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共享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打造綠色交通:慢活、共享與永續类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共享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31

《打造綠色交通:慢活、共享與永續》

该文是关于共享类专升本论文范文和慢活和共享和綠色交通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野BBMW冶理念,不懈的推動

多年來我們在台灣或者在國際上致力於推動綠色交通,無論是從政策規劃到行動方案,都貫穿這樣的理念,尤其是在政策層面,強調“BBMW”的理念的應用,同時幫助開發中的國家、城市協助推動綠色交通教育與訓練,包含也曾經對於澳門興建輕軌也給予了一些建議.而“BBMW”(綠色交通輸運) 的內涵包括將Bike, Bus, Metro,Walk 四者的有機整合.

說易,其實做起來非常的困難,因為這隸屬於不同的部門,需要一個領導者擁有政治與城市總體規劃的真知灼見,才有這樣的魄力統合各部門.當然“BBMW”理念的實現必須要分階段完成.其有兩個關鍵字,第一個關鍵字叫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強調建設軌道交通不是單純的硬體建設,要考慮到人流的接駁,實現點對點的流動,所以必然涉及到配套的公車等規劃.而這一點需要在城市整體規劃下研究土地開發,進行系統內的多元素配合,最終形成線性且友善的接駁.這對於一座城市的規劃部門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責任.事實上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趕工程,拼政績,只注重硬體的快速建設.這個現象在大陸不少大城市,例如,北京有些地鐵站出來後就好像孤島一樣,無法實現有效接駁.

更為複雜的是,地鐵的建設也許是屬於工務局中的軌道辦管轄,而地鐵的建設和周邊的配套還涉及到整個都市的規劃、土地使用、交通管理,所以需要強而有力的跨部門合作.

而第二個關鍵字就是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四種交通方式的整合使用,必須藉助資訊技術和ITS (智慧交通)技術的結合,讓民眾足不出戶能瞭解到交通資訊,從而做出出行預斷.比如公共自行車的推動,除了佈點外,也要讓民眾及時獲得資訊,如需要等待車輛的時間、可選擇的車輛等,用動態的資訊互動,優化出行.

而這些應用都要求一座城市的市長需要有這樣的前瞻思維.以台北市為例,過去數任市長的努力奠定如今的交通格局,而現任的柯文哲市長更是重視四個方面:Safety(安全),Green(綠色),Smart(智慧),Sharing(共用).

其實這就是公共運輸系統與慢行交通加上共用(共享)交通的理念的推行.

台北的共用單車是成功的共用交通典範,在台北市271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66 萬人口,擁有約1300 台單車,以及400 個停車點,給市民便捷的出行選擇,可以充分體驗慢生活,同時身體力行實踐環保.

過去前三任的台北市長都在積極規劃自行車道,現任柯市長更在今年年初將人行道、自行車道進行了清晰劃分和清理,強調專業自行車道的建設,以及延續前任市長在城市規劃中好的運用,繼續深入推動.因為一座城市的交通網絡是需要非常高的政策延續,也需要交通局長等的前瞻規劃與實施等.

在過去的幾年中,台北尤其注重鄰里交通的改善,將台北市巷道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減少了85%,保障了市民行走的權利,台北市透過鄰里交通的整治與公交系統、慢行系統的結合,讓市民慢慢接受步行、慢行的出行方式,通過對台北市民對公共交通的期望研究,我們發現過去的幾年,北市市民選擇步行的比例成長22%,這是一個看得見的城市改變.同時,台北市政府非常有魄力地做出一些改革與調整,過去的地面以紅磚為主,一旦下雨就會積水,柯P 上任後開始逐步改良,採用德國透水磚,避免路面大幅的積水,影響市民的步行或者單車出行,民眾滿意度較高.

當然,“BBMW”四項的整合在台北並不容易.早期台北市推動以公車為主體的公交,捷運出來後,很多民眾開始選擇其作為出行工具.看似競爭的兩種交通工具,其實功能不盡相同,地鐵是做幹線服務,公交是進行面的服務.所以需要整合兩者來進行城市出行模式的轉型.當地鐵出現後,公交需要轉型做好接駁的功能,所以後來也逐漸衍生出快速公交的概念,實現兩點之間的快速流動,這種合作轉型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

而要實現“BBMW”的理念,又要做到五種方式的整合:第一:路網整合,當捷運、公車等完善後,需要針對重複路線進行重新規劃,提供新的接駁點.這其中也涉及到場站的整合.建地鐵時需要思考如何去換乘,而非把地鐵站變成一座孤島,無法轉乘與接駁.第二:運營整合,要去瞭解需要開設多少班次,時間間隔,才能滿足高峰、離峰時間段市民出行的需求.第三:票價與費率的整合.比如搭乘優惠,民眾進行公車轉地鐵,是不是要有票價減半或者是免費的政策?目前台北市實行票價減半政策,政府每年要拿出15 億的補貼,來保障民眾的出行權益.因為這樣的努力,在城市的都會區,大部分人慢慢開始認同這種理念,近50%的民眾採用此種出行模式.

第四:資訊的整合,讓民眾知道接駁、到達的相關資訊的整合.第五:組織的整合,歐洲國家、美國紐約的地鐵和公車均是在同一個組織下統籌安排,但台北市的公車系統是16 家民營公司構建的,通過統一授予路權,而彼此合作.但有相關的考核評比機制,通過五年的評鑒等級來決定下一任期能否繼續使用路權,這樣的制度結合路權審議,服務水準評價,票價審議,補貼審議,尤其是偏遠路線的審議,最終幫助提升服務品質,滿足市民出行需求.所以不要輕視了這些審議模式,尤其是票價的補貼,台北市的平均票價收費在15 元新台幣左右,而運營的真實成本已經是17.3 元,多出的部分就需要政府在成本換算後,進行補貼.而這樣的四合一審議委員會,也值得澳門參考借鑒,利用審議機制規範現有的公車運營,強化路權審核,提升服務品質與運輸品質.

使用者付費,尚待努力

因此,可以看出台北市的交通在過去的數十年當中穩步前進,近三年也實現了很大突破.但目前對於私人交通工具的管理,我們認為雖有突破,但尚未到達滿意的程度.

尤其是針對私人摩托車(電單車)的管理,台灣歷來並沒有嚴格管理,過去認為捷運的修建可以減少摩托車的持有量,但事實上,捷運建成時,周邊摩托車的成長是120%,尤其是幾個重要的接駁站,比如忠孝東路、台北大橋、民權西路,包括通往新莊、三重的幾條主幹道,摩托車瀑布幾乎每天上演.

而如此龐大的摩托車群體,每天付出的成本包含停車費、噪音污染、社會風險,占現有付費成本的1/3 不到,個人的便捷建立在大眾的痛苦之上,因此一直以來,我們推動“使用者付費”的理念,要對摩托車做出相關的規範,包括駕駛車道、停車位置、與人行道的使用問題,都應該明確其成本與影響.

據統計,台北市有約96%的摩托車是無需付費的,這對整體交通發展不利,無論是從環境破壞、噪音污染還是更大的安全風險等角度來觀察.所以使用者吸收成本,合理付費應該要持續推動.過去台北市補習街前是滿滿的摩托車,後來政府與商家開始試驗,將摩托車位轉移,保留安靜清晰的門前空間,結果反而吸引不少人潮和商機,實踐證明市民是喜歡乾淨舒適的公共空間!

而後台北市開始與很多商家合作來優化公共空間.尤其是注重人行道,台北456 個里中已經約有1/2 里涉及的道路已經規劃了人行道,進一步規範了摩托車等對地面的適用範圍和權限.事實上,摩托車引發的安全問題觸目驚心,根據數據統計,全台灣車禍在過去一年中,死亡是2600 人,受傷是40 萬人,即每天有八人會離世;每10 萬人中死亡11.2個人,是日本的三倍,社會損失金額高達500 億,占GDP 的3.17%左右.相較15 年前,死亡人數是1 萬人,受傷是26 萬,在多年的交通整治、宣導中,死亡人數不斷下降,但受傷人數不斷攀升,這其中70%是機車騎士.傷亡的比例中,15-24 歲的年齡段最多,在少子化的情境之下,這是非常嚴峻的困境.

同時車禍加劇了社會負擔的成本,會動用健保、使用醫療成本,包含5 萬人因癱瘓等失去工作能力,而造成社會相關的成本負擔.政客往往不重視這些問題的產生,考慮到選票,所以不敢輕易得罪民眾.目前僅台北火車站附近的機車停車位實行付費制度,雖然一天十塊,但有勝過無.所以未來加強私人交通工具的管理就要從“付費”的角度去思考引導,包含對小汽車、機車(摩托車)在內.

一旦政府給民眾好的選擇,民眾基於經濟利益與成本考量,就會考慮轉乘大眾交通.柯市長開始在台北市推動1280 的月費出行套票,在捷運、公車、單車間自由換乘,但1280 的定價吸引不了小汽車與摩托車的使用者.因為摩托車使用者每天的付費成本就是一美金,也就每個月出行成本不能超過900 台幣,當超過900 台幣,大眾交通對小汽車、摩托車騎士就沒有了吸引性.所以我們當時建議採用888 的套票的價格標準來吸引民眾,當然1280 元的套票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我們需要思考能否整合一個付費平臺與出行規劃平臺,讓民眾可以有效地選擇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可以藉助Google Map 或者其他軟體,來計算是開車的成本較低,還是通過分擔計程車共乘,還是通過使用附近的共用小汽車更為划算與便捷?

透過此類平臺的選擇,來提供

門對門(Door To Door 的服務)的服務,讓民眾自我優化出行.因此這對於交通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日漸重要的捷運系統.很多時候政府是為建輕軌而建輕軌,一有捷運萬事大吉,但事實,交通運輸是服務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要與社會不同的系統進行整合,讓民眾擇優出行.同時在構建平台時,如若推出相關的福利措施,比如健康單車出行,就可以累積信用點數,用於購物或者下次乘車,自然吸引民眾去兩相對比自己的選擇,從優而行.

好的交通系統也離不開電子支付的配合,早期提出悠遊卡的概念歷經20 多年的發展,台灣的這一套系統在亞洲區仍然是非常先進的,完全可以與香港、上海、釜山、首爾等城市媲美.未來如何結合電子支付與智慧交通,來實現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享受到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就需要不斷地嘗試研究.

輕軌為突破,打造大交通系統

所以台北市智慧交通運輸系統的成功經驗就始終貫穿著“BBMW”的理念與政策延續.早期我也曾與澳門多位交通部門的負責人交流,了解到澳門的交通壓力與城市發展需求,作為一座國際都市,要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3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有60 多萬的居民,更有一年3000 多萬的遊客大軍,足見澳門的交通需求異常龐大.

在現階段澳門的交通困境中,

我們建議:首先,把目前Shuttle bus(接駁巴士)好好運用.現在處於分散狀態的接駁巴分別隸屬於各家賭場,各遊樂場因各自的利益問題,所以自行調配營運,未來能否形成統一的調派,而更好地發揮運輸能力,將遊客送到各大賭場去,一來是資源的有效整合,二來也可以給遊客體驗多站點的乘坐便利,減緩其他交通工具所承受的壓力.

而第二:澳門目前的交通困境需要破局就應該從輕軌著手,抱持著不能為了輕軌而建輕軌的思路,有效地來實踐“BBMW”的理念.澳門獨特的地理條件本就適合開發慢行旅遊,如果能將輕軌還與自行車道、步行道做無縫結合,勢必可以讓民眾與遊客擁有更好的旅行體驗.

第三,談及澳門計程車的運用.

目前澳門計程車處於非常自主和靈活的狀況,也會衍生出一系列服務與市場的問題,未來能否形成一個系統可以合理進行動態調派,優化現有的計程車的服務效率與素質.

為此我們提出了“五好”理念:好人、好車、好收入、好服務、好環境,其中好人是非常關鍵,需要嚴格去審核司機是否具備從事此行業服務的能力與素質,因為計程車司機是直接面對乘客、遊客,對於城市形象塑造有重要指標意義.由好人、好車樹立起良好的旅遊城市形象,也就開始了一個良性循環.

當然更需要借助資通訊技術,讓澳門計程車有更加彈性的派送和安排,方便市民、乘客呼叫與使用,以台灣大車隊為例,叫車系統的構建,非常方便乘客使用,同時又加強了對於車隊司機職業素質的培訓和監督,確保了高質量的行車服務品質,也保證了司機的收入穩定,最終形成了一個良性系統,讓遊客、司機與城市尋求多贏!

因此,大眾交通的完善並非一時三刻達成,但政府的效率跟魄力是改變的關鍵因素,未來我們期待澳門政府能夠更加大刀闊斧的去推動相關建設,具備前瞻地進行城市建設規劃,將澳門各點的交通進行提綱挈領的統籌,進而能夠有效地緩解目前的交通矛盾,以及為智慧城市、智慧公交運輸系統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共享论文参考资料:

共享经济论文

财务共享论文

此文评论,该文是大学硕士与共享本科共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慢活和共享和綠色交通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