扬了中非友谊,成为“”中相声的代表作.姜昆/李文华 《如此照相》—创作与表演的“黄金时代”“”结束后,相声迎来了重生,也渐渐走进了“黄金时代”.经过十年浩劫的人们,迫切需要文艺与欢乐.文艺界也进一步明确了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杨振华、金炳昶的《假大空》等一批反思“”之作,引起人们强烈共鸣.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相声也由此驶入了快车道.通过电视这一媒介,邀请赛、大型综艺晚会、曲艺专栏节目、节目录制与再剪辑等方式,相声观众的数量增多,也极大地扩大了相声的影响.相声观众由旧时的数以十计、数以百计、数以千计,一时间变成了电视机前的数以亿计.1984年,马季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宇宙牌》,讽刺了当时一些商家以假乱真做广告、推销劣质产品的行为,大获成功,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相声时代.电视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当时社会小恶、不文明现象的批判与厌恶,使得一大批优秀相声演员涌现出来,姜昆、唐杰忠、侯耀文、石富宽、牛群、冯巩等便是其中的代表.当时,相声获得了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吸引了很多喜爱相声艺术的外国人的关注.包括侯宝林、郭全宝、常宝华、常贵田、侯耀文、石富宽、马季、唐杰忠、姜昆、李文华等在内的相声演员,以及各类艺术团体,将相声带到了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交流;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莫大伟,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盖玛雅等人,对相声进行了学术研究.加拿大籍相声演员大山更是在这一时期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但是,电视产业在为相声带来“新机遇”之时,也加剧了相声的危机.相声,从诞生之时,就不是单方向的听觉艺术,而是在与观众的交流中推进、加工与反复改善的——这便是相声“一遍拆洗一遍新”的继续创作过程.然而,电视媒介巨大的传播效应,使得作品一旦公开演出,便是创作的终结,相声作品与观众面对面打磨、交流,或者在工作生产第一线和群众直接交流、锻造的过程缺失了.同时,在电视屏幕上,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小品开始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青睐,很多相声演员转投小品领域一试身手.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回归剧场的说唱艺术20世纪90年代后期,相声不再单纯依赖电视,开始回归小剧场,重新实现从创作、演出到不断磨炼的完整过程.21世纪初,北京、天津、西安等地涌现了一大批跟演员观众面对面的“园子”.逛茶馆、进剧场,听一场相声,逐渐成为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休闲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相声依靠广播电视的发展生态,让起于“江湖”的平民艺术再次回归“江湖”.

2003年10月,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这个“小剧场运动”的先驱,设立的初衷是给青年相声演员提供一个临时场地,让那些对高票价影院望而却步的人群走近相声.十几年的时间,一拨拨相声新锐展露,一个个相声新作推出,一场场演出呈现.宋德全是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他说,每场演出结束,演员们要列队欢送观众,并直接听取观众的意见.相声,再次与观众直接面对面.

2005年左右,北京德云社获得了市场的巨大认可.它的走红,推动了一大批相声剧社的出现.2008年5月,“80后”相声表演团体嘻哈包袱铺成立,迅速成为了京城相声小剧场的代表之一.他们重视年轻人的相声体验,作品融入流行词汇、新闻事件等元素,并推出舞台相声剧等艺术形式.2007年在西安成立的青曲社、2011年在重庆成立的逗乐坊等相声剧社,都参与并推动了相声的“回归”.

但是,随着市场对小剧场模式的认可,小剧场开始快速扩张,相声演员出现赶场式表演.“市场化”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专业化”,出现了作品质量不高、格调不雅甚至恶性竞争等现象,这也使得相声剧场经历了一波“关停潮”.

李寅飞 李宏烨—说学逗唱新样态如今,小剧场发展已趋于稳定.而近年来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回归,使得相声这个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走上了舞台,高校相声社团、民间青年相声社团纷纷建立.可以说,今天的高校,为相声提供了新生和发展的环境.大学生,有着自己的校园生活,对时事、科技、社会、情感等众多元素有着广泛的触角和天然的敏感度.他们创办相声社团、发起相声活动,吸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共同参与创作,通过相声艺术,在欢乐中传递科学而优质的思考.清华大学的李寅飞、北京化工大学的李春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新语相声协会成立,校友李宏烨博士是“元老级”人物.在协会基础上,新语相声俱乐部由李宏烨牵头成立.如今,新语相声活跃在上海、江苏等地的高校校园.十几年中坚持创作,也兼顾理论研究.数百段相声作品、近十台大型相声剧、各地巡演、相声理论专著……一群“非职业”相声演员,“职业”地探索着相声艺术.

很多民间青年相声团体纷纷建立,进行自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原创、接地气、不低俗、传递时代思想——如今的青年相声演员正在自觉践行着相声重要的创作与表演传统.

前世今生画相声论文参考资料:

书和画杂志

本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前世今生和相声方面的前世今生画相声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前世今生画相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