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官不修衙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官不修衙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官不修衙范文 类别:电大论文 2024-02-29

《官不修衙》

本文是关于官不修衙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官不修衙和不修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我一直很惊叹《清明上河图》画工的精细,画中居然有木船20 多只,房屋楼阁100 多栋,1695 人,各种牲畜60 多头,推车乘轿也有20 多辆. 种牲畜60 多头,推车乘轿也有20 多辆.从这幅画卷上,不难看出北宋时市井繁荣、商业昌盛的历史痕迹.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这幅画还有更多的奥妙.比如画中的房屋,包括酒店、商店、茶坊、旅店、寺院、医馆、民宅等等,最气派的建筑当属酒楼“孙羊正店”.可印象中石狮子挡道、衙役把门的官府衙门在画中则踪迹全无.

写实主义的《清明上河图》,为何没有开封府衙的踪迹?答案是,这幅作品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古代的城市里,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肯定不是衙门,而是商用或民用的酒楼饭店、私家园林之类.

中国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官场规则,就是“官不修衙”.所谓“官不修衙”,既是说官员无能力去修衙,也是说官员不乐意去修衙.当然,古代“官不修衙”的风气,是当时的制度和环境使然.

中国古代有一句民谚——“官不修衙”,接着下一句是“客不修店”.“客不修店”比较容易理解,但“官不修衙”就要复杂一点.

中国古代的官衙修建制度,从头追溯有一个演变过程.据史料记载,两晋六朝、隋唐的官府,多有修建官衙的自主权.比如,唐代的李听当邠宁节度使时,发现“邠州衙厅,相传不利葺修,以至隳环”,李听不管三七二十一,“命葺之,卒无变异”,擅自修了官衙.但到了宋朝,如果地方官私自修建官衙,将受到弹劾、处分.

从北宋开始,朝廷对财政管理严格,凡州郡常例之外的财务,都需先禀报代表财政的转运司,由转运司审核上奏,绝无擅自决定的权力.以营造工程为例,据欧阳修《偃虹堤记》介绍:仁宗庆历时,岳州欲修偃虹堤,先向转运司申请并提出方案和预算,转运司选择能员下州踏勘,审核方案,历经三次反复修正,再上奏朝廷,由三司(最高财经机构)审议,“然后曰可”,即下达批复.

试想,利国利民的堤堰修建尚且需要经过如此严格的审批程序,相比之下,官衙要想动用财政修建,谈何容易?如果违规,那就会有丢掉乌纱帽的风险.

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就有地方官员因修衙而受处分的记载.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 年),杭州知州薛映被人告发“在司擅增修廨宇”.朝廷马上派遣御史调查,一查,果然如此,经大理寺议罪,薛知州被贬为“连州文学”——一个小地方的闲职.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 年),汝州知州李寿朋在春荒时节“令郡人献材木,修廨宇亭榭,重为劳扰”,也被御史弹劾,受到降职处分.

数年后,朝廷还发过文件,诏各路监司“无得擅修廨舍”.

在宋代,甚至连皇宫都显得比较寒酸.比如汴京(今开封)的皇宫,就远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弘,也不及故宫之宽阔.这是因为赵宋皇室对修建皇宫比较克制.

北宋雍熙二年(985 年),楚王宫失火,宋太宗下了决心要扩建皇宫,便叫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经度之”,即编订建设规划、测绘图纸.不久图纸画了出来,按照规划要拆迁不少民居.太宗叫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结果“居民多不欲徙”,大部分居民都不给皇帝面子.

在中国古代,“官不修衙”是地方官员不成文的规矩.但实质上,“官不修衙”是其权限所决定的,不是谁想修就能修.朝廷对各级官衙有严格的规制,不允许超标;再者,谁也没有权力动用财政资金擅自修衙.

宋太宗没有搞强拆的胆魄, 只好下诏叫停了扩修宫城的计划(见《宋会要辑稿》《宋史·地理志》).于是北宋皇室居住的宫城,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站在开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

大宋朝廷对地方官府修衙之事控制得很严,于是慢慢便形成了“官不修衙”的惯例.此惯例以宋代为开端,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到明清两代,修缮官衙所需费用,审批比宋代还难.这个过程需要层层申报,向工部申请,然后再到户部报销,程序无比繁难不说,而且还要经受各个衙门书吏的刁难、卡要.这样做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就是给上级落下一个“靡费”的印象,减少国家神圣的财政收入,进而影响政绩的考核.

当然也可以在当地征收特别的税捐,而这样做的结果会与当地绅士、财主为敌.这些绅士、财主热衷的是在本地修建文昌庙、魁星楼,以保佑本地的文运,让自己的子弟能够进入官僚阶层.修建衙门,对他们没有好处.而得罪绅士、财主,由他们操纵的“舆情”就对州县官不利,最终会影响州县官的仕途.

更主要的是,为官一方,干几年说不好就会调任到其他什么地方去了,犯不上为一个临时办公地点冒险受累.再说,那时的官衙,规格分办公区、大门、大堂、二堂、签押房.两侧是杂佐官和书吏的办公室,加上仓库、监狱.后院则是官员的住宅,还有衙门专有的土地庙等等.各级衙门,只有大门和房舍的高矮、几个门、台阶的多寡有区别,其他都差不多,再修缮也折腾不出啥花样.

清承明制,对修衙扼制更严.欲修衙署,不仅得自己掏钱,还得确保工程质量,否则还要追究责任并承担经济损失,连带验收工程者一起受处分、扣工资:“凡官员预借廉俸兴修衙署,系旧料移建他处,或全行拆卸,另行建盖者,于工竣后,保固十年限内,遇有坍塌倒坏,令后任查明前修原案、估计工料,说明上司,委勘切实,着落原办官照数赔缴,并得委验出结之员,报部参处,照不行查明给结例,罚俸一年”.

由此,“官不修衙”的观念较之明代更深入人心,衙门建筑也就经常是破败模样.从号称“清代第一廉吏”的于成龙自述始任广西罗城知县的情景,就可见一斑:“黎明上任,(县衙)无大门,无仪门,两墀茅草一如荒郊.中堂草屋三间,东边隔为宾馆,西边隔为书办房.中间开一门,入为内宅,茅屋三间,四围俱无墙壁.哀哉,此一活地狱也,胡为乎来哉!”

由于种种因素,只要衙门建筑不是太碍观瞻或有倒塌之虞,古代州县官绝对不会自动想起来去维修.这样一来,衙门寿命并不长,保存下来的不多,县衙只有河南内乡一个,省级的总督衙门,只有保定还剩下一个,同为公共建筑,官衙远不如庙宇甚至书院保存得完好.以至于现在只能依靠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及各类史料,来复原当时州县衙门建筑的基本布局和模样.

关于历史上“官不修衙”的传统,现代有些历史学家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官府衙门残破,胥吏就会将公文档案拿出衙署,私自篡改替换.不过,“官不修衙”也非常有效地制约了地方官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冲动,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给老百姓树立了一个简朴为民的好形象.

(摘自新华出版社《牛栏关不住猫:历史巨镜中的腐败与败》 作者:李松)

官不修衙论文参考资料:

思修论文范文

思修论文格式

我的理想思修论文

财务官杂志

大学思修论文

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

综上所述:这是适合官不修衙和不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官不修衙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官不修衙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