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现状调查类论文范文文献 和家庭暴力认知现状调查与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状调查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31

《家庭暴力认知现状调查与》

本文是现状调查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和家庭暴力和对策思考和认知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周长青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 要:为了了解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情况,选取N 市20 个社区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不全面且存在偏差,其降低和解决既需要广泛宣传,改变认知,也需要多部门的联合,从而推动和谐家庭建设.

关键词:家庭暴力;认知;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2-140-2

作者简介:周长青(1979-),男,硕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社会工作系讲师,主要从事社区和学校社会工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0 引言

2016 年3 月1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颁布,家庭暴力已成为社会问题,关系到公民人权、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为了了解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以及反家暴中面临的困难,我们于2016 年7 月-8 月,选取N 市20 个社区实施访谈,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1 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 访谈过程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以座谈会形式展开.

2.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根据前期服务数据和经验,选取N 市有代表性的20 各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居民代表10 名和社区工作者5 名.

2.3 调查工具

2016 年6 月确定访谈提纲初稿,并进行试调查,根据试调查反馈的情况对提纲卷进行修改,并最终确立针对不同人群的方案提纲.

针对居民代表的访谈问卷,偏重于对家庭暴力的理解、形式、家暴处理等需求.

针对社区工作者代表的访谈问卷,偏重于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收集、处理流程、倡导宣传、服务团队打造等.

3 家庭暴力的认知现状

3.1 对家庭暴力的理解

对于“什么是家庭暴力”,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那些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形.而法律规定的家庭暴力则呈现多样性特征,包括殴打、语言暴力、限制人身自由等.受访者普遍窄化了家庭暴力,觉得夫妻间的一般打骂不算家庭暴力.

3.2 对家庭暴力发生率的认知

大多数居民表示“没听说过小区里出现过家庭暴力.”社区工作者也普遍反应情况不严重,在大众心中家庭暴力在中国并不常见.而根据妇联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7 亿中国家庭中,30%存在着家庭暴力, 每年大约有10 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淤这凸显了家庭暴力的特征,即多数施暴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暴力,特别是性暴力,就更加隐蔽,不到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公开.

3.3 对家庭暴力成因的理解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暴力缘起于性格不和,磨合磨合就好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需要两个人互相谦让,甚至有人认为“那个女人也真是,就是欠打”.由此可见受访者习惯把家庭暴力归因于个体因素,“责怪受害者”的倾向较为明显.

3.4 对家庭暴力处置的态度

当问及“发生或发现家庭暴力时应该怎么办时?”受访者普遍认为“家丑不外扬”,抱有“ 家庭暴力是私事”、“ 夫妻和亲子之间的打骂是常事,过段时间就好了”、“那是别人家的事,我们管不着也不好管”的观念.这和加拿大早期情形十分相似,那时“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秘密,人们不会在公开场合讨论,受家庭暴力伤害被视为可耻”盂.可见受访者还是希望家庭暴力在家庭内部自行解决.

4 反家暴面临的问题

4.1 反家暴面临“三难”困境

目前家庭暴力面临“三难”即发现难,取证难,执法难.社区和居民普遍认为自己所在社区家庭暴力不严重,很少发生.据人民网报道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以家庭暴力为由主张损害赔偿的支持率仅为23%,原因在于相关法律对家庭暴力的法定构成要件难以确定.执法中家庭暴力是否影响财产分割比例、抚养权等,法律规定尚不明确.

4.2 反家暴理念存在偏差

“发生或发现家庭暴力时应该怎么办时?”以社区工作者为代表的第一反应人和居民相比,在认知上无明显差异.在发现或被有家庭暴力时,通常的做法就是对双方进行调解,主要价值取向依然是“劝和不劝离”,较多数社区工作者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现象和早期加拿大一样,彼时也认定“家庭暴力”是家务事,不太愿意介入家庭争端,这使受害者求助无门.

4.3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家暴受害者求助渠道单一社区目前只有一般的居民事件处理机制,但没有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处置流程.一般也只有在情形严重时,才会介入,其他力量的介入并不常见.由于公权力的谨慎介入,家庭暴力后,受害者第一选择往往是找亲人协调,第二选择上不同群体选择出现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员优先选择向施害者所在单位投诉或,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则会寻求社区帮助.

5 对策思考

5.1 加强反家暴的宣传,提升辨识度

受访者对家庭暴力的知晓渠道主要是电视剧和大众传媒,由于宣传广度和深度的缺乏,造成了大部分人对家庭暴力的一知半解.但当问及“反家暴宣传有无必要时”,受访者普遍认为非常有必要而且也非常欢迎,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一,形式上宜采用新颖易懂的形式.受访者希望以隐蔽的方式,而不是直接使用家庭暴力的大标题,除了签名、发放传单这样的传统宣传形式以外,还可以使用舞台演出、文艺演出等比较新颖有趣的方式,还可以和目前的便民服务进行联合.

第二,时间上宜在傍晚或者周末进行.

第三,内容上应紧贴《反家庭暴力法》.受访者希望通过宣传男女平等国策,组织法律咨询,从而使广大群众树立禁止家庭暴力、家庭成员平等的新理念.男女平等了,女子不再是社会和家庭中的弱势人,不再需要依赖,女性为主要受害对象的家庭暴力就失去了产生的前提条件,这是最为根本的.

5.2 改变受暴者认知,拓宽求助渠道

女性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男女平等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妇女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虞通过社会工作个案和小组方法让受害者摒弃“家丑不外扬”的传统思想;通过就业创业培训服务,提高妇女的生存技能和经济地位,摆脱对男性的经济依附;通过“四自”培训,增强妇女独立人格意识,消除不敢反抗的心理障碍,提高自主维权的能力.家庭暴力发生后,如自行和解不成,受害人要勇于寻求外力干预,必要时也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及时隔离、制止施暴者.

5.3 健全反家暴工作机制

第一,多部门联合,完善社区发现机制.司法行政部门应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解决受害家庭成员的法律援助问题.于家庭暴力隐蔽性好,危害较大,形式多样,可以从楼栋长、物业、社区、等多方面促进反家暴联盟的形成,充分调动资源,使得社区能及早发现.

第二,提供针对居民骨干和社区工作者的反家暴能力培训.实务中相关工作者表示不具备家庭暴力案件处理的能力.我们除了做好反家暴的培训,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接受家庭暴力个案的转介和跟踪,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淤居民骨干的培训侧重于家庭暴力的识别、发现;

于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则从家庭暴力的发现-处理-转介-后续服务等进行系统化培训.

第三,执法部门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家庭暴力既是暴力,就不是一般家务事,与其它暴力无异,理应受到法律惩治.1980 年起, 美国对家庭暴力的响应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法不入家门”的放任策略,形成了以逮捕施暴者为主要响应策略的严厉作风.盂我们不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好的做法,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允许并鼓励“ 社会干预”,这样才有利于更为有效地治理家庭暴力,既为当事人提供更快速、便利的服务,也为司法、警务、医护等方面提供参考.

6 总结

已实施八个月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范畴,设立了强制报案、告诫书、人身保护令等多项制度,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发生,及时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家庭暴力具有发生率高、发现率低的特征,其受害人的需求通常是多元的、复杂的.社会对家庭暴力无论在认知上还是应对思路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我们既要改变受害者及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要建立起多部门有效合作的干预模式,从而有效预防和降低家庭暴力的发生.

注释

王有佳:《家庭暴力透视: 现代化城市生活的一颗毒瘤》,2003 年4 月3 日《人民日报》,第7 版.

杨根乔:《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25 卷第6 期.

蒋月:《论介入和干预家庭暴力———若干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年第1 期.

王明美、郑百灵:《家庭暴力:概念、现状、成因及对策》,载《江西社会科学》2002 年第9 期.

刘淑娟:《增权理论视阈下针对妇女家庭暴力研究》,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远期.

现状调查论文参考资料:

调查论文

调查论文格式

市场调查论文

论文现状怎么写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论文调查方法

此文结论,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家庭暴力和对策思考和认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现状调查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