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数学论文如何写 跟数学痴汉的另类人生相关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2

《数学痴汉的另类人生》

本文是数学有关论文如何写和数学痴汉和另类人生和痴汉类论文如何写。

2017年夏天,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泰州农民刘汉清痴迷数论研究的故事,一度让他成为话题人物.在媒体报道中,这个在1980年就考上重点大学的农民,原本拿到了改写命运的门票,最终却成了困窘、潦倒的“失败者”;他一心想像陈景润一样摘取数学上的明珠,最终却成了一个不会工作、不会料理家务的“傻子”……

吃低保维生

1980年,江苏兴化戴南双沐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他叫刘汉清,当年16岁,考上了哈工大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那时候的大学生,比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海归还要稀罕.

那时候,“天才少年”刘汉清是整个村子的骄傲.他去报到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为他送行.但是,刘汉清没能让乡亲们继续骄傲——他没有顺利毕业.刘汉清痴迷数学,除了数学之外的其他功课,很多都荒废了.学校曾为他保留学籍,让他再学1年,他最终还是没能毕业.

留级的那年,刘汉清获得了去数学系旁听的机会.他依旧毫不理会专业.

当时在东南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陈国营,曾去看望刘汉清.结果发现,上课时间,刘汉清就痴坐在宿舍演算数学.陈国营劝他好好学习,刘汉清并不表态,温和地送走了他.

刘汉清说,数论里的很多东西很美,数字、数字规律很有美感.他之所以不努力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的课程,是想把原来的专业忘光,“那是杂念,对数学研究有害.”

或许是受陈景润事迹的影响,他也想摘取数学上的那颗明珠,却不得其门而入.或者说,他没有遇到千里马的赏识、引导,机遇女神也没有眷顾他.

1985年,回到村里后,他依然继续自己的寻美之路——钻研数论.30多年过去了,社会似乎已经忘了他,他也忘了社会.谁还会想起30多年前一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谁会去关注一个村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甚至“烂事无用”的老学生?谁有兴趣想知道他整天在思考什么?

“成果”被弟媳付之一炬

陈景润的故事,激励了一代人.刘汉清就是其中一位.“那个年代,流行理想,流行为祖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和老师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刘汉清说.

记者在戴南镇双沐村见到刘汉清时,他正坐在自己的小屋中,无所事事.尽管已经54岁,除了憔悴一点,他看上去也就40多岁,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头发很随意的梳着,衣服干干净净.最特别的是那双手,白白净净,就像20多岁年轻人的手.刘汉清不懂农活,不做家务,“刀耕火种,不算学问.”

刘汉清的小屋,掩藏在一堆民居中,但他的房子最老.房子建于他考上大学前一年,也就是1979年.在高中同学筹资为他修葺房屋之前,他的小屋更破旧——泥地、屋漏、窗破,一片狼藉.

小屋到河边二三十米,是几块零碎的菜地,种着青菜、芫荽、胡萝卜等.这些并非刘汉清的“杰作”,而是他76岁母亲刘加红精心打理的结果.

屋子里的家具,全部是父母在1970年代置办的.一笸箩剥开的蚕豆,都是虫蛀的痕迹,随意摆放在桌上.地上有一堆小得可怜的山芋.刘汉清家里没养猪,这山芋应该是他自己吃的.

“大学没毕业,你父母没怪过你?”“没,他们什么都没说.我回来后,该吃吃,该睡睡,继续研究我的数学,愿意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那你研究数学,有什么目的吗?”“你这个问题,有点过分了吧?”刘汉清显得有点不开心,一下让记者也愣住了——怎么就不能问“目的”了呢?

“我就是喜欢数学,喜欢研究.这也是我荒废其他学科的原因.”

“那有什么研究成果吗?”记者只能换一种方式去问,依然没能免俗.

1989年的时候,刘汉清还真有了点“成果”.那一年,他在研究“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写了15页纸的“论文”.他的高中同学翟明,首先想到已在美国的同学陈国营.陈国营将他的研究翻译成英文挂到网上.后来,陈国营收到一位挪威数学家的信,说论文看到第3页的时候有些疑惑,需要与原作者交流交流.翟明让刘汉清针对数学家的困惑重新说明一下,翻译成英文寄了过去.但是,再无下文.

“既然外国的数学家看进去了,也有疑惑,说明刘汉清的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已是《泰州晚报》总编的翟明,当时就希望能有人来验证刘汉清的研究成果.

1990年,当时只是乡镇教师的翟明陪着刘汉清,想方设法找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潘承彪.当时为数学研究慕名前往请教潘承彪的人很多,但实在受不了翟明的死缠烂磨,潘承彪只能答应抽空看一下再给说法.

回兴化一个多月后,兴化科委收到潘承彪的来信.来信只是说,刘汉清的论文第5页上有个论点未经证明,接下去的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那个地方根本不用证明.”刘汉清说,潘教授骨子里有点看不起农村人的研究.打那以后,他不再继续纠缠潘教授.随后,刘汉清陷入了长期的沉默.研究照常,只是不再轻易说什么“成果”.

对于别人的不解,刘汉清从来不去解释.“你们不懂.理科转化为工科的应用,工科再转化为实际应用,都是隔了好几层的.我说了,你们也不懂.”

长期赋闲在家,朋友们尝试给他找些工作.曾经有个朋友,让他到兴化刃具厂去做热处理车间的技术员,但刘汉清只是去看了看,一周以后就离开了.

“那里太吵,我没法好好思考.”刘汉清说:“数学就是我的一种爱好,放弃了心里就不舒服.”10年前,刘汉清对数学的痴迷已经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经常要大量服用安定片,才能睡觉.他只能暂时放弃他的研究.

“你后悔过自己如此痴迷数学吗?”记者不免世俗地问.“从来没有后悔过.”刘汉清肯定地说:“再休息半年时间,我会继续我的研究.尽管我的那些资料都不在了,但还都在我脑海里.”

“他就是一个废物,烂事无用.”不止一个村民这么评价他,包括很多老人,他们更了解刘汉清的过去和现在.回到村里不能面对现实,不去自谋职业,这么大岁数还在靠父母养活,就是好吃懒做,“烂泥扶不上墙”.

一个现实的社会,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废人”存在?事后得知,刘汉清的那一大堆数学资料和研究“成果”,正是被他的弟媳妇烧掉的.不难理解.在农村,公公婆婆还在家中忙里忙外,丈夫也在为生活辛勤奔波,偏偏家里的大哥什么事也不做,“酱油瓶倒了也不去扶”.一把火烧掉那些让大哥痴迷的数学资料,或许是她最好的发泄方式.

社会该怎样容忍“失败”

“这个社会,总是习惯用‘有没有价值、成不成功’来衡量一个人.如果用这种标准来看,刘汉清肯定没法被这个社会所接受.”翟明很坦率.翟明前两天还在和扬州的3位同学聊起刘汉清.这3位同学,同样是刘汉清的同学,他们现在分别是扬州大学副校长、扬州市副市长、苏北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副校长刘祖松是研究算法的,他明确地告诉翟明,刘汉清是研究不出什么东西的,因为数学研究也讲究传承,自学数学很难成功.

“我也知道,刘汉清连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都没有.但是,刘汉清选择了自己的一种活法.刘汉清的生活很简朴,但他没什么自卑,活得很纯粹.”“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付出一辈子,没有任何功利心,去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仅仅因为贫穷,就不能研究数学了吗?”翟明略带反问地说.

“我们现在的朋友圈,一直在呼唤‘让脚步慢下来,等一等灵魂’,可当这样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却又在拼命反对、否定,这不是很滑稽吗?”翟明说,当下的社会,功利心太强太强.

“现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教育要允许专才的存在,否则就不会有人去攀登科学高峰了.有创新的人,肯定不会按既定模式去做,就看这个社会的容忍度有多大了.”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朱旭东)

数学论文参考资料: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生活和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中学生数学杂志

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上文结论:此文为一篇适合数学痴汉和另类人生和痴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数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数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