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思政教育方面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和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思政教育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1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是思政教育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研究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本文首先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双向影响,并通过对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分别从大局出发整体筹谋多方合作、加强思政教师素养、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积极性三个维度,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旨在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及质量,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思政教育;影响;价值;应用路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2.02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2—0104—04

新媒体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相互联通、话语传递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新媒体技术可以跨越时空中的即时性特点瞬间拉近人和人、人和事以及人和物等空间距离.其有效转变了传统媒体的单一直线型传播模式,真正实现了意识、信息以及语言等多维度、双向的沟通及交流.与此同时,新媒体还能够拓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仅限于点对点和面对面的传统方式,而是以网络性、自由性、开放性的现代化模式共享整个世界的有效教育资源.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及广泛运用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创建新媒体时代下教育情景、探索新媒体技术的思政育人功能、挖掘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构建价值是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需求.

一、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双向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作用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提高,新媒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广大学生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其高效的传播速度.当过去灌输式教学模式效果逐渐下降时,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的上网技术,便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并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并且,这种非面对面真实互动的虚拟信息分享,能够让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判断得到有效升华,还会让某些学生利用网络找到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播,来提升广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及文化素养.因此,也可以说新媒体技术极大程度地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及便捷性.

2.提高学生跨界沟通的可能性

新媒体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当代大学生跨界沟通的可能性,充分转变了过去思政教育载体.所谓跨界沟通主要指的是学生与学生间、我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间跨越地域限制的精神沟通和交流,在新媒体时代中,全部信息都是在不同网络间实现整合与互动的.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大学生而言,这种跨区域、跨时间特点的传播模式必定会增强大学生相互沟通和彼此支持的频率和力度.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多种有效网络工具,既能够搭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还能够完善思政教育载体.在当前高校校园中,各种论坛、微博等智能化网站的校园平台不断出现,正在以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播着思政教育的积极能量.这样的交错式传播既可以让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载体由平面变成立体,从保守变为开放,从限制变为自由,从静态变为动态,从专制变为,从而构成了更加广泛的信息以及资源的共享平台,并且还极大程度地拓展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二)消极影响

1.对教师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

新媒体技术对各大高校思政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及知识储存量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当代高校大学生是在全球经济化以及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所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他们成长在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中,得到的信息和信心获取途径更加丰富、快捷,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又再次加强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可能性以及实效性,大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和积累有时也超过了长辈.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获取更多信息,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教导学生.

2.充分否定了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问题出现时,大学生在以往通常会主动向教师请教或是向有学识的人求助,但当前大部分学生会直接到网络上搜索标准答案,根据对网络上各种答案的比较分析,寻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找不到满意答案的情况下,他们会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及求证,尽可能寻找到满意的答案.与此同时,也会和同学进行探讨,充分转变了以往对教师的依赖性.在解决问题和接受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过去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及神圣性也会逐渐淡化.

3.加大思政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中,重点并不是对大量信息进行阅读和记忆,而是对庞杂的数据进行有效地过滤及合理的选择.在注重信息回复量以及网络浏览量的情况下,对不良信息的屏蔽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比如、木马植入,等等.并且,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主体的多样性、分散性的趋势下,过去的舆论工具所具有的作用愈发削弱.当某些毫无标识的信息夹带着表面看上去华丽、实际上腐朽陈旧的文化及思想不断涌入时,群众对资产阶级不良意识和无产阶级正向理念的认知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无意识下,许多大学生开始接受、认同这些不堪的思想及错误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些消极文化在无形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增加了整体的把控难度.对于长期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而言,无法找到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许多学生在无意间的炫富行为、仇富心理等都对思政教育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既削弱了过去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导致思政教育目标的无法实现.

4.极易引起学生心理失控现象

新媒体技术充分转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模式,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进而造成许多大学生心理失控.在新媒体社会中,大部分高校学生是利用声光电技术酝酿而生的虚拟数据来深入了解世界的.网络世界能够让广大学生内心得到满足,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感情的寄托地,某些大学生已经将网络视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单纯的网络时空并不会对现实生活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但当前不断出现的各种冲突、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通过网络传媒散步各种消极舆论等,都在无形中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纯洁的心灵,且逐渐让他们失去理智和自我.某些大学生甚至通过网络和智能移动设备散播相关激进的言论,致使许多大学生内心扭曲,出现了不当的言行.在这样的状况下,高校教育思想、教学体制、教学模式只有积极顺应社会全新的发展形势,才能够不断进行改革和更新,才能够在新媒体技术的信息监管领域中,设定各种有效的保护屏障,来防止网络盗窃等现象.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当中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体现出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又表达出科技发展的必然形势.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高校思政教育单独依靠课本、教学辅导材料等纸质传播载体的约束,将空间传媒的重要价值引入到高校思政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文字、声音以及图片等方式,将基础教学内容、社会热点事件和相关问题利用社交平台传播给学生,有效丰富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从这一角度上来看,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崭新的教育平台,在教学内容上,丰富的视频、重点人物、热点事件以及流行图片等,利用微博以及论坛等有效平台融入到学生较为活跃的领域,以此来提高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他们的认同及肯定,有利于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新媒体技术作为重大的科学技术变革,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为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做出了积极贡献,加强了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培育.

(二)把控学生话语特征

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群体,网络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有效平台,进而充分转变了以往高校大学生的话语系统,多样性、性、特色化等变成了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话语特性,他们更加重视个人的体验及感受,对热点新闻、社会事件等都较为关注,并且摒弃以往常规性的观点,在各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撞击出更多的火花.针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话语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坚持思想导向性以及新媒体技术发展基本规律的有效结合,从改善学生话语感受出发,基于开放性理念,发觉和引领大学生的全新思想、全新主张,积极吸取各种有效建议,及时更新内容,以此来提高新媒体技术运用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粘合性、影响力及契合度,进而掌握新媒体技术运用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主导权.探索共同语言是掌握当代大学生话语特点的主要内容,思政教育应及时顺应时展形势,应对各种转变,防止高校思政教育中出现某些不必要的话语矛盾.

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大局出发整体筹谋多方合作

思政教育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渐呈现出疲乏的状态,将新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现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项目,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将网络舆论工作作为推广思政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日常思政教育中应从宏观层面上充分坚持整体规划,加强工作体制保障,尤其是要根据网络相互联通的特性,从全国范围中开展工作,以此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应统筹兼顾、重视特色化发展.某些高校善于理论方面建设,有些则是在先进教学技术应用上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根据宏观层面设计,整合各大院校优点,在统一的新媒体互动平台下,架构各大院校之间协同建设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旨在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宣传效果.其二是要加强新媒体平台构建,重点建设优质的微博及微信平台,逐层建设网络新媒体互动的综合性网络,让微信及微博平台真正成为宣传主旋律、奏响正能量的旗帜.其三应加快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思政教育在不同层面都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但各大高校、各个地区的思政教育资源数量及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将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最终成果.依托各大高校当前的网站、硬件设施等构建互动平台和相关制度,针对高效运用、贴合大学生心理需求,全方位改进新媒体技术运用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观念、工作环境及过程.其四应深化多方参与、长期合作.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具有虚拟性、互动性等特征,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所构建起来的,其中,新媒体信息传递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传播内容多等特点较为鲜明,因此,和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以及各大社团、社会组织展开长期合作,有助于学生了解到更多、更加真实的社会和健康的社会舆论,共同营造网络环境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思政教师素养

师资团队建设直接面临着教学环境转变带来的巨大压力,高校思政教师只有随时展而发展,充分抓住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才能够更好地迎接各种挑战.面对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应用中所带来的多重压力及挑战,广大思政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是关键,思政教师必须全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首先应构建高校思政教师新媒体互动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有效载体,生动形象地为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有利条件,积极引领思政教师全面掌握国内外高校发展形势,并深入详细地解析院校相关体制政策.其次应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思政教师日常面对的诱惑较多,且情况较为复杂,这些诱惑充分影响了师资团队文化的纯净,并且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体制方针是否能够切实得到推广和宣传.最后要构建完善的思政教师奖励机制.思政教师不仅要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压力以及个人日常生活的种种压力,同时相对比其他专业教师来说,在短时间内并不能获得显著的工作成效,长此以往,会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一定的打击.因此,高校应在体制上有所倾斜,在新媒体技术运用方面表现较为出色的思政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以此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业绩环境,充分激发思政教师的创新力,并且要引进更多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加入到思政教师团队中.

(三)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

新媒体技术作为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下的再一次历史性变革,为人们提供了虚拟在线互动平台.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通常思维变得更加敏捷、独立意识更加强烈,并且由于信息获取速度的提升以及信息内容的庞杂,极易造成高校大学生在日常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内心并不充分认同思政教育观点,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较低.调动新媒体时代下当代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是高校思政教育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因此,首先,应努力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探索思政教育的入手点.新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一般涉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交际、交流、消费以及娱乐等方面,思政教师应充分将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其中,创建生动、详细的思政教学内容,达到隐性教学模式的理想效果,真正做到寓教无形,从而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育和正确指导.其次,要广泛关注新媒体技术领域中思政教学的创新.依托参加并有所感受、掌握并有所启示、学习并有所领悟的创新设计思想,进一步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搭配新媒体技术当中有效的传播媒介应用技巧以及运用规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交谈给予他们一定的启发,从根本上实现思政教学内容及含义的入心、入脑及入耳,切实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致.最后,则是要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加强价值观及行为标准方面的教育.在具有鲜明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接受多元化新媒体文化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检、自束、自控,积极承担净化网络空间环境、维护社会公共信息秩序的重大责任.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引导当代大学生把控社会主流思想形态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虽然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但高校应正确认知新媒体技术,理智对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时抓住当代思政教育的发展脉搏,紧跟社会发展脚步.进而通过大局出发,整体筹谋多方合作、加强思政教师素养、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积极性等有效路径,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确保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

思政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思政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本文点评,此文为关于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思政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思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