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传承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以贵州省独山县为例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传承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8

《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以贵州省独山县为例》

该文是文化传承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民俗文化和贵州省独山县和少数民族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贵州省独山县是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地,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全县总人口35万人,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占75%,民族文化厚重.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独山花灯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但是与当地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县的要求相比,在少数民族以及民间风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方面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独山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186-01

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是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地,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全县总人口35万人,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占75%,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丰富,民族民俗文化厚重,在历史长河的不断积累沉淀下,独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影山文化、花灯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文化等七大文化,为独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繁荣的独山民族民俗文化

独山的“花灯戏”、龙凤背带制作以及传统的少数民族习俗等,就是当地民族民俗文化最为生动的体现.近年来,该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传统艺术.目前,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名录1项,省级名录4项,州级名录5项,县级名录20项.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2人,县级87人.

(一)独山“花灯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地方剧剧种, 仅剧目就有140余出,灯戏的身段、手式有10余种;脚位步法有20余种;扇帕动作有20余种;舞蹈身段有40余个.灯戏音乐唱腔有30余种,过场曲牌28个,锣鼓曲牌50余个[3],是全县唯一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辐射影响至周围的都匀、平塘、三都、荔波等地区.另该县还有省级以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山愿灯、响蒿舞等等

(二)独山背带是布依族世代传承的,以独特传统加工方式制成的民族刺绣工艺品.背带的布料,皆用本地生长的蓝靛熬成染料染制而成,背带上绣品的图案,抽象神似、错位组合,观赏性较强.其刺绣工艺有多种,有平绣、贴绣、绒绣、马尾绣、机绣等等,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独山“习俗”.该县还有许多民间习俗,比如基场“迎龙”习俗、水族端节、布依婚俗、丧葬习俗等.基长“迎龙”习俗三年一次,场面十分壮观,为分开光、请龙出山、请水、出游等程序,龙灯会期间,人们会着盛装齐聚街上迎接金龙,希望它兴万物、主丰收.水族是贵州主要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族一年中端节最为隆重,与汉族的春节相似,也是辞旧迎新、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而且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节日.独山的婚俗也有其独特之处,未婚的男女青年借助年庆节俗或是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山歌对唱的形式彼此表达爱意.丧葬文化各地礼仪不一,大多以家族为纽带,程序丰富繁缛,有法师超度亡灵、砍牛祭祖、面塑祭品、扎“瓮车”灵房等等,体现了生者对亡灵的畏惧与敬仰.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独山的民族民俗文化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实的要求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民众的参与意识欠缺.由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许多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于基本的传统习俗越来越淡漠,在外来文化或主流文化影响下,他们更习惯和热衷于现代的简单的生活方式.(二)经费投入不足.尽管历届县委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财政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随着全县被挖掘的保护对象越来越多,保护的要求逐渐提高,经费投入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专业人才不强.由于门的人员编制紧缺,尤其缺乏专业人才,加上门的工作人员多是兼任,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建议与思考

独山的民族民俗文化是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陶冶人们情操的动力,同时也是该县文化事业的主要部分,只有保护好这些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才会不断衍生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产品.(一)提高意识.加强对当地群众的素质教育,同时保护好民族民俗这块土壤,让群众从民俗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快乐,让他们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他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所需要的,从而提升他们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二)加快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明确专门人员具体实施,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健全人才机构,使得人员相对固定,工作连续性增强.(三)加大政府层面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可举办民族民俗的座谈会、传承班、恢复一些重要的民族民俗节庆日等等,引导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民俗习惯传承.(四)创新文化投入机制,鼓励当地群众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创收,从而激发人们传承的热情;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中来,为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新的力量.

文化传承论文参考资料: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该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文化传承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民俗文化和贵州省独山县和少数民族相关文化传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