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在校大学生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和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在校大学生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8

《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和》

该文是在校大学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环境教育和在校大学生和农业类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5年对云南农业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的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学生对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问题已经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学生对环境价值的理解存在专业差异;大学生环境保护的主观意识较强但实践能力不足;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通过传媒和学校教育等方式实现有效的环境教育.文章还讨论了开展大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途径.

  关键词:环境教育;现状;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390X(2018)04-0096-06

  环境教育的概念始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此次会议不但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著名口号,把每年的六月五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还正式确定了“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Education)这一名词[1].由此开始,环境教育的理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发展.尽管学术界对其科学内涵仍然众说纷纭,人们对于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普遍达成的共识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这有赖于科学有效的实施环境教育.1977年10月,在“第比利斯环境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第比利斯宣言》对环境教育做了比较明确的界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全面的终生教育,应使个人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为人们提供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个人都为生活做好准备[2].

  环境教育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层次可以分为儿童、中学、大学和终身四个阶段.大学环境教育又包括专业环境教育和覆盖所有专业、跨学科的普及式环境教育.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的农业环境政策、行为准则的制定者,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3].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有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教育层次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各个阶段,但是不同的高校对于非环境保护专业的环境教育开展情况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调查高等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教育现状,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环境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关于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教育的调查问卷共有9个问题,力求大学生对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价值的理解程度,课外接受环境教育的途径和学生对大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态度等情况见表1.问题1~8为多项选择题,最后一个问题为单选题.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此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4月在读的环境科学专业和非环境专业学生,一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420份,收回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1380份,有效率达92.0%.因少数专业调查有效人数偏少,实际统计的问卷数量为1077份,其中高年级学生581人,低年级学生496人,见表2.

  二、结果与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知

  此问题的设计一共提供8个选项,分别为: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层破坏;C生物多样性减少;D酸雨污染;E土地荒漠化;F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破坏;G森林植被破坏;H其它环境问题.从图1可以看出,所有专业的学生大都选择了全选,近一半的学生还勾选了选项H(其它环境问题),说明学生对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问题已经有较为全面的认知.

  (二)在校大学生对环境价值问题的认知

  此部分一共涉及三个问题.首先是对环境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问题为:你认为环境价值构成有哪些?提供6个选项做多项选择,分别是:A直接实物价值;B直接服务价值;C生态功能价值;D选择价值;E遗产价值;F存在价值.国内外环境届多认为环境的价值主要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又叫有用性价值,指环境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非使用价值又叫内在价值,是环境的生态功能所提供的效益.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对环境的价值的构成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因为环境与生态的字面意义上的联系,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生态功能价值”,但对于环境的其它价值体现,各有50%~60%的学生认为正确.

  关于环境价值的第二个问题为“你认为森林有哪些环境价值?”选项包括A提供氧气;B吸收二氧化碳,减低温室效应;C净化空气;D增加淡水资源;E调节气候;F保护生物多样性;G使地球免遭风暴和沙漠化.从图3可以看出,环科和动科的学生对于森林的环境价值的认识最为全面,正确率(全选)高于75%,体院和文科的学生正确率低于50%,而农资的学生中仅有25%左右的学生了解森林的环境价值包括“增加淡水资源”.

  另一个问题是“你认为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包括哪些?”选项包括A水资源短缺导致的经济损失;B增加水处理费用产生的经济损失;C污灌农田引起污染的经济损失;D渔业经济损失;E人体健康损失;F恶臭、景观的损失.水院、食品和动科的学生正确率(全选)最高,均高于80%,环科和文科的学生仅有50%左右认为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应包括“增加水处理费用产生的经济损失”,见图4.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课程差异较大,如农资专业属于文科类的经济学方向,而环科和动科专业则属于理工科大类.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知识范畴和思维模式会受到专业知识的影响而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一般而言,文科的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相对较弱,而理工科的学生对于人文经济类的知识相对也有欠缺.所以,农资专业的学生会忽视森林的生态价值,而环科和动科的学生对经济价值的理解又不够全面.在开展大学环境教育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

  (三)在校大学生课外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问卷中一共设计了3个问题调查在校大学生在课堂以外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和获取环保教育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1077份调查问卷中,环科的学生参加环境公益活动比例最高,达100%.农学和动科的学生参加环境公益活动人数最少,仅为10%和16%,同时分别由30%和47%的学生未参加过任何环境保护活动.所有活动中,“关注国内外环境保护事件”和“参加环境公益活动”的人数最多,“未解决日常环境污染问题投诉、”的人数最少,多数专业无人参加过此类活动.农资专业有54%的学生参加了环保志愿者,农学和体院参加的人数仅为10%和14%.所有学院参加“环保宣传”和“阻止别人的环境破坏行为”的学生均没有超过50%.总体而言,在校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主观意识较强,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关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件并参加环境公益活动,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在校大学生愿意成为环保志愿者,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会“参与环保宣传”或“阻止别人的环境破坏行为”,见表3.

  但是,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很少阅读与环境保护主题有关的非小说类书籍.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77名学生中,有63%(680名)的学生没有阅读过任何一本列举出的书籍;任一学院阅读任何一本书的学生人数都没有超过70人,包括环科在内的四个学院(农资、体院和动科)的学生各有1本甚至2本书籍无人知晓.

  由于网络和大众媒体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学校教育以外获得环保知识教育.从图5可以看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是“观看环保电视节目”(740人)、“网上新闻”(711人)和“通过书和杂志”(661人).由此可知在开展环保教育的时候,视频资料是最容易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其次是带有图片的生动的文字描述.仅有78人选择“环保网站”,证明此类专业性的知识型网站不足以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兴趣.分别有172人和295人选择了“从环保组织收到宣传册”和“单位的普及教育活动”,说明在学校以外的第三方参与环保教育的程度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1087人中有625人认为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获得环保知识,充分说明我国政府部门比较重视环保宣传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四)在校大学生对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

  在推行环保教育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中,在校大学生认为“运用传媒力量”是最为有效的方法(629人),其次是“在学校中推行环保教育”(565人),其余几种途径获得的支持票数相差不多,均为450人左右(图6).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大都认为在环保教育当中,因为各种传媒手段能最有效充分的将信息传达到最多人,最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来对社会公民开展环保教育.除此以外,最有效的方式是还是需要通过各级各类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环保教育.

  因此,在问及“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在我校开设环保教育课”时,仅有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98%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37%认为“极有必要”.

  三、讨论

  (一)大学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则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常识性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不陌生,他们会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对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的环境知识,如生态知识、环保组织与活动、环保法规制度等大都属于一知半解.对于更深层次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远远不够满足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无论是从适应社会发展还是从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由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位置、地位与分工不同,其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根据其行为能量辐射面的大小,可将社会成员分为四个层次:决策层、决策实施层、决策监督层和公众层[4].从长远观点看,未来环境改善的最大希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层和决策实施层这部分人群,当代大学生大都将进入未来社会的这两个人群.在现实的环境教育中,大学生们是技能和知识的接收者,在未来社会中,他们就可能是环境政策和行为准则的制定者.从这一点出发,在高校中深入推进大学环境教育具有客观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多重社会角色的影响下,很难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形成强烈的责任感.而环境教育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帮助受教育人群树立环境意识,掌握环保知识,承担环保责任.环保责任是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构成,其养成过程也是不断增强受教育者社会责任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学生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对其进入社会后的社会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大学环境教育从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可以让他们学到更深层次的环境知识,还可以更好的保证人类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开展大学环境教育

  1.大学环境教育应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环境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环境教育中蕴含着广泛的德育内容,从唤醒生态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强调环境责任等方面入手,培养受教育者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德育教育中,小到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如不开长明灯,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等,大到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不以一时之利破坏生态环境等等,都在强调环境意识.实际上,如何对待自然生态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了.因此,如果将环境教育和德育教育分隔开来,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将环境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2.大学环境教育应采用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方式

  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和初级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高等教育更注重专业化教育.各个不同的学科之间在知识体系上有极大的差异.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集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不能简单的将其归入某一专业学科.比如,环境价值相关内容与经济学有关,环境法规又与法学有关.在大学教育中,多学科渗透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不同的学科应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在专业教育中切入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引入专业知识.如“法律基础”课程可以专门讲授与环境法规相关的内容,“经济学”中可以教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等等.如此一来,不同专业都可以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更好的理解环境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

  3.大学应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

  另一方面,为全校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可以让学生系统性的了解环境教育知识范畴.实际上,环境教育课程也是一个覆盖多学科内容的课程,包括地理、自然、经济、法律等等各个学科.但是,在环境教学当中应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重点.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文科的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相对欠缺,理科的学生对于经济学等文科知识又不够了解.所以,即使是在同一所大学开设同一门环境教育课程,也要针对学科差异调整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科背景和学科知识的差异性.

  4.大学环境教育应更重视实践

  本次调查还显示出一个信息,在校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不完全一致.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主观意识较强,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关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件,对如何有效的推行环保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能主动参加环境公益活动的学生人数并不多,而且这里谈到的环境公益活动还包括了打扫公共区域卫生,散发环保知识手册等等,很少有大学生真正参与到更有意义的环境活动中.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行动主义教育,只有让受教育者亲自参加到与解决环境问题有关的社会实践中,才可以最好的实现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环境教育应该更好地利用好“暑期三下乡”“创新创优”等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大学生研究更深层次的环境问题,如“耕地流失对环境的影响”“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交通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等等,让大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环境体验和感受,充分实现环境教育的教育目的.

在校大学生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归纳总结,这是一篇关于环境教育和在校大学生和农业方面的在校大学生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在校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